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第一财经新年论坛圆桌对话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 16:4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9第一财经上海新年论坛1月6日(星期二)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圆桌对话环节实录。

  王方华:我们现在的时间过的很快,现在的互动怎么进行呢?我们压缩一点,就是向台上的四位嘉宾每人只提一个问题。大家对于李扬教授刚才的演讲有什么问题请大家举手。

  提问:你是怎么看当前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的前景,和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政策性的保障?

  李扬:我觉得私募股权不是有一个清楚的边界,区别于其他投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所以,北京有很多人说为私募股权立法,我是反对者。因为它别的工商法规都可以规范和保护他,好象不必这样。

  另外关于私募股权我们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它在中国的发展比统计数字,比人们感觉到的要发展的好,规模也大,形式也比较多。你头脑当中的私募股权是比较纯真的形式,中国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发展的私募股权的事情。

  这块我总的感觉,随着我们在监管方面逐渐的在放开,私募股权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我觉得还应该说一句,中国的经济现在还要靠投资拉动,靠私募股权太小了,它还不能解决特别大的问题。而且私募股权在相当程度上是和风险投资相覆盖的,因为你既然是有人去私募,他看到了利益,在利益的对面就有风险,有大的利益和大风险视野,基本上还是和风险投资对象接近。所以,我的感觉这块有了发展的正常路径了。谢谢!

  提问:谢谢各位主办方,特别谢谢上海交大,上海交大也是我的母校,在新年伊始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我想请教陈教授一个问题,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出问题是OTC市场,美国监管下一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二个就是成本和收益怎么来进行分析,因为美国监管市场一直做成本收益分析,欧盟里斯本会议也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监管机会不考虑成本收益分析。

  第三个就是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关系,包括未来中国下一个30年,前30年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就未富先老。谢谢。

  陈志武:我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经济未来30年的问题,因为这个也涉及到最近这次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还有目前正在讨论的关于怎么样让中国经济从这次危机当中走出来,对于这些政策应该怎么做。

  如果大家看一下数据的话,实际上中国这次要采取的方针必须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应该正好相反。因为这四万亿的刺激方案里面,还是和以前一样,由政府主导作为基础设施的投资。

  如果大家看看的话,比如最近几年建筑业的就业,因为刚才李扬教授讲的很好,目前的经济方针最核心的应该是以就业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如果按照这个目标去理解的话,大家看一下中国去年建筑业总的就业人数有多少?根据最新的数据我看到的是所有的国有和集体建筑业企业总就业去年是700多万人,中国是需要解决四、五亿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在往铁路、高速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再多,顶多增加100万就业机会,但是这种投资的机构,从奥运场馆就可以看出来。奥运场馆花了四千亿的投资,但是它总的就业人数差不多就是两千人,三千人。这和李扬教授讲的就业最大化是完全背离的。

  另外就是由国家花钱,最后肯定不能往不创造就业机会的项目花。大家看另外的数据,最近十个年国有企业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民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比,我算了一下过去十年维持在3:1左右。就是民营企业每投一块钱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就投进去3块钱。

  但是在过去十几年,国有企业提供的新增加就业机会一直都是负的,每年大概负100万到500万左右,而民营企业每年给中国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机会增加了500万—600万左右。那些钱由国家花,最后从就业机会最大化的角度来讲更多是负面的效果。

  现在我认为国家考虑政策的时候要改变以前又往大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刺激GDP的增长,因为那样做最后花的钱不合算。

  我有一个让人很吃惊的想法,就是09年给所有的中小企业免税一年,然后给所有低收入家庭也免税一年,这样加在一起大概会免税免掉三万亿左右的财政收入。

  这三万亿留给在座的很多中小企业的高管、董事会,由你们做投资,你们想往哪投,你觉得相关的行业和不相关的行业哪些更能够带来利润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就由你们花。

  因为过去这些年,中小企业每年给中国带来四分之三的就业机会,如果中央政府明天说所有中小企业09年免税一年的话,大家马上就会重新考虑整个09年的投资、生产和运作的计划,这产生保障就业和增加就业的效果比政府决策钱怎么花好很多。谢谢。

  王方华:陈教授语出惊人,就是09年把企业的税免掉,中国经济会有很大的发展,政策希望传递到中央。下面有哪位听众对罗思义教授提问?

  提问:罗思义教授你好,我是上海交大的MBA学生,我是四年前毕业的。我有一个问题,您的介绍是在金融谈判的专家,我想问一个问题,你在金融谈判的生涯当中,有什么样的艰难时刻?比如说像西泽机场地铁项目是如何经历,当时谁赢了?

  罗思义:我觉得关键就是如何来融资250亿资金,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我是非常拥护市政基金的,当时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融得这样的资金。我们说这种市政的基金所要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市政投资的目的,这是法律规定的,这是为了防止市政基金融资被滥用的情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