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 > 正文
2009年1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社,天音通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新浪财经全程直播,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
吴晓求: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仁,非常高兴你们能够来捧场,来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
我的演讲题目是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世界。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正在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它究竟会往什么方向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重要影响?人们正在密切的关注和跟踪。世界各国政府也在试图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减缓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破坏力。中国金融改革应该进行了20年,但中国金融体系全面开花才刚刚开始,市场化、国际化无疑仍然是中国金融改革未来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在中国金融业正在试图不断开放的同时,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来了,它给我们以警示,更给我们以巨大的机遇。从目前来看,我们还难以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从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它目前呈现出的特征来看,从各国政府“救市”和“救经济”来看,我个人认为有十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全球金融危机它究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们作为在大学里面研究问题的教师,首先是要从理论上思考这场金融危机它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需要思考的。
在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解释的时候,我发现一些文献,主要有这么几种说法,制度说,政策说,市场说。我不解释,但是我更倾向于是周期说。
我认为可能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飞机以来全球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在金融体系上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对全球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脱节的一个重大调整。它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本市场、金融资产在规模和结构上要与赖以存在的实体经济相匹配。
所以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我称之为七分天灾、三分人祸,也就是说它有必然性,只是时间问题,制度也好,政策也好,市场也好,工具也好,只是在加剧这场金融危机的程度。这是第一。
第二,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谁组成?当然我们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所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金融市场是否存在过度的扩张?
有人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所带来的金融市场的大扩张,从而使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开始脱离实体经济,这使金融危机的出现处于必然。
那么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在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既不能陷入实体经济决定一切的境地,不能得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约束,从而忽视实体经济最终的制约作用。就这两者之间都不能找偏锋,我们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出现了,就否定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找到平衡点。
第三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究竟是恪守单一化,还是走向多元,这也是需要思考的。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现代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金融制度的变革成果。实际上单极货币体系必然使风险内生于其中,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国际货币体系的确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从美元的金本位的确立、形成到崩溃的过程,都是美元到国际通用货币不断强化的过程,这既是各国政府和投资者选择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它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活跃。
放眼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贸易结构的重大调整,这种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效果正在不断减弱,其结构的不稳定也日益凸显。
所以说在重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理应参加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工作,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有两种理解,一种,就是说可能是三元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三足鼎立的体系,也可能是四边的结构,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四边所形成的货币体系。
不管怎么样,人民币在未来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中显然将是其中的一员,这样一来,将会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态势,对于它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对国际的输出状况,对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对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都会产生全面的影响。
所以从不完全兑换到完全可兑换,是一国汇率机制改革可以实现的,从可兑换货币到国际储备性货币,这是市场选择的后果,对此要有充足的理解,这是第三个关于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思考。
第四个,就是国际金融秩序如何重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是各国政府考虑的核心内容,大浪之时必有大智,大智之后必有大秩。
这里必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完善和改革现行的国际监管体系,特别要对评级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管,第二,要促进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变革,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要在全球的金融市场格局中要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许未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中国的上海将会和纽约、伦敦成为三大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这也许是这次金融危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
第五个问题,需要思考的就是政府干预和市场原则如何匹配,它的度在哪里。很多人认为政府干预就是国有化的过程,这是一种误解,就如同在危机之前过分夸大市场作用一样,这两种情况都是有问题的。
实际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面对这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的“救市”和“救经济”政策都是在纠正预期,恢复信心。在创造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外部条件,并不是经济的国有化过程,这个度一定要把握住。现在有很多误解,以为这是国有化在开始。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