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年会主题论坛之中国金融业的价值重估(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5:12 新浪财经

  一个特点就是说,首先加了10次以后,周围的实际利率据我来看,仍然是非常低的。实际上,加息并不是有效实施紧缩的一个方案,所以政府已经明显地出台了一些用行政手段控制信贷规模各种各样的方法。我觉得,今年货币政策的从紧,主要是从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量来进行的,而不是用加息。那么加息很可能最多只有1到2次。而且,加息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下有一个比较大的弱点,就是在美国利率已经下调了100点,而且很可能再下调75到100点的情况下,中国的加息实际上使得赌人民币升值的利差完全消失了。那么中国去年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400多亿,实际上外汇资产拨到中投,以及其他的外汇资产上升得更多。这就表明了,除了外贸顺差这一大块以外,还有资本市场的资本利用。所以,政府基于这方面的担心,肯定不会大幅加息。那么,存款准备金肯定还会加,因为像钟伟说到的,它只不过是一个冲销的工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信贷就说明了中国的银行业不能像过去几年那样,靠扩大信贷的规模来扩大盈利。而是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经营,来增加他的盈利。实际上,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的银行业改制上市以后,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非常良好的经济发展,流动性非常充裕的环境来发展。并没有对他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根本性的改变有一个考验,现在,也许这个考验的时机已经到来了。谢谢!

  郭田勇:讲得非常好,也是银行业面临的考验。我感觉,你刚才谈的跟钟教授有一些观点是相似的。一个就是说准备金率,未来可能还会再多次调整,但是加息好像不宜再进行频繁加息了。

  另外一个,未来银行业要持续保持高盈利,将会变得比较困难,这两个主要观点大概是相同的。

  那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看来对于银行股的估值未来会有所下移了。那么,咱们看一下股票专家、证券专家华生先生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华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成了股票专家了。

  中国的银行业,82年我当时从人民银行改革,成立了工商、农行这个改革我就参加了。这几年大的变化,是这些年我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那么,去年我们出现了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我个人对这个,确实一直是有看法的。我一直讲,我们是虚胖的,就是我们的银行从它的实力、管理水平、各个指标来看,离真正的世界第一,差得还很远。之所以估值会高,无非是因为政策性的因素。那么这些政策的因素是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存款不是市场化的,存款利息是国家管制的,所以保证了银行有高利差。我们现在银行的利润来源绝大部分是靠政策保护,如果没有这个高利差,我们现在银行的利润完全不是今天的水平。

  另外一个,对于银行股的估值,是因为我们的流通比例极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都流通了3%。在这种流通比例下,给出来的估值是虚假的估值。昨天中国平保刚刚要扩一点股,估值马上就大幅度缩水了。可以这样想一下,中国银行要做1%的比例,中国证券法公布的就是10%以上。所以,我们应该对市场有一个清醒地认识。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好、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讲真话是很难的。前些年搜狐开年会,他们说要讲真话,我说真话是很难说的。前些年我说,慢慢熊市的时候,我没敢用自己的真名,我用的是化名。

  那么,接下来仍然是估值过高。现在是人民币的综合反映,银行估值即使像汇丰这样的,在国内也有业务,现在这些银行的估值都是在第一位。汇丰比前2、3天的估值已经跌下去30%、40%了。我们现在的估值是净资产的5倍以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银行股的价值回归,还有挺长的路。当然,我一直说的,归根到底取决于政策,因为我们在高估值的基础上,是靠政策维持的。就是政策给垄断性的保护到什么程度,给国有大型企业不按照证券法上市这种特许给到什么时候,跟这些都有关系。

  比如说包括对于去年的货币政策,大家都说我们去年的货币政策,说明我们从紧的政策不太管用。我是不认同这个观点的,我认为去年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宽松的政策,并没有紧。所谓有那么多次的调整存款准备金,那不过就是对冲。因为,你投放得太多,你对冲都没有对冲过来,你谈什么松紧呢?你是把第一步放出去的,先拿回来,这还谈不上主动性。

  利息的调整,从形势上看,利息调高,对于整个的经济有冷却的作用,这个是对的。但是,在中国的情况下,就银行货币的供应,利息的调高,并不收缩货币供给,而某种意义上是鼓励货币供给。因为利息在中国跟在市场经济的国家发挥的机理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中央银行提高了借贷成本以后,那么银行就要减少贷款的发放。那么在中国,存款利率提高,那么贷款的成本也提高了。所以,每一次的利息上调,都扩大了利差,增大了中央银行拼命放贷的动力。这是中央银行负责人需要考虑的,你说你做扩张性的利率的时候,你说收缩,然后说货币政策无效,这种话没有多大的意义。

  那么今年开始真正的从紧了,那么这采用行政的办法,并不是好办法。但是在经济办法没有搞明白的情况下,从事行政办法是比较奏效的办法。所以,说货币政策可以检讨的东西很多,很多的东西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我们宣传的、我们负责人官员自己说的那样。所以,我觉得我们银行业面临的挑战,现在我们银行的收入,绝大部分都是靠利差。还有一部分表面上不靠利差的,去年有相当一部分是靠证券市场的火爆。那么这个也是一时性的。实际上,做经济工作的人也挺明白,高利差的情况下,想制造一点中间收入是很容易的。在利息上给你一点优惠,然后请你给我一点咨询收入,这个是很容易的。所以,我们银行的负责人,别以为他们真的增加了那么多的中间收入,换了一个形式而已。

  所以,我觉得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要认真地检讨。走到用行政办法,这个是万不得已的办法。走到这一步,已经说明我们前面的工作比较失误和被动,需要检讨的是这个。对于银行股的估值,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取决于我们的政策。我们的特殊政策还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

  郭田勇:刚刚华生教授讲得也是非常好。看来也有在股市,包括对于银行股的估值,还有很多的难言之隐。不过,今天通过您讲的我也听出来了,有一些问题,可能使我们还确实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还不能过于乐观。

  那么刚才像华生先生讲的利率对于在中国发挥的作用,也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

  那么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央行要重启一些带有行政性的利率规模,在商业银行进行控制,这可能跟利率难以做到杠杆的有效作用是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潜在的客户贷款量非常大,如果仅仅提高利率,从需求方面,它并不足以使贷款量减少。所以,你提高利率,未必会带来银行信贷变少。我想,恐怕,这也是我们要适度地采取一些规模控制的原因。

  那么,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也要请来自华康投资咨询公司的CEO汪振武先生谈他的观点。

  汪振武:谢谢郭教授。那么我想华康投资,因为我本人一直是从事保险领域工作,那么华康投资也是IDG投资的一家做个人理财和保险链接的公司。那么今天的话题是“金融业的价值重估”。那么谈到今天的金融业的市场,一个是零售市场,一个是商业市场。那么刚刚前面几位的嘉宾,是从宏观的经济,基本上从去年和今年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来看待的。

  那么我想重点讲一讲零售市场的价值的重估。那么我想,对于最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三个市场特点我们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个,从中国入世5年以后,到07年,整个金融行业结束过渡期,正式全面开放,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和对外开放,06、07年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转折点。

  第二个,混业格局的加深。目前我国的金融状况,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期货行业等等,每一个公司做自己的事,每一个板块有相应地监管部门。那么我所在的保险行业,基本上也是到06、07年才有非常多的金融机构、公司进入中国。那么我本人所在的保险公司,也等待保监会的一纸命令也等待了十几年的时间。

  那么从07年开始,会有非常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不管是外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而且,混业的格局逐渐在实现。就像刚才华生校长所讲一样,平安这两天刚刚做的融资行为,达到了1600亿。那么这1600亿,很多的资金使用,可能他们对外发布是在中国的收购上。不难猜出,平安下一步会在金融混业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那么我想这是第二个市场特点,就是今天我们金融行业主要的机构们,都在从单一的金融机构,变成了综合型的金融机构。那么当他们变成综合型的金融机构的时候,会带来很多的变化,当一家金融机构变成了综合型的金融机构,它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乃至对于客户心目中的功能。就是今天的保险公司、银行今年和5年后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金融行业正在发生混业的变化,但是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乃至消费者项目当中的业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三点是居民的变化。因为个人理财时代,我一直是从事于个人理财时代的个人理财业务组合,那么个人理财时代会在未来的5年里面进入一个黄金时期。显而易见会有几个原因,按照07年的数据,已经有相当部分的省市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有的直辖市接近了7000美元,乃至1万美元。那么在中国中产阶级有接近1亿,那么这个数据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扩大,国民财富的绝对值在增加。

  那么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和个人,他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是随着社会转型,他以前所享受的这种单位下的保障体系,以前的保障体系正在向社保、商业保险和个人保财转变。那么对于2年来拥有了1、2亿的人来说,保障在减少,资产在增加。那么会用自己的资产保障自己的网络,用自己的资产为自己提供新的投资和理财渠道。

  那么有了这个背景,我3、4年前做融资,做定位于中国的保险和理财行业,就是基于中国的零售市场的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理财公司,我认为价格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可能从07、08天最近一段时间的次债事件,乃至宏观政策的紧缩也好,可能会对最近几年的市场很有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混业格局的不断深入,乃至越来越多的这种中产阶级、中产阶层在中国的出现,那么个人财富的增加,都会对以个人业务为主体的,不管是零售型银行,还是以个人业务为主的社会保险公司,乃至是理财顾问公司,我依然是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郭田勇:刚刚汪总谈得非常好。

  其实我想,刚才我们通过第一轮,我抛出这个问题,几位嘉宾做了发言以后,大家也注意到了,包括钟伟教授,包括我们的汪涛女士,对于未来的银行业,能不能保持这么高的增长,也还是有一些担忧的。

  那么我想问一下钟伟,你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如何提高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钟伟:无论中国的银行业在未来有多么长足的发展,都不能忽视目前严峻的现实。无论08年我们采取怎么样从紧的货币政策,都不能避免粮食价格、劳动成本价格的提高给我们带来的成本增加,冲销已经带来的银行业的艰难的境地。第三个是无论中国银行业怎么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的因素,都影响着我们国内对于银行业的看法,因此我们国内的银行业的价值不是看A股、H股,而是看自身价值的存在。第四,以上的因素都证明了08年中国的银行业能够找到高增长同时避免反弹势头的途径。甚至,我不认为中小企业客户、零售企业客户等能够在08年这么短的时间,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也许长远看来这一块的零售业务很重要,但是从当下的角度来说,08年商业银行遭遇非常严重的挑战。

  郭田勇:钟伟教授讲得非常有文采,那么08年中国的银行业能不能保证持续盈利,确实蒙上了一层阴影。昨天,我在德意志银行开一个会,我给他们提出了一个观点,我倒觉得,因为大家知道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那么我们未来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增长,那么中央又不希望特别快,说要防止过热。那么从08年来看,美国次级债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可能会出现衰退,这样的话,中国对美国包括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数量,就有可能会变小。

  另外一个,我们人民币的汇率还处在一个持续的升值之中。因此,08年从外需这一块来看,很有可能会出现回落。那么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其实我们讲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它主要的目的是两防。其中一个是防止经济太热了,那么这样的话,外需突然变小,变小的话,我想,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控制上,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松动一下?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主要投在国内的,它能够直接刺激内需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来看,我们通过综合平衡,在一个大盘来看,因为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说央行准备08年把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控制在13%,后来又有人说是15%。但是,13%到15%,如果说我们外需受到影响非常大的话,那么我们再控制这个话,经济政策总的来讲,会过紧了一些。过紧了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内的经济增长,我也担心出现滑坡的情况。所以说,这个也是我谈的一些观点。

  那么另外一个话题,我看到来自我们美国银行的女士我很高兴,因为我们知道美国银行也是中国建设银行重要的战略投资伙伴。那么我们今天也有一个话题,是我们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因为你们美国银行等于是投到中国来了,那么我们中国的银行现在也要向外走,而且现在很多的观点,美国的银行股跌到一个很低的估值了,那么我们可以乘虚而入,那么汪女士对于我们中国银行08年在海外的并购,有什么观点?

  汪涛:我觉得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肯定是可以提高竞争力。有越多的竞争的机会,肯定越有利于银行业整体的发展,或者是外资银行到中国来,或者是中资银行到国外去。只不过,我觉得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时候,可能要考虑一点,你并购、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短期捞底赚一把呢?还是为了真正地到海外扩大业务,有利于提高整个集团的竞争力或者是盈利能力?我觉得可能要想清楚这一点,要从自己的本身的商业利益出发,不是说为了一时间可能会有某个拐点,或者说比较便宜的股票这样一方面来考虑。

  我觉得,中国银行刚才华生教授也提到了,就是中国银行业,本身在目前这个环境下,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目前这个大的环境,一个是政策保护,另外我想提到一点,就是宏观的环境,宏观的环境就是流动性过剩。在流动性特别充裕的情况下,其实采取信贷控制,就好像是正在发胖的人上一件紧身衣。但是,流动性不断产生的情况下,银行有充分的动力想要发放。你如果给他信贷控制的额度,他可以想出其他的方法,因为他的动力还在这儿。

  郭田勇:好,说得非常好。看来,你还不太主张给一个正在发胖的人穿一件比较小的衣服,这样他可能把衣服给撑爆了。

  那么我们也知道,我们2006年到07年,我们银行业应该说持续了一个上市高潮。那么到现在,我们在资本市场中,也看到了银行股可以说也形成了资本市场的一个中流砥柱。

  那么展望2008年,我们光大银行要改革,农业银行也要改制,包括一些城市的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也都在蓄势待发。可能银行上市的潮,还会继续持续下去。那么我们看一下第三个主题也谈到了,上市融资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那么我们展望这几年,确实大量的银行上市,就是说上市到底对于银行的竞争力有多大的提升?或者说上市对于银行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刚才介绍错了,我们这次先请我们对于资本市场很有研究的专家华生教授谈一下这个问题。

  华生:开玩笑。

  银行上市应该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最起码有了证券市场对它的约束。包括应该指出来,其实我们国家的银行都是整体上市的,所以它的股息是直接分红分给它的股东的。这跟我们的工业企业是不一样的,工业企业到目前为止基本是不分红的,因为大部分都不是整体上市的。所以,应该说我们银行业的上市,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规范。对于我们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问题仍然很大,因为刚才上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银行业要进一步地增强竞争力,要做什么?跟这个是有相关的。我们现在的银行上市,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筹资为目的,改善自己的资金状态。银行本身的治理结构,没有根本的改变。为什么没有根本的改变呢?如果跟资本市场相关联,那么你也能看出来,就是因为它流通的比例太小。如果银行股相当大的比重,都拿在机构投资人手上,那么这个银行的治理结构的改变,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不一样。

  像我们看到的,汇丰银行90%多的股票都是流通的,都拿在不同的机构投资人和社会投资人手上,所以它的治理结构,也被公认是非常优秀的。那么我们的银行,基本上是国家一股独大,所以我觉得银行要是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那么确实要大大地增加它的流通比例。当然,这个对它的估值会有压力,但是虚假的估值挂在空中是兑现不了的。等你要兑现的时候,它的估值一定会掉下来的,所以要逐步地扩大银行股的比重,让机构投资人逐步地作为银行的持股人,进入它的董事会。这样,在治理结构方面才能有根本的改变。否则的话,确实就是挂了一个牌子。

  另外,从政策上来说,我们的银行要有竞争力,靠垄断的利息的保护,显然是不能长久的。而且,有这么高的利差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做艰苦又赚不来多少钱的中间业务。所以,银行改革我认为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大大地增加流通的比例,和机构投资人成为银行主要的持股人,改变它的结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逐步地撤销国家对于银行的垄断性的保护政策。这个保护政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现在最主要的是存款利息的保护,使得他们不用努力,就可以有很大的利润收益。那么这个情况,长期维持下去,根本不可能提高他的竞争力。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银行业的准入。现在我们的银行业是准外面的人入,不准内容的人入。这种情况,跟我们的改革进程也是不相符的。

  所以,银行业的改革上市,尽管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但是整体上市还是任重道远。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郭田勇:华生教授讲得很诚恳,而且对于我们银行业的未来,我想可能除了上市本身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打破垄断,放宽准入。然后,以此来强化竞争力。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地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知道汪总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补充?

  汪振武:我想刚才谈的比较侧重于银行业估值,我想从个方面聊一下。

  保险业和银行业而言,今天保险公司和银行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远远高于国际同业的水准,不管是比境外的银行和商业保险都要高。那么国内目前的金融机构,市盈率和市净率比境外的同行高出这么一个阶段,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完全合理的评估。

  但是,从长远来说,如果你要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我个人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市场化。不管是这个银行的治理结构,还是对于银行的竞争手段,还是监管方式和银行业的竞争力的打造,我认为只有市场化,才能带给银行业或者是保险业这些主体公司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那么对于保险公司和银行两个金融机构的上市,或者是去境外进行一些收购,我认为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这种做法和探索是有积极的因素的。但是对于上市和境外的收购,有人说是海外抄底。其实我想在资本市场不管是融资、公募、私募、并购、出售,这是资本市场上面对于一个企业很正常的手段。我认为这个手段没有对错,手段的背后是企业的经营者,如何看待企业的竞争力,和在资本运作的时候,资本运作的手段是否为自己的竞争力提供支援。

  那么现在,在并购中,行业里面常常有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怕买贵的,就是怕买错的。我想今天,也是用在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最近一系列的境外的收购和参股,我想也是有道理的。我想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未来长期来说,市场化是提升竞争力的真正意义上,提升本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能5年后、10年后,当今天很多非市场化的衡量标准都褪去的时候,只有市场化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同。我先讲到这里,谢谢!

  郭田勇:我做一个小的总结。

  通过刚刚几位嘉宾的发言,大家也可以看到,确实在2008年,中国的银行业从外部因素是美国的次级债危机,那么国际的国际很不明朗。从内部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对于银行的盈利空间会有一定的削弱。所以,如果我个人看,我想2008年,我觉得银行业在传统的这一块的贷款或者是工资业务应该是强项,保持的情况下,应该防范风险,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宏观经济一旦出现波动,银行业的确容易出现一些不良贷款。刚才钟伟教授也对这个问题挺担心。

  另外一个,我想要不断地推动银行业战略转型非常重要。就是说,我们盈利点不能过于单一,主要要通过无论是中间业务,还是推动混业经营。同时,我想,也可以适时地、稳妥地进行一些海外业务的扩张。

  还有一个,从大的看,可能就是像刚才华生教授所讲的,那么我们未来,银行业的定价,利率市场化,还是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另外,要进一步地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竞争。这样的话,可能才能够从根本上,来不断地提高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我刚才看了一下表,我们这场的时间已经到了,感谢几位嘉宾的参与,我们第一场对话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