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勇:汶川大地震后成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7:52 新浪财经

  

刘勇:汶川大地震后成都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图)(2)

  2008年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图为四川省成都市信息办主任刘勇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再一点就是城市的应急通信系统在过去的构建上本身结构就单一、应用分散、覆盖范围小、系统容量低,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通信支撑。再一点就是基于通信保障的灾害预防、应急救援、融灾管理以及灾难恢复等技术体系、运行体系及响应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过去包括分系统、分领域和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到紧急情况都用不上,前面很多专家发言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灾后从政府角度加大了城市基础体系的建设规划,力求强化区域通信系统的灾难预防、应急响应和运行保障,并重点做了一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立足于紧急状态下统一指挥和协调动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骨干传输体系、网络同城交换体系、交互式业务支撑体系以及基础的信息资源体系、数据存储与容灾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集群调度通信体系等基础设施上全面的实现统规、统建、统维和共享、共用、共生,促进全市信息系统的网际互联、信息互调、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第二方面,争取支持强化国家级通信枢纽的建设。结合汶川赈灾后国家对四川通信基础恢复重建的战略部署和天地一体的通信系统的构建方案,我们全力推进了基于干线交汇、信息集散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国家级区域通信枢纽项目的建设。整个项目分为三个大工程、八个大中心和三个大基地,共14个子项,力求通过项目的实施,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能力、灾备管理能力和综合的应变能力。

  第三方面,总结教训,紧急启动了三大通信工程,汶川赈灾造成了全市通信的一度瘫痪,给现场救援、指挥调度、物资配送和灾民安置等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吸取这一教训,我们紧急部署,并组织实施了公众通信的应急保障、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和数据存储灾备等三大工程,一是从系统抗毁的自御能力、话务的适应能力和机动应变能力上全面提升电信运营商的应急通信保障;二是结合无线城市三网融合、卫星传输和数字集群调度等构建天地一体的平时分用急时统调的城市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并力求在通信终端上实现跨平台的摆渡,跨业务的摆渡;三是以三地四中心体系构建数据存储与容灾系统,实现本地生产中心、本地存储中心、异地常规灾备和异地战略灾备的有机结合的信息数据安全保障,这个项目我们和GDS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按照我们现在的计划到明年,包括存储中心到两级的灾备中心,总数量要超过1.5万T,GDS在成都已经和我们联合部署了本地的生产中心和本地的存储中心,5.12以后我们又加了一个异地,在异地再部署一个战略级灾备,数据存储与灾备也和我们前面讲到的骨干传输体系的构建相结合,形成聚海量数据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管得好、用得上的支撑体系。

  第四方面,强化支撑,推进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互动发展,刚才王主任讲,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要跟产业相结合,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如果没有产业与灾备的结合,整个灾备也会面临一些新问题,汶川赈灾以后,随着通信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城市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集中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庞大的信息产业市场的兴起,我们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全程构建信息通信灾备管理与运行体系的要求,及时梳理,明确了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方向、重大产业集群和重大的产业链,并通过区域的招商政策、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给予支持和拉动,把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综合通信保障植根于强大的和相对完善的产业支撑基础上,形成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互动发展的格局。我的观点是产业体系的构建也应该是我们灾备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汶川赈灾以后,我们基于信息通信、灾备管理和运行的规则及实践还是粗略的和粗浅的在整个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十分渴望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也非常欢迎国际、国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