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庆油田之最:文化(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15:33  新浪财经

  首届秧歌比赛。1987年春节由市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市文化局在大庆市中七大路联合举办。各厂、公司、院校、驻军等19个单位的秧歌队、4000多名表演者参加比赛,色彩纷呈,气氛热烈。

  首届风筝比赛。1987年3月14日由市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从区政府到街道办事处,从企业机关到基层,从市内到农村,有40余个单位、共150架风筝参加表演赛。放飞风筝的结构和造型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融进了油田生产、生活的特征,内容丰富,形式新美。比赛评选出10个优胜单位,10人获一等奖。

  首届个体劳动者文艺汇演。1980年1月由市工商局、市文化局和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举办。汇演方式以区为单位组队参加。汇演历时两天,共有160余人登台献艺,以不同的文艺形式生动展现了全市广大个体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风貌,热情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演出节目生活气息浓郁,富有行业特色。萨尔图区、让胡路区、龙凤区、红岗区代表队被评为优秀队,同时评选出优秀节目20个,优秀创作15个,优秀演员、演奏员60名,优秀组织者20名。

  首届曲艺汇演。1991年4月15日,在中心会议室举办了大庆市首届曲艺汇演。3个区、11个公司(厂)的32个曲艺节目参加比赛。通过汇演评出先进单位4个,最佳表演奖8个,最佳编导奖8个,优秀表演奖24个,优秀编导奖5个,优秀组织者奖4个。

  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1990年9月2日开始由大庆市群众艺术馆和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在萨尔图、红岗等5个区举行。经过评选,共选出优秀节目20个,优秀演员25名,优秀编导10名。9月10日在市中心会议室举行了优秀节目汇演,市委书记张轰、市长王志武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祝贺演出成功。

  首次根雕艺术展览。1996年8月19日上午,由市文物管理站与小兴安岭根雕协会理事、绥化地区根雕艺术家协会理事解为华先生联合举办的大庆市根雕艺术展览,在市文物管理站文物展厅正式对外开放。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200余件。

  【第一部反映大庆业绩的纪录片】

  《大庆战歌》是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大庆会战英雄业绩和大庆精神的艺术性纪录片。徐文野、向守康、孙宝范、赵明勋等撰文,张骏祥导演,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该片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海燕厂与大庆密切合作的成果。1964年底,周总理找上海电影局局长、著名导演张骏祥商谈,希望他拍一部反映大庆生活的纪录片。张骏祥把总理的意见向石油工业部转达后,康世恩部长十分重视,要求大庆立即协助张骏祥做好筹备工作。主持大庆工作的徐今强副部长也很重视,专门召开了工委会议,决定由会战政治部和会战指挥部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并由会战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徐文野负责组织撰稿。又成立了“电影调度”机构,负责拍摄的组织工作。海燕电影制片厂组织了精兵强将,组成了包括摄影、美工、灯光、服装、道具各部门在内的40余人的摄制组。《大庆战歌》主要分3部分:第一部分反映革命精神,第二部分反映科学态度,第三部分反映“三基”工作。对大庆会战时期的基本经验和做法、重大事件以及有代表性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都有所反映。在创作与拍摄中,有关人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采访了几乎所有的当事人,采取在保证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适当加以集中和典型化的手法,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做了补拍,同时与现实中抢拍相结合,力求达到全片的完美与和谐。一些历史场面,如篝火学“两论”、人拉肩扛、万人誓师大会、5把铁锹闹革命等,都比较准确地恢复了当年的场面。有些内容,如“日吊4塔”等,则是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同类场景进行抢拍的。中央领导人视察大庆等珍贵镜头,有的是现场抢拍,如周总理第三次视察大庆,有的是利用历史资料。1966年国庆前夕,该片完成并送审。周总理看后表示满意,意见是有些地方过细,稍长了些。修改后即定稿。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该片未能及时发行。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公开发行上映。由于该片中有些镜头系补拍而成,所以称为“艺术性纪录片”。

  【第一部以大庆为题材的故事片】

  《创业》是第一部以大庆为题材反映我国石油工业历史的彩色故事片。大庆油田与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摄制。1972年冬,长春电影制片厂派于彦夫等人与大庆有关人员组成创作组。他们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又到玉门、克拉玛依、胜利、大港等油田和王进喜的故乡——玉门赤金堡,采访了王进喜的亲友和有关人士,由张天民执笔,历时1年,于1973年冬写成《创业》剧本。经文化部审查通过,于1974年2月开拍(于彦夫任导演,华克、高天虹任副导演,曲伟任摄制组党支部书记),9个月零3天拿出样片。1975年春节,该片在北京和全国各大城市放映,引起轰动,深受赞扬,被称之为“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其基本内容和所弘扬的精神,仍然激励着广大石油工人继续艰苦创业。

  【第一部反映油田生活的电视剧】

  《油花并蒂》是第一部反映大庆油田生活的电视剧。宋治国、杨三福、崔武编剧,王力夫、孙兆利导演,孙兆利摄像,中央电视台1982年播出。该剧通过主人公刘江在事业和爱情上的曲折命运,热情歌颂了“油井大夫”——井下作业工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美好情操和理想,对“有女不嫁石油郎”等世俗偏见给予了善意的嘲讽。该剧富有喜剧特色,误会巧合,一波三折,妙趣横生。一曲“阿哥打井妹采油”的主题歌,更加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铁人》是大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蔡沛霖、李国昌编剧,张笑天改编,王驰涛导演,巴树范为副导演,大庆油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该剧以王进喜带领钻井队,会同各路石油大军,奔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到我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石油会战史为背景,展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职工、家属为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创业精神。通过打第一口油井、打快速优质井、盖干打垒、开荒种地、拆旧翻新等一连串的真实事件和故事,歌颂了“两论”起家、“三老四严”、五把铁锹闹革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大庆会战传统和革命精神。全剧以激荡的情感、浓厚的色彩,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铁人”,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悲壮历史。故事生动,情节感人。剧作家张天民称这部连续剧所反映的内容是“残酷的事实”。该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荣获“飞天奖”。

  【最早歌颂大庆工人的歌曲】

  《石油工人硬骨头》是最早歌颂大庆工人的歌曲。徐志良作词,赵正林作曲。歌曲表现了大庆工人“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走”、“披荆斩棘创大业”的宽广胸怀和“战天斗地显身手”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进而发出“为社会主义多加油”的心愿。旋律雄浑优美,节奏激越有力。创作于1961年,1963年元月发表于《战报》,中国音协向全国推荐。先后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歌曲》、《解放军歌曲》上登载,其歌词还在《诗刊》、《人民文学》上转载。歌曲深受会战职工喜爱,一时唱遍油田,起着鼓舞斗志的作用。

  【最早被石油工人喜爱的歌曲】

  全国石油工人普遍喜爱的歌曲是《我为祖国献石油》。1963年由大庆词作家薛柱国作词,后经沈阳音乐学院秦咏诚谱曲,并由歌唱家刘秉义唱红全国。歌词激昂雄壮,抒发了石油工人的斗志,旋律粗犷明快,40多年来常唱不衰,与大庆油田一道享誉国内外。

  【第一所“土窝窝”学校】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