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震突至 企业社会责任重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18:13 第一财经日报

  “尽管可能并不一定是刻意而为之,但对消费品企业和个人来说,他们在重要时刻及时履行社会责任,必定会对品牌塑造有利。”“在非常时期,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家的大额捐款,肯定会更加吸引人们的视线。”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教授说。

  管理流程受考验

  《第一财经日报》5月22日曾报道,地震发生一周后,地产业捐款总额约4.6亿元,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列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

  专家认为,捐赠款项与企业身份的匹配、捐赠的时点、总额、流程与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体现企业对于突发事件的判断能力和判断经验。一个现实的情况是,不少企业根据灾情,迅速作出了追加捐赠的决定。

  一些网民指出,不能逼迫企业捐款,否则会提高标准,使得企业“不敢”捐款。但苏勇教授对此进行了剖析。他表示,作为最受尊敬的企业,企业的表现应该与其一贯提倡的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而不是简单处理,伤害公众的感情。“不是逼迫企业要捐赠多少,但捐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对社会所带来的一些衍生作用。”苏勇说。

  而一些外资公司也因为在处理捐赠和商业利益的时候缺乏谨慎处理和实时跟进,遭到了公众的抵制。部分网友甚至将捐款额度较少的外资企业罗列了一番,并取名为外资“铁公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说:“我个人认为,攫取垄断利润、暴利的行业捐款要高于竞争充分且利润较少的行业捐款;大公司要比小公司捐多一些,这符合常理。”

  “捐款额和捐款速度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位证券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从某种角度而言,这说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态度。”

  不过,公司的捐款流程,有时会取决于企业对突发情况的反应速度。

  作为最早的大额捐款的跨国公司之一,GE的经验或可借鉴。当GE中国将灾情迅速汇报给美国总部,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很快了解到相关的情况,而公司下属的基金会也在第一时间对灾难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评估,5月14日时,GE就宣布了捐赠1400万元人民币的消息。

  虽然也要通过公司基金会的审核,但BP公司的流程也相当快, 5月13日,BP通过红十字会捐款130万元。随着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一周后,BP决定追加捐款130万美元,约910万元人民币。

  “这一做法属于特别案例,”在公司工作了19年的员工赵元恒感慨道, “后续捐款是采取了反向操作方法:先办事,再审批。更重要的是,媒体及时、透明的报道,让BP基金会及公司总部对灾情有足够的了解,帮助加快了审批程序。”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公司这样处理紧急的捐助。

  向利益相关方明确表达自己的捐助情况也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灾难面前,企业必须通过有效渠道适时宣布捐赠消息,这样才能够将信息传递给关注其利益的相关方。

  此前,宝洁公司就曾被质疑取得巨大商业利益而不关心社会责任,而实际上,宝洁已经为赈灾做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