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9:08  新浪财经

  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超越——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作为国内施工行业的排头兵,改革开放30年来,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二公局)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冲破重重艰难险阻,主动适应市场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抢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实施一系列融合国情企情的配套改革,使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特别是生产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深刻嬗变,在改革中化解各种深层次矛盾,在改革中根治国企固有的积弊,在改革中迎接各种考验和挑战,在改革中实现了企业的历史大跨越。

  二公局有“三次创业”之说:自1964年成立到1995年为艰苦的第一次创业,是老一辈二公局人拓荒奠基并孕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创业精神的时期;1995年到2000年为艰难的第二次创业,是二公局人以项目法管理为突破口,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2001年至今为艰巨的第三次创业,是二公局人以融入开放的国际市场为特征,以迈入世界先进承包商行列为目标,全面与国际先进管理接轨的时期。

  1964年,老一辈“二公局”人肩负着发展祖国公路交通事业的神圣使命,在青藏线上奏凯歌,在拉萨大桥谱新曲,用铁锨洋镐,靠肩挑背扛,使一项又一项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在自成立到1995年这段攻难克艰的征程上,二公局人走过了艰苦的第一次创业,拓荒奠基并孕育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精神。

  进入改革新时期后,二公局进行了艰辛探索,在企业全面整顿、达标升级、扩大二级企业经营自主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维模式等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继续。

  到1995年,二公局面临的窘境是:“新开工项目启不动,再建项目推不动,企业运行转不动”。全局年中标仅6.088亿元,营业额5.95亿元,年利润500万元;技术装备水平极低,大都是陈旧的小型通用设备,全局只有1套与台商合资的进口路面拌和摊铺设备;全局有一半以上的职工待岗。企业缺乏活力,员工失去信心。

  1996年,新一届局领导班子接任后,经过深入调研,认识到“二公局的出路在于通过改革全面与市场接轨,不改革死路一条”,毅然选择了以推行项目法管理作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进行艰苦创业与市场全面接轨的突破口,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通过项目为载体首先导入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进行项目制度管理创新;项目实行两层分离,标后预算、切块包干,使项目管理层与操作层变行政管理为契约化管理;企业内部建立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整合社会力量,提高经营实力,带动企业全面转轨。局、处全面进行改革和管理、技术创新,整合三个国际管理标准,推出零缺陷、低成本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工程处公司改制,建立新的全方位的制度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改革举措,成功破解了国企改革初期“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的主要难题。并为企业快速培养了人才,使国有资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保值增值,成功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后,二公局人迈开了艰巨的第三次创业的新步伐。2001年至今,二公局人以融入开放的国际市场为特征,以迈入世界先进承包商行列为目标,全面与国际先进管理接轨。提出将实施精细管理作为实现第三次创业目标的途径,通过推行“零缺陷—低成本”一体化战略,在项目上紧抓项目整体策划、施工组织设计优化、项目管理标准化、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流程再造等五个关键环节,强化软环境建设,实现“精细”战略,以推动企业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运行机制国际市场化;以人才为支撑,以文化为引领,以战略为统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把二公局做强做大,各项指标达到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百强”行列;最终成为管理密集和技术先导特征突出、品牌卓著的世界先进建筑承包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