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晶:壳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6:29  新浪财经

  在这个方面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些努力,尤其在中国这个市场,一方面会突出壳牌技术领先这样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突出其市场领先的优势。在技术领域,壳牌在全球有一个清洁煤的技术,这是个把煤的资源通过一些高压、高温这样的一些加催化剂的媒介,转化成人工合成器,然后在下游继续生产化肥,发电等做其他的一些用途。这样的话,这个技术可以对于煤本身的使用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使用渠道,会大大的降低粉尘和硫化物以及氮的排放,所以这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

  在中国这个市场,壳牌已经进行了18个技术转让,其中有12个已经运行起来了,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的认可。这是从技术方面,壳牌通过技术能够提供一个更有效的一个环境方面的解决方案。从市场方面作为一个能源性的大公司,壳牌不但是在勘探和开采方面有很多的业务,同时在下游市场也有很多的业务,这个也就会涉及到其下游的投资,还有建厂这样的一些活动。

  壳牌一个典型的项目,就是跟中海油合资一起建设的南海石化的项目,这个项目是2000年开始启动,实际投资40多亿美金,并已开始投产。在项目的整个运行方面,壳牌把可持续性发展真正的贯彻到每一个环节的过程。首先,在环境方面,在立项时壳牌就邀请国内外的专家一起做了环境和社会的评估报告,并且根据这个评估报告的内容做了环境与社会的项目的整体计划,在生产环节的设计方面壳牌本着低能耗、低污染、产品力求高质量,并且生产的周期要长这样四个原则进行了招标,对于工艺流程还采用了多达13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其中一个就是采取了一个新的科技后在降低能耗和降低水的使用方面卓有成效。尤其在节水方面,一年下来的节水量可以达到500多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水量。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壳牌还注重生态化的保护,在大亚湾地区投产前壳牌就做了调查,并且把一些海洋生物包括一些珊瑚进行了海底的搬家,这样能够保证当地的海洋工业化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之后得到一个确实的保护。

  除了环境方面,在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方面,壳牌也力争做到最好。大家知道搬迁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搬迁本身是由政府负责的一个环节,但是从公司的角度来讲,公司也聘请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专门的协助政府做了一些动迁和安置的方案,并且在方案实施之后,也专门派一些审核人员对这个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检测。在事后的审核报告中,当地的居民对搬迁的方案以及最终的执行都非常的满意。 除了搬迁还有生计恢复方面的计划, 公司在各个方面提供协助,帮助当地的居民恢复他们长期的生计。其中包括有技能培训,手工培训,也包括帮助当地的村,鼓励他们的村办企业,提供建议并且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一些供应合同。

  除此之外壳牌在中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社会投资,这个就是跟传统意义上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很多类似之处,其侧重点是在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这方面。关于环境方面,在教育方面和能力建设方面基本上都是针对环境做了很大的贡献。能力建设和教育方面也是针对于当地的能力培养,对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概念进行了支持。

  比如教育方面,壳牌在山西有教育扶贫项目,在一个团水头(音同)的地方,壳牌支助了20多名教师,同时还支助了近百名的高中生完成他们的学业。在能源教育方面,针对中国的下一代,壳牌在能源教育活动方面都是重点面对中小学,提供环境教育,鼓励大家从身边做起,做好环保的各项的活动,并强调他们有自主性,动脑,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有实施。比如是废旧电池回收等等,学生提交方案以后,由专家进行评审、颁奖和后期的实施。这个活动从1996年开始,跨越了17个省市,影响面达到了100多万的学生。

  2004年壳牌另外的一个能源调查项目开始了。壳牌邀请北京、上海的大学生去深入一些边远的地方和农村,对中国现在的能源使用状况和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做了社会调查。壳牌除了提供资金,还派出公司各个层次的领导和员工跟同学一起深入到基层,给同学提供指导。最终的方案提交到国家的相关部门 。这个活动从2004年开始已经举办了好几年了,同学们反响非常好,国家的相关部门对这些报告也非常的重视,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壳牌在中国得到了很多认可,壳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中国社会,中国的客户还有政府的高度评价。挑战是继续的,可持续发展对每一个员工是渗透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的理念,是渗透在所有壳牌业务运作的环节里面去的,它也是不断的追求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利益相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充满各种挑战的,在这个方面,壳牌也在继续的努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