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日观察》:网不住的隐私(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 11:00  央视网-今日观察

  主持人:是,我们看到技术升级了,道德沦丧了,这就是这群新黑客。

  何帆:对,因为他现在技术,因为他现在技术的手段,就刚张鸿说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容易获得,而且这个潜在的猎物越来越多,现在上网的人是越来越多,网上的交易,网上的公司越来越多,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出动了,而且这个已经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而且我们在节目里头说的,说这些什么网上的诈骗,这些还都是一些鸡鸣狗盗之徒,就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变平了,互联网的这个世界,那在这个互联网的世界里头,你做善事会变得更加的便利。但是你做坏事情成本也会更低,所以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主持人:其实这样的一种趋势也让我们每个人会非常警惕自身,周围的所处的环境,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隐私在这些“黑客”面前,似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那么到底谁来为我们筑起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谁来帮我们保护个人隐私的安全呢?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

  信息时代,面对黑客入侵,抢滩登陆,我们该怎样防范,打击和监管又该如何完善?《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继续和我们一块儿来关注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一块儿先来看两幅漫画,在今天大家上网的时候,你可能会遭遇到“黑客”,“黑客”通过密码的窃取,将会把你的个人隐私,个人财富,统统地巧取豪夺。您看这幅漫画当中,这个强盗身后背了一堆的财富了,显然都是偷枪而来,但是他只是通过电脑而已,并不是像以前的登堂入室去抢劫。

  再来看第二幅漫画,网络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网络世界因为有了这些不法的“黑客”,也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隐私信息变得千疮百孔,一个补丁补完了,另一个漏洞又出现了,而且这个针线那么细,补丁那么大,这真是很难应对。

  张鸿:对。

  主持人:所以针对互联网上的这些信息安全,各界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评论,马上我们一块来关注一下。

  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这是《中国青少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8年所做的一项公众社会调查显示的数据。的确,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在网络世界衍生出的种种黑手,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攻入他人电脑的“黑客”,通过窃取电脑信息牟利,也开始以产业链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孙蔚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处长):0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黑色产业链,就是黑客地下产业链,估计的损失应该达到76亿人民币这个样子。07年,08年我们估计地下产业链产值的这个产值,也是呈指数型的增长,导致我们统计起来都非常困难。

  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已经接近3亿,现实的问题让我国针对计算机安全的相关法规,在这几年中也在不断出台,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其中第23条规定,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以及其它有害数据,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或者未经许可出售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全专用产品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除予以没收外,可以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2月28日,第11届全国人大第7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我国《刑法》做第七次修改,其中围绕网络安全,针对“黑客”行为做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对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获取该计算机系统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在完善和跟进,但在虚拟世界中,我们信息安全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新的问题正在迎接着一轮接着一轮的新思考。

  主持人:我们常常都在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虽然说这些“黑客”他们窃取我们个人信息的技术是花样翻新,不断地升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监管部门也是不断地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监管办法,但是为什么在现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还是会看到“黑客”通过他们的技术来窃取我们信息的这些事情不断发生呢?

  张鸿:我刚才念了一个广告,再给你念一个广告:“朋友,你还在为学习网络安全技术而四处寻找吗?你还在为黑客梦想摸索百思不得其解的技术问题而头疼吗?赶快加入我们的黑客培训吧”。这是网上随处可见的这种招生的广告,培训的广告。而且最近几天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加入了一些QQ群,和一些论坛,去看他们,就是我前天已经说了,黑客的平民化,低端化和傻瓜化,是造成这个泛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它让这个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了。

  张鸿:刚才何帆说的那个,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那个黑客已经不存在了。那是一些技艺高超的匠人,就像铁匠,那些“黑客”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是铸剑,就是我们看谁能打造出一把特别锋利,特别好看的剑。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些“黑客”,直接拿着这个剑去杀人。那他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剑,可以成批量地生产,就是很容易我就能拿到剑去杀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对手手无寸铁,就是太多的人,我们普通的人其实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然后上了邮箱,你不太关心它的技术这个层面,虽然门槛很低,但是这些人,他有了这把剑,就对你这个手无寸铁的人,我们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造成了伤害。所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对这些弱势群体有一个盾牌,坚硬的盾牌来保护他。

  主持人:最初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些“黑客”他们只是技术之间的一个比试。

  张鸿:对。

  主持人: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技术,被非法地用在了其它的方面。

  何帆:这个管起来是很难的,你说是,我觉得更合适的一个说法,应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因为这些“黑客”他是在主动的攻击,我们如果去监管他呢,如果去防范他,我们是被动的防守,你被动的防守,肯定是没有办法打过他主动的进攻的,你不要说在中国,我们看在“黑客”的,在美国“黑客”的历史上呢,还有十大悬案,最早的在1998年的时候了,有一个“黑客”侵入到美国的宇航局,到现在人还没找着呢,这到底是谁干的不知道。1999年的时候,还有一个,他把美国,有一个“黑客”,他把美国一个军用的卫星给它黑掉了,所以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到现在还是不知道这个到底是谁干的。我这里有一个比较老的数字,就是中国从1997年到2005年,大概就是说公安机关立案的,已有大概一万多起,关于网上诈骗这些案子,但你知道吗,到最后…

  主持人:破案的有多少呢?

  何帆:但到最后法院真正按照我们这个刑法上规定说,有关条款给他定罪的只有14个案件,这个看到,就是我们原来这个法律里头,有很多是没有办法,能够非常好地,非常严密地来应付现在这些网络的犯罪。

  主持人:也就是说以前可能是无法可依,但是最新的事实是,2009年的2月28号,第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一个《刑法修正案七》,像这样的行为,都是会被定性为犯罪行为。

  何帆:对,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进步。

    相关专题:

    2009央视315晚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