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演讲(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8日 12:10  新浪财经
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演讲(2)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接下来就有一个一致性的问题,就业增长以后有什么结果呢?让那些普通劳动者增加了收入,包括民工,我们有1.4亿的民工,包括城市的职工,包括那些再就业的,包括新生长出来的劳动群体,他们的劳动收入增加了,劳动收入增加了以后它就使我们又去怀疑我们是劳动份额、劳动报酬份额占GDP比例下降了吗?下降得如此快是不是合理?我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值得去深究的,因为我们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城镇就业,还不包括农民工,城镇人口的就业就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纳入正规的统计,他们的工资我们看到的平均工资都没有包括他们的工资,如果把他们加进来以后,我们的平均工资会降低,因为他们是非正规就业,但是工资总额会提高,工资总额提高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就会提高。这是一个。

  再有一个,我们有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有人说这是人类和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他为什么要进城?因为他想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且近几年出现农民荒,因此他们收入增长更快。但是我们也知道城乡收入差距看上去还在不断扩大,这又是一个矛盾,为什么扩大?因为我们知道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在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根本性降低的这个方面作用是有限的,最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经历这么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农民工的状态改善这么快,结果城乡收入还在扩大,不合理,为什么呢?我们的统计又出问题了,我们有农村住户统计,他只统计常住人口,我们有城市住户统计,他统计的基本上主要是户籍人口,因此改善了的农民恰恰没有在统计之内,或者说完全没有被统计所覆盖,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很可能也被夸大了。

  我们也知道我们计算基尼系数的时候,基尼系数你要分解它,实际上它包括了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其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占了我们基尼系数的50%到60%,如果我们城乡收入差距不是继续扩大,那么我们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也许不像我们现在想像得那么大。这些我想都是通过一致性推出来的东西,同时还有一个更大的判断,我们就业增长这么快,经济结构变化如此之快,我们农村还存在着1.5亿、2亿的剩余劳动力吗?中国还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结构吗?我想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没有消失,但是劳动力无限供给我想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也就是我这个得奖文章想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通过一致性来检验,当然了,不是说就不去做这些艰苦的数据工作,应该说我刚才提的这几个观点距离完全的检验还有很长的距离。

  同时我想也有一些批评,有很多人不同意,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意,好多种,我总结了几条,我想有一个是挺有意义的,有一次吴敬琏老师主持了一个会,东亚经济协会,有一位美国来的教授叫巴苏,他很客气地批评我说,他没说不喜欢我,他说他喜欢什么?他说我非常喜欢那些对政策进行抱怨的人,因为在这些抱怨当中就会产生一些改变,一些改善,也就是说我通过一致性否定了劳动力就业有增长,否定了收入分配继续扩大可能过于乐观,不容易带来转变。我想我是这样看的,主要来说,在持批评态度的情况下我们固然可以把问题强调的更加严重,实际上想游说政府,但是如果他不是真实的东西,一致性上有欠缺的话,或者说不反映事物的真相,我们就没法获得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有效信息。

  比如说我们把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说的很大,结果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这个逻辑链的话,比如说劳动力市场推动就业面的扩大,特别是惠农政策和惠及农民工政策的帮助下,必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如果这个逻辑你没有搞清楚的话,我们不知道下一步,我们可以说收入差距还在扩大,我们可以强调政府还要继续加大再分配力度,但是我们也知道再分配力度是有条件的,有政府的能力。如果我们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出,很自然我们还是以扩大就业,或者说推动经济保增长,保直接有利于就业的经济增长。最后通过一致的关系可以解决尽可能多的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