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是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生产经营总体平稳
早在2008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就意识到了金融危机将对中央企业造成的影响,于4月24日、7月22日、11月11日三次召开视频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提醒中央企业积极采取“过紧日子”、“准备过冬”的措施,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谨慎投资、严控风险,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
二、中央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一)部分矿产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的资源大国之一,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大了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和铜的第一消费大国;原煤、铁矿石、钢材和氧化铝消耗量,分别为世界总消耗量的31%、30%、27%和25%。我国目前铬、钴、铜、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了97%、87%、74%和75%。在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始面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这对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利用效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决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不足的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增加国内供给,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增加储量,稳定现有矿山产能,新建部分矿山项目;二是积极利用境外资源,通过境外投资办矿、长期贸易等多种渠道、多方式获得稳定的境外资源。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是跨国公司的普遍做法。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与境外矿产资源的国际合作,支持国内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到境外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购买矿产资源等方式,建立原料供应基地,是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实现资源稳定供给的必然选择。
(二)中央企业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现状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实施资源战略,以中央企业为主力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中央企业“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最近5年来,中央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出去”开发国内短缺的矿产资源战略,成为我国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中坚力量,并且已经建设了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基地。
从事“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的中央企业有中铝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集团、神华集团、保利集团、中钢集团、中冶集团等20余家。中央企业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俄罗斯及前独联体国家,南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境外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约有20个,中钢集团投资建设的澳大利亚恰那铁矿项目已成功运行20年,累计生产超过1.5亿吨优质铁矿石,全部通过中钢集团销往国内;中国有色集团投资的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已经成功运行10年,累计生产铜精矿30万吨(含铜12.4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国五矿于1997年投资2.4亿美元,购买美国铝业公司为期30年的40万吨/年氧化铝产能,迄今已运回国内400万吨氧化铝,项目执行顺利。中央企业目前已经拥有境外资源储量铜1300万吨、镍143万吨、铬矿5.5亿吨,铁矿石53.3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