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15:52  新浪财经

图文: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长江商学院EMBA&EDP学术主任、金融学教授周春生。(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和China Economist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为长江商学院EMBA&EDP学术主任、金融学教授周春生。

  周春生:大家下午好,我演讲题目是需要与必要: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金融创新之路,金融危机是当今全世界也是我们在座各位关心的话题。金融危机的发生非常大的背景是全球的资本化程度不断提升。在本世纪初,我们发现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经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规模,我在这里有一些数据,按照当时的统计数据在2000年全球虚拟经济总量是160万亿美元,实体经济是30万亿,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而且从全球资金流动的情况看,全世界的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是1.5万亿以上,而用在贸易的只有2%。

  在这么大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财政、银行,在短时间内不断出现非常强有力的刺激措施,刚才前两位发言人已经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表达了看法,在这里把我的话题集中在金融创新,后面会谈谈个人对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势的看法。

  在经济资本化的结果是什么呢?虚拟经济大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经济过热的时候我们中央银行也不断采取措施,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短时间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看到的效果,从现在看,我个人认为,我在今年6、7月份也曾经在报纸上写过,有关任何金融调控,包括这次出台的几万亿的财政支出计划,对实体经济影响一定会有滞后效应。所以我们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我相信也一定会最后产生效果,但这需要时间,前期中国的中央政府的一些连续调控的措施,现在回过头看看,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总结的教训。当一个人发烧的时候,可能一个大夫要给病人吃点退烧药,吃了药以后不可能10分钟见效,一般都需要一个时间,正常吃药之后可能过了12小时基本温度降下来。以前我们在宏观调控的时候出现什么情况呢?基本吃了药,5分钟39.5度,再吃一下,再过5分钟再吃一次,连续多吃了等烧退下来,发现人已经凉了。任何宏观经济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一定是有滞后效应的,所以在座的企业和投资者,我们不可能任何措施在三、五天、一个月、两个月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效果。

  第二我觉得资本化增加了金融运营的风险,其次特别强调的是资本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体系越来越重要,也直接导致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会被成倍放大。我觉得这次进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经济人是不理性的,我们大家都是不理性的。我个人认为很多人不断总结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人类的贪婪与非理性。美国的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以及对金融创新监管的乏力,实际上是金融危机的催化剂,真正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的贪婪。大家知道非理性,传统经济学假设人和预期是理性的,但非理性的思维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包括学术界。由于经济人非理性,经济波动在金融市场上成倍放大,耶鲁大学做过研究,我相信每个稍微有点金融经验的人非常清楚,金融市场的波动程度要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波动程度,所以实体经济波动不足以解释金融市场的波动。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类心理,我为什么说美国次贷危机或者金融风暴现在变成经济危机,是经济人贪婪和非理性的结果,其实大家很清楚,发放次贷要比发放正常的贷款回报率高,投资机构投资证券产品比投资其他回报要高。但很多人知道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次贷风险就不会释放,所以每个人希望房地产持续繁荣。任何市场都没有永远的牛市,当然任何市场也没有永远的熊市。这轮金融风暴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是现代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经济,所有宏观调控措施既要关注怎么刺激实体经济,更重要的是提升信心,特别是消费者的信心。一个社会要想进步,一定要欲望,所以怎么刺激大家消费欲望,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因为现在4万亿投资,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国的消费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已经明显偏低。这种情况下怎么刺激消费也是我们的重要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