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教授介绍报告内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15:24 新浪财经
2008年2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学术研讨暨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学明德楼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彦云教授介绍报告内容。 赵彦云:谢谢!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我们这个研究组汇报一下我们的2007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下面分四个内容。 第一个,中国创新指数理论和体系的设计。 第二个,中国31省市区的创新指数,2001—2007。 第三个,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创新指数和比较。 第四个,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2003—2007。 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创新指数的钻石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指数体系设计,依据创新经济学和创新时政分析的国际前沿理论,借鉴美国和欧盟创新指数的应用,从中国实际出发完成三个层次的创新指数设计。 第一个层次,金砖国家创新指数,第二个层次,中国31省市区创新指数,第三个层次,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在创新指数体系和方法上,我们有这么几个方面简要跟各位专家介绍。 第一个,自主创新能力8大要素,能源环境、文化、体制机制构成的创新支撑力体系是创新基础分析,二者构成创新建设与发展的互动分析研究体系。 第二个方面,创新指数采用对称性设计方法,选取具体指标,分层综合,形成指标、要素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测度和分析体系。 第三个方面,对创新指数体系提取因子要素,以增强创新能力的立体图示和系统交叉多层互动作用的解释力和分析视角。 第四个方面,在创新分析上采用两级竞争性标准化比较,国内是31省市区比较,国际是金砖国家为核心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比较。 在创新指数编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2001—2007动态一体化的计算,目的是增强创新能力建设的发展过程描述和分析。 中国31省区市创新指数,2001—2007,创新指数包括创新资源、攻关能力、技术实现、价值实现、人才实现、辐射能力、持续创新和网络能力8个创新要素方面,下设39个具体指标,提取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网络组织活动能力两个因子。 2007年省市区创新综合指数表明,沪、京、苏、粤的第1梯队仍然保持强势区域的领先发展水平。津、浙、鲁、鄂、辽、川、陕、闽的第2梯队构成了我国创新能力的优势区域,其他19省市区为弱势创新区域的第3梯队。 第一梯队即强势地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 ,聚集了大量顶尖国内创新资源,是创新技术和价值的主要实现地,在创新辐射和网络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是我国自主创新最高水平的代表和领队。 第二梯队即优势地区天津、浙江、山东、辽宁、陕西、湖北、四川、福建,拥有一定的创新资源,在创新的组织和价值实现方面进行着积极的追赶,产学研间的创新网络组织活动比较活跃,是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 第三梯队即其他弱势地区,除个别地区有特色的创新资源外,整体创新水平还相对落后,内部各地区的创新水平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相对靠前的省区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2001-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指数7年变化总体体现出一种持续提升趋势,3个区域创新梯队通过7年的发展后区分更加明显,强势4省市平均提升幅度最大,4省市间差距明显缩小,上海追赶趋势明显,江苏超过广东居第3位;优势8省区平均提升幅度接近强势省区,远高于弱势省区。分省区来看,创新能力提升幅度最大的是江苏、浙江和山东,综合指数提升都超过25百分点,上海、天津、广东、四川、湖北的提升幅度超过或接近20百分点,其它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幅度多集中在10至20点之间。因子分析揭示,创新网络组织能力是推动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梯度差距突出。 我们针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金砖国家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专门研究一个基于为中国创新模式的成熟发展提供国际动态和国际经验,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制定和政策研究服务的金砖国家创新指数国际比较体系。根据我们设计创新指数的理论方法,利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2007年度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数据基础,设计创新指数的国际比较体系即国际创新指数,选取了45个指标,分8大要素对世界上55个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状况与发展进行国际比较分析。 2007年金砖国家创新指数中国49,印度48,俄罗斯39,巴西29,南非27。中国列金砖国家创新指数第一。 中国列金砖国家创新指数第一,优势在于创新资源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创新技术实现能力以及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和激发攻关能力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 印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创新人才实现能力,以及创新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网络能力,与中国不同印度模式是一种顺从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即从创新环境和持续能力着手推动创新。印度创新资源,攻关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相对薄弱也使其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俄罗斯的创新发展模式和中国类似,以创新资源和攻关能力的支撑为主要驱动力,实现了较好的技术发展,但创新支持和持续发展能力稍弱。 巴西和南非在创新能力方面相比之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巴西基本上也是资源和技术实现作为创新的推动力量,而南非的创新支持能力和创新价值实现能力较好。 中国是金砖国家创新能力潜力发展最大的国家,创新资源能力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创新攻关能力也相对较有优势,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在创新技术实现方面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创新价值实现还有较大差距。 金砖国家的创新支持能力相对发达国家明显不足,创新网络能力比较反映出一个较大的断层,创新秩序和创新环境需要加强。 中国、印度、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相对创新型国家,创新力量比较分散,缺乏市场能力的联系互动,创新在国内很难实现合作分工的协调发展。潜力发挥的关键是创新网络的效率,创新文化提炼及作用,以及与相关设施和制度的有机配合。 中国的创新发展阶段及目标。 第一阶段——追赶英国,中国的创新资源已经超过英国,这是中国创新的优势,创新的人才实现能力也不比英国逊色,所以中国需要向英国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攻关能力,而且创新的成果的价值化程度,以及经济政治环境的支持,这些都是英国创新优于中国的因素,中国可以先在这些方面上加强改善从而实现创新的持续发展能力。攻关能力的驱动模式正是现在中国创新所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追赶德国,当中国的创新水平超越英国之后,追赶德国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放在创新意识的渗透上,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以及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对创新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意识的传输以及整个创新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持续发展都需要得到提高,从而使创新活动走上长期稳定的发展轨道。 第三阶段——追赶日本,实现技术创新上的飞跃,日本在德国的模式上又加大了资源投入,以资源和辐射能力双向支持,同时体现为新技术的产出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创新活动成果的最好体现,就是为企业生产注入新的技术,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创新人才,使得创新活动得以延续。 第四阶段——追赶美国,这是中国创新的长远目标,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全面提高创新投入的规模,加上政府和法律的支持,创新环境的扩展,推动创新活动在全国的普及深入,追求创新的成果为国家、企业价值增值以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同时带动创新教育的发展,为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31省市区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 我们借鉴国际欧美产业创新理论,从我国创新活动实际出发,以国家现行工业统计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企业创新专项调查的情况,利用我们从事创新指数研究理论方法的积累,设计我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体系。 中国制造业产业创新指数包含自主研发创造能力、创新价值实现能力、市场创新实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工艺设备创新能力、创新效率和创新绩效7个子要素50个指标。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