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勇:绝对不要忽视销售环节的改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 10:42  新浪教育

朱勇:绝对不要忽视销售环节的改变(2)
  2008年9月22日,由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纸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新浪财经独家视频、图文直播此次论坛。图为北京金冠方舟纸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勇。(来源:新浪财经 白鹏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三个问题就是市场营销的课程上,很多人都在强调4P4R4C,在这四个因素里面,现在我们没有一条具备真正的4E,先说产品,中国的产品非常的单调,就是这几样,什么生产什么挣钱,包括刚才吴总讲,你生产新闻纸我就生产文化纸,你最后变到哪里去,什么是产品最需要的,我们产品无外乎这么几种,铜版纸、书写纸,但是面对我们国家丰富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个性化,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得到一种完全丰富的供应,这是一个问题,老是靠单一的产品在市场上打来打去,除非降价和降低库存。产品能不能越来越细分,能不能满足市场化各种各样的要求,我想这也是大家一定要认识的问题。另外还有价格的问题,刚才盛通的栗总也是我的客户,我也长期供应他,当然他也讲了,价格一再变,前两天我给王总谈这个问题,他说朱总你说价格又跌到一千多,是什么原因?我说价格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但是在这种市场营销体制下,消费者有没有价格的决定权呢?没有,要么原材料提升了,纸厂我也不知道怎么做的决策,就开始涨价,从2000年开始涨,涨到07年,到了今年3、4月份的时候涨到最高,当我们发现需求逐渐减少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我们的环境发生变化了吗?不是,而是我们的用户已经在前几个月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该出的书晚一天再出,包括包装纸用户,本来30块钱可以印一个包装盒,不行,十几块钱印,我在第一线我是知道的,所以慢慢地开始压缩产量。我也赞成吴总的意见,特别是北京这个市场,过了奥运会以后,本来已经压抑了很大的一块需求,应该往上走了,结果市场量扩大了,价格又上不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该挣的钱没有挣到,用户也非常反感,因为今年年底马上我们的期刊、报纸应该去搞明年的征订,这个价格不能在市场上最终的释放出来,你的价格明年还是涨不上去,一定要被消费者所认清。我打交道很多厂家,很多厂家的价格一年不变一次,我就是这样,现在也跟得越来越近了。

  另外还有一个渠道,这个渠道是谁的渠道?这是我们国家市场营销纸业营销最可怕的问题,你比如营销在这里面是有一个技术和固定成本投资的问题,我们公司也是作为奥运会的纸张供应商,搞得死死的,你的仓库,给你的下游企业备多少货,怎么备?特别是需求跟不上,也就是说,这个产品是由厂家说了算的时候,我们作为市场终端和低端没有说了算,在国外一般的营销渠道都由上游产业,上游的资金有,所以这是一个要改变不可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促销,促销到底现在这张纸谁来卖?包括宣传的问题,包括品牌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品牌在纸业销售里面起到作用了,其实完全是错的,我再告诉各位的老板,你们不能再闭门造车了,现在真正在中国市场起到作用的是性价比,不认品牌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纸张消费终端起作用的还是性价比,还是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你就是一个王牌的纸,你就要超出价格,你是卖不出去的,我代理10家铜版纸品牌,这个都是老大,我是指北京单一品牌,但是我就非常清楚这一个品牌价值区来回地走,但是我每一个月卖25000吨纸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我会发现不卖A就卖B,当B和C卖得多的时候,A高品牌的已经走出这个区域,一旦高品牌的所谓的高价格含量的走出试销区以后,用户再也不换回来了,再替换又非常的困难,所以市场的价格、产品、营销、促销都不具有,品牌也不成立,可见这个营销环境是非常脆弱的。

  最后一个问题,在产品供给阶段的时候,包括终端消费、批发商不可预估终端,你的产销不能平衡,再一个我们国家对于造纸行业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另外资本的发展,融资环境的提高,但是在纸张销售这一块,国家还是不支持的。这一个问题的改变,我刚才谈到一个行业政策的问题,一个销售环境的问题,一个销售大环境的问题,这四个问题就代表我的观点。另外还有一个信用环境的问题,北京的信用环境和上海的信用环境和广东的信用环境都不一样,最后一个问题我会回答一下中国会不会出现纸业销售的巨无霸,最起码目前的条件不成熟,至于以后能不能出现,还要看。

  刚才我特别讲到第一个因素是最关键的,一旦上游厂家生产这个曲线拉不动的时候,改动市场营销的时候,一场真正的价格大战,一场恶战真的就开始了,但是这个时候你恶战如果市场扩大也可以,市场它的弹性需求毕竟有限,就这样,到最后打掉自己的牙往自己肚里面咽,但是你搞欧派克高度垄断市场又不接受,这才是我们要认清的问题。我本来是一个嘉宾,今天让我做主持,我提前把我的观点先说出来,可能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但是我这十几年来,我真正是很认真地在琢磨,这个市场应该往哪里做?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好日子,比如我们现在说我们是全国老大、老二、老三了,我说这时候都不算,真正的恶战还没有开始,市场经济还没有开始,开始了又再打的时候,还能不能存在?还不一定,所以说我这也算抛砖引玉,另外还有一个完全是探索和摸索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