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企联常务理事长胡新欣演讲(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 15:35  新浪财经
图文:中企联常务理事长胡新欣演讲(2)
  2009年2月26日,由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会议。图为中企联常务理事长胡新欣。(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比如我们非常典型一个案例,陕西鼓风机公司,它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轴流式发电机,原来就做这两个产品,后来它在那个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到整个做一条龙的服务,比如说宝钢要做一个发电厂回收,回收一个热量发电厂,它就是把整个供应链企业整合起来,提供给宝钢,如果它卖两台电机,它的收益可能是600万,整个项目拿下来之后是2000多万,这就是它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要提倡更多的企业在这样一种价值链延伸方面去发掘自己的潜力。

  4)由单项管理方法的运用向系统化、协同化、信息化,全面的管理提升转型。我们都知道8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学习外国的企业管理,我们是从TOC全面质量开始学习的,30年来,外国有什么管理方法,我们中国企业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或者管理经验,我们一直在追踪的学习外国的这些管理方法和手段,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管理手段方法向综合相融合的情况下,用系统化和协同化的一些方式重新整合我们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在基层,在车间。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我们后来居上,很快进入到世界管理前沿的这么一种机遇,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化这样一种整合手段,在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当中的作用。

  5)由管理范式,由20世纪工业文明抚育的物本管理,到21世纪呼吁的人本管理转型。这个转型不是我们提出来的,上个世纪比德德鲁克先生临终前写的一本书,就是这个问题,他认为21世纪的管理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和知识员工、劳动生产力的管理。这个方面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题目,我们企业当中到底如何调动知识员工,特别是那些管理的创新人员和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潜能。我们这个题目刚刚做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探索。

  6)管理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向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和谐管理转型。这既是一个管理目标的问题,我认为也是一个管理的理论和管理的哲学的问题,归根到底企业到底为谁而办?这个我们要从头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前两天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企业当中,企业理论必须重新研究企业的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员工在企业当中地位的问题。过去有很多的理论都在研究企业员工问题,比如说我们管理科学是从人文与资源角度研究员工问题,我们从领导力的角度研究企业的领导人问题,过去经济学里面的企业学经济理论是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角度研究员工问题。青岛港提出来造福员工是从把员工的地位提到和投资者同样一个层面来研究的这么一个层次。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制度化的设计问题。既然是人力资本可以创造利润,劳动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应该从理论上进一步的探讨,到底企业的员工在企业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企业的制度设计怎么样来形成这样的一套为员工服务的一套体系。

  7)管理重心的转型。管理重心应该由单纯的注意硬实力的建设,向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建设,软硬两手同时都要抓的这么一个管理方向转型。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只有硬实力,不能够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当然离开了硬实力也不行,一边建设硬实力,一边建设软实力,国家有国家的软实力,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企业的软实力。什么是企业的软实力?我认为和科学技术比起来,资本是软实力;和其他资产比较起来,人力资本就是软实力;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起来,文化就是软实力;和固定的现有商业模式、商业游戏规则比起来,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规则就是软实力。所以软实力是体现在企业当中,有的时候是无形无状,但是又构成企业能力的核心因素。每个企业都要从这些方面努力打造一种硬实力和软实力匹配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8)管理的哲学的转型,特别是有体现西方文明的核心思维,这种管理思想,向东方智慧和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的这么一种东西合流的思想转型。我们最近研究企业家队伍,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无论是国有企业家,或者是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管理思想都涵盖了这么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向西方学习了管理,学习到了西方的管理理念、方法。二是,从中国共产党建国以后办国有企业的这些管理经验和思想里面继承了一些好的东西。三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当中,学到了或者承传到了对当代企业管理有用的这些思想的精华。

  那么一个成熟的企业,我们发现它不完全是学习西方的管理哲学这一套东西,属于一种融合的,是中西合璧的,也许这样一种现象是中国企业管理融西方管理和东方的管理哲学、管理智慧于一体的特征。这大概就是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

  上面我讲到八个转型方式有些属于制度层面、有些属于方法层面、有些属于思想和哲学层面,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探索,在新的形式下,为了迎接新一轮的这种经济周期的生长,在渡过难关的前提下思考未来,为未来的辉煌打好基础,创造好的条件。

  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9中国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