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震突至 企业社会责任重构(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18:13  第一财经日报

  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捐赠

  苏勇说道:“企业有经济保障,人们就会期待他们更多的捐赠。因此,无论是商业行为还是社会行为,不管主观还是客观,企业和企业领袖的言行,都会影响到他的合作伙伴、员工、消费者和投资者。”

  《第一财经日报》的不完全记录也显示,一些捐款较多的国内外企业,在中国的营收颇佳。

  2007年,安利在华销售额为18亿美元,GE于2005年的中国营业额已达50亿美元,跨国公司中慷慨解囊的三星集团,去年中国销售额为357亿美元,2006年其全球销售额是600多亿美元。

  同样,诺基亚(中国)的收入高达64亿欧元,耐克2008年在华销售目标是10亿美元。

  国内企业中,三一集团和碧桂园的去年净利润各为40亿元人民币左右,宝钢股份和中国移动的去年净利甚至高达193亿元和870亿元左右。

  中海油集团发言人刘俊山就向《第一财经日报》说到,“经济实力”是中海油可以掏出5亿元的原因之一。

  中联重科董秘李建达告诉记者,国家给了公司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即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企业也应该回报社会。

  因此,全国波澜壮阔的这轮捐赠活动,不经意间成为企业在利益相关方面前展现自己社会责任感的绝佳机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他很留意宝钢股份的捐款,宝钢股份是他所在企业的一个参股方。他特别指出,“宝钢股份目前捐款1000多万元,但据了解,未来还可能增加。”这位人士补充道,宝钢股份可能还在权衡如何走账,“但我想,走账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主要看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投资者们也对企业捐赠给予了热情的掌声。一位基金经理说道,他非常支持上市公司捐款,只要数额适当。

  在资本市场锤炼十多年的资深人士谢先生也表示,他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超出限额之外的话,如果可以公告或者股东大会表决,会更好一些。

  而有些上市企业在捐款方式上更加谨慎一些。申能股份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这次捐款是申能集团的行为,股份公司没有参与,不过职工捐款非常踊跃。

  财富证券的分析师告诉记者,2006年到2008年之间,上市公司因股改和增发等获得了很多收益,他个人很欣赏在地震期间积极捐款捐物的企业,“但也希望他们不要过火,尽力而为就行。”

  当宝洁被外界指责捐款不够时,一位远在国外的宝洁员工说,她着急地向公司询问,企业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很希望企业能在公司网站上公布更多的捐款信息。一位宝洁成都职员也自发地将宝洁这些天来所有不为外界知道的物品捐赠,以清单方式贴在一个论坛中。

  从公众和消费者的角度而言,企业的捐赠行为更是在他们心中“称出了分量“,甚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加多宝集团捐出1亿元人民币后,不少销售终端的 “王老吉”饮料销售一空,消费者希望以购买其产品达到“感谢”的目的。

  对于慷慨捐赠的国内企业,公众甚至很快在网上和手机短信中自发传播他们的品牌,并鼓励大家消费这些品牌,“喝王老吉,存钱到工商,手机还是用移动,买电器到苏宁,挑选步步高DVD,购平安保险,用修正牌药,上网玩QQ,运动服装穿李宁,电脑用联想,洗衣用海尔,空调开美的,驾吉利车……”

  Marcia Silverman说,不要忽视消费者的强大力量。“在Google上搜索一下,或花少许时间浏览一下相关网站,任何人都可以知道一个公司正在做什么,他的企业公民形象是好还是坏。企业通过树立强大的品牌力量获取利润,当这些收入再次投资到CSR时,则会产生出更多的收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