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08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高峰论坛 > 正文
2008年4月9日下午19:00-21:30,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中外运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王新宇,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以下为访谈实录:
曹章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是2008年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系列访谈的第三场,我们前两次邀请到清华EDP和人大EDP一起探讨商学院EDP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和商学院建立知识联盟。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戴亦一教授和中外运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王新宇先生。
商学院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是很长,但是由于前五年中国引进了EMBA项目,商学院通过自身的建设和品牌的推广,从管理知识来讲,过去的五年确实为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进行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我觉得过去五年是中国商学院成长最快,也是取得成就最大的五年。其实在五年以前,很多企业家并不了解一个大学的商学院到底是什么样的,并不了解商学院是如何运作的。我们也是通过这五年的传播、宣传,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商学院内部的结构,包括知识的结构,也包括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去年做了EMBA五周年的论坛,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在EMBA教育培训的过程当中,它所取得的成就,也总结了和国外的差距,和企业之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随着商学院的发展,现在中国的商学院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建设,有些商学院引进了EDP。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采访我们发现,EDP项目对商学院来讲,是更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它授课的内容,必须与当时的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老师既要懂得过去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也要懂得现在商学院或者企业正在面临的一些具体的管理问题。我想作为教授来讲,他一定要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前沿的眼光,才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能把理论知识和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
MBA也好,EMBA也好,都是系统的课程,帮助我们把管理知识串联在一起,注重培养中高层的管理者,而EDP除了给管理者更直接的专业培训之外,它更贴近企业需求。大家知道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EDP教授是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培训。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商学院,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EDP项目。MBA也好,EMBA也好,是一个很系统的课程,比较规范了,学生过来上课,课程内容已经是事先设计好的,但EDP不一样,它是明天可能发生什么问题,今天进行研究,后天就进行培训,主要是把企业信息的反馈和教授的自身知识融合在一起再教给学生。
国外的商学院把EDP项目的开发,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非常荣幸的看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在这个项目开展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了,最起码走在中国很多商学院的前面,陆续的在组建师资,研究对策,包括研究市场,做市场分析,已经组建了EDP的教授团队,明确了未来的市场定位。我想今天戴院长会给我们很清晰的解读。
另外一位嘉宾是王总,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从企业来讲,您更了解企业的需求,您曾经也在清华大学就读EMBA。我想今天探讨EDP,可能跟当初读EMBA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希望您从企业的角度帮商学院分析,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和商学院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中国商学院现在提供了很多课程,但不一定符合企业的需求,相对来讲您也代表了企业的声音。
曹章武:我们首先谈商学院和企业如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在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方面有很好的积淀,曾经授予了中国第一个MBA学位,EMBA项目被誉为中国的“五朵金花”之一,但EDP项目却刚刚开始独立运作。首先请戴院长谈谈厦大EDP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
戴亦一:谢谢曹总、五洲在线和新浪财经为商学院和企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平台。作为厦大EDP和EMBA项目的主管副院长,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厦大EDP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问题。简而言之,我们EDP项目的整体战略目标是要把厦大EDP建设成为:中国EDP市场“综合管理培训领域的南方之强,财务金融培训领域的中国沃顿”。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一套成熟可行的战略规划,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还需要有办学政策和各种战略资源的持续支持。
任何一个机构的战略定位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她需要有各自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现实基础的支持。今天在这里我也顺便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厦大整个财经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这样才能对我们EDP项目的发展定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
刚才曹总问为什么厦大MBA和EMBA教育项目都是中国管理教育的先行者,但EDP项目却才刚刚启动不久?确实,我们正规的EDP项目是2006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启动的,而且一直附属在EMBA中心下面运作,直到最近我们才成立独立的EDP中心,与清华北大等兄弟院校很早就建立独立的EDP中心相比,我们的EDP中心成立确实很晚。但这不说明我们的EDP项目起步也这么晚,实际上,有关高层管理培训项目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过去没有统一在学院层次做,而是分散在各个系所和中心独立运作,也没有叫EDP这个名字而已。例如,我们会计系就长期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定制财务与会计类培训项目,已经持续有近20年的历史了,跟他们各省市的分支行,也都有很多长期不间断的培训合作项目。当然,我们过去管理培训项目的运作,跟国外一流商学院规范化的EDP相比,确实还存在着很多差异,特别是市场开发的主动性不够,各单位还是以等客上门为主,新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组织管理的专业性也不够。这正是我们参照国际标准成立学院级EDP中心的主要动因。
要了解厦大EDP的战略定位,首先要了解厦大整个经济管理学科群的历史。刚才讲到厦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授予了中国第一个MBA学位,其实我们还授予了中国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学位,第一个经济学硕士学位,培养了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后。偏居东南一隅的厦大之所以能够在整个中国经济管理领域里,创造如此多中国第一的骄人成绩,这跟厦大一段特殊的历史有关。
我们要感谢厦大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校长,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他是《资本论》在中国的第一个翻译者。厦大到今天在财经领域拥有会计学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中国财经教育的重镇,应该说王校长功不可没。众所周知,中国高校在50年代经历了一场完全模仿前苏联高教模式的院系大调整,其中一项就是将所有综合性大学里的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统一划拨出来,成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性财经学院。由于王亚南校长的坚持以及他本人在学术界的特殊身份,当时的国家教育部默许了厦大的做法,将会计学等学科隐藏在经济系的名下,以专业教研室的名义完整保留这些学科。我们今天看到北大清华等著名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和应用经济学科,几乎全都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渐重建起来的,只有厦大的管理教育八十多年一脉相承,没有中断过一天。
87年的历史,造就了厦大管理学院今天的雄厚实力。除了拥有以五大重点学科为支撑,实力强大且学科体系完整的经济管理学科群外,仅就工商管理学科来说,在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包括清华北大等学校在内的全国高校第一次工商管理学科总体实力评估中,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排名全国第三。在2007年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点评估中,全国有五所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就是这五强之一。
厦大的MBA、EMBA教育是中国的先行者,我们是中国第一批开办MBA学位教育,也是第一批开展EMBA学位教育的高校,去年美国《商业周刊》组织的中国MBA项目排名,厦大名列前五。国家级的EMBA评估排名在2005年底进行,国务院学位办2006年初公布的评估结果,在所有21项评估指标中,厦大EMBA是获得A指标最多的三个EMBA学位教育项目之一,我们EMBA的招生规模也始终排在第一方阵里。此外我们的会计学也已经连续两届在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中名列第一。这是我们开展EDP最基本的基础。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的战略定位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在综合管理培训领域希望能够做中国EDP培训的南方之强,因为厦大有一个很好的历史荣誉:“南方之强”。而在财务金融培训领域,则要力争成为中国的沃顿。
曹章武:戴院长很谦虚的讲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历史,包括厦门大学EDP比较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在财务金融领域厦门大学是独树一帜的,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厦门大学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是有名的。如果说有自己很好的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相信厦门大学EDP项目在开展之后,应该和EMBA一样,还是以财务专项为特长,在全国各地更好的发展。
其实厦门大学的EMBA也是一样的,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的商学院,特别是EMBA项目今后如何发展,因为国家一下批准30所,开始大家发展差不多都一样。今天之所以把厦门大学请过来,是因为尽管它的地域在南方,但它的招生范围并没有受到地域的限制,我们发现这是新的现象,EMBA是不是一定要办成综合性的,要不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厦门大学经过这五年的发展,这一点是有结论的,厦门大学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展特色教育。我们的EDP是不是也会沿着这个路线发展?
请问王总,您和许多商学院都有多次的合作,您也曾在清华大学读EMBA,您认为优秀的商学院的EDP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其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有哪些?
王新宇:像EDP项目,我合作最多的是清华,已经超过10年了。送去的学员加起来已经有四五百人次了,就国有企业来讲,这个数目是不少了。我个人感觉一个好的商学院EDP有几方面是需要去考虑的。
第一,强大的师资团队。我们在选择EDP的时候,不仅仅考虑的是学校本身的名声,当然名声是很重要的。但要在同样是国内很有名的院校中去选择,我们去选择的时候,还要看EDP的师资团队。
第二,EDP与MBA、EMBA教育差别最大的地方,是它必须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知道企业的培训需求也好,对EDP的需求也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企业的成长,在不同阶段都会有差异。作为商学院,要能够从这个过程中,对客户或者说对企业的变化和需求有很好的把握,开发相对应的课程继而把它变成自己的产品。
针对EDP这样的产品来说,它能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不能有效的看到企业的这种需求,把它转化成有效的内容设计,这是衡量商学院EDP好坏的非常重要一点。
EDP要办得好,第三,还要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刚才戴院长讲的特别好,要做成中国的沃顿。如果能做成全能型的EDP,像哈佛那样的,当然最好,但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高校,基本上还没有看到一家能有这样的能力,随着EDP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商学院要找准自己的特色,让自身的EDP有个快速发展的基础。像厦门大学基本上都是和财务相关的,可以说在中国财务界南有厦大,北有中财。厦大在中国的财务领域,可以说是一面旗帜。基于这样自身的特长,把EDP做起来,对企业来说价值非常高,也会吸引大量的企业派管理人员去培训,而且财务知识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作为商学院来说,有基于自身优势的课程和产品的设计,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地缘因素。这点对厦大来讲可能是一个相对劣势。现在中国比较好的商学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厦大学校本身很好,但你会发现由于地域的原因,它辐射内陆的面,相比北京、上海还差一些。这样导致受训的客户数量有一定的局限。跨地区开班,对学校来讲成本是非常大的,对企业来讲会增加额外的费用,企业也会慎重的考虑。你在做自己EDP销售的时候,如果本身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很好的产品吸引,企业就不太会考虑去参加。
归结起来,几个因素里面,最重要的,第一是有非常好的师资队伍,包括团队的管理人员,像戴院长这样的,可能他不直接教课,但他这样的管理团队可以把EDP和企业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二,能不能有效的了解到企业客户的需求,把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受到高度欢迎和认可的课程。
曹章武:您觉得EDP的教师,优秀和不优秀怎么去评估?如果选择EDP项目进行培训,您选择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王新宇:在选择教师的时候,我们有几套比较清晰的标准。
第一,理论功底一定要好,这是前提。
第二,仅仅有好的理论功底也不行,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是需要好的理论,更需要知道理论怎么在实践中应用。EDP老师需要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目前国内EDP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师资队伍在国内相对很缺。老师给企业上很多过课,参加过企业的实践,不一定非要在担任职务,但起码进入过企业,这样的老师会了解企业的需求。特别是老师帮助企业做过案例以后,他会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有感性认识。
第三, EDP老师一定要有好的心态。相比商学院的其他教育,我认为EDP更强调教学相长,换句话说没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能拍着胸脯说,各位同学,我讲的所有管理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管理理论只有适用和不适用,没有绝对的对错。比如让杰克韦尔奇去管理中国的一家乡镇企业,他就不一定行,但你不能因此说他没水平,因为他管理GE获得过成功,所以大家要相互碰撞、相互提高。学员在学习EDP的过程中,真正得到的不是老师告诉他的,而是和老师同学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自己悟到的,这也是学员最感激EDP的地方。如果EDP老师心态不好,觉得我作为老师讲的全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我觉得这是很不好的心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EDP的质量。
另一方面,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讲,学员进了学校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不能有老板和管理者的心态。但同时,我们自己的学员,也鼓励他们提问题,跟老师讨论。反过来讲,我们也不希望商学院的老师把我们送去的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当成小学生。所以这是作为优秀的EDP老师需要具备的几方面素养和条件。
曹章武:刚才王总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商学院合作方面阐述了观点。虽然商学院是教授怎么管理企业的,但看商学院内部管理的时候,其实是不好的。当然商学院除了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以外,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商学院是学术和半市场化的结合体,感觉有的时候是很市场化,有的时候又不太市场化。我最近接触了几个商学院,EDP项目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这就说到内部管理问题,戴院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EDP项目的师资问题如何解决?
戴亦一:目前国内很多商学院的内部管理,特别是EDP培训项目管理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主要是EDP项目高度市场化运作的现实需求,与现有商学院相对行政化的体制约束之间的内在冲突。现在一些商学院还在按照过去“办班”的思路来运作EDP项目,运作机制、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等都无法满足EDP项目高度市场化运作的需求,结果经常出现诸如员工跳槽,客户被挖,教学事故不断,培训项目陈旧,教学服务水准不专业等问题。还有一些商学院则一开始就将EDP项目外包,一包了之,完全将项目承包给社会上的民营培训公司来操作,学院只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进行间接的质量控制。结果办学机制和员工激励的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品牌维护问题,与培训公司讨价还价的新问题又出来了。当主要的客户和师资逐渐被培训公司掌握以后,这些公司往往就会拿着客户和项目在同一所大学里别的学院之间兜售。这种做法使得商学院不得不答应培训公司越来越苛刻的合作条件,放弃对EDP培训质量的实际控制,有的项目甚至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对学院品牌造成严重的伤害。
这正是厦大EDP项目不急于启动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坚持自己运作,而且是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而这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设计和规划。厦大EDP中心的建设原则是三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
我认为,商学院的EDP培训项目,应该定位于高端。而高端EDP项目的运作,从市场开发、师资开发、课程设计到运作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师资。怎么样来打造一支能够充分满足EDP教学需求,即能够让学员和企业都感到非常满意的师资队伍,这才是目前所有商学院EDP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在很多学校在EDP师资的问题上采取资源整合或拿来主义的方法,即主要从兄弟院校、咨询公司、甚至民间请一些人来上课,谁课讲得好就请谁来讲。就目前来看,这确实是一种捷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合格EDP师资短缺的问题,比起只在学院范围内遴选师资,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我们认为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你去看一看国际上一流商学院的EDP项目,特别是欧美一流的商学院,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合格EDP师资队伍,以我为主。这主要是基于两种考虑:第一,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师资队伍,才能够开发出属于商学院自己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EDP项目,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如果商学院EDP项目的主要师资都是从社会上整合来的,那么,不仅各个商学院的EDP项目会越来越雷同,甚至企业最后都会觉得没有必要把员工送到商学院去培训,因为从成本角度考虑,还不如自己请老师到企业进行培训或者委托收费更低的培训公司去做。第二,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师资队伍,才能够控制好EDP项目的成本和质量,打造商学院EDP项目的高端品牌。主要靠从社会上请师资,一是办学成本难以控制,因为某个人讲出名声来了,请他的人多了,要价就会越来越高;二是教学质量难以控制。这些年我也在国内给一些兄弟院校的EDP项目授课,我是教房地产投资的,国内几所一流大学的几个房地产总裁班我几乎都教过。无论是作为被别人聘请的EDP师资,还是我们在运作自己的EDP项目时聘请别人作为我们的EDP师资,我都深深地为这样的EDP师资策略感到忧虑。
在国外商学院做访问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无论是哈佛商学院还是凯洛格商学院,他们的EDP项目师资主要都是商学院自己的老师。与中国目前的状况不同,国外一流商学院之间,特别是有竞争性的EDP项目之间,师资是被母校锁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商学院的教授,未经院长批准是不可以给别的商学院特别是有竞争性的兄弟院校的EDP项目授课的。我不是提倡现在中国商学院的EDP师资要以自己的教师为主,如果没有合适的,还是要到外面去聘,但重点还是要培养能够胜任EDP教学的自己的教授队伍。否则,将难以为继的。
厦大的EDP师资队伍建设起点还是比较好的。我现在对建立一支属于自己而且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EDP师资队伍很有信心,特别是在财务会计领域,我们目前财务会计培训课程的师资约有70-80%来自于厦大。但尽管厦大经济管理学科有那么好的学科群实力基础和起点,在其他非财务会计类的EDP项目里,如企业总裁班,房地产总裁班,来自我们自己商学院的师资,目前还不到50%,其余50%甚至以上的师资还必须在亚太地区范围内整合。我们在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地区聘有大量的优秀EDP师资,也从清华、北大和人大等兄弟院校聘请EDP师资。在厦大EDP办学过程中,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我们的MBA中心不仅有长达22年的历史,而且拥有一支全职的、专门为MBA授课的师资队伍,这在国内兄弟院校中是颇有厦大特色,也极为少见的。2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MBA办学体制,从现在实际的效果来看,这不仅对MBA学位教育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EDP项目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常,能够给科教类研究生授课的教授,给MBA授课就不一定受欢迎,因为他可能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出色的能力。所以我们这一支MBA专职教师队伍,是目前我们EDP项目用的最多的,MBA中心的教授,从战略到营销、运作管理到人力资源,学科覆盖面已经比较完整了。他们的专职就是为MBA授课,这些教授对企业的了解和案例研究,以及在教学相长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适应企业需求的案例教学技巧的磨炼,都是比较好的。另外我们的会计系,它本身就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学科。厦大很多会计系、企管系的教授,本身就是注册会计师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或顾问,这些教授中能够为EDP授课、而且效果很好的师资还是比较多的。
今后厦大EDP将如何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师资团队?我们有几个措施:
第一是激励要到位。适当提高EDP授课师资的课酬标准,并使其始终具有竞争力,让整个商学院的教师都佩服和羡慕那些能够给EMBA、EDP授课的教师,才能引导大家不断提升自己为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们授课的能力。这当然要严格坚持师资选拨的标准,要能够入选厦大EDP师资队伍,挑战是相当大的,因为我们目前选择师资的范围是在亚太地区。我曾经听美国杜兰大学著名会计学教授李志文教授说过,国外商学院教授最终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挤进学院那个既能够给博士生授课,也能够给EMBA和EDP授课的优秀群体。只有名利双收,教授们才会有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不断地将最新的管理理论与产业界的最佳管理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从战略的高度加大对EDP教授的培养投入。我认为商学院优秀的EDP教授,既要学术专精,又要实践经验丰富。我们的老院长吴世农教授(现任厦大副校长)在很早就在学院内部提倡,商学院的教授一定要专精一个研究领域,至少熟悉一个行业。因为只有站在高深理论的最前沿,才能高屋建瓴地用最新的理论框架去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至少熟悉一个行业,才能懂得如何将高深理论与鲜活实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个商学院教授,不管他是搞人力资源研究的,还是搞财务研究的,或是搞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可能360行行行都熟悉,但至少要精通一个行业。比如我是教管理决策经济学的,但我精通的领域是房地产。对这个行业任何的政策演变,企业发展,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行业经验,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真实案例,我每天都在跟踪,并亲自参与企业大量房地产投资实战项目的管理咨询,不断体验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乐趣。所以在管理学领域,只有成为学者,同时又成为专家,最后才能成为好的EDP教授。
第三,积极鼓励引进案例教学方法。中国商学院的老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比较喜欢满堂灌。然而,好的管理教学不仅应该是教学相长的,而且应该是学员分享式的。哈佛MBA班级一般以90个人为标准规模,这在中国传统教育思维里是很令人费解的。我曾经问过他们的项目主管,90个人一个班的教学质量怎么保证?他的回答令人吃惊,他说如果一个班非常小,教学质量才很难保证,因为MBA教学不同于理工科教育,学生必须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才能充分领悟理论的实战用途。我去旁听过他们的一些课,在MBA课堂里,老师主要是一个导演、引导者、指挥者,课堂教学结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把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管理规律讨论出来。90个学生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处于公司里不同的职位,具有不同的经验,他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就能不知不觉地分享到班上几十位同学不同的经验。而成功的案例教学技巧是中国商学院教师最缺的。厦大管理学院已经连续四年支持核心的EMBA和EDP教授到哈佛商学院学习案例教学方法,我们不惜血本,已经累计派出了20多个教师轮流到哈佛商学院进修。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还成功地与哈佛商学院在厦大联合举办了一次高级案例教学研讨会。 刚才王总提到,美国商学院都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他们在产业界工作过多年,有的甚至亲自担任过大公司的老总,但后来又回到商学院教书。我们厦大从今年也开始采取了一个新的措施。我们已经开始聘请一些著名的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到厦大专职教授EMBA和EDP课程,通过给予他们合理的待遇,快速组建一支全新的实践教授(PRACTICE PROFESSOR)队伍作为EDP师资的补充,这也是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新潮流。
曹章武:EMBA是综合性的管理教育课程,去聘请一些教授是无可非议的,一个学院很难掌握所有的教学资源。但作为EDP项目来讲,如果还是主要用聘请教授的方式,这个学校的EDP项目一定开展不起来。厦门大学的EDP,刚才戴院长讲了是以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为擅长的,下一步是不是还以这个为特色去推广您的EDP课程?
戴亦一:不同的商学院需要有不同的定位,不是每一个学院都需要做或者能够做全能冠军。我前年带厦大EMBA同学去台湾访问交流。访问结束后我们几位教师都很感慨,台湾区区2000多万人口,却有100多所大学,几十所商学院在市场上竞争,但大家各有各的活法,也都活得很好。中国这么大,人口比欧洲的十几、二十几个国家还多,这么大的地域,这么大的国家,我们需要北大、清华这样的全能冠军定位型的高校,但是也需要更多有专长和特色的单项冠军定位型的大学和商学院。我们厦大是以会计与财务管理见长的,这是我们传统的优势,这些优势也还需要着力加以打造,不断培育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我们的领先地位。如果不加以重视,也很有可能被人家超越。我们必须将资源向这里倾斜,将战略重心向这里倾斜,自然市场定位也要以此为鲜明特色。当然,其他管理学科也不是不要发展,即使是特色非常鲜明的凯洛格和沃顿商学院,他们的非特色学科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是始终能够居于国际前列的。
在美国也一样,哈佛商学院EDP的定位可以是全方位的,因为哈佛商学院的综合实力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的,她在各个培训领域都能做出一流的项目。但像凯洛格商学院,它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EDP项目还是市场营销,在这一专业领域,她与哈佛相比也是令人敬佩的。沃顿商学院在财务金融领域无疑是世界最顶级的,如果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或者说大的跨国公司的CEO或CFO需要进修充电的话,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沃顿而不一定去哈佛。如果你是在IT等高新技术企业,也可能会选择MIT或者斯坦福的EDP项目。
刚才王总讲到了,厦大拥有地域上的相对劣势,这一点我必须承认,因为北京、上海本身作为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大小公司云集,培训需求本身就很大,而厦门只是一个百万级的中等城市。面对远离国内特大城市的地缘局限,我们厦大EDP不可能去做成本领先型的培训项目,通过低成本运作来吸引客户,通过低报价去和兄弟院校竞争,这不是我们的竞争战略。
所以我们的定位有两个,一个是将综合管理领域培训的市场定位为中国EDP市场的“南方之强”,一个是在财务金融领域,做中国的沃顿。为什么呢?我想,如果您换个地缘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厦大在东南中国地域不仅没有地域劣势,甚至拥有地缘优势。厦门远离北京,但是厦门却是大中华区的几何中心,何以见得?厦门到台北一个小时的飞机航程,到香港一个小时的航程,到上海一个小时多一点的航程,到武汉长沙也只有一个小时多一点的航程。所以在整个东南中国地区,我们是具有独特地域中心优势的。我们与EDP优秀教授资源十分丰富的台湾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马英九上台以后,三通是大势所趋。最近我正在跟台湾的商学院谈合作,三通以后我们希望把厦门打造成台湾成熟的管理教育输入中国的桥头堡。台湾有很好的管理教学经验,大批教授从欧美留学回来,又有很好的实践经验。把这样的智力资源引进到中国大陆,市场需求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年来,在如何就近利用港台EMBA和EDP教授资源优势,打造厦大EDP优势特色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事实上,厦大EDP已是福建这个三千多万人口省份里的第一品牌,甚至在整个东南地区也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对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地缘优势。但厦大EDP的定位如果仅仅满足于此,显然是不足以发展成为一所中国一流商学院的,无非只是区域性品牌商学院而已。因此,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还是要凭借厦大在会计和财务管理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去推广我们的EDP项目,在这个领域,我们的市场定位无疑是全国性的,而且专做高端市场,以差异化来运作。像我们EMBA项目以同样方式进行的全国性市场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移动、中国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财务总监方向EMBA学位班最终都选择厦大,说明我们的战略定位是正确的。凭借这一独特的市场战略,我们的EDP项目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2006年开始,中国电信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招标选择一个商学院为集团和各省级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做一个为期8个月的高级财务管理领导人培训班。当时这个培训项目的招标会上云集了国内最顶尖商学院的五个EDP项目,但最终还是厦门大学中标了。对于中国电信集团的财务领导人研修班,我们最了解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但如果你的师资不具有前瞻的眼光,没有对跨国公司和对萨班斯法案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是不可能做好的。在审计领域,在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厦大在全国无疑也是领先的。所以看到我们针对性地为他们专门开发设计的课程体系和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他们非常满意。在2006年成功运作了第一期班以后,2007年我们又继续合作进行了第二期培训,这是我们的战略特色。这一年多来,包括中国网通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台湾翔鹭集团,中石油大庆油田、冠捷电子、安踏等在内的著名企业,纷纷采购我们的EDP项目,就是一个是很好的证明。
曹章武:刚才戴院长非常强调厦门大学今后EDP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在我们首届EDP论坛上,您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教育,是培训。” 请问您如何界定教育和培训的区别?您认为商学院EDP是教育还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