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CEO年会20日上午对话环节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0日 17:25  新浪财经

  提问:日本在95年,当时日本输给了美国的金融家。中国跟美国未来的博弈,不在金融上,金融的底子是非常深厚的。在未来的机会上可能会跟西方社会有一个重大的博弈。刚才提到驾驭是我们的未来,我想问,因为中国目前的未来的教育跟西方美国、澳大利亚的教育的确差距很大,从一个大方向,会不会成为像日本一样的瓶颈。

  约翰·奈斯比特:十五年经济平缓的增长不能责备其他人,只能责备日本人,因为日本面对的问题是无能做他必须做的事情。日本想获得更快的增长,必须上升对经济宏观的管制,应该是让经济进行自我的管理,进行自我的创造,让企业家放手,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和创造,否则永远跑不出经济慢速发展的瓶颈,这并不是他人的错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其中的问题就是将会蔓延到各地,有可能形成经济危机。在1929年的时候是金融危机转变成经济危机,实际上对中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虽然在整个捆绑当中,中国质量集中了一小部分,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在经济当中有很多的参与,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好,我想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美国会走出金融危机,这就像亚洲金融危机一样,我们会走出来。

  戈峻: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美国国会争论更多的是如何加大教育,其实我感觉到中国的教育,他在基础学科方面的理工科、数学、工程方面的教育是远远长过现在的发达国家。美国现在只有个位数的人愿意学理工科,绝大部分都想学管理、金融、财务,希望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在中国不一样,你去了解一下,最起码50%的高中毕业生,希望去读更好的学科。中国的担心在哪里?是应用教育的问题,基础教育学的很好,理工科很扎实,如何转化成能够为企业所利用的人才,在这方面的培训是脱节的。所以很多人才大量出来,但是企业不需要,企业需要的社会找不到。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做封装测试,这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工程技术上的产业,但是市场上没有人,找不到,你要找还得自己先培养。所以我们跟大学一起来做,希望能够改变课程设置,使得将来能够产生一些对社会有用、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我想教育的改革需要从这方面来发展。

  刘积仁:中国未来得发展,我们所有的资源都不够,在全世界最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的人力。而且今天如果看到一个事实,全世界工程师在短缺,无论在美国、欧洲,到处都在缺工程师,包括印度造就了大批的工程师,我特别同意刚才的说法,我们真正要改革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因为我们教育体系,中国的大学中国去上大学,一千个高中生人中只有一个人上大学。现在是一百个人中有八十个人上大学。而我们的教学体恤还是沿用教授、学者的方式来培养今天的人才。教育的根本改革应该从高等教育开始,我相信这样的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河田信:日本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日本的教育有可能是反面教育。强调对知识的教育,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和思考思维。没有答案的问题,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应该回到原点,从这方面去进行教育。很多优秀的企业从零开始教育,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在这方面教育自己的员工。教育方式也是碰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有一位先生在教育认得时候,自己脑子里有一个答案,但就是不说。一直就让那个员工自己去考虑,然后一周以后问他,一周以后员工拿到好的答案就会表达他,说这个主意很好,就按这个主意去做。这种教育让员工去思考,这种构造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整个世界的教育是一个胜败的方式,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中,在制造业中胜者联合是有可能的,光是自己成为胜者,实际上损失是更大的。对于整体来讲,应该是胜者联合,从自己的方面去考虑。这种教育非常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这里。这就是我的一个认识。

  王育琨:约翰·奈斯比特和刘积仁都收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弥补教育,一个是减少任何程度什么对、什么正确各种各样的规章控制。不要把你的学习教育目标培养成顶级哲学家、顶级教授、顶级科学家。而实际上互联网已经把世界移平,80后、90后他们的创造力就体现了草根的创造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说,我今天虽然只有沃尔玛的1%,但是我在十年中就要超过沃尔玛。这就是我们昨天、今天一直强调的专题,教育怎么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解决问题,这种现场的能力,我们就会突飞猛进进去,相信我们的80后、90后,相信我们的世界会有更开放的教育。

  提问:早上和河田信先生这里学到了一个系统知识。对于今天早上参会的成员有一个猜想,我们中国GDP将近50%的创造者,大型国有企业,有点严重的缺席,好像是一个观察和猜测。

  对于这样一些大型的企业,对中国的经济起着巨大作用的,应该来参加创新会者的缺席,我希望四位嘉宾给我们指出一条路子,如何能够使他们先把自己搬到这样一个创新讨论的舞台上来。谢谢!

  刘积仁: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最有对学习的饥渴感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当然这种活动的参加就更多了。最有稳定性的,比如说在国家资源产业被垄断的时候,也会养成了人们学习的懒惰。我觉得你们更应该享受他们未出席和你们的出席,因为你们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河田信:在日本作为丰田模式研究者来讲,我是这样想的:日本的政府实际上不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日本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日本大企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就应制化,因为同样的现象大概在四五年前英国也出现过,成为英国病。撒奇尔夫人把这个改变了,丰田有自我觉悟的一个时期,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大企业病。丰田最大的敌人是丰田自己,这就是对丰田是否要陷入一个大企业病所担心的一个地方。中国大企业总是认为,所谓股份制和私有制企业的区别,现在知道还有国有企业,改变国有企业制都是很难的,但也不是因为这个就不给他改变。即使是国有企业也应该一点点的被改变。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国有企业有这样的需求,我随时都愿意奉陪。

  戈峻:我想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体制,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体制改革,英特尔有一句话:只有偏执狂,一天到万担心我的企业能不能生存下去的企业才能真正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国有企业有很多优惠的待遇,他不需要担心,他不是走的正常的,比如说大家都在这儿谈创新,他有一定的保护,他就不需要有这样的想法。英特尔也有一句话,你要去打破均衡。只有一些打破性的技术,这样就可以使得大型的国有企业对你刮目相看。从雅虎到Google这些新企业的产生,他们都是走着这样的过程。你有了很新的技术、新的东西,就打破了这个平衡。微软和Google咬合作,Google跟阿里巴巴要合作,这就是我们现在中小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打破均衡,使得刮目相看,然后能够进入这个体系。

  王育琨:在这个时间,请四位嘉宾说一句话。

  刘积仁:做企业的管理者要去观困难和挑战,困难和挑战使你能够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成功者的一个基础。今天的情况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河田信:不要光是瞄准高科技产业等比较高层的产业,即使比较底层的低技术的产业,实际上下功夫逐渐给他磨炼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日本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这种不是很高的层次领域,而是在低层的,每天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才有今天的成果。希望今天在座的即使是低端的产业下,也可以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谢谢大家!

  约翰·奈斯比特:在所有的方式当中,特别是在我们复杂的智慧环境之下,对于我特别顾问来说,我知道我们不需要有正确或者说错误的绝对区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有一些人在维持公司运营当中,有了个人的独立权威,我说的才是正确的,我说的才是真理,这样是不行的,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变革和创新,这样的话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够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话,就像残疾人一样,少了左手和右手,这样一意孤行,是行不通。

  戈峻:未来的产业越来越细分,所以说在每个细分的产业里,都会有Google,都会有雅虎,都会有阿里巴巴。我相信将来很多在座的企业,在中国会产生雅虎、会产生Google,中国也会产生微软,这是我坚信的想法。

  王育琨:今天上午的发言我感到非常的棒,尤其是约翰·奈斯比特说的,你要永远做正确的事,但是做正确的事常常成为一座大山压着你,学不到什么东西。反而放下包袱,放下归零,这个时候你的能力是最强的。抓住今天,今天你得到了这个,如果你不实行,明天就成了毒药。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