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动环节二:经济危机时企业并购如何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00:1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第一财经”和国际财务管理协会中国总部,以及上海智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14日举办“上海金融投资和并购高峰论坛”。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此次论坛。以下是互动环节二实录。

  主持人:好的,谢谢下面我提了这么多的问题,谁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那么没有的话,我们第一个宏观方面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谢谢三位大师。

  紧接着下面一个微观层面的讨论,下面讨论的是并购,并购和投资的机会与运作这一主题,我们有请优势资本的吴克忠,有请盈创资本的陈爱国,邀请北大纵横的潘亦藩,我们有请三通共同沟通这个话题。

  刚才我们吴总和潘总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从陈老师开始。陈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

  陈爱国:刚才主持人说我是上海盈创的,盈创主要是一个管理机构,主要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PE投资。在盈创之外,我最主要的是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是一个非常强的国有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该来说,我在这一类机构服务了有十多年的时间了。盈创是我们有几个人合作的一个机构。

  主持人:我们三位老总,说到经济危机中间,现金为王。同时我们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并购的机会,你们认为在这种并购的机会下,我们可以用一些低成本的方式来扩张,我们的企业怎么样去找到比较合适的收购企业,怎么样去操作,才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你们每个人都谈一下好吗。

  陈爱国:

  我先说一下我的想法,不一定对。我在冬天的时候该干什么?刚才很多人问。其实我觉得冬天最基本的规律是秋收冬藏,应该保存实力。所以可能要慎重。、第二个在你有准备的情况下,你才可以考虑扩张。因为我们企业往往很多的时候失败于,你过于快速的去扩张,过于快的去做一些比较冲动的事情。

  第三个,其实我想说的是并购也好、投资也好、融资也好,等等这些主题,不管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还是经济强盛、增长的情况下,这些主题都是永恒的主题。所有的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的话千万不要冲这个场。

  吴克忠:中国企业做A股反而有很多做死掉了,中国A股市场有很多企业上市了,但是没有一个企业是购并扩张的,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国企业过于强调多元化发展,包括购并,有很多人就想,我只要有机会就购并。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购并化要专业化,你或横向、或纵向,对企业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才购并,而不是说只要赚钱的企业就购并。这是中国企业、或者说中国集团,有很多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有钱就购并,购并以后就死亡了。专业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多元化我觉得是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天敌。所以中国过于强调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有五个分公司、五个业务,看起来风险分散,但是实际上注重这个企业做不大。

  主持人:吴总,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一个是并购的专业化发展,等于说你并购在你的产业链上收购,你把上下游并购了,并购也增强了市场中的占有率。这个变化我们看到,在全球市场500强多年的过程中间,他们已经非常习惯了,他们想在多元化中间并购很容易的,但是中国市场不一定,中国机会太多,我做房地产赚到钱以后,我可以做互联网、可以做生物制药,都可以,不一定要专业化。因为我发现多元化机会太多,太容易捕捉。您怎么看待?

  吴克忠:

  我觉得中国很多企业失败就失败在多元化上面,就是机会太多。从1992年很多企业上市以后,就募到很多的资金,有了资金以后就会有很多的投入,投入到他不熟悉的企业。

  从1992年到现在,我觉得多数的上市公司没有做大。当然一个本身喜欢多元化,自己专业化这一块,甚至觉得满足一方做大就可以了,不是横向的,横向有绩效考虑他,有成本的降低,又考虑到规模效应的扩张,所以这适合中国企业做大的一个基本的条件。

  我回到刚才讲的,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限制中国企业做大,可以举这么一个例子,分众传媒在中国上市的话,我觉得分众传媒最多是十几亿人民币的公司,不会是十几亿美金的一个公司。为什么?它没有购并的工具,现在的社会不是大鱼吃小鱼,是快鱼吃慢鱼。所以有一个核心的价值,靠这个横向、纵向去购并。而中国市场,发行股票就发行一次,增发非常困难。我一直说中国企业上市是拿一个武器,只是一杆枪,而且只有一发子弹。所以分众如果在中国上市,他收购不了机构,有对手,有强大的对手在那里。

  第二个目前用股权交易的,换股的权利或者说权益,都要通过证监会批准的,而现在没有被批准过。

  所以中国企业这两个限制,就组织了中国企业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就是中国企业,如果分众传媒在中国上市,不可能。这个市场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市场。刚才我说过御银这个企业,他在国外上市,可能三次、四次融资,它可以改变,而在中国上市,融了三个亿的金钱,就没有了。因为十个亿的公司,不可能去收购10个比10个亿更大的公司。好在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有文件,可能会推进这种购并。

  主持人:按照您的说法,我们是市场中国化,而资本运营是全球化。然后学快速扩张,不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您呢?

  潘亦藩:

  我觉得首先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走向。第二点在目前的态势之下,因为你不是独立这个态势之外的,所以在常规意义上的并购,必须要坚持一个审慎的原则。第三,我觉得在中国战略上要明确,你是必须要这样做,还是可以这样做,不一定要这样做。所以我觉得必须这样做的前提下才去这样做。

  我们刚才说低成本扩张,实际上低成长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手段。比如说我们战略的需要,那才是硬的。那么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实际上中国人有一些心态,非要做大,行业上很多也讲了,一般都有很多机会。

  而确实很多民营企业,或者说中国的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当中,赚了钱,确实都有。但是我觉得要记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多元化的原因,更多的企业想多赚钱,有的是赚不到钱,觉得别人挑担子不吃力,要赚别人那方面的钱。第二个就是多元化,我觉得还是要从规则化的角度来讲,你目前要非常清楚,如果说为了赚钱,去找一个机会,实际上我们现在企业更多的不是找机会,而是选择,或者是砍掉那些机会。

  因为我们原来从国有背景的企业服务,那个时候我觉得十多年以前,最痛苦的事情是我们所有的投资几乎都是错的,不找投资是等死,找投资是等死。就是因为我们企业实际上没有进行专业化并购,或者说战略发展的能力,所以我讲目前的状况下,企业培育这种能力,我觉得可能比某一种选择还要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企业并购,在中国来说并购的工具非常少。我们看到商业银行最近有一个并购贷款。这种并购金融工具的发展,你们三位认为可能会对未来企业的并购产生什么样重大的影响?

  陈爱国:

  我个人觉得并购贷款不好说,因为还没有实施的细则。从规律来讲,并购贷款一定可以给某些人、某些企业创造快速增长的机会。

  但是整体来讲,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专业化运作的人才。包括没有非常成熟的企业家。如果说你用一种为了挣钱的心态去购并的话,和提升产业的价值是违背的。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如果只看到挣钱的机会,我觉得我们银行的购并贷款会成为一个有利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对我们国家的产业、国家的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很难看到。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