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孙大伟陈金炳谈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 15:30 新浪财经

  

孙大伟陈金炳谈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2)

图为孙大伟和陈金炳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三个方面很重要的在于对战略认知的更深层次的意识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实际上比较难。人都有一种惯性,新的上来以后,新的战略转型之后,对人提出的要求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人有没有这种意识来学习,来转变,不止是你要具备这种学习能力,同时你要在思想深处从意识层面进行转变,了解任何公司的战略和转型的这种深层次的东西,了解后才能向这些方面来转。实际上在新上产品以后,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目前既有的业务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利润暂时可能都会下降,这部分人有一些抵触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一定要跟公司的战略保持一致,体现一种很好的高管素质和执行力,在深层次执行战略、配合战略,积极学习,同时和其他部门协作去推进战略的发展,这个是更重要的,也是更深层次的一个层面的转变。

  陈金炳: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战略提出来,怎么让这个战略为更多人更快更深刻地去理解和接受,您觉得管理培训在其中可以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

  孙大伟:我觉得管理培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作用可能停留在素质层面,为什么说是素质层面呢?从专业知识和一些技能类的培训来看,做多年产品工作的公司最起码是在对于产品整体运作能力,产品的销售技能,包括产品的营销,还有基础产品知识,来迅速提升他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是必要的一个手段。如果说这些东西靠自己去摸索,自己去不断地做,要花的精力很多,培训能直接给一些别人很宝贵的经验,如果自己摸索是要走很多弯路的,管理培训可以缩短这个过程,缩短这个时间,来加速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在加速转型的变化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究竟是多大一个比例,这个不好说。

  陈金炳:结合企业的转型和发展需求,您也会针对团队做一个评估,可能发现大家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或者需要强化的,这时候可能就会涉及到一个相应的培训课程的设计,这方面您现在大概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孙大伟:课程设计这部分,我们分成几个层面。目前我们还没细到非常深层次的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来深刻挖掘他,培训他,培养他。目前更主要的来做大家共同确立的一些东西,先共性再个性,不论是前面的销售还是事业部的总经理,还有执行部门的总经理,大家需要有系统性的提升过程,这些课程的编排类似于MBA课程,只不过把它浓缩了,我们会请一些知名的教授,包括一些企业、市场专家,把它浓缩到一天,把非常精髓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很好的实践,快速来掌握它。每一届英才班之后我们会有一些论文,结合你自己听课的感受和实际工作写出论文,类似于小MBA,小EDP的这么一个概念在里头,这是共性的。

  个性这一块,我们现在也在考虑,一些行业的论坛,比如说我们特许加盟的一些会,会去参与,包括国外和国内的,包括我们这个行业之内的产品的一些展会,也跟同行去交流。个性化在后期对于个性的这种整体素质,包括系统理论提升,我们最近也在计划这个课程,这个课程就会针对到人的这些短板,满足他未来的发展需要,需要提升的部分,可能是系统提升也可能是专项提升,会有针对性的一个培训。

  陈金炳:我们也接触过一些企业,在给自己的管理团队提供培训机会的时候会有一些内在的矛盾,会有一种担心,这个员工或者这个干部在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培训以后,很有可能他会面临很多很好的职业机会,东易日盛在这方面会有所顾虑吗,是否担心培训成为核心团队跳槽的一个跳板?

  孙大伟:我觉得肯定会有所顾虑。从长远来看,短期的培训费用和培训的时间,对于企业长远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投入的这笔费用,所带来的价值和产出,是你这项费用远远不能达到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企业总体用人机制上,提供的平台,包括待遇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对这个企业非常认可,这些很必要,如果是很盲目来选择培训一些人,这些人本身就不认可企业,你还要给他提供这个机会,这就可能出问题,也许你不给他培训,他也有可能说有好机会就走,他本身对你企业认可程度不高,我觉得无论培训或者不培训,这个人也会对你企业不忠诚,也不会帮助你的企业长远的发展。

  陈金炳:接下来这个问题是比较有前瞻性的,请您就东易日盛目前发展的规划,谈一谈作为人力资源主管,您在人力资源方面特别是核心人才团队的培养方面,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孙大伟:针对东易的战略转型,我们今年重点做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就是纳才,通过企业内部来培养,同时我们会吸引这个行业内外非常优秀的认可东易的行业,认可东易的企业,认可东易的文化的这些人去加入东易这个团队中去,和东易一起成长。今年我们给自己定的是五个纳才的指标。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就是培训,东易对培训非常重视,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不同职能类别的员工,都有相应的培训,培训课程实施体系保障我们这些员工能达到满足岗位的要求和需求。比如说我们高层有英才班,针对中层就是黄埔训练营。新员工培训每个企业都会做,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有针对不同职能的相关培训。对于培训这一块我的主要观点就是一方面抓重要的群体,另外一方面抓培训的效果,我们不是说泛泛地做很多培训,做完培训以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培训是否达到了效果,培训的目的是否达到,行业内大家会说四级评估,我们怎么样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保证这些人培训之后达到的效果。高层和高层梯队培训应该是我们集团主抓的两大块的培训群体,针对他们我们会有类似于LDC的这种观点,不止是培训,前期我们会有模型,模型进行完之后评估,评估完之后会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来做,相对来说是比较系统的,管理基础是有一部分,这些人能迅速地提拔起来,这是第二块工作。

  第三块就是员工发展这一块,我们努力的重点还是关注高层的梯队。中层梯队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做干部盘点,针对集团所有的中层和中层梯队,类似于GE的会议,对所有中层目前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对于具有高潜质的人通过我们的盘点把这些人挖掘出来。第三针对这些人的短板,我们可能会跟他的上级交流,看他们需要补什么。第四,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把中层梯队也理出来了,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工具。同时对于员工发展,刚才也提到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就是设计师,对于设计师的评级,我们一年会做至少两次到三次,基本上会组织主任和副主任,最高级和次高级的这两个级别的设计师的评级,这个也是比较系统的,一个是根据他的业绩的体现,还有一个是专业能力的体现,再有是各个满意度的体现,等等,通过各个方面把这些人提拔出来,作为东易的一个核心员工加以培养,这是从员工发展的角度看。

  第四个就是企业文化,我们今年准备推出案例培训,把反映东易的价值观和反映东易的核心文化的这部分行为通过很多案例挖掘出来。我们前期更多的是征集,下一步我们去讲案例,进一步地来宣传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宣传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让大家形成一种合力。这个企业文化包括核心价值观,它深刻的含义怎么样通过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我走过几个大企业的过程中体会得比较深刻的一点,就是扎扎实实地来做,不要每天喊口号来说这些事情。最后看员工的行为,尤其让外人来看,来看出来他是不是属于东易,如果我们做到那一步企业文化就确实做好了。

  东易非常重视活动,我们五月份马上要做运动会,还有每年的春节晚会,都是很大规模的,还有平时的企业文化,我们公司还有自己的节日,这所有的活动实际上是在支持宣扬企业文化。达到大家对企业文化的深刻理解,达到一种团队氛围的营造,总的就是这样一个目的,而以上这些都是手段。

  这个是我们今年非常重要的四项工作,对于未来三年的长期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我们还没有特别深刻详细地来做一个规划,争取通过今年把方向性的东西把握清楚,下一步会配合集团三到五年的整体规划,在人员的培养上,培养到什么层次,培养多少人,怎样通过内部培养,怎么样通过外部吸引,人力资源其他方面的举措还有哪些,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型。企业的发展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对人才非常重视,所以不断地思考怎样根据企业的战略转型和企业发展方向,来把握和调整人力资源的战略方向,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个我觉得还是有一个过程要走的。

  陈金炳:在您整个人力资源工作的战略规划里面,哪些是通过内部,比如人力资源部自身就能完成的,有哪些工作是需要寻求外部力量的?

  孙大伟:我觉得是需要外部力量的,我们现在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才的引进,我们现在高端人才引进,基本上70%—80%是使用猎头的,但是我们也会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业内部的推荐,还有内部人员的推荐来完成,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就是培训,培养人这一块,我们也会请外部的培训机构,或者说一些知名的商学院的教授,或者说我们可能会派出一些人参加一些培训课程,还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说像我们的社保,我们也请社会机构帮我们来做,最主要还是纳才和培训这一块。这两块是最中心的部分。

  陈金炳: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从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商学院和企业关系,就您刚刚说的第二个环节,即培训而言,目前东易日盛跟哪些方面的培训供应商有合作,包括培训机构和商学院等?

  孙大伟:我们前期的培训供应商,近期或者早一点可能是跟机构合作比较多,跟商学院这块的合作应该说不多,近期会再考虑派一些人参加一些EDP课程的培训,原来对于商学院的认识是这些学校和老师更多可能是以理论为主的,像我们企业特别讲究实战性和实践性,所以我们更多是和培训机构的联系比较多一些。在我们办班当中也会借助企业内部的人脉关系,请到一些非常知名的讲授战略和金融的教授,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培训,但实际上跟他们的合作还是比较少。

  陈金炳:根据您和商学院的接触,包括您原来就读MBA,应该也是商学院的毕业校友,加上您现在了解的情况,您是如何来看待商学院EDP项目的,它应该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孙大伟:商学院的EDP项目,我觉得是浓缩的MBA课程,它有相对的系统性,有模块定制课程,如果把培训市场比作一个金字塔,它应该处在塔尖的位置上,主要面对一些高端的商业人士,包括企业的高管以及一些民营企业主还有一些政府机构的中高层官员。这个群体的时间非常紧张又急于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该是比较适合于EDP的培训。

  据我了解,目前为止举办EDP的商学院的师资还是比较强大的,尤其是比较知名的,像长江、中欧,清华、北大,这些机构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雄厚的,这些老师很多具有国外的留学背景,同时也具有实战经验,又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些对于客户来说是他们所欠缺所需要的。最近这几年EDP有很多变化,更早的时候很多的老师都是学院派的,基本实战经验比较少,有点类似于传统的上大学的应试教育形式,当然也有些案例,相对来讲老师本身不具有这种实践能力,有很多东西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但是对于系统性的问题我觉得比较欠缺。现在EDP不一样了,师资变化比较大。

  陈金炳:今后您做规划的时候会不会比较有选择性地安排一些重点的高层针对性地到商学院去学习EMBA或者EDP?

  孙大伟:我们之前有这个打算,后来没有实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上EMBA或EDP的课程,也不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讲师所讲授的内容大家都会感觉不错,实际上我们前期通过培训,共性的部分已经可以完成,把一些EDP最精华的部分,通过培训课程来讲,比如说曾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天战略,实际上他的价值对我们从集团的战略到各个事业部的战略都有影响,这个我觉得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近期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事,大家有共性的需求,我们已经做过两届英才班,现在更多是需要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提升,针对自己所需要的更好的培训,需要一些更高层次的外部的系统性培训来给他提供这种营养,近期我们是有这个打算。逐步在看,在尝试,看哪类的课程哪类的讲师比较适合这些人,我们现在也准备尝试做这个事情。

  陈金炳:看来您已经从一个潜在的商学院EDP客户马上要转入现实的购买需求了,在您这个需求明确之后,可能就面临一个要确定哪些人到哪些商学院去的问题,您怎么来评估哪些商学院应该作为你们的选择对象?

  孙大伟: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作为供应商来讲,他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产品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一点就是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内部详细的安排,有的课程设置一样,内部不完全一样,是否符合我们所派出的这些人的需要。

  第二点是讲授课程的这些讲师,师资的资源,他们的背景如何,能不能把这些课程编排的内容讲出来,而且让学员深刻地意识到,让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个很重要,不是说你自己讲出来,有些人水平是很高,但是他讲的效果不见得很好,学员的理解效果不见得很好。

  第三点就是服务,现在是一个个性化服务的时代,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满足,这方面随着我们对EDP的认知,随着我们合作的深入,我们会有一些个性化的需求,甚至不排除东易和哪个商学院办一个东易的联合班,针对我们企业类型帮我们开发一些课程,这是有可能的。最后我们也会关注性价比,关注价格,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

  陈金炳:提到商学院EDP,您头脑中大概会有哪几个名称跳出来?我们觉得这可能就是您心目中的商学院EDP品牌。

  孙大伟:从直观感觉来看,中欧和长江,我们觉得从品牌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不错的,国内来讲我觉得应该是非清华和北大莫属了,从他们办MBA和EMBA来看,这两个学校在国内来讲,应该是属于顶尖或者属于第一层次的商学院,他们所办的项目应该是第一层次的项目。

  陈金炳:对很多没有和商学院EDP实际合作过的企业来讲,您的回答反映了大家普遍的情况。商学院的培训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的EDP兴起差不多是EMBA项目开展后的结果,包括杨总也好,还有其他很多企业的老板,他们进商学院读完以后,回到企业发现跟自己周围的团队,或者说跟自己的下属沟通的时候,会有一些思维包括一些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理念上的差异。跟团队的共同语言问题还想借助商学院进一步来解决,就有两种方式,一种可能会把商学院的教授请到企业里来设计一些模块。另外一种就是哪些人比较适合到哪些商学院,根据他的知识或者是文化上的偏好,有针对性地送出去,所以这几年EMBA的兴起为EDP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EDP和EMBA、MBA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MBA和EMBA是学位课程,有国家学位办统一的要求,大家要开哪些课,这些课有相应的学分,都是有硬性指标的。

  EDP就非常的灵活,大概分为两块,一块是公开课程,比如综合管理的总裁班,或者是针对某个职能领域的,像财务或者营销,也有针对某个行业的;还有一块就是内训课程,比如您把需求提出来以后,商学院可以选派对您的问题比较有研究背景的教授,前期先进入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把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说已经碰到了哪些障碍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来做案例的开发和课程的研发。

  今天我们先简单聊到这里,随着您跟商学院合作的深度不断加强,关于商学院EDP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探讨。非常感谢您的分享,也谢谢新浪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孙大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