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西湖金融峰会上午会议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8日 13:43  新浪财经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精彩发言,她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做了非常好的阐述,我想她这个发言有哲学的光辉。下面我们进入峰会的论坛环节,首先请《投资者报》的何刚先生。

  何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是来自《投资者报》的何刚,下面由我来支持。马上我们要开始是今天论坛的第一个议题,中国金融的发展趋势,这一节我们有三位主讲嘉宾,首先请三位主讲嘉宾上台,第一位是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的副司长曹文炼博士,有请;第二位是前荷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执行董事,陈晓明先生,有请陈先生;第三位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周业樑先生,有请周先生。

  我们知道现在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杭州是丹桂飘香,我们在这里聚会2008西湖金融峰会,探讨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中国金融的发展趋势,在华尔街我们看到现在华尔街金融风暴正在愈演愈烈,全球性的金融阴影正在影响着世界。中国的金融形势怎么发展,中国的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将如何的推进和深化,中国如何防范金融安全,对于这样重大的话题,影响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影响整个世界。我们今天请到的三位发言嘉宾,他们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非常完整的组合,既有来自中央和地方决策部门的重要的官员,也有来自理论实物界的研究者,他们具有本土的经验,也有全球的视野,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是关系到中国投资和发展的未来,我们特别希望今天三位嘉宾演讲完了之后,我们会有一个沟通和讨论环节,大家也可以提问。

  首先有请第一位嘉宾演讲,曹文炼先生,曹先生是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的博士,1989年加入财政金融司,长期关注的我们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些制度决策的咨询准备,也参与筹备了历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创业金融的研究,曹先生一直是、始终是非常核心的参与者、支持者、起草者、研究者。首先有请曹博士演讲。

  曹文炼:很高兴在金秋的时刻来到西子湖畔,参加重要这个会议,感谢大会主持人的邀请,我的发言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大家都在关注,各方面也都在研究制定方案,和寻找对策,所以我完全是代表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我所服务的部门。我想简要的讲三个观点,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一些想法,我觉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的原因,我自己的认识有很多的方面,我个人讲特别强调三个方面,这是金融发展到必然阶段的必然结果,我们一些同志在讨论的时候,对这么多年来,大家可能忘记了经济的周期,因为这么多年的经济的红利,造成了全球经济持续的发展,使各方面都放大了对增长的预期,无周期理论害死人,像房地产会持续上涨这样的问题,我们投行也弄了一个曲线,都是上升了,没有看到阶段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比较深层次的,就是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必然性。在管理上强调经济的必然阶段,我们都是走过来的人,过去有一段时间,老拿计划经济帽子来扣,现在是某种意义在讨论的时候,老拿市场经济的帽子打人,大家也提了很多,现在宏观经济的建立,就是在正确处理市场作用的基础上、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宏观经济的也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经济界也有这样的争论地政府的作用在常时期发挥出来的,还是在经济运行发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我们这次三中全会都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深层次的原因,这次金融危机的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大家也在讨论,一些学者指出,我们前几年把产业都转移出去了,就搞高科技,是不是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可以脱离这个方面,放弃社会责任等,脱离监管等等,所以脱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必然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危害,反过来它会对金融经济进行冲击和打击。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证实这场危机对我们的危害、冲击,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本身的问题,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跟发达国家情况不一样,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从整体上来讲排在30位,比去年上升了四位,但是很遗憾的是,脱离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就是我们金融发展的滞后,这个指标排在第109位,我们整个金融竞争力排在30位,其中跟金融相关的指标,都在100位以后,包括证券交易机构等都排在后面,这是外国人排的,我只是说一个观点。所以我们总的来讲,金融还是处在发展创新的阶段,杨局长讲的我很赞同,不经历市场金融危机使我们不全面,我们还要坚持继续做,我们应该更加的谨慎、稳妥,我前不久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讲到,我们应该结合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从两个方面审视我们改革方向,提出我们坚持的正确的东西。

  第三,我想说,在当前阶段金融创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我个人建议,我们的金融创新应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教训,更应该加快,从我们的调控上讲,不仅要重视,要从原来主要重视金融机构和产品的审批转向更加重视对金融从事者行为的重视。包括他们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去年也有很多的现象,大家都知道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跟他们管理层面是有关系的。

  我主要讲这一点,很高兴待会有时间跟大家继续探讨,谢谢。

  主持人:谢谢曹司长非常精辟的分析,因为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监管的边界,金融创新过度的约束,作了非常重要的阐述,也对于未来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一些策略和改革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的提示,一会儿我们还会深化这个文化,我们还可以与曹司长进一步的交流。第二位请出的来自杭州本地人在全球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的陈晓明先生,他此前是斯坦福大学管理学的硕士,在中国金融市场壮健的初期,在深圳交易所工作过三年,在花旗银行也有非常多的经验,本土的、证券的都有自己的经验,下面有请陈晓明先生。

  陈晓明:谢谢主持人,杭州是我的家乡,今天行高兴又回到西子湖畔,我们在丹桂飘香金秋十月,来一起研讨金融问题。这个气氛我想跟大洋彼岸的气氛非常不一样,我们知道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恐怕我们在座各位一辈子都没有经历的金融危机,而且这个金融危机已经在迅速的蔓延,影响到全球经济,我们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现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30年了,这30年当中,我们的经济和金融市场越来越跟国际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个联系实际上是把双刃剑,它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这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引进外资,我们的出口,我们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筹资,这是一个好处。但是也有另一方面的影响,就是国际市场的波动,也越来越和我们国家国内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波动联系在一起,我们再想要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发展越来越难。在金融业上,我们中国的纳税人我觉得是有非常重大的牺牲。前几年,我们大量的资金通过注资的形式,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的形式,给我们中国金融机构注资,大量提高了这些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所以我们中国的纳税人在抵御全球风险上已经作出了牺牲,现在我们才会有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我想,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现在的情况是规模越来越大,交易也越来越活跃,这是一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到2007年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所有金融市场加起来的总交易量突破160万亿人民币,比上年,2006年了增长126%,我想我们从海外回来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西方欧美国家很难以想象的增长率。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是: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量比去年上半年又增长了150%,在美国的金融业发生的最根本的,最急迫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同业市场瘫痪了,银行和银行之间互相不信任了,就好象金融体系得了心肌梗塞。另一方面在融资市场,中国的金融融资市场也发展得不错,我们2007年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达到1万亿,这个数据比上一年增长5.2%,这个数字跟我们整个国民经济一致的,这说明我们的企业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当中融资还是难的。这次我们研讨的有一个话题就是民间资产,所以很多浙江的民营企业,他们的融资通过民间渠道来解决的,正规的金融市场他们得不到。中国的民间金融市场实际上在2001年以后就超过了国家财产,有一个数据就是我们看今年9月份,我们整个居民的储蓄存已经超过了23万亿,所以,民间金融资产的量非常之大,而且我们浙江也是中国民间金融也算是一个“领头羊”。据说民间资本在浙江有1万亿,这个数据我不知道是否真实,而且民间金融活动也非常发达,我自己是浙江人,我知道民间金融是非常发达的。所以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了一个小额贷款试点的意见,浙江也是一个试点的重要地方。

  民间金融虽然缺少监管,缺少保护,也不正规,但是它的生存和发展是基于一种地缘、人缘、血缘的关系,因此它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比如说民间金融具有大量的获取非正规的财务信息和一些软信息的能力,我们做银行我们都知道,要对贷款了解很多的信息,在国际市场上叫第一个企业跟银行打交道我的地方。银行假如说一个大学毕业进入了一个跨国银行,第一个教他的词就是“你要懂得你的客户”。对这个客户方方面面的信息,它的财务的信息,还有很多软信息,个人的信息都要了解,民间金融其实在收集这些信息方面,他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手段。

  第二,民间金融手续非常的简便,方法比较灵活,而且根据不同的借款人,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条款。

  第三个交易成本比较低。具有一种特殊的风险控制和贷款催收的手段。我相信民间金融实际上对金融市场补充,我们看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怎么样多层次,多样化,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一个话题,我们在研究金融发展趋势的时候不能忽略的一个方面。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多样化,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行业,金融里面的子行业和新的金融机关的不断出来。刚才说的小额贷款公司是我们新出现的机构。还有近几年大家看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我们国内也叫产业投资基金,我们今天在座的有PE行业的代表,这也是一个对我们中国企业或者说是,特别是浙江的中小民营企业一个新的筹资渠道,这个行业的情况,今天下午PE行业的代表会介绍的,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好的信息,另外新的产品和工具,证监会刚刚宣布,可以允许大的公司,发行可交换的债券,这些都是新的融资方式,融资融券业务也在证券公司开展,所以新的产品新的交易,多层次的市场正在慢慢的形成。

  另一方面是国际化,今年10月份,在美国金融公司大量倒闭的时候,我们中国银行有两个银行在外国开行,开放更不要说了,我在十几年前,在深交所我们就制定了递补特别席位,其实外国的证券公司可以坐到我们大堂里,我们现在开放的步伐非常的快。企业的双重上市,国内国外的双重上市,跨国的监管,证券公司、资金市场、境内外市场的联动,这个都已经非常普遍了。科技化也是我们当中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科技化有很大的好处,规模扩大会比较便利,交易会非常的便利,也对安全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混业经营。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赞助方中信就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他有很多的好处,银行的贷款客户,可以成为证券公司股票发行的客户,保险公司的客户可以成为银行的客户,等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混业经营这次代表华尔街专门的投资银行,抵御风险。但是混业经营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因为在混业经营之后产品非常多,风险非常的复杂,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能力去区分、判断、隔离、管理这些风险,要认识风险不容易的,这次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倒闭,实际上就是他们的管理层对这些产品的风险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不知道风险在哪里,所以无从规避管理这些风险。所以混业经营这个趋势有好的,但是挑战也非常的明显。

  (图)我这个图就是想给他们一个非常形象的印象,我们金融的行业就是像走纲丝的行业,每天都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停留一步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所以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接下来可能有很多好金融人才流回国内,因为国内现在前景非常的美好,我这里引用一个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个研究,他们从2005以后的做一个分析,美国、欧洲、亚洲,实际上到2010年亚洲金融服务行业,和欧洲、美洲三分天下,基本上都差不多。我想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公司银行业务,到2010年的时候,亚洲的公司银行业务会超过美国,将近20%,会超过欧洲40%。亚洲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亚洲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增长潜力非常巨大,这里是把几个主要的国家,包括亚洲和美国、日本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贷款在占总贷款市场的比例做了一个比较,美国现在大概是46%,按亚洲平均是33%,中国只有12%,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中国的无论是公司业务,还是个人业务,增长潜力都非常巨大。这是亚洲主要人口大国的中产家庭的比较,中产家庭的定义是家庭资产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在中国这样的家庭有720万,比印度、印尼高出10倍,中国的家庭的金融资产比他们高出更多,有17万,所以中国还是一个没有充分开发的金融市场。我们也做过比较,在亚洲各个国家做金融行业盈利比较,这个图的意思就是圈的大小代表盈利的大小,中国是在这么多圈是最大的,盈利空间最大的。横坐标是资产回报率,比如说我们在这里做金融服务的的盈利。纵坐标是营业业务增长率,业务增长快不快,中国是一个高增长率,圈子大也是一个利润,这个利润非常的大,但是资产回报率在中国现在还不是很高。

  最后我想讲,尽管我们谈到中国美好的金融业发展的前景,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我们必须要重视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中国企业会面临着一个非常不同的国际金融环境,这个环境可能是目前大家公认是二战以后,国际金融环境最严峻的,因而说是29、30年大萧条以后,现在的情况会不会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还在拭目以待。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一个金融业的同行,其实我也想跟他们共勉的就是,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新的环境当中,有足够的准备,我们跟企业要一起在风险管理上面,就是真正的去下功夫,这些朋友曾经有一些是我的老板,曾经有一些是我仰慕的,现在他们都从钢丝上掉下来了,让我们引以为戒,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先生非常仔细的数据例证和引述,谈到中国金融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保持充分的乐观,当然中国的风险防范始终是我们想法,对我们未来稳定的发展,金融同行都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下面有请第三位专题演讲嘉宾,是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的支行行长,周业樑先生,他此前在厦门大学毕业,在中国人民银行有34年的工作经历,从福建到浙江,从福州到杭州,整个在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区的东南沿海直接从事直线的管理,他有很丰富的实践的工作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地方决策和执行者,我们有请周先生跟我们分享他对中国金融的一些观察和间接。

  周业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今天主讲的题目是“引导和规范民间经营”。当前面对着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金融的状况,中央各地在金融整个宏观调控上,进行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就是从原来的上半年的两防转为一保一控,两防就是上半年提出的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到了下半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整个经济有下滑的趋势,所以中央很及时转为保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跟通货膨胀虽然是一对矛盾,这里面一保一控意味着我们如何保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要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要找这个平衡点,关键要团结,一个就是要管住货币总量,就是整个信贷总量要管住,就是银行它是派生做存款发放贷款的,要管住信贷的总量,如果这个闸门没有管住的话,那么就可能引起货币过多,通货膨胀。

  再一个就是,要放松财政,就是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要密切的配合,尤其是财政在扩大内需调整机构上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再一个环节就是搞活金融,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目前来看,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全国的存款,货币总量有40多亿,光光储蓄存款有将近15000亿,资金很多,但是资金不等于资本,如何将资金转化为资本,使资金成为资本在生产投资当中发挥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节。所以,在这里面我提出一个观点,就要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一个重要的经验,浙江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的动力,而浙江民营迅速发展是民间金融,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相互依存,互动的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所以今天我就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作用跟加快对民间金融活动的引导规范,谈一点看法。

  第一,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由于浙江经济的发展路径是从农村 向城市推进,民间金融在浙江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浙江的经济的模式将长期和三农问题和金融改革问题联系在一起,提出解决之路,甚至是连美国现任的财务部长也认为,浙江模式和市场的金融方面,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浙江民营的经济为何这样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浙江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浙江是中国创业最活跃的城市,据资料计算,2004年浙江民营企业一万人当中有个体工商户670.33家,在全国各省排名当中是的一位,尤其是民间的创意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民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浙江工业企业和工业个体户超过82万家,其中超过78.2%的企业,是由农民自主创办,约为65万家,占全省农村劳力了23.8%,2003年到2005年每年有2万多农民自己当老板,带动了浙江的经济,特别是浙江农民自主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原因。

  个体创业需要初始的创业资本,由于经济体当中个体的初始的财务和企业家的初步是不均衡的,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创投的金融体系,对初始的财务进行重新的配置,使社会的资金成为资本。其路径让经济体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个体获得融资的便利。

  从浙江情况来看,缺的不是资金,让资金转化为资本有效的途径,由于银行正规金融过多依赖抵押和担保,对多数的初始创业者来说,一般缺乏抵押资本,甚至缺乏基本的会计,以安全性为原则的银行,不会提供贷款给他们。普通的资本,以投资的方式,也是由于缺乏这种依据,民间金融依赖的是人缘、地缘、血缘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的金融,对个体经济发挥的作用,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间金融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体系在提供金融服务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满足个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农民成长和生活的特殊的金融需要,是整个社会投融资和金融结构矛盾。第二个民间金融所具有的信息优势和担保优势,使它能够满足自然人具有正规金融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三,民间金融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风险投资的孵化器。在一定范围实现了金融资源的有禁不止。

  第四,正规金融体系为中小城市提供不足的情况下,民间金融在增加城乡的收入,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社会的获利的角度上,很明显是属于一种改进。尤其可见,活跃的民间金融是浙江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金融基础,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民间金融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正确意义,让部分社会资金流动流动到最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业者手中,流动到充满活力的创业者手中,努力创业,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科学的之路,这对于浙江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对于民间金融我们要制定法律法规,让民间金融阳光化,不可否则,民间金融也具有明显的盲目性。违规金融活动为他们提供滋生的土壤,但是由于我国没有针对民间金融活动专门的立法,一方面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没有正式得到承认,民间金融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对类似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以及通过民间投资进行诈骗,没有法律。因此要全面的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让民间金融至于优化,改善中小企业私人投融资团体的大事业当中,给予民间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合理空间,实现对民间金融的引导、规范和提升。

  因此,对于民间金融应该要加快立法,引导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到阳光之下,从分散化、非组织化,走上组织化的发展,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这里面具体对引导民间金融有四条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市场准入。要提高民间金融组织化程度,要承认民间金融合法化,给他们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倡导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吸收存款的贷款人,要发展终端的贷款零售商,为农村和城市自主创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农村、城市消费者、大众消费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创业,支持消费。

  第二要风险自担的原则。法律层面解决好中小民营融资主题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要鼓励发展投资与创业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在原来通过地下钱庄为企业集资的方式筹集流动的资金,按照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同时设立私募基金有投资者的标准,增强民间金融的风险自我承担能力。

  第三要界定标准,要在法律层面严格界定正常的民间融资行为和非法活动的界定,法律应该有明确的标准。

  第四,政务监管,要维护公平,打击犯罪要积极引导,分类管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中间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引导,建立企业的制度,明显属于诈骗性质,洗钱黑社会犯罪的民间金融活动要依法打击,查处和取缔。

  最后我相信随着我国的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随着金融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民间金融活动也一定在更大程度、更高的层次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和有成效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行上非常完整的论述,他把中央决策和地方金融的实践结合的非常的紧密,很有针对性也有现实的意义,中央讲稳货币、松结构,调金融,在浙江具体化为生动和多样化的地方金融的实践。就是民间金融异常的活跃,前景非常让人看好,同时对民间金融提出非常了重要的建议和安排,我相信今天这里有很多的民间金融的参与者,对我们下一步工作都有很多的指导作用。

  三位发言嘉宾把我们观点做了阐述,接我们对一些重要的话题,还要做进一步的讨论,首先有一个问题要请问三位嘉宾,刚才谈到了都不同程度的谈到了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就两个观点的话题,一个就是中国仍否独善其身,我想听三位的看法;另外针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形势的剧变,中国在金融的改革开放和创新方面,需要做一些方面调整,新的金融发展突破口和着力点应该是什么?先请陈先生谈一下。

  陈晓明:我抛砖引玉,这是很难的问题,也是很好的问题,独善其身我想首先可能每个人心目当中都有一个定义,什么善?我们中国的经济金融市场怎么样算是善?是跟我们过去比,还是跟我们其他海外市场比。我个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肯定比欧美发达国家快、好,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跟我们过去纵向比,肯定会要下降。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具体会下降多少,更重要的是,这种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具体会以哪种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影响到我们企业的经营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个很难作出一个定量和具体的估计,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周行长怎么看?

  周业樑:我觉得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在全球一体化当中,中国肯定要受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影响当中,中国从目前来看,我们直接的影响,直接的损失并不是太多,而且这种损失起来比较小的,主要是我们商业银行买了一小部分雷曼兄弟的一些债券。但是由于这场全球的危机是整个的财务缩水,使全球的消费缩水,这对于中国外交依存度非常高,尤其是浙江,这种对出口的依存度相当的高。首先在出口上就要影响,影响我们的出口。出口也是我们整个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动力。第二个投资的影响,也有境外的这些资金趋紧,整个的外商的资金可能由于国内的流动性都要撤回去了,目前已经有这样的情况,这些资金对中国原来很大部分,就是吸引外资会受到一些影响。再一个中国的这种为出口服务的投资会减弱,本来大量的出口,投资出口设备的就会大大降低。再一个对消费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全球股市一片叫跌,中国的股市也跌的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消费能力就会下降,尤其股市下跌对房地产,对汽车这种市场影响比较大。跟房地产、汽车相关的企业都造成影响,所以中央提出要扩大内需,从过去我们部分的依赖出口转为扩大内需,叫扩大内需。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在目前针对危机是很有战略的决策,对中国防止这种危机的影响,把危机的影响降低到最后程度。

  主持人:谢谢周行长。

  曹文炼:我补充一点,他讲的我基本同意,因为这场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对这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持续的时间,各方面还要进一步的观察,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影响多大,也要我们认真的进行调研、分析,也要我们认真的采取针对的措施,减少危害。总的来讲,中国基本面还是好的,中国有他内在的持续发展的动力,刚才陈先生讲过,在这场全球的大调整中,中国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是中国各方面还是看好的,中国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对全球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的时间,有两个问题,大家有这样的问题吗?

  提问:你好曹司长,当时你提到非常尖锐的几个观点的时候,提到这次研究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亚洲的金融危机也考虑进去,我想了解一下,曹司长,现在所谓亚洲的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不同的地方,中国应该吸收什么样教训?

  曹文炼:我记得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各方面分析,说亚洲金融体系最主要是直接融资这方面的问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好,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不利不足等等,总的来讲,亚洲金融体系相对比较保守,比较落后。这次大家知道,美国的金融危机,大家讲关注更多是流动性的泛滥,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走的过头,我指这个是中国本来正在学习向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的方面,这个时候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个人的感觉,因为我长期在参与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我觉得中国的金融要扩大融资,但是首先还是把银行业办好,把银行业搞的更加的稳健,对银行的从业行为,哪些该管,应该搞的更好。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你们两位有补充吗?

  还可以再问一个问题,楼上的朋友。

  提问:我是一个非常小的一个投资者,我们看到目前包括全球金融危机,这个当中中国是不是危机又有危又有机,这个面蛮大,我只是关注这个事件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现在他提出向台湾出售武器,表面上是一个什么,实际上增加了谈判的筹码,他可以向中国施压,你钱多了,中国人现在就是钱多了,怎么样通过这些方面去把钱转化为我们的一个,好一个今后长期的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是最关键,他们有这种手段,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次机会,让他们朝我们开放,比如说金融、证券的衍生品,我们中信证券在这样的氛围下,是否有更大的发挥?谢谢。

  陈晓明: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好,机会是我觉得是在各个方面的层面会给有准备的人,这个机会给有准备的人,并不是给每一个人。在宏观政策层面,曹司长他们谈很合适一点,从微观看,比如说浙江的民营企业,尤其使制造业,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是生产加工非常薄的一块利润,过去我们中国制造企业的客户,有可能现在遇到困难,这个时候他可能会比较便宜的价格,出售他的一部分股权、业务。过去的这种企业,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想收购某一家公司的一部分业务,但是价格非常贵,超出中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但是现在整个资产价格在缩水,所以每个企业的评估价值也在缩水,可能现在就是有这样的机会。如果说我们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和国外的国际品牌,以及国际的销售渠道结合在一起,那我们中国企业的利润会大大的增加,中国的实力也会大大的增加。

  主持人:谢谢,我们想再开放一个机会,给来自浙江大学一位女性的嘉宾,有问题吗?

  提问:我想问周行长有关外汇投资方面的问题,目前的话,国内统计6月份的热钱有15万亿,对于这个热钱,尤其是外部进来的热钱,在投资方向上,在外汇管理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

  周业樑:对热钱定义首先不是很科学的,什么是热钱?热钱是褒义还是贬义的?但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使一些主体还是外商的投资的资金大量进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热钱有多少多少,但是最近突然热钱消失掉了,所以经济一个关键的汇率、利率在这里,在资金流动上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调解作用,关键就是我们的宏观调控上面,如何趋利避害,调整我们自己的政策,来防止国外的所说的一些“热钱”对于我们经济的冲击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谢谢周行长的回答,我们这一段讨论,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了,刚才三位发言嘉宾,阐述了他们的看法,对于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做了分析,保持了一个乐观的态度,同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充分的信心,认为未来的潜力非常大,特别中国浙江活跃的民间经济和民间金融保持充分的肯定。我们这个讨论到此就结束了,下面是休息时间,休息以后我们将进行第二个讨论。这个阶段的讨论到这里结束,谢谢三位主持人,也谢谢各位。

  (休息)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