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17:14  新浪财经

  太多残酷的社会责任案例表明,我国企业缺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经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洗礼,企业赚钱、盈利的意识大大增强,但企业社会责任反而被长期忽视;其二,代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不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无法产生根本影响。笔者认为,在大多数企业存在认识误区,公民权利意识无法短期培育的情况下,政府和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可通过引导企业建立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媒体可通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报道,监督企业的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包括三种: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大众媒体披露形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低下,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价值极低。上市公司年报很少有独立章节公布社会责任信息,定性内容过多,而且只是散见于年报中。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重截至2008年9月也不足7%。只有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依据相关国际标准(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写了社会责任报告,也只有中国远洋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社会报告进行了审计,其余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比较散乱,定性描述过多,报告存在相互抄袭、语言修饰等现象,披露质量低下。大众媒体缺乏客观、独立精神,以致于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把关不严,监督力度不够。笔者认为,准确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应对不同的企业区别对待。对于上市公司,通过引入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南和独立的第三方社会责任审计机构,建立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考虑到报告发布的成本因素,可通过加强大众媒体的监督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正在取得不断进展,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有利于建立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有效互动机制,有利于企业认识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培育企业社会意识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意识,对克服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