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摩根大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 21:30  新浪财经
图文:摩根大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2)
  2009年3月21日,由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金融顾问协会主办的2009松禾资本春季论坛在深圳召开。图为摩根大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做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出口应该来讲是有希望,出口短期来讲还没有见到最坏情况,我说中国整体经济见底,并没有说出口已经见底,出口还要继续恶化下去。美国经济危机源泉就美国消费过度、储蓄不足,他要做结构调整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所以才出现中国汽车市场比美国还大。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就要提高消费力,降低储蓄率。消费力这块中国是全世界最低,中国去年消费占GDP比重只有38%,发达国家像美国、欧洲、日本消费占GDP比重都是70%,即使比我们国家穷很多的印度,消费力都有50%,我们国家是38%。所以中国将来要有希望,我也是跟全球投资者经常讲一点,你现在大家的共识就是满仓中国、重仓中国,但是你怎么满仓、怎么重仓,怎么投资中国?你不可能买什么水泥、中铁建,永远买下去吧?因为消费不起来,建完了,他们以后现金流从哪里来?中国的消费一定要起来。大家知道中国未来消费力一定会上升到50%、60%,最后达到西方国家的70%。如果消费占GDP比重要上升,什么意思?就是消费行业平均成长率要远远高于GDP平均成长率。所以长远来说要投资中国,哪一个行业跑赢?一定是消费行业。消费行业高于GDP,中国才有希望,中国消费力才可能上升。如果消费都跑不起来,中国这个故事就没法讲了。

 

  以前靠投资、出口拉动成长,现在人家不行了,你靠出口。现在又搞4万亿、基础建设,创造产能,那将来谁来消化这部分产能?所以中国的短期、中期、长期国家策略就是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力。这也是这次经济复苏可否持续的风险。其中房地产是重中之重。房地产市场我们觉得如果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是没有希望的。中国消费者的故事讲不起来,所以我们一直提倡房地产市场,虽然你希望他价格要跌,但是成交量一定要有。成交量如果没有的话,内需这个故事就没法讲,消费就没法讲,所以短期来讲我们也认为由于房地产市场在回温,投资中国短期的机会就是房地产会成为领头羊。

  有一个风险在哪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就是如果中国出现通缩预期,那房地产成交量的回温可能就嘎然而止。中国千万不能出现通缩预期。温总理也讲了政府手上备了很多弹药,实在不行,还是有子弹可打,随时可以出击。但是这个要防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房地产成交量下滑和通缩预期的出现。为什么这样讲?中国实际上现在已经进入某种程度的通缩阶段。中国CPI、PPI都是负的,负的CPI、PPI会持续一段时间。房地产库存量太大,从全国来,开发商要不断减价求售。现在好的情况是,房地产开发商一降价,老百姓就会买房子。过去几个月成交量复苏都是因为开发商减价创造了需求。但是问题是你过去4个月房地产开发商减价求售,老百姓回应非常积极,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个现象会不会持续下去,因为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只有价格稳定甚至有加价的情况下大家才会去买。你看香港、美国都是这样,房地产市场不会说减价,大家冲进去买,这是中国特色。香港房地产在降价,美国房地产在降价,没有人去买。大家千万不要过早去香港捞底,香港房地产价格绝对没有到底,香港经济支柱是什么?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国际贸易,这两个都不行了,两个都在裁员。我们讲买香港都是买香港H股红筹股,没有说香港的股票,所以香港股票绝对没有见底。所以香港人很聪明,开发商在降价,没有人买。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大陆的富翁去买房子,我们觉得他们就不太了解国际市场运作规律,他不知道香港的经济支柱来自哪里。中国呢?会不会出现价量齐跌的情况呢?前一段时间没有,这个非常好,政府目标达到了。我们中国政府有一个理想目标,就是希望房价不要涨,希望房价还跌,他要的是成交量。因为有成交量才有消费。有成交量,大家就装修、买家具这些东西,所以才有需求。然后拉动消费,他要的是成交量,不要价格。但是理想化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做得很好,市场反映也是这样。但是风险就是如果你开发商还不断削价下去,未来一段时间CPI、PPI又是负的,现在民众心理预期会不会改变。因为前一段时间减价,他觉得减价等了5、6年,终于等过来了。所以一减价将冲进去买。但是以后你不断降价,人家会不会觉得你这是转势,是不是势道开始往下走了,然后房价还要跌。如果产生这种心理的话,你降价也没有人了,这就是通缩预期。现在我们经济体虽然出现了通缩现象,但是好在没有出现通缩预期。现在跟国内所有人谈,他们都说今年物价指数是前低后高,我们银行和政策制定者担心的还是未来的通胀而不是担心通缩。这是一个好的心态,如果经济真的这么运行的话,我们的复苏就有希望,会持续。因为前低后高,开发商减价是一次性的,这是百年不遇的机会,赶紧买。如果大家不这样想,大家觉得价格不断下跌,你肯定是持币待购的。如果你有通缩预期,你的库存量应该维持在零,绝对不会持有任何库存,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现金为王。你才不会去买房、买车,所以中国要防的是通缩预期。政府要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有充分的准备。我觉得我们政策制定者是这种心理准备的,他是准备好了子弹,就像温总理讲我们有足够的弹药,我们留了很多政策空间。实在不行,就会把政策打出来。怎么打?比如房地产又出现下跌的话,我觉得我们政府就会推出房贷、利息可以抵消收入税,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前一段时间重庆想做,他不让做。收入税是中央税,不是地方税,地方哪有权力决定?但是房贷、利息抵收入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事情,国外都在做。因为你想想,老百姓付房贷利息那部分钱是税后收入付的贷款,税后收入拿去还银行贷款,银行收了这部分钱后又交营业税、收入税、增值税等等。

 

  同样一笔收入征了好几遍税,所以为什么中国政府很富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很多税制还没有理顺。我们国家GDP成长10-12%,民营GDP成长16%、17%,税收收入可以成长30%、40%,道理就是这样,同样一个现金流可以不断征税。当然这个也说明我们国家改革还要继续下去。这实际上为政策提供了空间,我现在如果来调整政策,就能支撑这个经济。这也是我们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牌还没打出去呢。大家知道很多人还在租房住,现在房贷利息已经降的很低了。你要买房子,每个月付款跟你现在租房子租金付款差不多,甚至更低。租金反正交出去了,你那个东西又不能抵税。将来房贷可以抵收入税的话,租房人就可以买房了。这是一张王牌,还没有打出来。

  另外,地方也有一些政策可以用,就是购房入籍这个事情,在城市生活要有户口才方便,没有户口极其不方便。农民兄弟到城市打工,他孑然一生来,为什么?来了城市小孩上学怎么解决、医疗怎么解决?你如果没有户口,你都上不了上海的车牌,要上外地车牌。很多时段他都不让外地车牌走的,非常不方便。所以说如果改变这个政策,因为户籍政策也是一个历史上的包袱。中国将来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户籍政策也要淘汰。但是你未必不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刺激房地产的政策。这也是政府手上的王牌。上海01年试过这个政策,当时非常有效,全国的人都跑上海去买房。在上海买了房的人就可以拿上海户口。上海库存马上就清掉了。实行一段时间后,赶紧叫停。要不然就受不了了。但是如果全国都实行这个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人就会往一线城市转移。农民兄弟不一定在上海生活下去,他可以在三四线城市落户,这会带来全国人口流动,给城市化加快速度。我们搞医疗保险改革、社保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这些都是长期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力的一些手段。但是问题是这些东西要1、2年有效,中长期经济成长,中国不用太担心,确实有很多事可以做,而且做了效果。问题是短期能不能撑过去?好在现在看来是可以撑过去,老百姓手上还是累计了一定财富,所以价格一跌,需求就回来了。所以房地产、汽车先回来。我们觉得这个趋势应该是可以持续的。

  总的一句话,中国的经济是处于一个复苏阶段。中国经济用换比计算,第四季度已经见底,全世界投资者对这个趋势看得非常明显,所以大家都在慢慢加仓中国,对我们自己来讲要乐观。但是问题是你怎么把握中国未来的机会?我觉得这一点也跟刚才阎炎讲的,他觉得风险投资也好、私募投资也好,他很很看重消费这一块。这跟我们从全球大局考虑的方向是一致的。中国消费领域的机会不管从短期、中期、长期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趋势性的机会。将来中国要崛起,一定靠消费来拉动,我就讲到这里,留点时间给大家提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9松禾资本春季论坛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