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杨永康曹章武谈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14:53 新浪财经

  

杨永康曹章武谈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2)

图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主任杨永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杨永康:从好几个方面来看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第一个是认识问题,这个差距是很大的。世界一流商学院对EDP予以高度重视。在整体的规划和运行中,商学院的EDP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对于国内的商学院来讲,我们很重视EDP,各种培训项目也一直在做,但是和国外一流商学院相比,在认识和重视程度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确确实实有很多的事要做,对教师来讲面临既要搞教学还要搞科研,复旦要成为研究型的大学,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师的考核和晋升很大程度上要看科研怎么样。我们学院里师资数量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我们有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要搞研究,同时还有MBA、EMBA教学,很多的工作集中在这些老师身上。对老师来说就有轻重缓急的选择。老师首先要保证硬任务,至于培训则要跟老师商量,看他能不能安排。一方面我们的资源比较紧缺,另一方面投入和重视程度与世界一流商学院比差距也很大。

  第二个是:世界一流商学院EDP的开发能力都非常强。企业需要什么,特别是高端的需求,他们能很快很敏锐的把握住,并且能够很快的开发出相应的EDP项目来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中国的商学院要忙于许多日常工作,很少有专门从事开发EDP课程的人员,要等到社会上提出很大的需求之后我们才会引起重视,然后推出新项目,因而比较滞后。国外一流商学院开发EDP项目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他们不只是为了适应需求,而且还能引导需求。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第三个是:西方的一流商学院的师资,非常能够适应EDP的需要。他们很多师资不只是从学校里出来的,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业界工作了很长时间再到学校。而且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项目、兼职和企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多教师都担任企业的董事或顾问。相对这些老师,在对企业深入的了解上我们的师资是有一定距离的。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培养人的机制都是有联系的。

  第四个明显的差距是:发达国家一流商学院EDP的运作,基本上是市场化的。他们会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运作,根据市场的规律,根据市场的游戏规则来操作。我们现在的商学院大部分在国家的重点学校,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不可能完全市场化操作,在把EDP推向市场的运作上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影响国内商学院EDP的长足发展,在这方面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

  以上讲的差距是明显的,但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些差距在逐渐缩小,而不是拉大。但是要把差距缩小到完全没有,这个路还是非常漫长的,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提升。因此,我们在做高端培训的时候,就想依托国外一流商学院的理念、师资,以及管理。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合作。我们通过这样的合作向国外一流商学院学习。这对我们发展EDP事业一定会有很多帮助的。

  曹章武:国内商学院跟国外商学院有一定的差距,这也跟中国的经济环境有关系,从学员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商学院的差距也非常大,从意识方面就存在一定差距。这是一个双向的共同发展阶段。不一定要立刻具备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教学水平,适合中国企业现阶段需求的管理培训才是好的。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企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国企业家在这个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家跟国外的企业家之间还存在什么样的差距?

  杨永康:中国的企业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企业做得非常好,已经走向了跨国经营,和其他的跨国公司相比差别也不大。但是中国大量企业的管理水准,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好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家起到很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伴随着中国企业家的成长。

  今天,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和10年2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不容乐观。中国的地方很大,企业也很多,而且有很多新的企业不断出现,针对企业家的培训市场是非常大的。在这个市场里,我们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希望能够帮助既有一定规模又有发展势头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里的中高层管理者不断成长。

  我们在规划公开课项目的时候有一些教训,如果目标对象不确定,各种层面的人都来,我们的课程就很难去匹配。

  因此我们的总裁班就设置了几条门槛:第一一定要是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第二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比如资产过亿等;第三是来培训的人,必须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一批人在一起就有共同的话语,有共同的问题,我们再提供这样的平台就容易交流。

  这几年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企业家的成长,成长速度也是很快的。原来很多民营企业家没有培训的概念,他们上过一次我们的培训课程后,要求学习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有很多读MBA核心课程班的学员,读完就去读总裁班,读完总裁班,再去读经营者财务班,读完还不解渴,还继续报名读EMBA。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看企业家的眼光以及知识积累。企业家经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带领这个企业走得更远。

  曹章武: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的管理知识和水平,跟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有什么样的差距?

  杨永康:中国的企业家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企业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培训,这部分企业家的人数是众多的。这些人的管理很大程度是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基础上的。他看看人家是怎么管的,然后想想有没有道理,觉得有道理就去学着做,如果错了就退回来。这样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成本也非常高,企业也不容易做强做大。这部分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是应该比较步系统的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

  另外一部分企业家,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或读过MBA、EMBA,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整体理论框架,对他们来说今天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要进行跨国经营、要进行资本运作、要兼并、要上市等。对于这部分企业的领导,不是给他们普及的东西,而是应该有的放矢,针对他们的需要设计出相关的EDP课程。

  我们以前设置的总裁班,专门设计了资本营运和金融投资方向的研修班,学员里有一些是学过MBA或EMBA的,他们集中起来研讨,对自己很有帮助。有的企业要准备进行跨国经营,那么这方面的知识就变得很必须,因为面临很多新问题。我们在面对这些受过相关系统教育的人,就需要针对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出项目,向他们推出。

  这是两个层面的企业家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面的企业家会越来越多,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商学院EDP怎样更好的设计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引导他们的需求,这是我们培养企业家任务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曹章武:复旦大学EDP有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复旦大学对教师、对师资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

  杨永康:进学院的师资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学位方面的要求等。我们不断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博士、教授、博导。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门槛比原来高,这是第一个。

  进来的这些师资本身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同时有很好的科研成果,有很好的积累。这些师资参与EDP项目,我们这个部门要引导他们适应EDP的教学。他们的问题不在于理论知识与功底不够,关键是怎样把那些东西和企业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我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参与培训的老师和企业进行互动,到企业去参观考察,跟他们座谈来加深对企业情况的了解把握。当师资把握了企业实际后再去授课,企业对我们的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培养我们的师资。在我们EDP的项目里对师资也是有淘汰的,每次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学员对教师进行评估,满分是5分,评估下来的分数如果在4分以下,这个教师就有可能被淘汰。我们会提醒他作相应调整,如果能调整过来当然继续留用,如果调整不过来也会被淘汰。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去寻找新的师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