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会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1:04 新浪财经

  刘洲伟:谢谢,谢谢郭总,马总?

  马云:广昌刚才讲,就是善待中国,善待中国企业家,我觉得挺有道理。七年以前我看着沈颢,我那时候跟他也长的差不多,也挺帅的。广昌七年以前跟我差不多,等七年以后办报的人长相一点都没变,做企业的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我们两个就互相不要攻击了。但是我觉得做企业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批评,客观的批评,对企业的批评我觉得还是很有……当然,谩骂是会降低报纸的品质,对我来讲我其实不在乎别人怎么批评,怎么骂,我有时候看批评我们的文章,骂我们的文章,我就当看骂别人的文章是一样的,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做到这样子。所以广昌刚才的提议,我觉得如果在企业界有很多的读者,这个很重要,需要客观公正的批评指正,我觉得媒体很重要。因为很多中国的媒体把自己当作无冕之王,当作父母来看,当作监督者来看,而不是参与来看,我觉得这个很麻烦,所以这个是我自己感觉。

  刘洲伟:问一个问题,因为马总的英文非常好,因为是可以用英文来思维。像FT和Wall Street Journal这种报纸的话,是我们的一个模板。但其中就是说他们也有很多批评的文章,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马云:我觉得FT也好,Wall Street Journal我是常看,21世纪我也是忠实的读者,我觉得FT也好,Wall Street Journal我能接受,至少他们在采访我的时候,他采访过我了,而且采访的时候非常的独立。很多国内的批评我们连采访都没采访我,所以我不知道他的观点从哪里来,他的数据从哪来,他的想法哪里来。我觉得中国现在很多的财经媒体或者很多的媒体已经变成攻击的媒体,这样的话对正常的观察一个企业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特别恭喜七年内把这份报纸变得这么具有影响力,《21世纪经济报道》我是一个常客,重视的读者。我觉得一份报纸能办成这个样子是特别不容易。如果变成日报,我觉得刚才提的非常好,第一要有全球的视野,如果把自己仅仅定位在中国经济一体化,我估计这份报纸将来会有一些麻烦。

  另外我觉得要有本土的特色,需要更多深入的报道,我看到你有新闻学院,海外的记者站,我觉得还是挺鼓舞人心的。

  刘洲伟:谢谢,怎么看08年最关心的是什么?

  马云:我其实也没什么最关心的事,我觉得一般来讲,我跟别人关心不一样,大部分人在关心的事我都不关心,别人不关心的事我挺关心的。大家都在通胀,人民币升值,我关心也是在瞎关心,这些文章我一般不太看,反正我觉得我关心也没用。但是别人不关心的事,中小型企业的事情,企业内部管理的事情,员工的成长问题,发展问题,组织建设问题,文化的建设问题这些我很关心,所以有人在那个板块可以给很多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有很多机会的话,我觉得读者群会更大。

  刘洲伟:谢谢,这个《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创办了很多个版,是专门以中小企业和围绕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上市方面的报道,看来跟马总正好是暗合了。下面我们有请(茅于轼)老师来聊一下这两个问题。

  茅于轼:或者是纽约时报,或者是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有的文章我们一看特别舒服,为什么?他说出了我们想说的话,有的文章一看觉得讨厌,讨厌在什么地方?他的立场很偏,或者偏美国的立场,偏颇英国的立场,对于其他的人民好象不屑一顾。像这样的文章,看了心里脱不舒服。所以我希望我们21世纪报道,能够有一个全球性的眼光,他是站在中国,他不是脱离中国的,但他心里想着是全球的问题。

  第二个我的希望也是刘洲伟提出来的,要不偏不倚,新闻最怕的是有偏有倚,因为任何一个报道,总归是带着一些主观的色彩。这很难避免。那么有时候就可能把群众领导到一个很偏的地方。那么怎么能够避免有偏有倚呢,最主要的就是言论要有自由,不同的意见能够畅所欲言的得到发表。我记得好象是凯恩斯说过一句话,他说通向地狱的道路充满着玫瑰花,你是你说这非常好,很舒服,走来走去走到地狱里头去了。文化革命怎么发生的?是玫瑰花把我们引导进去的,我们有了这个教训,我们应该时刻的想着这些教训。有一个不偏不倚的,有一个理性的分析。引导我们的老百姓提高他们的想法,提高老百姓的分析能力,我想这是一份报纸能够产生全球影响的一个条件。

  刘洲伟:谢谢,最关心的,对明年最关心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