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 正文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盛会。图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做《二元经济差异扩大是约束我国均衡增长的关键》演讲。
刘伟:谢谢,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借这个机会向今天获得奖励的各位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天正好也是正月十五,那边特热闹,今天晚上有演出,所以也借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各位拜一个晚年。
我想中国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有很深刻的中国的发展特征,而发展问题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所谓二元经济的问题,二元经济是用什么范畴,是用农业国和工业国这样的范畴,还是用所谓现代化和传统这样的概念去表达去讨论,总之发展中国家它是一个非均制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这个国家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都带来了特殊的约束和特殊的规定。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增长开始出现比较快速的下滑,或者说衰退,和我们自己比,这个原因大家看来重视程度也很高,一方面是说它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的内需不足。
我个人以为可能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内需不足所导致的。内需不足这里头重要的不是投资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不足,我们国家这几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近这几年始终在40%以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在40%以上,另外还有20%左右的出口。说句老实话,我们中国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求不足,内需疲软,怎么刺激投资需求?我们有的是办法,我们也有积极性,也有智慧。但是如何刺激这个消费需求,我们确实没多少办法,也没多少经验。
而在中国你现在分析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发生的一个结构原因是什么,就跟我们刚才提到的二元经济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就是城乡差别,二元经济这个特征的存在,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之间出现了不匹配,这些年来经济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农村居民享受的比城市居民享受的相对的要少。
我想这样的话,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建立在40%左右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和需求扩张上,而60%左右的农村居民他的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要求和希望之间严重不相适应的话,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消费结构是严重扭曲的,不可能持续的。刚才蔡昉教授提到,可能这个差距我们统计上有问题,可能不够大,我想统计本身就是估计,统计不可能完全准确,我同意这个判断。
但是也有一条,就算他造假,他只要造假的方式是一贯的,这个动态的数据是有统计意义的,我讲的是这个差距,如果这个差距是不断扩大的,那你原来这个差距统计就是这个口径,你现在还是这个口径,同样的口径和方式下去扩大,我说它有不准确,但是有统计意义,有分析和观察的价值。我是说什么呢?这些年中国发展当中城市和农村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很大的实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农村这块获得的相对比城市要少一些。像这种二元性的特征存在或者说是不是扩大了,可以再讨论,我个人认为是扩大了,至于说扩大到多大程度,可能大家有争论,认识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做各种学术方面的研究。
但是我想现在中国农村的实际收入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间,出现了不相适应的情况,所以怎么解决这种二元性,怎么解决经济增长城乡中实际发展的差距,实际上不仅仅涉及到公平问题,涉及到中国经济到底能不能可持续增长这样一个长期的效率问题,所以我想问题的症结在这个地方。问题的症结如果在这个地方怎么解决呢?我们解决消费没什么经验,解决农村的消费更没有经验,但是有一条,刺激需求可不可以?我们现在作出了庞大的刺激需求的计划来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我想肯定是个办法,但是我总体以为这个办法重要,但好像有局限,为什么呢?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