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8清华管理全球论坛 > 正文
2008年11月14日,由清华大学主办的“2008清华全球论坛”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大会。图文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清华经管学院兼职教授沈联涛发言。
沈联涛:金融危机特别的复杂,我们要用三个层次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
第二,从宏观角度。
第三,从微观角度。
首先,这次的金融危机不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在七八十年之内最严峻的一个金融危机,这是结构性的危机。这跟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区别有多大呢?简单说,两个背景跟环境都基本是一样的,实际上是全球金融一体化结构性导致的危机。但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它的危害是有限的,那时候核心经济体系就是美国、欧洲,那是很强大的。亚洲,因为全球化了,基本某些国家全球化了,流动性过度,大量的热钱流入东亚,大家过度借贷,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这因为亚洲的金融企业过度借贷。
但是这一次,在十年之后全球主体经济就是西方变成了过度借贷的情况。这个区别在哪里呢?
很简单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基本是传统的银行危机加上货币危机,这次的危机实际上也是银行危机,但是是一个批发银行危机。亚洲银行危机是零售银行危机,这次是全球批发银行的衍生衍发的全球性危机。
香港金融危机的时候,十年前,房地产跌了六成,没有一个香港银行倒闭。这次美国的房地产跌了二成,导致差不多一半的银行要国有化,在美国跟两房的国有化,AIG的国有化,欧洲部分银行业国有化。区别在哪?就是金融衍生工具导致杠杆率过度。实际上这次是杠杆率过度的大问题,现在金融危机已经研发到它的实体经济的危机。
因为我们的基本储蓄状况很好,我们金融方面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间接通过贸易这方面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1.从历史来看,87、97、07年各有一个危机,但是这次的危机实际上跟大萧条危机的深度,因为它会影响到结构性的模型,也是对国际货币准则的大考验。因为实际上现在已经确定一个情况,不是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准则,已经有了欧元,美元跟欧元在全球实体经济里面的分量有多大呢?简单说,现在亚洲包括日本、中东,已经占全球官方的储备66%,占全球的人口55%,但只占全球的GDP24%,占全球的股票市场总值23%。
这几年因为是新兴市场中国、印度的崛起,我们传统的理念已经开始转变了。本来是发达国家借贷给新兴市场,现在是新兴市场借贷给发达国家。宏观的情况,这有个大趋势,实际上就是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
1988年麦肯锡的数据说得很清楚,全球银行业的资产,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市值加起来等于全球GDP的1倍。如果我们算起来,董事长所说的,衍生品的市场,比如CDS、CDO这种衍生产品有多大呢?再大于全球GDP12倍。所以实际上真正的杠杆率已经趋到16倍,那么这个可以持续下去吗?这个宏观的角度就是说美国以消费为主的经济体系完全靠杠杆来维持消费是稳定、稳健的一个金融体系吗?这不可能。
为什么宏观的杠杆率情况会发生呢?就是因为美国跟欧洲的银行业已经从一个零售银行转型到一个批发银行。把它的资产证券化,卖给其他的投资者,就是卖给其他的国家。实际上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这个模型造出来它的批发银行。这个就建立出来的一个叫隐形的银行系统,实际上就是非被监管的监管黑洞,对冲基金、大型的经济公司、投行、管道融资的这种企业。
美联储的纽约分行总裁预算,这个隐形银行系统的资产,有10万亿美元大于美国传统的银行系统10万亿的资产。实际上美国的银行杠杆率加上它隐形的银行杠杆率是双倍的。但是,这个隐形的银行业加上场外交易,现在大量的对冲基金,银行跟银行之间的交易是场外交易,场外交易的优势是流动量高、杠杆量高,但是没人监管。加上场外的交易,就导致没人看到整体市场的基本杠杆率的情况。那么从央行的角度来说,美国美联储多数银行的监管机构都没有关注到实际高度杠杆率的危机性。这次雷曼一倒闭,可以看到引发到连AIG都要出来救,如果不救AIG的话,其他的银行也会受到整体的影响,达到危机。
那么对亚洲的金融体系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很基本的问题就是说如果我们是学习方的银行体系的话,它金融发展体系的模型失败了,我们跟着它一样走吗?我们从一个零售银行可以完全趋于它的一个批发银行的模式吗?用它同样的方式去做吗?这个还没有答案。只能说这个问题给我们非常大的挑战,也很明确说,如果我们用现代的全能银行的角色模型来管理的不同的机制,冒险的去做盈利的方式的话,这可能不符合我们未来需要一个非常稳健金融体系的亚洲金融体系。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中国银监会的看法。我个人的认为,亚洲的银行包括中国的银行在内,我们肯定要回到我们的本质。就是我们传统的银行业、零售银行业的潜力究竟在哪?实际上就是维护我们存款者、投资者的利益,跟维护我们实体经济的服务素质。我不是说创新错了,这就是细分的创新做得过度,完全靠高杠杆率赚钱,不一定为实体经济做好的服务。因为最近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创新产品,某些企业本来以为它是对冲风险,后来它很惨痛的大量亏损,实际上就是补外汇的情况下,对实体经济好还是坏呢?你自己考虑吧!
我自己认为,一定要加强整个我们银行业对它自己的服务水平,用审慎的角度,帮企业发展我们整个实体经济,我们中国自己特色符合我们自己市场真正的需求的大趋势。也就是说,不是说不创新,需要创新。但是这次危机创新的因素是因为它把资产证券化,它的国际会计准则跟监管准则容许把这些负债放在表外,不是放在表内,隐瞒了它真正的杠杆率;蒋董事长说的,有保险公司可以通过CDS给大家说这些债券产品,这种结构性的衍生产品,可以给它们一个很高数值的保障;再加上信贷评级公司也说这是3个A的评级,那么整个市场大家都以为高杠杆率的产品是高东西,而却不是好东西。蒋董事长说的全球性的金融结构、金融体系跟金融监管都受到非常大的考验。那么我们大家这几年来就要检讨,怎么样回到我们实际上金融业的本质,本质就是金融业是一个服务业,实体经济好,金融业好。
从我搞几十年金融业的经验看出来,这次金融业在西方这么活跃,赚这么多钱,但是实体经济没赚这么多钱,里面完全是靠冒风险,高杠杆率的行为达到的后果现在这种爆发。
但是对亚洲金融危机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高度杠杆率是高度风险。那么我们的企业要记住这一点,这几年的繁荣是因为美国的消费者,西方的消费者靠高度的杠杆借贷来消费,这些消费带动了我们大量的出口。如果说它的现在银行资本量不足,它会把它的高杠杆率通缩,这就对我们的潜力造成很大的考验。所以大家心里要有准备,我们自己企业的考验实际上不但是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是我们企业家自己管自己的流动性。是不是长远完全可以靠出口来维持我们自己的繁荣,是一个很根本的战略性的大问题。
在这方面,很多教授可能下一步会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看法。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提问:刚才您提到说美国的金融模式遇到很大的考验或者说挑战,但是我们金融领域的很多体制和模式也是以美国为参照系来设立,现在它们出了很大的问题,如果说回到我们本质的话,这种如何来达到平衡?或者我们完全颠覆性的模式呢?您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