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项兵:关注链条对链条的竞争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 18:28  新浪财经

  项兵

  在“新洋务战略”中,我提出了一个重要战略思维:链条对链条的竞争。从全球化竞争趋势来看,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已从企业层面,逐步转移到产业链控制力层面。近年来,顶尖跨国公司不断提升产业链控制力与端对端的整合力,以巩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过去十年间,全球钢铁制造行业加速整合,“米塔尔模式”在钢铁业的颠覆取得成功,向我们全景展示了“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思维的重要价值。(参见本期商业时评《钢铁业:链条对链条的全球化竞争》)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球钢铁制造业仍主要以区域市场竞争为主,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制造企业常常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身经营行动的制约。“米塔尔模式”改变了这一切。一方面,其通过全球并购整合钢铁产能,借全球化运营管理使全球钢铁行业供求关系实现了动态平衡。另一方面,米塔尔钢铁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市场拓展,所需铁矿石的60%可以自给。

  在市场向好、全球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交替涨价的背景下,“米塔尔模式”的价值进一步提升。最近,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纷纷开始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加入铁矿石争夺战。为了应对下游企业的争夺,全球最大矿产资源公司、英国必和必拓公司向其主要竞争对手、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Rio Tinto)提出换股收购,报价接近1500亿美元。

  以米塔尔为代表的钢铁制造企业与必和必拓为核心的铁矿石企业之间的整合型竞争博弈,使业已紧绷的全球钢铁产业链关系愈加复杂。铁矿石与钢材供求量连年增加,推高了国际海运市场价格。由此,全球钢铁行业产业链竞争的新焦点又开始转向对铁矿石海运市场的控制。

  由于坐拥铁矿石资源,三大矿业巨头在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中渐成主导力量。一方面,三大巨头通过控制铁矿石出货量来影响海运期货市场价格,致使铁矿石海运费大起大落,而其自身则在海运期货市场频繁出手谋取暴利。另一方面,必和必拓、力拓两家公司已拥有自己的海运船队,在铁矿石海运市场赢得竞争主动地位。这种“自上而下”的链条竞争思路,与米塔尔钢铁“自下而上”的行业整合相得益彰,各具优势。

  不过,目前真正掌控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的则为日本海运巨头。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产能剧增,对海外铁矿石和钢铁的海运需求快速增加。日本海运企业则通过港口布点、签订长期协议和扩大运能等方式,逐渐控制了中国钢铁进口原料运输业务。日本三大海上航运企业——日本邮船、川崎汽船和商船三井在近年来中国“钢铁热”中获利丰厚。

  可以说,无论是米塔尔钢铁,还是必和必拓,或是日本海运企业,尽管身处产业链不同环节,但围绕钢铁业的产业链价值转移而展开的竞争,已使全球钢铁行业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链条对链条”的全球化竞争时代。在新的竞争模式下,资本的快速流动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边界,使行业竞争超越单纯的制造、运输或采矿。而那些固守区域市场和单一产业环节的生产企业,则可能反复受到产业链价值转移的震荡,直至被竞争所淘汰。

  世界钢铁巨子“以链条对链条”和“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组合拳,给中国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与米塔尔、新日铁等行业领先跨国公司相比,中国钢铁企业在经营管理、生产规模、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小而散的市场状态,削弱了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的全球竞争力。第二,产业链控制力较弱,特别是在铁矿石资源方面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第三,我们的本土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视野与策略还主要局限于以中国应对世界,这种视野与竞争策略的局限性,可能会使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渐被拉大。

  有鉴于此,中国钢铁行业应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思维,以新视野和新思维,认真面对钢铁行业的全球化竞争本质;以“全球应对全球”和“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这套“组合拳”,积极参与业已激烈的全球产业链竞争。

  去年,武钢、宝钢、鞍钢和首钢4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联合设立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公司,集合力量海外开拓矿产的做法,是一个好的开端。年初,中国铝业参股英国力拓的做法,也值得推广。而在3月,宝钢集团与中国海运宣布组建合资公司,两大央企的联手将提升宝钢集团在铁矿石海运方面的成本控制能力。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此次宝钢向产业链上游的迈进不仅是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更体现出宝钢战略视野的拓展。今后,类似于此的资本与业务联盟,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也将有助于提升民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