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瑞祥:灾时科技动员是时代性的战略问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6日 10:44  新浪财经

宋瑞祥:灾时科技动员是时代性的战略问题(图)
  2008年7月6日,“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图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发表主题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全权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8年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灾备管理未来》。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发表主题演讲。

  宋瑞祥: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中国灾备管理战略研讨会与汶川大地震55天后召开十分有益,我代表主办单位之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代表李为新会长向研讨会表示祝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主持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我们这次研讨会主要是探讨如何做好灾备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将研讨中国灾备管理体制和经验,研讨中国的灾备管理战略体系,研讨网络时代的公共机构、企业相互交流的灾备对策、经验和实践,病传播灾备管理的最新理念和知识,同时进一步唤醒公众的灾备知识,促进全社会形成灾备管理机制和对策,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愿意为此做出努力,最后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灾时科技动员是一个时代性的战略问题,第一,从汶川大地震过程中看灾时的战略问题,5.12号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对我国救灾科技研发和救灾实践的一次全面检验,最近科技导报重复了这次抗灾工作的十大科技技术,包括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生命探测仪,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直升飞机、救援工具、爆破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等,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甚至也不能说这是前十位的,就像这次失事直升飞机来讲,就是用科技办法寻找,原来用拉网的方式,用红外技术发现失事飞机,地震之后交通极端困难,大面积泥土滑坡,复杂的地形地貌、恶劣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大量的人员伤亡,如果没有科技支撑,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高效救灾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靠我们国家、靠党的领导,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有14万大军,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组成了强大的救援队伍,赢得了阶段性的抗灾胜利。应对巨灾必须考虑科学技术,巨灾常常是稀少的,有的专家说汶川大地震大概三千年一遇,在国内发生8.0级以上的大地震是不多的,大概西藏一次,还有2001年昆山口的8.1级大地震,那是无人区,可以说这次是我们国家近代最大的一次,这样一个稀少事件,又需要要有高科技技术集成应对灾难,科技的发展又是长期过程,不可能说把巨灾当中的问题在平常工作中都考虑到,但是科学技术的准备工作应该渗透在各方面,一个正常社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把巨灾准备作为中心任务,这就需要类似于国防动员和灾备动员两个机制,使平常长期积累的科学技术对于巨灾要有切实的储备,同时使得巨灾袭击的情况下平时储备能够拥有科技技术,真正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求科技工作者将平时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能力爆发性的应用于解决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问题。

  第二,面向巨灾的反映,科技准备和灾时科技动员需要有差距。以救灾为参考系,把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转化成可以应用知识的发展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我这里说一句话,作为地震工作者要反思,我是搞地学的,后来我到地震局工作一段时间,2004年下来的,我们地震预报成功也是探索中的胜利,失败也是探索中的失败,1975年的海城预报成功了,为什么成功?有很多前兆信息,专家们对中长期有预测,再加上宏观预测,当时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发布预报,动员辽南营口地区撤离,居民要从住所里走出来,动员不动就在外面放电影,这场地震中少死了十万人,预报成功了,1976年唐山地震没预报成功,是不是我们没有意见呢?有意见,我们有8个专家当天晚上赶到了唐山,当时就牺牲在现场,如果地震专家对这个地方没有线索,他为什么去那里呢,当然没有报出来,这里面有很多因素:第一预报能不能成功?要靠三方面工作:第一科学家要把科学理论、科学论据拿出来,提供给政府,第二政府要研究采取什么等级的预报程度向公众发布,政府要做出决策,要承担责任,要动员全社会;第三公众也要理解,日本搞的不错,这次汶川大地震是个问题,我虽然离开岗位了,但是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过去我一直跟踪南北地震带和龙门山断裂带,2003年和2004年追踪这些异常,我们的报告是2003年到2006年这个地区要有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哪一天来、什么时候来确确实实不知道,当局长时候三个不知道: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在什么地点、不知道有多大的破坏力度。因此,我时刻准备着,我没办法。汶川大地震有许多科学性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但是我们需要认真的总结,成都平原就在边界线上,有三种断裂,有的专家看到南段GPS测量的两个地块移动了,移动速度很快,北部移动的很慢,有的专家说北部是稳定的,我不是这样看的,我认为地域的集中,由于能量还没到一定程度,一旦移动快了,就是大爆发,有句古话叫: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一旦拱动了,就爆发了,所以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当时倪老在世的时候,他70年代初期就讲湖北北部有7级以上大地震,邢台地震之后不久就预测了,我们也搞不清他怎么预测的,就在唐山地震前不久内蒙发生了6.0级左右的地震,认为这里就是倪老预测的7级以上地震,其实不是,我觉得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是要有长期攻关的过程,相当难,美国也不行,美国西部海岸地震也这样,日本解决了提前预警的问题,利用时间差对一些生命线工程采取提前预警行动,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一旦巨灾发生了,进入紧急状态了,第一,巨灾离不开科学技术,第二离不开科技准备的机制体制,这方面的工作需要研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