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9日至11日,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将在北京大学举行。作为有着多年成功经验的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创办5年来,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一直以其专业化、前瞻性、深刻性著称,旨在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当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正呈现出“泛在”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又将呈现什么新的特点,记者为此专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
新形势给中国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商报:本届论坛为何选择“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这一主题?
向勇:本届论坛主题的设置结合几大节点性事件,包括奥运会的召开、四川地震对文化旅游的影响以及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二是对这10年文化产业发展变化的总结,第三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探讨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9月我们定下了这个主题。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此前的研究发现,经济危机对电影、演出业、艺术品收藏业等文化产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由于中国的文化出口、版权贸易非常少,中国基本文化消费是靠内需推动的,而内需目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消费受外部经济影响应该不会太大,希望通过论坛对这个话题进行全面的解释。
院线建设是电影产业化重中之重
商报:今年为什么对电影产业特别关注?
向勇:其中一个分论坛主题设置为“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因为从2003年后,随着若干产业政策的实施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今年院线的建设是电影产业最大的亮点,包括一些房地产企业也进入到这一投资领域。中国每年电影产量目前已达240多部,但能进入商业院线的却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是由于商业垄断,但更重要的是银幕数量有限,放映环节跟不上很难让原创和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所以院线建设是促进中国电影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政府陆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但院线建设仍是发展的重点和值得关注的环节,所以今年单独设置了“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这一分论坛主题,对电影产业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探讨。
“泛在时代”促新的投资可能
商报:论坛提出了“泛在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向勇:从2005年以后,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提出了科技奥运的承诺,当时信息产业部在高新技术、多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推动。当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正呈现出“泛在”(ubiquitous)的特点。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建设泛在网的发展目标。如日本和韩国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提出了“泛在”的概念,即无所不在的信息化、网络化。论坛将围绕“泛在时代”的传播革命背景,寻找中国文化产业新的投资可能,以及探讨如何顺应未来传播趋势发展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