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旭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12:13  新浪财经

图文: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旭东
  2008年10月28日,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旭东。(来源:新浪财经 元平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10月28日,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图为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旭东。

  主持人:接下来是两位国际金融机构的高管,他们处于金融风暴的中心,由他们来给我们解读金融风暴的一些影响和他们的体会,以及应对的措施。

  下面有请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旭东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次贷引起的金融海啸及启示”,有请张先生上台演讲。

  张旭东:很高兴应邀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说的多了,报纸上满天满地都是这个东西。今天咱们想用白话说说这个,换一个角度,咱们从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影响怎么样大家这段时间都看见了,我觉得真正的影响得有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今天我们顺着制度上的思路,今天是讲风险管理,我觉得风险管理管的不光是具体的形式,很重要的,中国人都要讲从思想上挖根子,从制度上讲源头,我是个海归,但已经长出裙边了,跟“土鳖”没什么差别。

  我入行有二十年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咱们这帮号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除了核物理学家,搞火箭的除外,咱们怎么就把全世界带到沟里面来,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有那么几件事,我分三部分讲,第一我想讲的是自我实现机制。第二讲资本主义对制度的过渡信任,我本来用的是“放纵”,现在改成“缺失”,咱们平和一些。最后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启示。今天祁斌也走了,伏安也没来,本来聊的是这个事。因为我还在证监会当顾问,银监会也比较熟,平时这些技术官僚们在一块吃饭也聊这些事,今天就在这儿简单地讲讲。

  首先在我写这个PPT的时候,原来央行的神—格林斯潘还没认错,前两天认错了,所以咱们都怪他。所以讲的是“9·11”以后的宽松适度环境,一笔带过的话“9·11”过后为了防止经济滑坡,央行尤其是美联储不断降息,这个造成两个后果:第一个资本非常便宜,不用白不用嘛,所以所以造成流动性的巨大过剩,这是咱们看到的一个;另外一个格林斯潘不相信大政府,他希望是小政府、大市场。

  所以他在2000年、2001年的时候就拒绝过对衍生产品的进一步的市场监管;所以很宽松。衍生产品赚钱快,金融创新程度高,所以这个是另外一个原因。接下来咱们会点到金融市场结构性隐性杠杆的作用,后面还有一些具体的作用。

  我想讲的是自我实现机制,什么是自我实现机制,有一本索罗斯的书,推荐大家去看,他讲的就是自我实现机制在金融市场上的屡次的产生的繁荣,然后跌下来。他也是靠这个赚钱的。

  这个自我实现机制是什么?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股票要涨的时候,你就会去买,你去买了以后它果然涨了,更多人相信,再买,再涨,再买,再涨,到后来忽略了这个股票的基本面。你越买它越涨,等到那一个人不买了,大家都相信它到头了,那就从6000多点跌到1800点,咱们看到的这个金融市场是一样的一个道理。

  一模一样的机制,大家都认为房价要涨,它不会跌,所以赶紧买房,房价再涨,本来放进去的首付也可以通过次贷再给你贷出来,所以整个的过程就是一个信心的急剧膨胀,一直到信心的极度崩溃,市场本质就是信心。参与者的内部关系是什么,咱们这些银行,尤其是投行,怎么分钱的?今年赚钱今年分,当然要今年赚钱了。

  “9·11”以后这个事件有了,大量的减息,那个红颜色的楼梯就是替代了格林斯潘以后,一看这个不行,赶紧得升息,绿色的线就是美国的房贷、次贷,当利息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房价就不涨了,房价永远会涨的这个神话就破灭了,接下来就出现今天这个事。

  我今天讲的是公司治理,公司制度我91年的时候在美国咱们就有一个说法,叫什么?叫管理权和拥有权的分离。

  从股权上来讲,它是要承担后果的,从管理权上来讲,我也是一个管理人,我希望我手下的人越多越好,我希望我这个盘子越大越好,为什么?我奖金多呀。所以赶紧把生意做大。到最后是管理层“劫持”了公司。

  我今天去买花旗银行股票,哪怕买上一百万股,我对它的管理一句话都说不上,所以这个本身是它在公司治理制度上出现了根本的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对立。

  风险评估模型的作用,我跟大家讲两个,咱们都很聪明,咱们的风险模型非常的复杂和精密。但忘了一件事情,风险模型不能模型人的心理。尤其一点,它不能模型群体效应。当屋顶塌下来的时候,原来那扇门就摆在你身边,当你想从这个门出去的时候都挤死了,要么被踩踏而死,要么就是堵在门口大家都出不去。这一点咱们这个模型结构没有模型到天塌下来怎么办,它模型了下雨怎么办,下雪怎么办,下冰雹怎么办,没有模型到雨加雪还下着冰雹,顺便刮个龙卷风,没有这个。但是在这些情况下所有的模型都已经到了单边极限。咱们这儿不说评级机构的坏话,以后还要跟他们合作,一样的道理,咱们把这个道理说服了全世界,评级机构除了经济上跟金融市场的繁荣息息相关之外,它的模型跟我们的模型差不多,我们模型要说服它,它的不同观点要不断要沟通,因为不拿评级产品就卖不掉。所以在这个上面又形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是一样的。按

  最后结构化产品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我负责咱们大中华的结构性产品销售,对我们来讲结构性产品我们都理解,不理解的绝对不能卖给你。但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讲,能理解多少?这个很难讲。这些因素,是咱们参与方,卖方的一个市场环境。

  金融市场及结构性产品的隐形杠杆作用,非常不准确的一个比喻,怎么比喻呢?金融杠杆到底有多高,我给大家说一个理论极限,理论极限是多少?美国的普通贷款你从二十块钱买一百块钱的房子,五比一,咱们先撇开二十块钱当房价涨了之后还能把二十块钱里面再贷十五块钱给你,所以美国最低的是出五块钱能买一百块钱的房子,当然有个前提,房价一直在涨。所以上面的是ABS,五千块钱,ABS是一比二十,做成ABS的时候比较普通的是十倍放大,十块钱再做成一百块钱,又是十倍。ABS做到CDO还有二十倍左右的增长,CDO一般是5%。再把CDO打包,这已经有两千多倍的杠杆作用。这个中间加入了买房子的五块钱,加入了打第一包的时候的十块钱,加入了打第二包的时候的五块钱,大概是两千四百块钱左右,这是理论极限,不是每一个都走到这么高的极限。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隔壁这张图是我找出来的,这张图特别说明问题,CBS,带O,带S的都是比较脏的字眼,它的交易结构,衍生品的交易量远远超过它本身基础资产的交易量。最高的时候是它的三倍多。这个赌注下去很大程度上是隐性的,次贷资金评估表上反应不出来的,所以这就是杠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