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责任与底线: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13:46  21世纪经济报道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过时的和过度发展的概念,正在逐步让位给“企业公民”。

  从财务责任到“三重盈余”

  1953年,一个名叫霍华德•博文的学者,受美国基督教会联合委员会的委托,写了一本书叫做《生意人的社会责任》。作为6卷本的“基督教伦理和经济生活”丛书中的一卷,《商人的社会责任》总结了基督教的商业伦理理念以及这种伦理在19世纪以来的实践和应用,第一次正式将企业和社会连接起来,提出除了赚取利润之外,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比如通过捐赠、慈善项目来帮助穷人、有需要的人以及反馈社会大众。《商人的社会责任》成了第一本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系统和理性化阐述的书籍。

  由于霍华德•博文的论述出发点是在欧美社会具有深厚基础的基督教伦理,因此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1958年,著名管理学家西奥多•莱维特就已经敏锐地发现,已经有许多人开始“信仰”(而不止是谈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随后,在上个世纪美国社会民权运动和立法的不断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开始得到广泛的传播。

  但是,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概念上比较接近这个字眼的严格意义,强调的是企业应该承担对于社会和社区的责任,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也比较集中在慈善或与慈善相近的领域。于是,就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开始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时候,反对者也开始涌现。西奥多•莱维特和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都曾经专门撰文,反对“企业社会责任”。在反对者看来,企业的职能是遵守法律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赚取财务上的利润。而社会责任,则是强加在企业之上的、不必要的沉重负担,甚至会对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形成负面的影响。

  反对的生意加快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1979年,阿奇•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提出了著名的三维模型。回归到企业运作的基础,卡罗尔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整体,包括了经济责任(包括盈利)、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以及其他任意方面的责任。三维模型扩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消弭了“社会责任”和“财务责任”之间的对立,而将它们包括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之内。

  由于三维模型暗合了当时的民权运动的进展,因此它迅速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拥护者的欢迎。同时,受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保运动的影响,后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将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修改为财务、社会和环境,提出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要实现财务、社会和环境的“三重盈余”(或称“三重底线”)。“三重盈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流理论,并且从美国、欧洲扩散到全球。

  从“责任“到“底线”

  在“三重盈余”的基础上,在“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开始出现繁复的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开始泛化,责任框架延伸到非常丰富的层面,甚至包含有10多种责任。在这种局面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开始凸显两大缺点:一是责任框架的泛化,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范围无所不包,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社会”一词所能涵盖的范围,从而降低了其本身作为概念的有效性。媒体、企业、学者经常同时在多个层面使用这个概念,使得这个概念本身变得模糊不清。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始终无法摆脱“责任”二字的强加意味。“责任”一词的内涵,在普通公众的理解中,更多指是一种义务,含有浓重的“附加”和“负担”的意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