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一重工:怀感激之心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14:56  南方周末

  □研究员 邓 地

  “心存感激”

  1986年春节,湖南中部涟源县茅塘乡,30岁的梁稳根正在张贴自己写的一副春联。上联是“创建一流企业”,下联是“造就一流人才”。对仗谈不上工整,口气却是颇为宏大,与他面前这间从村委会租来的破旧厂房有些不搭调。后来,一位前来拜年的领导看到这对联,加了一句横批——“作出一流贡献”。梁稳根和他的伙伴们觉得不错。于是,这“三个一流”的口号就成了这几位虽屡败屡战但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创业理想的综述。几年以后,厂子也干脆换了个名字,就叫“三一”。

  “回过头看那时候我们都挺幼稚的,不知道天高地厚。”当年23岁的三一创业者之一唐修国笑谈,“其实我们办个小厂子最初的目的,就是想体验一下企业经营管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将来好去读个管理学的研究生什么的。我觉得媒体不必把现在好像还有些成就的企业家都描述成一副‘天生干大事’的形象。”

  可是,在中国过去30年充满奇迹的历史河流中,创业者们的命运轨迹往往会戏剧性地偏离他们自己当初的预期。唐修国直到今天也没去上研究生。而他们那间小工厂在进入第23个年头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在全球各地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控股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值最大、最赚钱的公众公司(三一重工),同时也成为全世界同行中成长最迅速的企业之一。

  走近三一集团位于长沙市星沙开发区的总部,扑面而来的是门口令人震撼的四个大字——“心存感激”。“你要谈企业社会责任,这四个字就是三一担当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的驱动力。”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说,“这不难理解。中国近代以来多少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多少心比天高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创办实业,富强国家,改变自己乃至民族的命运。但不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机会把这样的梦想变成现实。而三一从一株弱不禁风的小草长成今日参天大树,三一人没有理由不心存感激。”

  何真临是退休之后加盟三一的,之前曾有丰富的国企和仕途的履历,他自己说“当年我是经济改革的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今天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诠释者”。在他看来,企业社会责任更应该诠释为一个高蹈的哲学与文化的命题,而不是局限于“在商言商”式的经济理性。“中国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儒、释、道所共同倡导的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思想底蕴,可以说是今天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源头。这与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是有差别的。就哲学智慧而言,甚至可以说是更深一层的。”何真临以他难得的缓慢平和的语调说,“我把中国式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归纳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个层面。而每一个层面,三一都有自己的心得与目标。”

  立功

  何真临所说的“立功”大致与阿奇•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所说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范畴相似,主要指企业合法创造财富的使命。“作为经济组织,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泛泛而谈,这个层面的讨论也许寡淡无味。但是如果放置于中国经济过往30年天翻地覆的宏大背景中,回顾一下三一这样的草根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富过程,其所带给中国社会的价值也应该是超越物质财富本身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