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东明:中国证券公司需要进一步增加杠杆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 14:55  新浪财经

王东明:中国证券公司需要进一步增加杠杆率
  2008年11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等主办的“第二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1月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蒙纳士主办的“第二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活动。图为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王东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研讨会。我非常同意吴晓求教授讲的一些观点。我认为目前的政策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政策。究竟通货膨胀还是要保经济增长,这是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但是政策应该给市场一个清晰的信号。我感谢本次主办单位给我这次机会与在座大家进行交流。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目前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危机。在过去几个季度当中,我们大家都感受到金融危机对全世界引起的变化,今后还会有专家学者的著作来解读目前发生的一切。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我愿意对目前发生的事情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一些讨论。我想最终的结论可能得留给后人来做。有几个问题跟大家来探讨。

  第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波会持续多长时间,可以肯定全球金融危机仍然在进行当中。刚才我跟李教授一块谈话,我们还说起来,我们金融危机引起经济衰退,究竟现在到了哪个阶段很难说,究竟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也很难说。现在各国政府和市场机构都在集中精力处理危机,提出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思路,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探讨。我把这次金融危机定为仅次于29年的金融动荡,和这次金融危机做一次比较。这次金融危机从三个角度来观察一下,一个是对金融业本身的冲击,从29年到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有9765家银行倒闭,约占大萧条前的40%。在1980年到1994年美国储贷机构危机当中,关闭资金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大概有近三千家,也占到全部数量六分之一。由此观察在本轮金融危机下,受冲击金融机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会增加。到目前为止,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作为投资银行已经全部消失,包括AIG,美国投资机关等在政府援助之下得以维系,美国信用卡危机,车贷体系会面临危机。

  第二,金融动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全美银行贷款从29年360亿美元下降到35年150亿美元,下降了一半还要多。股票市值和交易量下降70%以上。1980年到1994年关闭或接受资金援助的银行与储贷机构的资产,为全美银行机构资产的20.5%,美国实体经济从29年到32年大危机当中,实体经济收缩近30%。本轮金融危机下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显现,强度还有广度会大大超出目前的预测。美国汽车产业在实体经济中首当其冲,作为美国经济高科技产业也在明显地减速。美国标准普尔500样片欧司今年盈利也可能出现负增长,美国整体经济肯定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衰退,两个季度经济总量相比同期缩减了。

  第三,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冲击,这次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引发,迅速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超出人们所想象的规模。

  让人们重新思考,重新构建金融体系。我们看到巴西、俄罗斯、印度组织的财政部长会议,都提出积极的建议。本月15号举行的美国华盛顿国际金融峰会,也将会看到更多提议和观点提出来。人类总结出足够丰富的理论,因此能够比过去更有效地处理危机,缓冲冲击波的影响,尽管这样鉴于问题的严重性,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预计将持续很长时间,冲击力度目前很难预料。

  第二方面,中国如何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刚才吴晓求教授谈了许多。过去数年全球经济经历很快的增长速度,从02年到07年,全球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是超过了4.3%,远远高于过去的水平,全球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罕见的繁荣周期,美国和中国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仔细想一下,在本轮全球快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其背后存在这样的悖论,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处于不平衡当中,美国通过互联网和房地产的泡沫维持过度地消费。而中国通过大量出口和投资来维持过度地生产,中美两国的经济通过国际形成国际循环的过程。美国次贷危机出现打破这个循环,美国房地产泡沫由此破裂,美国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度地消费了。中国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大量出口维系生产。全球的经济增速自然而然会出现地衰退下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