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动环节二:不是所有银行都能放款给中小企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7:06  新浪财经

  主持人杨晨:谢谢。光大银行的杨总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杨兵兵:我们没有建设银行这么大,没有到县里面,现在开始也有县里面的分行。这个信息的传递可能对总行应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想第一个我们是非常传统的方法,就是宣传,这也是我党的工具,实际上还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在不同的会议上把我们的一种态度,要一致性的进行一个宣讲,而不是说一个部门三个领导出去讲三个观点,这个思想就会容易混乱,所以宣传非常重要。

  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约束。所谓的约束,无论你在绩效考核,还是在你的审批一些要求方面,你应该跟你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制度一致。不能说这边推行的一些制度,但是另外一边的考核是以另外的制度来考核,这样大家肯定不会遵循。第三个跟第二个有关系,就是表率,嘴上说风险很重要,一旦遇到一个个案,你觉得利润更重要的时候,那么你前面说的全部都不再有作用。第四个就是技术,我们实行的系统都是从总行贯彻到最基层的柜台,所以基层柜台在做一些什么样的动作,特别是信贷业务在总行这儿都能够随时掌握。我们每天都有风险日报,这个日报包括所有业务出现的所有风险,以及风险的跟进情况。下班之后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掌握情况,会有一份日报。我们领导每天都可以知道全行发生了什么,发生在哪里,有多严重,后面的跟踪措施是什么,每周会汇成周报,我们知道的情况是不是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这些方法,我相信在北京定的东西肯定能够贯穿到基础,但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主持人杨晨:没错,国内银行的组织架构是地域功能型的架构,支行行长在考虑到考核指标方面肯定会忽略风险的防范。我们收到两个提问,新资本协议中首次定理了法律风险,请问应如何定义法律风险?与操作风险如何区别?银行在实施新资本协议时是怎样防范这个风险的?

  林树龙:法律的风险,前不久讨论到法律风险如果落实到整个系统控管里面,本行的做法是这样的,我们直接在系统里面加了一些先限制,在法律条文上透过我们法务人员仔细解释之后,可以写到相应的控管。比如说银行购买衍生性金融商品,不能超过10%,这个10%是控管点,这样一个控管点会直接到系统里面,当自有资金进行操作的时候,一旦达到临界点,就没有办法下。整个法律是先抓控管点,不可控制管理的点是在系统里面以提醒的方式。比如不能使用什么样的情形,到时候系统会自动跳出来提醒你这样一个行为有可能会怎样,如果很严重的话,必须要有后面的后台主管做第二层控管,这个问题可能会违反到法律某一条的时候必须要有另外一个主管做输入密码的动作,这是人为和系统的搭配。

  主持人杨晨:非常感谢。下一个问题是,国内银行的监管模式还是分业监管,詹涛是从美国回来的,这次次贷危机我们发现,分业监管模式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从境外的角度来,我们国内银行的整个投资方向还是以存贷差为主要的盈利模式,西方是以投资债券,可以放在交易型的账户上。从风险防范角度来讲,在这个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詹涛:风险是从属于我们产品的被动角色,我们产品的丰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来进行的,只有在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我们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竞争力之后,我们银行设计的产品才能慢慢地复杂,如果说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国家的一个具体形势,一上来就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产品,我们银行设计的是为产业服务的,如果没有这种需求,也是没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所有的这种风险和这种产品来说,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形势,金融业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只有在产业发展之后才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反过来金融业才能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要刚开始设计非常难的,要结合产业的具体需要帮助他们进行产业的调整。

  主持人杨晨:下面一位观众的问题,受次贷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实体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尤其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可能以中小企业为主,银行逐步缩小贷款节奏,缩小对民营企业部分的贷款,同时加大了对大型国有优质客户的贷款,这样的话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就更难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乏国有背景,也很难做好,无疑抵御风险能力也不如大型企业。如何从中判断那些中小企业仍然能够作为银行授信的对象?是否能够重新制定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指标?新巴塞尔协议中的模型是否能够适用于目前经济背景下对中企业的授信、风险预测。

  杨兵兵:首先说选择中小企业,刚才实际上已经谈到了一个中小企业的方法,包括这个企业继承人的安排,这些都是简单的,当然也有一些关键的选择中小企业的方法。还有一个观点,实际上跟经济周期上下没有关系,在任何时候中小企业贷款都不太满意,这一点应该还是能够接受的,这点很正常,你要拥有一个银行,你希望它是往一个风险地方铺,还是往安全地方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没有不好的客户,只有不好的银行,做中小企业需要的银行模式,我坦率讲可能不一定对,像我们这种全国性的银行未必具有做中小企业的能力。

  因为做中小企业和做大企业有很多差别,看他们的关键点和看大企业,分析他们的财务报表等等都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银行有没有做中小企业的能力,而是说中小企业怎么了。

  第二个是做中小企业的模式非常关键,以前我们做中小企业做了很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从05年底我们开始摸索,按照新的模式来做中小企业,做到今年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比较理想的。虽然理想,但规模还是不大。原因在哪儿呢,我们现在这种企业的模式实际上很难去做中小企业,做中小企业你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足够素质的客户经理,你才能真正地做中小企业,你要对中小企业有真正的判断。

  所以我们现在采取了一些特别的经营模式。比如说所有的上下游模式,还有共同的一种融资平台模式,以及最近可能有一些批判的就是产业集群模式。实际上这个都是对中国这个企业可能可以从这里开始做中小企业的一些方式,当然这个也需要探索。特别这次下行,对我们是很好的检验。

  詹涛:我觉得中小企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任何一个国家要促进中小企业的贷款,政府要出面。在美国有一个中小企业贷款局叫SBA,它的做法其实跟我们“两房”的性质一样,买来进行担保,再向下一层卖下去。回到证券化本身来说,政府要支持,银行要进行促进,促进之后要进行一个循环,产生一个证券化的老路里面,是不是会产生金融风险的循环,这个值得大家继续思考的,我认为证券化是必须的,在每次金融危机之后新的产品,它的规范措施会更加的好,这就是一个规律。

  林树龙:中小企业的贷款比较不一样,在台湾,首先要看你的营收状况,原则上至少要撑过两年以上。之后是创造营收的前端,比如整个生产线和内部人员的状况,我们有一个动作是去看厂,现场去看。未来的话,我个人对大陆中小企业这边的期待,我觉得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相对而言如果你表现的更好,实际上你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我想这是在逆境中求生存的不变道理。

  主持人杨晨: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精彩点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