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匡迪:忽视文化差异是中国城市化的危险倾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10:01 新浪财经

  2008年4月12日中法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新浪网视频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4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的演讲实录。

  徐匡迪:谢谢主席先生,尊敬的德斯坦总统阁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我们共同关心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我今年已经71岁了,我曾经在中国若干城市生活工作学习过,我出生在二次大战的逃难的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我在上海1700万人口,公安局查没有第二个跟我一样的名字。我到北京去找公安部长,请他在字库里面给我查一查中国的户籍卡,也没有第二个。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名字,然后我就在昆明待了8年,然后抗战胜利以后我的家庭回到了杭州,我在杭州一直待到18岁高中毕业。然后到北京读书5年,工作5年,在北京待了10年。然后从北京再转到上海,在上海一直待到2001年,然后我再到北京。我看又还得在北京待10年,等到10年以后我再回到上海去。我看到了不同城市的风格,特别是我参加了90年代上海市的重新重建和现代化的过程。最近几年我在中国工程院承担了一个国家的课题,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又对近30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听取了官员、文化界、居民各方面的意见。因此我想围绕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别和本次圆桌会议有关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些自己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1978年中国10亿人口当中,1.72亿在城里生活,其余的都在农村生活。到2007年城市人口已经达到5.94亿,城市人口的比重从18%大幅地提高到44.9%。也就是说,在过去20年当中有三亿多的人口在中国从农村到了城市。这个城市化的进程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与此同时,旧城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以我曾经任市长的上海来说,就是九十年代十年,人均的居住面积从不到四个平方米提高到十二点几的平方米,城市的绿化面积从不足5%提高到15%。上海市市所辖的城乡里面城市化已经达到88%,就上海市而言88%的人已经住在城里面,12%都在农村里面。当然城市化使得几亿中国人摆脱了世世代代落后,甚至原始的农村生活,融入了城市的现代化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现在我们仍然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还要复杂缩小地区的差别,城乡的差别。我有一个和人家不大同的观点,就是东、中、西的差别主要还是农村的差别,西部的城市,比如说昆明并不亚于福州,福州也是个省会城市,昆明也是省会城市,成都的城市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并不亚于南京,西安的条件并不亚于济南。但是西安的农村,昆明的农村,成都的农村比东部地区的农村要差很多。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使得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活差别缩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要使全国人民都过上一个幸福的体面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目标。但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碰到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十六字的方针,就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十六个字的方针。我想实现这个方针,做好这个工作当然内容很丰富,时间不能用很多。所以我只是想提一点自己的认识。首先我认为对城市发展富有重大责任的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和城市的规划部门,应该担当起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文化遗产的首要的责任,他们是第一责任人。要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城市,使人民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物质生活。比如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独立的厨房,有抽水马桶的厕所,要燃起化,就是做饭要用煤气,另外城市应该有污水收集的系统和处理系统。这样对于我们城市的领导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传统的理论民居小街小巷往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消失了,用千篇一律的多层或者高层楼房来取代,结果城市的道路宽了,房子高了,生活设施改善了,但是城市的特点也消失了。现在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危险的倾向是,在重视市政工作石油功能的时候,往往忽视地区的文化差异,从而出现了千层一面,功能趋同,城市文化特色消失的现象。如果我们现在再不注意,再不抢救,再不保护,就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和损失,将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交代。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