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吴敬琏在分论坛发言(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8日 11:09  新浪财经
图文:吴敬琏在分论坛发言(2)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吴敬琏在分论坛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所以在十一五计划里面因为有了这个理论上的大讨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十一五规划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或者叫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一直到具体措施都规定的更加具体,更加深入。虽然十一五规划的执行上有很多问题,但是看起来追根溯源还是在于发展经济学有关讨论的成果没有能够得到很深入的普及。今天开会以前有很多媒体做了采访,从这些采访提的问题可以看到我们发展经济学现在已有成果的普及,包括在我们学界的普及还有待努力,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发展经济学上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澄清。所以要对具体措施,或者说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提出意见,就变的非常困难,不知从何说起。

  现在我们碰到了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金融体系出了问题,我们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是最近我就经常想,我们发展经济学在面对金融危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应该说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来跟同志们探讨。现在分析当前我们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普遍使用的一个分析理论框架是凯恩斯主义的晚期经济分析,就是所谓三支柱的方法,就是说增长有三个支柱,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个很明显是脱胎于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宏观经济分析,那个从需求方面讲的四个要素,就是略掉了一个战略。

  我想这是必要的,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长期,我们都死了,但是长期的分析是不能不要的。那么长期的分析是不是适用于这个框架呢?我觉得不一定,长期的分析还是要用发展经济学的眼光,首先,不管这个效率提高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这个分析框架对于长期来说是更加重要,也就是说在投入和效率提高这两种因素之间,我们如何能够提高那个效率,提高那个余量的作用。我想要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运用这个分析框架来分析我们当前的状况,换句话说,用政策的语言说,就是如何从靠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到靠效率提高支撑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那么效率提高又要靠哪些渠道来提高效率?而这些渠道能够畅通,又归因于改革。这样呢,短期的对应措施和长期的对应措施双管齐下,我想才能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这个分析是对的话,这就意味着我们发展经济学要对当前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克服我们的困难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搞发展经济学的同仁们加强我们的努力,为我们国家的持续稳定的发展繁荣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