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动讨论:未来两三年走势可能是L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4:2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8年10月28日,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以下是互动环节嘉宾讨论实录。

  主持人:感谢赵教授的演讲,他的判断是踩刹车阶段。从救助的逻辑方面,给大家列举了理论依据,我看有七点,但其中四处涉及到了凯恩斯国家干预论,其中三处拿凯恩斯论和中国市场做对比。有一点像邓小平当年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而现在也是。

  下面进行讨论环节。由杨晨先生进行主持。

  主持人杨晨:下面我们开始这个环节。今天上午也比较紧张了,大家比较严肃,我们开个玩笑,我想问孔庆影一个问题,你是高盛的,现在感到比较庆幸了,几个老对手已经去了很多,剩下的不多了。去年次贷爆发的时候,高盛当时是怎么预测08年的情况的?你们有没有一些内部机制的防范,简单谈一下。

  孔庆影: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高盛盘子里有多少次贷的部分,我们可以庆幸地说有非常少的份额。我们当时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竞争的角度,我们可以在市场这个剧烈的变动中跟客户做交流。

  我们能够躲过这次,很多一部分是幸运,是机遇,还有就是很好的风控,再加上我们有一个非常严谨的做风控的方法。但是躲过这次,不意味着能躲过下一次,所以公司一定要时时刻刻,特别地小心、谨慎,要仔细地看待我们每一个投资,仔细地衡量每一个风险在我们的投资上,在这种金融危机大的前提下,小心地渡过这种难关,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没有做出具体的说下面会怎么样,但知道08、09年的情况会不是太好。

  主持人杨晨:我想请问张总,您代表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在风控方面是怎么做的?

  张旭东:我说老实话,也不能太大程度上代表德意志,就是个人的感受。我觉得德意志银行在前端,在市场上很活跃,但是风控确实有德国人的严谨风格。商业模式上,德意志银行跟高盛,在资本市场这块是一个明显的对比,但是异曲同工。德意志银行的商业模式有80%以上,咱们的业务是客人有,就是说从客户那儿来的需求做成产品之后,卖到客户。所以风险自我保留的相对比例比较小。这是一个商业模式上的区别。

  高盛确实都是非常非常聪明的人,他们跟市场的交易比较多,这个也是一个明确的特点。所以他们有今天,我觉得也是非常赞赏他们的风险控制能力。

  另外一个,从德意志银行来讲,本身是个银行,流动性的保障比较强,这也是咱们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

  如果说第三,这三家公司在去年动手都比较早,都在七月份、八月份已经看到东边的乌云漂过来了,就在这儿收衣服了,很多人还以为这个云就吹过去了。所以在七、八月份很明显,如果大家看去年七、八月份的话,这两家公司最早反应最剧烈,咱们这两家公司都是在去年七月份倒做CDX,所以是看衰的。大家都很聪明,今天在高盛,明天在德意志,后天可能去雷曼,人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最大的区别是在企业文化。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刚刚孔女士讲的,运气。

  主持人杨晨:赵院长您能不能从学术上来给二位专家的观点做个补充。

  赵锡军:风险控制从技术的层次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还是觉得,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中方文化角度来看还是看人,核心的问题是人,你有制度,这个制度实施的怎么样,你有技术,这个技术往前落实的怎么样,你有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个手段用的怎么样,最终还是在人的手里面。我刚才讲到的无论是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对这方面人的熏陶,等等,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了。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抛开企业个体,上升到整个行业,整个市场,再上升到整个经济来讲的话就需要有一个协调了。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必定有一个利益之争,整个行业需要繁荣发展,需要行业的约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超越行业的约束范围,然后再上升到整个经济,由不同行业组成,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资源占有需求。整个经济也要控制好不同行业资源的占有需求,不至于超出它许可的范围,所以每个行业都有风险控制的要求。

  主持人杨晨:我下面收到了一些问题,咱们老说风险和回报是正相关的关系,今天我们更多的是谈风险,我现在来问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有一位同事问到说,三位专家点评一下未来全球经济形势,是未来三到两年的形势,给出三个选项,A是V型,B是U型,C是L型。

  张旭东:我也没有玻璃球,我觉得现在的形势肯定是L型,学界,包括国外、国内现在也有人开始在讨论,到底是L型好,还是U型好,个人认为L型比U型好,又是马克思所说的,砸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要来就来个痛快。

  孔庆影:我觉得预测将来都是很难的,巴菲特把钱投到股市的时候,他说他看到未来五年的投资回报,不是一天两天的。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我想这应该是普遍的共识,现在金融危机应该严重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运作,最坏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现在所有公司在报第三季度的盈利报告,比二季度普遍预测要差。第三季度的还不是在金融危机最厉害的时候发生的,我们要具体看第四季度怎么样,或者明年年初怎么样,我想明年年初比较重要。因为是一个信用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像人体血液一样,这次大的失血,我觉得恢复一定不会是V型的,U型可能我这点同意张先生,我觉得是比较漫长的恢复过程,但希望这个过程本身是打好坚实的基础,避免我们以后再次重复这样一个金融危机的发生。

  主持人杨晨:我想请问赵院长,作为从政府层面,从外汇储备层面,还有从我们商业银行的层面、金融机构的层面,我们怎么去把握这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赵锡军:还是从他们两个的问题来说,对照以前几次危机,特别是29年、33年大危机来看,看它的恢复,应该是一个硬着陆,大量企业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把所有金融里面过渡的能力一下子散发掉,让金融领域的供求关系恢复平衡。实体经济也一样,把大量已经接起来的炼钢钢炉,把牛奶倒进海里面去,把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弄平衡,这是硬着陆的办法。当然比较快。

  主持人杨晨:您认为咱们现在抄底是时候吗?

  赵锡军:我个人觉得还不是很适合,你有能力去抄,你觉得你的能力赶上巴菲特,赶上什么人,你可以去抄,没问题,但要控制好了。一般常规的做法,市场动荡的时候,风险比较大,不是增加长期投资的过程,而是增加流动性。

  张旭东:我觉得确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机会主要在两点,我倒不认为在抄底。抄底的风险远远大于抄底的收入,如果是注重这个底部的5%的话。所以抄底是有风险的。咱们讲回来这个话,对咱们中国的机遇,我觉得中国的机遇是两点,第一咱们实力不断地在增强,这次给了中国一个非常好的话语权。咱们中国的金融体制,尤其是中国对外的金融体制基本上是穿在外国人做好的鞋里面。当然我现在在另外一边,如果在这一边,因为我们也跟中国很多金融机构谈具体的国际标准协议,就是外国人用“国际标准”四个字就把你捏死了,这个游戏规则是人家的。所以这次中国应该用这个机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话语权。在整个国际金融游戏规则上加入中国浓重的一笔。所以这个规则最重要。其次在基础上,咱们在整个的实体经济明年会受到非常重的影响,今年谈这是不是机遇,尤其在实体经济上,咱们中国怎样利用现在这个资本市场的机会,原来说的是商品出口,咱们怎样做资本出口,怎样做的聪明,怎样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里面也留下我们一个重重的脚印,我觉得这是两大机会。

  主持人杨晨: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做事情有时候急功近利一些,这里有两个问题,就是来自媒体的记者,你们可以不回答。在次贷当中幸存下来的两家金融机构现在是否考虑抄底,如果对一些金融机构的并购或者是人才,你们怎么吸引?

  孔庆影:抄底和不抄底,和金融机构是联系起来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市场上,做投资的人看的是最稀缺的是什么,现在稀缺的是流动性,就是资金。中国经济体系应该说前面有讲过了,感谢我们资本项目的控制,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我们受到一些影响,而我们有充足的流动性。从投资的角度,应该是想怎么把我们的流动性最好地投出去,赚到更多的,这是我的看法,至于该抄股票的底,还是别的什么底,这是每一个案例需要具体分析的。现在是金融危机,一般情况下都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有能力的人应该看一看,比如说一些抵押债券之类的,这个我们不说你投了以后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一定能够投资,但你要懂得去做基本面分析的话,你会看到有很多这种,尤其是在债券类已经出现很好的投资价值。现在是因为大家的恐慌心理,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孩子一起倒下去了,太害怕了,不能分辨什么是好的机会,什么是不好的机会。手上有流动性的投资人,要审慎的,同时要敢于承担应该承担的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