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动讨论三: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8:30  新浪财经

  丁圣元: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在欧洲,是一个石油的,刚开始是避险概念,很激进地去做一个避险,因为今后总要消耗石油,就买了很多石油期货。从保值的角度来讲,当时的董事会和社会都只揪住期货这一端,当时也不懂,说你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他们当时做这个事的时候就是想把这个成本锁定在这个价格上。

  现在讨论的这个事,他们买澳元,还有广州的一个店主,他买了一个原油期权交易,我们现在犯的错误和过去那个错误是同样的。比如期货交易做了以后可能会有流动性的风险,因为要追加保证金,给你一个资金杠杆,但从经营的角度来讲,当初是想锁定这个成本的话,就已经锁定了,这个问题必须放在一起来看。这样来看才能看到原来的本来面目。但媒体喜欢讲故事,喜欢演绎,所以有的时候故事不完整。像南方电厂那个,本身也是烧油的,买油发电成本是降低的。这个就是相关的。所以对这个市场的研究,无论是我们从业的人员,特别是我们相关的专业媒体和有关人士,多多少少的都是抱着一些非常不正确的看法来看的。

  徐行:我有个朋友在香港跟他们做,他们是做过度对冲,往上走的时候和往下走的时候,那个率是不一样的,往上走是1的话,往下走就是2了。非常大的损失。之所以对冲的目的,是需要买澳大利亚的矿山,然后矿山过渡对冲造成了这个损失。我觉得不能怪衍生品,是因为他确实没有守法。

  主持人杨晨:市场极度下跌,套利平仓。

  詹涛:今年年初澳元已经猛涨20到30%。客户那时候就提出用澳元来做,因为澳元和新元非常高,但那时候我们已经不建议客户用纽元和澳元来做,在年初的时候大家就看到这一点。我很不清楚,为什么大家看清楚的时候,在这个公司还要这么大量的建仓,这是问题之所在。

  主持人杨晨:我感觉内地企业对操作上缺乏一些具体的了解,有一百多个理财产品是主打澳元的,就是吃那个高息,但忘记了那个风险。

  詹涛:1997年的7月2号香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当时泰铢利率非常高,将近10%,但是索罗斯借泰铢买美元,把利率放到一边。

  Miodrag Janjusevic: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澳元汇率比较高。去年开始形成了这样一个危机,使得各国利率比较高的中央银行采取了一些措施。因为有较大汇率的升值,就会有很多相关联的产品,包括对冲产品。较大的跨货币交易的大量增加,确实会带来很多的风险,包括一些银行,比如建行也经受过这样的一些风险。因此需要在你的交易账户上加上这些风控的措施,现在产生危机的原因,就是因为风控的措施不够,所以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主持人杨晨:谢谢。时间关系,我们最后的两个问题。请徐行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徐行:我简单重复一下,就是计算用什么模型,第二个模型是不是用压力测试?第一个问题,这个解释的话实在有一点繁琐,也不是保密,因为参考资料里面都有,非常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第二个问题,压力测试是用的,因为所有小概率事件都是不能够,比如8%的跳跃,非常小的概率,这种情况必须要有压力测试。

  主持人杨晨:对于一个问题留给咱们光大银行的林总,光大银行是国内商业银行当中最具有创新的,我们特别骄傲地看到,林总能够加入到光大银行参与到研发的过程。怎么增强国内商业银行设计的透明度,不单纯是依赖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支持。

  杨兵兵:这个问题是“目前国内中资银行受制于金融研发和能力的限制,基本上是来自外资的银行,如何加大外资行内资行之间的透明度,防止内地行掺入高风险的衍生产品”。

  第一个,我们国内银行应该发展自己的模型队伍,这是应该做大的,因为中国人数学是很强的。只要给他一个天地,总是能够做的出来。像我们,也没有真正在金融里面读过什么书,也是一边做一边学起来的。

  第二,我觉得这个风险就是这样,像开一个保险公司,大家来看就行了,一旦发生了什么灾害以后,也会得到一大笔的钱。现在变成了客户卖保险,银行的外资行买保险,平时给一点小钱,如果出现像金融风暴这样大的事情,利率也倒挂了,流动性也出了问题以后,市场的混乱,政府要企业来救他,给他一大笔钱。比较滑稽的地方,保险公司卖保险的话,总是保险公司给价格,但是在中国的这个市场上,我们的客户是卖保险,但价格是人家出来的,这也是挺滑稽的事情。我觉得要避免这个东西,干脆就把它翻过来,变成企业要做这种东西,或者是外资行要推这种东西,你就翻过来,就说我们企业只能买保险,不能卖保险。根本上能够反过来做,就反过来做。同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队伍,有自己的系统。同时在方向上注意一下。

  主持人杨晨:非常感谢我们最后一组嘉宾的精彩点评,掌声感谢他们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