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其仁:理性思考中国经济改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8日 09:41  新浪财经

周其仁:理性思考中国经济改革(2)
  2008年10月20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回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论坛。上图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来源:新浪财经资料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我自己很有幸,30年前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回黑龙江有个考试的机会,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到了北京,又遇到一个机会,就可以参与农村改革的调查。遇到党内一个开明的人士杜仁生(音),他给年轻人机会,他给你调查研究的机会。中国这么大,底层生活这么丰富,南方、北方都有创造,下去调查,把调查的东西拿来,互相比较、互相鉴别,发现里头的合理因素,先用短期政策承认,然后把这个政策长期化。发现效果好,上升为法律、国家制度。这就是我体会到的改革。

  现在回头看,用这么一套朴素的办法,实际就是实事求是的办法。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就走出这么一条路了。原来在教条的想法下,都是不可以的。公社、公有制,那就是全盘公有,所有土地归公越大越好。斯大林的体制,是按照马克思思想,全社会成为一个超级国家公司,组织生产。听起来是有道理,不要重复生产。可是一实践,发现有问题。信息成本太高,搞不清楚无数的消费者需要什么东西,激励机制不够,中央计划机关下的命令,什么时候传到底下去?一层一层怎么管好工作?所以超级国家公司的模式,对付战争很有效。斯大林对付法西斯,很有效。今天还有一个举国体制,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有效,但要应付和平时代前百万人、改善生活,这个体制就没效。邓小平的厉害在什么地方?就是运转了超级国家机器多年,他曾经是中央第一线领导人,他知道信息成本之高。北方过去冬天没有蔬菜吃,要大白菜储存,这样的事情年年要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亲自批意见、亲自抓。没有高级领导人抓,这个机器就转不动。这种困难都感觉到了,但怎么走出来?就是要尊重地下的创造,开放。把其他企业放进来,这些企业用不着层层请示,厂长、经理有自主权。底下总有些厉害的人说,不罢休,把自主权给我。东南沿海、台湾所谓“战争前线”,国家没有布多少企业的地方,总有一些厉害的人在工业、商业里打转、寻找机会,开始以非法的手段,就是不罢休,要改善生活、要创造市场、抓住机会。邓小平的政策,就是从这里头发现的。芜湖的傻子瓜子,炒得好,就起来了。“邓小平文献”三次提到傻子瓜子。当年邓小平就是不许党内左的力量去对它,不准贸然动它,不准随便动。现在回头看,中国从一个超级的国家公司解套出来,就是充分尊重地方、底层的实践。中国的民族,5000年文化,总有厉害的人,总有不善罢甘休的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底层自发的努力,逐步得到国家上层结构的承认。

  当然,这里头是不平衡的。我们的多种企业、经济有了发展,我们的民营企业得到了承认。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今天非常重要的基础。但我们要看到,这个改革的进步是不平衡的。我们在别的领域,政治领域、行政体制领域,不那么配套。邓小平说过,如果改革没有均衡的推进,到一定时候就很难推下去。什么东西会把中国进一步往前推呢?最近大家都讨论困难,讨论威胁,讨论次贷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我们不是要研究这个事件本身,而是要借助回看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题目,更抽象的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好的时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坏的时候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坏的时候会形成一个“逼”的力量。这几年,内需起不来,为什么起不来?居民家庭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到50%。80年代改革的时候,这个比例达到70%多,靠近80%,老百姓有钱买东西,市场就起来了。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国民经济涨得非常快,税收涨得更快,所以相当一部分资源集中到政府。而政府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关键的生产要素,土地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这样的话,在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就相当大的一个比例集中在政府手里。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每个政府都想多做事情,解决民生困难,多创造政绩。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座的哪位如果有机会从政,行为也是一样的。问题是,如果国民经济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外部冲击,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机会。因为这个“逼”的力量要来了。如果不做调整,目前这个局面是没有办法维持下去的。高度依赖出口、外销市场出了问题,大量的沿海生产力停止,工人回向下,这就可能酿成巨大的经济、社会压力。从08年底、明年初这看起来是很难完全摆脱的一个局面。这当然是坏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回看30年的角度看,可能也是一个机会。正是这样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从政府到民间,有一个合力,看怎么把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比如税收,能不能相应的减一减。比如说,政府控制的很多资源能更多的往市场上放。我们不是30年前的中国,中国已经尝到过逼迫下改革、改革加强了国力,尝到了这条道路的甜头。这个记忆尤在,就是一个机会。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