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南京大学学科处处长范从来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8日 17:30  新浪财经
图文:南京大学学科处处长范从来演讲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南京大学学科处处长范从来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盛会。图为南京大学学科处处长范从来做《收入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增长》演讲。

  范从来:时间很紧张,不好意思,耽误大家时间。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我们非常尊敬的张培刚先生个人命名的这样一个基金会的颁奖典礼,借此机会,也向各位同行、老师汇报我们一个学术上的想法。因为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做这方面的检验,所以只能说是想法,而不是观点。

  我发言的题目就是关于收入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增长问题。大家可能会感觉到这个题目比较怪,怎样把这个收入结构和增长之间联在一起?我考虑问题是这样一个问题,上午大家也都提出来,主要是按照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因素,过去主要是靠投资,主要是靠外需,大家都认为这样一种增长的模式,应该说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应该调整。也就是说把原来这样一种出口导向型的竞争模式,要转向一种内需驱动型的,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面我想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我们实际工作部门,应该都是认可的。

  但是问题是什么?实际上提出这个观点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就已经提出了,我们就提出了要扩大内需的这样一个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问题,但是问题是已经接近十年了,我们内需增长的模式为什么还没有启动?我们都在讲要扩大内需,我们都在讲要刺激消费,但为什么内需总是拉动不了,我们消费总是难以持续?这就是我想的这样一个问题。

  所以要启动内需增长的模式,主要是消费,而消费应该说与收入是相关的,无论是哪些因素影响消费,但是我想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本因素,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应该是成立的。我想收入问题既要从总量上来看,也要从结构上来看,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的统计口径,一般把人的收入结构分解为四大块,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我这里是把我们苏州和浙江做了一个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目前人类收入几个里面工薪收入为主,经营收入比重非常小,但是财产性收入它已经开始,我们目前比重上面是1:7,表面上很少,但因为我们国家大家知道对炒房的收入和炒股的收入在统计上是没有办法统计的,所以这个收入结构里面实际上把财产性收入本身低估了。但是转移性收入目前数据来讲已经很高,是35%和21%,这个数据我们觉得可能有一定的水分。

  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收入结构问题?刚才专家也谈到关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当然次贷危机原因是什么?我们很多专家都做了讨论,但是我关注到我们讨论次贷问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美国为什么让次贷发生问题?他为什么要对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它实际上有个假定,就是假定你借了钱买了房子以后,你那个房子会增值,我把增值的部分变成了流动性的现金,你就能还贷。那么这是它的一个最基本的进入基础。但是这个基础在美国表现为叫所谓的房屋产权贷款,我们按道理来讲,你从银行借钱买了房子,房子产权是归银行的,你不能进行处置。这种安排之下你已经抵押给银行的房子,又会借助这个贷款把它变成第二轮的贷款,用这个贷款来归还过去的贷款。

  我是说这种安排形成了我们现实当中一般所讲的财产性收入。我看到一个表格,讲的是美国家庭收入几个问题,大家可以发现在这个表当中大概意思是什么呢?美国的次贷应该是1977年以后开始启动,也正是从1977年以后在美国家庭的收入结构里面有重大的逆转,就是美国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比重在急剧上升,也就是说在美国的家庭收入结构里面分解为雇员报酬,相当於我们讲的薪水,人们说的金融资产收入就是我们讲的财产性收入,然后是转移支付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美国这样一个收入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在它次贷大规模爆发的背景之下,它的收入结构里面金融资产收入,或者说财产性收入本身在急剧上升,而我认为这种急剧上升,使我们从美国的金融危机里面所要吸取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是要增加雇员报酬、财产性报酬还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