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8:12  新浪财经

图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

  武常岐: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今天参加年会,因为在中国竞争力第六届来的时候确实学了很多东西,我看了一下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报告,里面有很多严谨的学术研究,给我的题目是东方与西方:企业转型实现新的利润点。这和今天整个分会的关健词非常吻合。一个是中国企业,一个是全球格局,换句话说我的演讲主题可以变为在全球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实际上今年我们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很多的论坛,有很多讲座、有很多研讨,但这些主要焦点是集中在体制变革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两个驱动器,一个是体制的变革,另外是开放。可能很多同事没有想到,现在我们面对的全球化的格局,不管喜欢它也好,不喜欢它也好,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国内市场很有影响,实际上这次全球变动是在中国引发的。现代经济史学家研究,在1914年以前,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程度相当高的世界,但1914年世界大战把世界隔开了,一直到1978年或者早5年1973年,中国和美国之间有了互通以后,未来世界的巨大经济变化实际上是由于中国的开放带来的。因为它的影响在那,就是10亿人以上的向世界开放,就几乎在一夜间,向整个世界提供了无限的劳动力供应。因为中国在78年启动了开放,就对其他和中国相当类似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我们是78年,前苏联是85年,也在推动改革,90年印度也在推动改革,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也都开始了重新融入全球化市场的变化。使得讨论全球格局有了实际的意义。原来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和日本,在世界整个人口数目是相当微小的。中国13亿,印度11亿,加起来使60%以上的人口融入了市场的格局。使得中国引发了东欧、印度一系列的变革。中国市场的出现导致了全球化的出现,中国的影响力只有离开中国,再看看中国的影响力,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返过来,加入全球化的格局是有关中国的在30年以前开始的开放的过程引发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对中国的企业、对中国本身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首先因为全球化,大家知道经济学非常重要的概念,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工和专业化造成的,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细分。这带来经济效益的巨大提高,每个国家、每各地区、每个人做他最擅长的事情。回顾中没有提到,我记得早期改革开放有一个字,叫做国际大循环,好象现在提的少,当时提出这个字没有真正的实现。真正的实现了国际大循环是改革开放20年以后。由于全球化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得到发挥,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效益。这里我们回顾的时候也想到跨国公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早期的时候,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是为了中国企业树立了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标杆,我们的学习成本很低。我们看到中国航空食品到北京来了,我们知道了应该这样做。肯德基在前门建了店,知道还可以这样做。这是学习成本相当低的方式,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大量的吸收了现代的管理、现代的技术,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实际上开放跨国公司引入到中国来,使得中国内地也变成了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新的环境,我想咨询公司也发明了很多字眼,比如叫做全球资源优化,因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参与竞争,所以全球资源优化,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把价值链各个环节设计、组装、销售、售后服务这些在不同地域、主权国家分配,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后果,也是早期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富有的使命,中国融入世界市场,中国企业在早期二十世纪成为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企业业务外包的载体,一直到今天,实际上中国的出口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中国本土企业造成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造成的贸易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