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凤羽谈传媒改革三十年:很庆幸生活在这年代(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5日 18:26  新浪财经

  到现在说起范敬宜的好文章,姜凤羽仍然如数家珍,如《莫把开头当过头》、《早无堵门人,夜无电话声》等,他认为这些文章不仅真实、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讲究文字色彩,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功底,至今仍是值得业界学习的榜样。姜凤羽感慨,辽报传媒集团能够有现在的发展,正是得益于老一辈辽报人的精神,得益辽报一贯以来的“家风”。

  “我在范老的领导下工作四、五年,对范老厚重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精深的新闻工作功底,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功夫,感同身受。时至今日,中国传媒人更应以‘ 贯彻政策,服务人民’为责任,一方面要深入领悟贯彻中央的有关政策,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舆论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传播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姜凤羽说。

  我庆幸生活在这一时代

  30年如歌岁月,30年春华秋实,从普通的农村报道记者到传媒集团的当家人,姜凤羽亲身参与、见证了中国传媒业改革创新的每一个轨迹,也形成了对中国传媒业发展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姜凤羽认为,总结中国传媒业改革30年的历史成就,“三部曲”其中的关键词。

  首先,改革开放30年,报纸业态三部曲实现传媒多元化。1978年到1997年,是报纸的“独奏”年代,那时候的报纸基本上是党报,读者很多,权威性极高,《辽宁日报》的发行量在那个年代就达40余万份;1993年至2000年,是报纸的“合奏”岁月,各类生活类报纸、都市类报纸、文摘类报纸和晚报类报纸兴起,是中国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2000年至今,是传媒的“交响乐”时代,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后,互联网、手机报、二维码等形式使得传媒领域“繁花似锦”。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国报纸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水平。传媒的多元化以及的兼容性,极大地满足受众在接受信息形式的不同需求。

  其次,改革开放30年,新闻产品形态三部曲实现内容人文化。1992年以前,媒体坚守舆论阵地,新闻以指导工作为主,为改革开放宣传思想、经验和成就,表现为单向的灌输式传播。之后,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多元化,晚报、都市报和各种分众类报纸兴起,新闻产品开始差异化,覆盖生活、社会、经济和娱乐等各方面。虽然仍然是单向传播,但读者的人文关怀逐渐增多,让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信息。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兴起,新闻的即时性、互动性、多样化让读者享受到更为充足的内容产品。与此同时,宣传艺术发生重大变革,从以前单向、枯燥的灌输到现在浓厚的人文关怀,媒体走向服务读者之路。

  再次,改革开放30年,传媒技术三步曲实现技术现代化。中国传媒的技术进步,短短30年,三大跨越,从初始的“铅和火”到“告别铅和火”,再到现在“取消纸和笔”,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和印刷产品的现代化。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的传媒技术,包括数码等技术产品都不比西方国家差。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传媒人以其博大智慧和创新精神,推动传媒创新发展,既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又全时空地报道新闻,并与受众全方位地互动,还以优秀的服务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这些变化,都是中国传媒30年来巨大成就的象征。我很庆幸生活在这一时代”,姜凤羽说,“当我回头看这30年来的风雨历程,甚感充实。对报业改革30年进行一个历史性的回顾,是报人的责任,这有助于新时期传媒的创新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