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论坛“城商行高峰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7:48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7年11月24日,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发布仪式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办,新浪财经提供独家门户网络支持。以下为分论坛“城商行高峰论坛”实录。

  主持人:我是这场分论坛的主持人,《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孙铭,欢迎大家来到《21世纪经济报道》亚洲金融年会高峰论坛的现场。此次年会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并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行相关的研究。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对本次论坛的特别支持单位南京银行表示感谢,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金融业改革或许存在板块轮动,城市商业银行这只潜力股终于迎来了春天。2007年,中国银行业改革风起云涌,城市商业银行异军突起风头正劲,7月19日,城商行上市一炮双响,南京银行进入A股市场,两个月以后北京银行梅开二度。24号江苏银行开业,这是第二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0月26日,吉林银行挂牌,续写了城商行做大做强的佳话。今年,跨区域发展的政策门槛全面放开,继去年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成功踏入之后,以南京银行为优良的城商行跨区域大企业内外并举,走向全省乃至全国。作为银行业的第三梯队,近年来,城商行的跨区发展很好,尤其是近年来得到了高度的关注,今天,来自监管部门和学界的城商人士与我们共同讨论城商行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走向全国的城商行如何发展,让我们倾听城商行高管们的讲述,相信他们的真知灼见将推动我们对中国银行业如何形成并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认识。

  首先我介绍一下嘉宾,他们是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周民源、南京银行董事长林复、重庆银行董事长张复、徽商银行行长李和、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吉林银行副行长程松彬、江苏银行行长助理朱其龙,还有一位嘉宾是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先生。

  还有我们主办方的领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成员、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丘克军先生,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下面,首先有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成员、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丘克军先生致词!

  丘克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对《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城市商业银行高峰论坛”的支持,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

  城市商业银行行长高峰论坛是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分论坛之一,也是各分论坛中关注度最高和特色最鲜明的分论坛,也是本次亚洲金融年会最热门的一个板块,之所以说是关注度最高,首先是因为我们这个分论坛云集了最具特色的城商行,其中有三家上市公司,三家经过联合重组而建成的区域性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在某些领域具有特色的一些商业银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批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是最近或者是未来资本市场的一个潜力股,很快会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这次城商行“论剑”,也必将会给各位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次,我们这个分论坛高朋满座,相关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同志们都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我们的论坛,既有监管机构的领导,也有城商行的高层人士,还有著名经济学家到场,这充分说明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强大品牌影响力。也更令我们深感有责任、有义务办好这个论坛。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有关部门和机构借助我们媒体的良好平台,共同探讨城商行改革当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之所以说这个论坛的特色最鲜明,是因为在座各位城商行的高层所代表的机构各具特色,可以说在中国境内,适应各地特色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商业银行机构异彩纷呈,都会在我们的论坛当中有所提及。我们也期待着不同类型的城商行能够推动中国银行业向前发展,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根本目的。

  《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关注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变革,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关注了城商行上市,宏观调控积累效应对城商行的影响,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思考等等问题。今后,《21世纪经济报道》将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城商行发展和改革的问题。当前,中国城商行发展正处于关键的时期,银行业改革如火如荼,不进则退,一直处于第三梯队的城商行能否趁势而上,还需要在座的各位运筹帷幄。

  有人说今年才是真正的城商行跨区发展的一年,跨区经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跨区经营现在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模式,因为刚刚起步,所以可以这样说,我们举办的城市商业银行行长高峰论坛是在城商行改革的关键时期,请来了关键的人物,一起来讨论城商行改革的关键问题,希望大家在这次论坛上畅所欲言,为城商行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城商行又快又好的向前发展。

  在这里,我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丘克军先生!下面,我们开始进入主题演讲阶段,首先有请中国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周民源先生进行演讲,周主任演讲的题目是发挥优势,科学发展,努力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请!

  周民源: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近年来,随着联合重组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跨区域经营,以及上市等改革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全国123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元,其中,13家城市商业银行被银行家杂志列入世界银行排名。

  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支持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今天,我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这一课题。

  一: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监会针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差异大,经营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在监管工作中按照分类监管、全面提高、发挥特色、科学发展的监管思路,抓住改革发展和风险处置这两条主线,积极引导和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通过联合重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上市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风险抵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强化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不断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纵观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有效的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确保了金融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完善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更好的支持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群体,经过12年的发展,风险状况明显的改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5年前的2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67%,而资本充足率则由5年前的负数上升到目前的10%左右。同时,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明显的增强,截止目前,有11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兼并和设立风险机构的方式,实现了省内经营,10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3家行实现了通过资本市场上市集资。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和金融创新,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空间由相对的封闭转为逐步的开放,面临的风险由相对的简单转为日趋的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商业银行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的挑战。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机构布局基本上形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占据大城市。城市商业银行占据大中城市,国有银行占据大中小城市的格局,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布局来看,大城市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省会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则首当其冲。与此同时,小城市和农民地区的金融服务和市场竞争还不充分,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缺乏自觉和明确的思考,存在着盲目求大求快的倾向,这很容易导致风险。风险管控失效的问题可能随之产生。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并未真正明确社会服务,虽然目前城市商业银行都在宣传服务市民、服务小企业,但是真正实现理念和战略转型的并不多。在实际操作中,追求大客户仍是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的多数选择。与此同时,近两年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对城市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汇经营模式已经开始造成冲击,这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深刻的影响。银行需要新的方式开展业务和留住客户。

  2、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汇率波动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互通,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的加强,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成本收益合算、信息管理系统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综合经营已经开始初露端倪,与证券为主体的经营主体存在着风险。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三:展望未来,在今后一个时期,银监会将坚持前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前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市场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稳健发展为目标,在完善分类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创新。

  1、督促、引导城市商业银行监理合理的股权机构,实现股权分散化、多元化,防止一股独大和股权过于分散,以及包括境外战略投资者在内的优质股东。

  2、督促引导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公司机制,健全的内部工作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3、督促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加快组织流程、业务流程和IT流程建设,建立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银行,努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

  4、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支持良好银行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的带动下,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城市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市民、服务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主任的演讲!下面我们有请一位很资深的金融家做演讲,我想在座的很多对这家银行非常熟悉了,可能很多朋友买过这家银行的股票。这家银行是以梅花作为行会,我想大家都猜到了是南京银行。这几年,南京银行励精图治稳扎稳打,在吹响上市的号角之后更是焕然一新,下面我们有请南京银行董事长林复,就城商行跨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演讲,有请!

  林复: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跟大家一同探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今天上午,我们的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谈的是走出中国、国际化的问题,当然了,作为我们城市商业银行,现在这个话题离我们比较远,所以我们主要谈的是城市商业银行走出我们所在的城市,跨区域发展。

  下面我就南京银行的事例做发言。城市商业银行走了11年的发展历程,最初搞支付、防挤兑的初衷,如今已经变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的成长战略。城市商业银行是银行业成长的生力军,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势头,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强劲的金融增长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同时,经济运行的隐患不断显现,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使得资产价格不断攀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方向,强调要让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为了防止经济转向过热,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2007年以来,已经累计9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这对于刚刚起步成长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这种政策让未来的发展存在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为了环节经济的矛盾,我国必将加快推进金融改革,金融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混业经营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利率汇率改革,以及银行业管制的放松,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今银行业已趋于完全竞争的竞争,随着几大银行完成上市的过程,国有商业银行、外资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形成了四个增长期,各个商业银行都在自己的历史机遇中寻找发展,未来银行业的竞争还会更加激烈,并可能出现银行业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

  一:南京银行跨区发展的必然性。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在完成了引资、跨区和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以后,资本实力显著提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市场规模在城市商业银行都名列前茅。目前,我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城市居民与中小企业,逐步树立了资产特色银行,中小企业银行等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形式不断提高,金融需求呈现出跨区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从银行经营来说,跨区发展有助于做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城市商业银行在一个区域内,随着原有银行机构的快速发展,假如城商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达到各地市场的饱和点,而新的进入又可能使竞争激烈,城市商业银行会使其发展难以突破规模瓶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单位成本也比较高。其次,从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区域扩张的动力,一是来自于银行的客户,银行的客户需要跨区域发展,客户的跨区域发展也对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提出了业务的需求,再次,从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跨区域发展是中小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保持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近十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就是得益于跨区域发展,快速的实现规模扩张,从而完成了地方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的跨越。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面对挑战,寻求发展区域刻不容缓。

  二:南京银行跨区发展的机遇,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监管机构对于符合要求的城市商业银行解除了限制,在金融产品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居民理财意识崛起,金融需求迅速膨胀,城商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天高任鸟飞,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良好的机遇。

  1、潜力巨大的区域性金融市场,南京周边城市是中国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银行业市场,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巨大的贸易规模,为南京银行业务发展和跨区域经营提供了保障,我行将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的优势。

  2、业务产品较为单一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经营环境和产品日益成熟,南京银行可以通过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发掘现有优质客户的潜力,拓展客户需求,同时为我行经济发展提供了盈利空间。

  3、逐步积累的跨区域经营的经年。去年,我行参股日照商业银行,成为一大股东,目前,我行委派了风险官和财务官与该行开展了全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年初,我行泰州分行开业,实现了跨区域经营,目前,泰州分行不到半年已经实现了盈利。这些并购和跨区域经营的实践,为我行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

  4、资本充足,来源渠道广阔,我行在02年和05年,引进了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进行战略投资者,05年11月份成功公开发行了8亿元次级债券,今年7月末静资产95亿元,资本金额达到了700亿元,充足的资本为我行跨区域经营提供了保障。此外,我行上市后,可以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逐步扩充资本,为我行提供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持续提升我行综合竞争力,而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效应,为进一步实施跨区域经营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与战略伙伴的良好合作关系,我行与巴黎银行在发展中进一步加强,在通过学习业务领域的技术和高品质的服务,直接获得了国际商业银行的认可,全面增强竞争力,为我行跨区域经营战略奠定了管理和竞争的基础。

  第二方面,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挑战,1、宏观环境的挑战,近年来,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受美国次级债风波影响,全国主要股市和债市有了波动,面对这种形势,经济、金融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调控力度逐渐加大,宏观经济、形势走势更难以准确把握。2、竞争市场的挑战,良好的区委优势,既是我行跨区域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强劲的经济和良好的金融环境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纷纷看好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国有银行也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级,对这个区域十分看重,加上同业竞争趋势将更加愈演愈烈。3、人才队伍的挑战,人才与客户是银行两大资源,目前,商业银行对人才的竞争不亚于对客户的竞争,而从现实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力度较大,但是吸引力上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跨区域经营中,如何解决人才问题是一个关键。4、风险控制的挑战,跨区域发展后,传统城商行两级管理体制,加上总分制三级发展管理扩大后,内部制度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5、科技水平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的科技水平尽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特别是在科技信息系统建设的配套方面尤显不足,而跨区域发展后,由于物理地点,不可能像原来集中于一个城市,这就需要科技的支撑和配套。

  三: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战略和选择,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历经11年的发展,南京银行已经成为一家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中,南京银行具备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总体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很已顺利的实现引资、跨区、上市三个目标,改革组织架构的步伐未曾停止,形成了我行总体良好的发展势头。2、相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三会议程协调配合,为我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3、相对明显的区域优势,目前我行在南京已经搭建起广泛的经营网络,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市场份额较为稳定,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群体发展迅速,而长三角的文化奠定了我行在长三角发展的基础。4、我行在银行界债券市场保持了良好的业绩,与国内中小经营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发展中,我行注重创新能力和研究力量的培养,为今后资金业务的扩张形成了力量。5、逐步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我行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了制度体系、全面控制风险管理的体制架构已经形成。6、我行成功引入巴黎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两大投资者,为今后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新生力量,在跨区域发展中,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后趋发展的不利条件,我行也认识到,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系统的支持,暂时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全面系统的客户管理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客户细分还存在着巨大的空间,而且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撑,不能准确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三是立体的产品销售渠道尚处于初期,电子营销渠道较为薄弱,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尚未成形。四、人才储备缺乏,跨区域经营的管理经验需要不断的积累。五是区域和品牌制约较为明显,我行异地客户规模较小,在其他地区的品牌认知度较若。

  南京银行的跨区域发展定位,对于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我行有着深刻的认识,面对挑战,我们同样珍惜所拥有的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我行已明确了市场定位和相应的扩张策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在今后的跨区域经营中,我行将会努力成为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有较强竞争力,资金业务有特色的银行,以中小企业客户为重点,为之提供全面的产品。在个人业务方面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在发展中保持并巩固资金业务的竞争优势,探索进入金融衍生产品,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

  四、南京银行的跨区域发展策略,根据自身前期跨区域发展的体会,以及借鉴其他银行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城商行要坚持金融许可原则,风险控制优先原则,特色原则和改革创新原则,在具体的方面,参股并购其他金融机构,是我行拓展经营低于,实现跨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根据区域发展的关联度,我很将在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设立异地分行,以其为中心,逐步在周边城市设立分行,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其次是参股并购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横向参股与并购,形成规模性的重要手段。我行参股日照商行,通过联合经营实现了双赢,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增长状况,技术资本运作,此外,为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我行将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探索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参股和并购。

  南京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战略措施,我行将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以总行为管理和支持中心,各分行为事业部的组织架构体系,稳步推进流程银行的建设。适应跨区域发展提高经营效率的选择,从长期来看,我行将构建已市场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使全行的组织运作、资源配置围绕业务流程展开,从而建立扁平化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2、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一贯注重加强风险管理,在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适应跨区域发展,我行将会建立覆盖总分行各个层级的分行,基于流程管理进一步整合内部规章制度,依托信息系统,逐步探索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

  3、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技术建设是跨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我行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区域。我行将从客户、风险、财务等各个层面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效力,通过完善网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功能,构建完善的ATM网络,不仅可以聚集大量的人力资本,也适应了发展趋势。

  4、人力资源发展建设,我行将建设能够支撑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支与我行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着力点将在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提高员工的认同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才能。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一支新兴力量基础教育薄弱,但在当前金融变革不断加快,金融产品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一些势力雄厚的商业银行选择了跨区域发展,是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相信城市商业银行在机遇和挑战中,将会绘画出更加壮烈的蓝图,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林董事长的演讲,南京银行作为城商行的一支领军人物,无论是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方面,还是跨区发展方面,一直到上市方面,都是走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前列。下面,我们再请出一位演讲嘉宾,徽商银行的成功组建,翻开了银行发展历史的崭新一页,下面我们有请徽商银行行长李和先生,就“资本约束下的商业银行管理”做精彩的演讲!

  李和: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李和,徽商银行行长。可能很多在座的朋友们不知道我,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是在银行搞的时间比较长,我们通俗的说法是下楼梯,我下了四部楼梯,第一部在中央银行,第二部是国有银行,第三部是股制银行,第四部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舞台。下面,我把我在徽商银行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题目是“资本约束下的现代银行管理”。

  首先,我想讲资本约束下的现代银行管理,简单回顾一下银行管理模式的历史变革。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认为是规模约束阶段,这个在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时候开始这个阶段,那个时候我在湖北省人民银行当计划处处长,那个时候讨论的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相互融通,那个时候做银行,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是按照真正的银行来做,但是那个时候的感觉是做什么?主要是围绕着一个规模来做,注重的是银行的资金供应。各家银行注重的是规模、注重的是市场份额,对风险是不关心的。

  第二个阶段,我们把它叫做盈利约束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从93年以后软着陆,从84年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93年经济实行软着陆,大家发现了一堆的不良资产,针对这个不良资产怎么办?所以开始重视从银行的管理上来说,开始注重风险,注重盈利,注重的是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调整。这一阶段我们认为一直延续到2004年,2004年的时候,按照银监会提出来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且按照巴塞尔的要求,对银行的管理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个时候,银行注重的是什么?注重的是资本约束下的银行管理模式。不仅注重风险、注重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而且更注重资本约束,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题目。

  资本约束下的现代银行管理,我的感觉要分这么几个概念,第一个是三种不同的资本概念,一个是监管资本,一个是帐面资本,一个是风险资本。风险资本也是我们熟称为经济资本,它的组成前两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后面的风险资本这一项,它的组成是一个计量概念,不是一个帐面概念,你说哪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这个概念?是一个计算数,是一个计量概念。那么它的计算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个风险所组成。

  下面,我们看看这一张图,中间的这一块是我们所说的非预期损失,左边的这一块是我们所说的预期损失,右边的这一块是我们所说的异常损失,对左边的预期损失,也是最经常的损失,是由拨备来覆盖的,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有准备金,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中间的这个非预期损失是由资本风险覆盖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本所要研究的这一块,右边这一块属于异常损失,出现的概念是很低的。我们认为这一块的损失不由银行的资本所承担,也就是说你股东不承担这个风险,由谁承担?我的想法可能像保险公司之类的,或者是天灾人祸,“9.11”这样一块。所以我们想现代银行,资本约束下的管理,首先要研究的是经济资本这一块。

  第二个我们要研究的是资本是一个昂贵而稀缺的资源,为什么这么说?第一,资本的回报要求是很高的,通常,我们一般的在市场上的投资回报是社会比较均等的,那么对于银行来说,要求比一般收入回报更高一块的收入回报,那么在市场经济国家对资本回报有一个定价模型,这一个回报是要求在一般的无风险的回报的基础上,加上一个额外的风险回报。一般的无风险的回报指的是什么?一般是指在国家的、国债的利率。那么市场的回报率,也就是说由于银行的资本是一个风险资本要覆盖非预期风险,所以要求比一般的回报还要更多一块的回报,这一个是额外的风险回报,这两项加在一起应该是多少?按照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当然是在15%到45%之间。

  为什么这么说?原来我跟很多外资银行进行洽谈,包括汇通,他们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假定这项投资低于15%,在他的股东会、董事会是通过的。第二,内部的产品定价如何某一条业务线的回报低于15%,他会把这个链给剪掉,这个业务退出,我们曹教授很清楚这一点。

  2、资本为什么说是稀缺资源?银行的费用和无形成本是比较高的,除了前面讲的资本回报以外,另外,筹集银行的资本很多,中介费用,包括律师,你要投资一家银行你要进行调查,要请很多的财务公司、律师、评估师、投行帮你来做,那么成本很高。

  3、就是信息披露成本,包括募资失败的成本等等。

  第三个就是股东对资本控制这一块很严格,随着资本的增加,回报就会摊薄,老股东、新股东利益的冲突,大家桌子上面都有一个报纸,新股东、老股东说了,公司对我们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谈判谈不动,新股东说老股东应该摊薄,老股东说你还没有进来就要拿那么多回报回去,无法调和,那么带来的就是资本引进很困难,所以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存在了很大的障碍。今天上午我看唐先生还说了一句,叫做背水一战。

  还有一个就是控制与转移,从股东来讲,每一家股东投资一家银行,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经营目标。不同的股东的核心价值观不一样,他的经营目标不一样,那么大家都会在这一家银行里面实施自己的影响,要把自己的意志在这一家银行里面得到贯彻,这样一来,就有控制与转移,控制与法的控制等等,这样一来带来的是什么?银行的资本进入是很困难的,是极其谨慎和小心的。所以它一旦进来以后,接下来是什么?股东请一位独立董事的提名,经营席位,控制监控等等发言权,总而言之就是发言权,这样一来给银行的资本进入带来了一个难度和困难。

  第四个就是资本的来源渠道是有限的,为什么这么说?从资本来讲,有核心资本、付出资本两块,从它的渠道来源来说,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就是自己的利润增加积累进行的,外源就是上市发行债券。外源融资这一块的相关障碍在哪里?主要是国内的审核制方式下的外部约束性很强。我知道刚才的林董经过了痛苦的经历,三年上市,为了上市从资本市场拿资金经过了三年,漫长的三年,但是三年对一家商业银行来说是很长的,有时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很短的,但是在你要达到一定的目标的时候,在你在进行资本补充和你的经营相匹配的时候,三年是一个太长的过程了。因为你今后的资本约束非预期损失,实际上对你经营的规模和回报紧密相关的,如果我用三年的时间筹集一笔资金,成本太高了。内源融资的问题主要在哪里?主要是规模小、速度慢,用你的盈利,你盈利以后,股东还要拿回报回去,这个时候股东又要分钱,你又要积累资本,所以一般来说盈利性跟不上资产的扩张,这是经营的扩张,你的资本的补充跟不上经营的扩张,反过来制约经营的发展,所以这样来说,我们看资本的来源的渠道也是非常有限的。

  基于这四个方面,我们认为资本是一个稀缺、昂贵的资源。

  三:就是资本对银行的约束,既然资本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那么资本对银行提出了很强的约束,它主要是三个方面。

  1、约束银行以价值为基础,追求风险调整后的盈利。

  2、约束银行保持适度的规模和速度。

  3、约束银行提高资产质量和合理安排结构。

  四:资本管理与配置。我们说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这里有一段话我念一下:围绕股东回报的基本目标,管理层把资本金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比例,科学的分解到各个部门、分支机构、个人、客户、产品,作为银行绩效成品,业务审批、战略计划的中心依据,引导银行各项业务根据风险与收益最优化原理扩张,实现股东的回报最大化。我们今天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评价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银行对股东最高额的收益的期望,这就是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什么好?就是要回报高,说简单一点就是赚钱。那么根据什么来赚钱?就是经营层,你要把资本金分配出去,资本金怎么分配?它的分配方式是至上而下的分配,是按照业务线、部门、分支机构、客户、产品分配下去,为什么分配下去?是为了测评、考核,考核为的是什么?是为了根据业务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理,来调整结构收储与扩张,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段解释很简单,虽然很简单,这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办法。

  我们下面看一个图解,经济利润的分解。很简单,银行的盈利,帐户盈利等于帐户毛利减去运营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成本等等什么?经济资本成本等于经济资本乘以资本回报率,实际上这一块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这个公司我个人理解,包含了银行的全部的经营流程在内,非常重要。过去我们讲的银行三个阶段,前面两个阶段关注的是什么?第一个是规模,既不关心成本也不关心利润,第二个阶段关心的是利润,是这个等式的右面两个,现代银行管理不仅要关心两个,最后还要关心经济资本成本。

  经济资本成本由经济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回报率所组成,资本的回报率前面我们讲了,经济资本等于什么?经济资本是用来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性损失,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那么经济资本怎么样去计量?按照内部评级法,主要是一个预期违约率,预期违约审视率和违约余额来确定预期损失。

  预期违约率是不是我们过去没有?其实我们在现代银行里面,我们过去大家也做了,我们实际上对客户外部的评级,客户风险的评级,把客户变成一到十个评级,实际上从核心上来讲,实质上来讲,它实际上对企业进行了一个评级,是一个违约率的评级,第二个违约审视率是什么?违约审视率是基于你的抵押所定的。违约率是基于企业所在的行业、国别、行业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管理状况定性和非定性计算出来的。违约审视率是基于你抵押的方式计算出来的。

  这样两个象限因素成为我们违约的余额,就等于我们整个的预期。这个是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规定银行内部评级有初级法和高级法的选择,初级法不用进行债券评级,由各国的监管机构提供违约审视率,用高级法的要做企业信用评级,又要做债券评级,下边是一个非预期损失的公式。

  从我们一般的商业银行和评级方面的最优的实践来看的话,大致的差距我感觉在下面一些地方,从客户的信用评级上来看,一般商业银行的现状,就是依赖相当多的经验判断,各行对标准的执行是不一致的,尤其是对定性标准部分,这是一个。第二个是客户的基础数据不足,没有预期违约率的计算,这是一般商业银行的情况,从客户评级来看。

  往右看,评级方面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就是统计和经验判断相结合的评级方法,建立在客户信贷数据的基础之上,还与预期违约率相结合。第二个,对单个贷款评级,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与预期损失相联系,这是第一个。第二,再贷款发放以后,进行评级,也就是五级分类,贷款放完了当然要检查了。另外,评级过程是形式化的。那么评级方面的最佳实践,第一与预期审批相联系。第二,在审批过程中进行评级,包括贷前、贷中、贷后都要进行。第三个,有定价的基础,有组合风险兼顾与准备金的基础。这是在单笔贷款评级方面的差距,第三个是贷款定价方面的差距,一般的商业银行,特别是我们现在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有基本的风险定价管理办法,但是定价跟风险之间的管理是不明确的,执行过程中,主要以主观判断为主,上分10%、下分10%,不错是大企业,我不跟他下分他不给我做业务,其实很简单,是一个模糊概念。

  先进的评级方面是基于预期违约率的损失,并基于定价的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融资成本、管理成本、资本成本、预期损失和目标利润等确定贷款的定价,这里面涉及到什么?也就是我们贷款的风险定级,涉及到资金的综合成本,涉及到资金转移定价,后面我也会简单提到的。

  这是关于信用的计量,第二个是市场的计量。市场风险的计量有很多方法,现在比较成熟的是VaR风险价值度方法,这个方法是国际银行业比较成熟的,当然从我们国家银行来说,目前正在引进这一套,它必须提出的是非预期损失,VaR市场风险的价值测算,预期损失是为0的,也就是说不需要,简单的说不需要提准备金,是在资本风险计量里面有。第三个是操作风险的计量,操作风险的计量是基于内部的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者失误或者外部事件造成的损失风险,这个对于操作风险专门有这个定义。

  巴塞尔要求把这个加入资本的框架内,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指标法,按照资本匹配,按照总输入来确定的。目前国内银行对经济资本的计量,主要采用的是系数法,就是参照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权重,结合风险状况以及银行内部战略,对不同类别的资产,配备一定的系数。系数法简单易操作,但是反应的是监管部门对于风险的偏好,而不是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监管部门的偏好往往是比较严格一点,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带来的结果是银行对于资本的需求、诉求要高,因为它偏好严啊,所以要高。简单说一个比方,现在我们监管部门出了一套,凡是公司银行类的百分之百的权重,小企业的,或者是国有的银行担保是20%,保证金可能是0或者是现金等等。但是它对债券评级没有拉上去,对于抵押担保户没有考虑,把这个考虑进去以后,对资本的需求会急剧下降。所以我们大家需要在新的里边来做风险的计量,目前是什么?是降低对资本的诉求,降低对资本的诉求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资本回报的增加。在相同的资本情况下,你的经营规模可以做的更大,你的回报就会更高,当然,一定要把风险控制住。

  那么第五个是经济利润的分解,前面讲了,是由利润等于毛利减去成本减去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成本有一个经济资本的回报,加上我们刚才说的经济资本的计量,相乘就是经济资本的成本。第二个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回到前面的图上来,就是帐户毛利,帐户毛利等于什么?帐户毛利包括两块,它主要一个是贷款帐户的盈利,一个是存款帐户的收益。贷款帐户的收益等于什么?等于贷款帐户的利息收入减去资金转移成本,那么存款也是一个产品,存款这个产品的收益等于什么?等于资金转移收益减去存款帐户利息支出。这两个都涉及到中间价格,就涉及到中间转移定价。

  传统的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是什么?第一,上存下借式,各个经营单位都是独立的资金运作主体,吸收的存款自己拿来放贷款,自己存自己贷,那么反应的是什么?单位的利息收入等于存贷理查,这个带来什么问题?主要是期限错配的风险,被动承担利率变动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各个银行如果缺钱了下借,多钱上存,你的总行或者上级银行给你一个利差,你要资金给你一个价格,下借资金给你一个价格。

  那么问题在于哪里?主要是带来错配的风险,而且还有利率变动的风险等等。通过资金转移定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以后可以消除什么?主要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认为在四条,第一个,有利于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将利率的风险从业务部门、产品和分支机构里面剥离出来,统一集中到了总行的层面。第二个,有利于对各业务单元的经营取向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个业务单元你做资产的也是业务单元,你做覆盖的也是业务单元,所以可以进行有效的评估。第三个,有利于提高银行的产品定价水平,这个是不言而喻的。第四个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配制到盈利高的条件。你如果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这一套系统做下来之后,每一个产品的定价都非常清晰,所以你在销售你这个产品的时候,每一位销售人员,基层人员都很清楚,这个产品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就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这是第一条。

  第二套,回避了风险,把利率的风险,从业务部门、产品中剥离出来了,这样能够提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模式,包括单一资金法,多资金持法。

  五:银行绩效的考评,这个里面我就不多说了。

  六:是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包括四个职能,四种类型,我看了一下《21世纪经济报道》昨天的报纸,一再追问国董事长,问是不是流程银行就是事业部制,我个人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人去比较,事业部有事业部的好,举证有举证的好,好像我们还是实行举证型的。我个人理解,我对组织架构的理解是这么看的,第一,中小银行城商行职能型的好,在一定的区域效率高,效率利润率、资源利润率、时间利润率最高,但是如果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环境里面就很麻烦了,大的银行,近来银行以举证型的为好,中信银行以事业部为好,我们对徽商银行的设计是由职能型向事业部转化,主要是根据适应的环境和适应的战略来确定我们转换的速度,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和行长,下面,我们请出下一位演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先生!

  钟伟:非常高兴有机会到城商行论坛。本身也有幸作为江苏银行的股东,参与了一些城商行的会议。从我们所观察到的城商行这几年的变化来看,我想城商行是中国经济体系当中一个不容被忽视的力量,我想简要的讲一点点小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怎么理解我们的金融体系,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目前充满着乐观的情绪,尽管在十七大报告当中,对近年来的金融体制的改革缺乏描述,但是金融体系的变革事实上是非常惊人的。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已经破产了,从2005年证券公司的资产角度来讲,可以说证券公司在2005年从技术角度也破产了,甚至在2005年,我们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等开始拉快股改上市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在A股市场上市的可能性,因为A股的市场容量太小了。到了仅仅是2007年,也就是如果我们认为2004或者2005年中国的金融行业是有严重问题的,那么到了2007年,中国的银行业的资产不良率大概只有6%多一点。中国的证券公司,IPO可能都发生在中国境内,因此,一次冻结3到4万的资金,一次性的上市公司募集6、7百亿的人民币资金都不是问题。由此往后来看展望一下,也许到2020年,在全球的十大银行当中,中国有可能有其中的五家。那么在全球的资本市场当中,中国至少能够位列全球三大资本市场的第二位甚至是第一位。所以,金融行业由体系性的风险转变成一个健康的、基本摆脱了体系性风险的金融体制,是发生在近三年来的事情,这是在全球的经济体系当中很罕见的事。

  不仅如此,我们的银行业还发生着另外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的银行业正在从纯粹的商业银行,变成拥有证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信托、保险、资产等等一系列的金融平台。所以,银行业的混业经营、金融控股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从大的趋势和方向来看,中国的银行业有可能在今后的,国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当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有银行控股集团所控制的整个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的占比都会有显著的上升。

  另一个就是银行业的国际化,我们看到05年我们引入了不少的外国投资,外国的银行从技术角度、业务角度、人力资源角度都来帮助中国国内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时候,事实上到了2007年,中国的国有银行以及大型银行都展开了尝试国际化的一个初步阶段。如果在今后的5到10年,中国的国有银行或大型的股份制银行,在东南亚以及在全球富有竞争力的股份市场,收购了商业银行或者优秀的金融机构的话,我一点都不惊讶。到底是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取得更大的成功,还是中国的银行业在亚洲或者全球市场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我更看好后者,所以这是我们金融行业一个急剧的转型。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城商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商行是我们在金融改革当中,不是特别受人关注的一块,但是城商行在过去的三年经历了三个变化,第一个就是整合,以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浙江银行等等,这样以区域整合为特点的银行迅速出现,这样银行进程不一,从总体上看,这些银行都有可能挑战目前的股份制银行的排位,都在走着卡区域经营的道路,这是第一块他们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整合。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第二个特点实际上是体现在治理结构上,很多的国有银行或者是股份制银行比较忽视,或者不太觉得城商行是他们的对手,但是,如果仔细研究我们业务整合取得不错成绩的这样的城商行,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商行后来居上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排位较为靠后的股份制银行,可能会全方位的感受到来自于城商行的挑战。

  第三个特点就是IT的建设,城市银行整合的过程当中,对IT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李和行长的徽商银行在半年之内就把IT建设完成,这样的话,整合起来之后的银行才有可能看起来在业务条线上,在经营管理当中,在资本配制和风险控制当中,才会是一强银行,要不然的话就是一盘散沙。那么整合、IT的建设是我们过去的特点。

  但是我们要找到我们所讨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城商行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困惑。城商行所面临的困惑远远比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更多,如果我们集中在业务方面讨论的话,城商行所面临的困惑是由不太有利于自己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造成的。

  我并没有对央行或者银监会有批评的意思,我只是说从城商行的角度怎么理解城商行所处的政策环境。

  一:政策环境当中,原先有一些市场不公平的,或者是遗留的问题,到现在并没有解决,例如说第三方存款问题,城商行很难获得第三方存款的资本,又例如说国际运营当中的短暂指标问题,现在还不清楚当年的短暂指标是怎么确定的,以及后来是怎么调整的,这就使得资本市场发展比较迅速的时候,在国际贸易金融发展比较迅速的时候,城商行的环境相对于对手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二:业务的扩张以及在业务扩张当中所遭受的困惑。由于城商行经历了整合、上市以及内部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公司治理架构的完善,所以城商行基本在整合之后都能达到一个较为充分的资本充足率,一个较好的资产质量和更强的凝聚力,使得这些崛起的城商行有更强的业务扩张的冲动。当这些城商行有更强的业务冲动的时候,他遭遇的大环境是过去四年的连续的GDP的高速增长。那么对于国有银行来讲,多放一两百亿的贷款就是一个客户的事儿,但是对于城商行来讲,一两百亿可能是他一年的指标。而对城商行来讲,你把他一年的贷款从一两百亿扩张到150亿,增长了50%,从存储量来讲,不过是50亿而已,但是城商行的业务扩张,往往更多的受制于增速的扩张,而不是绝对的量的扩张,因此,遭遇到的争夺市场份额的限制比较多。所以我们还是期望对于城商行,已经整合好的,有比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的这些银行,要更多的从比如说业务扩展的费用角度,从风险角度,从效益角度进行监控,而不仅仅是从业务扩张的速度来进行约束。

  三:城商行现在面临的第三个困惑就是存款分流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城商行面临的问题,也是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面临的问题。我们回顾一下,1996到1998年,整个西方经过了金融大爆炸之后,商业银行来自于企业的存款,及居民储蓄的重要性绝对的下降,企业和居民持有固定收益的产品,持有基金以及股票的份额大幅度上升,这种分流的结果,最后稳定到什么程度?大约是以居民的金融资产而言,配置在银行方面的储蓄以及国债大概只占40%到50%,50%到60%的居民资产将会配置为基金或者股票,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国有银行的效率在改善,那么居民储蓄的分流趋势,无论是增量的分流,还是已有的16点几亿的分流都会持续下去,这将给各城商行再一次非常重视存款的指标,我给出的建议是,城商行也许在争夺居民储蓄方面如果没有优势的话,可以考虑增强财政性存款的重要性,因为城商行毕竟是原来跟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金融机构,我相信财政性存款的增长并不词语资金的存款。

  四:第四个困惑就是贷款,贷款的规模小,能够给客户的贷款额不大之外,也有一个贷款对象的转型问题,很多城商行提出口号要注重零售金融业务,向个人业务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但对这一点而言,也许从长期来看是对的,就目前来看也许未必成立。因为在一筐水果当中,你总是挑最好的吃,然后再吃其次的,味道最差的可能会放在最后,所以,在大客户争夺基本瓜分完毕,接下来要争夺的并不是个人客户,而是中小企业客户,以及个人客户当中的高端客户。目前,国有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高端客户争夺的已经非常激烈,还没有很大的能力去追逐竞争中小客户,所以在贷款客户方面,城商行对中小企业的客户予以更多的关注,简化调查贷款的审核和发放的流程,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够更为到位,这也许是贷款业务转型的重点。那么贷款业务转型除了关注中小企业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建立混业的平台。我给出的建议是,城商行也许可以考虑在同一地域之内,资产质量、经营能力不错的金融公司、甚至典当行,如果这些从事其他业务的金融机构经过整合之后,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等有能力的话,可以参股或者控股这些金融机构,使得受到贷款业务指标约束的业务,转到投资领域完成,这是第四个困惑。

  五:第五个困惑就是中间业务的发展。在08年存款额储蓄的增速可能会有明显放慢,争取存款的压力比较大,在贷款增速可能会受到来自于行政部门的强大压力,不能够过于快速扩张的时候,更多的银行把争取盈利,争取更加好的资本回报的重心放在了中间业务。但是,中间业务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期之内与其发展中间业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如跨区发展来的更好。那么跨区发展当中要避免的问题是,仅仅从行政角度来考虑跨区发展,有一个县、有一个地级市,所以争取一个分支机构,比如我们在杭州、北京、上海银行的风水宝地设立分支机构等等都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到在东南沿海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县甚至镇,东南沿海有一些镇或者是县的经济总量,它所集聚的优秀企业的规模是不小的,在这些县或者镇,更多的设立分支机构,才能够使得银行服务面对更有吸引力的客户,获得更好的回报。

  六:现在本身对银行的不同规模也出现了一些分化的趋势,总体而言,在过去的20年间,国际银行业所出现的趋势,小银行是没有出路的。在美国过去的20年,小银行的数目,也就是不具备分支机构的单一银行,数目减少了80%,这就使得大银行具有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小银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其中,作为城商行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是中型银行的角色,比如08年中型银行也许在60%,大银行的增速仅仅在40%,09年,中型银行和小银行增速可能在30%。这就使得中国中型银行和小银行的利润增长,看起来似乎比大银行更好一些,这就出现了目前我们关注到的,就是全国性的银行和国有央企对小银行的并购。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并购还是可以理解的,央企对城商行的并购就觉得令人非常不可思议,总体来讲,我把非金融类企业对金融类企业,在目前情况之下进行的并购,我就不详细展开了,我把它叫做理性投机者,他们并不懂银行业务,但是却介入到银行业当中来。

  其中,我们经过整合的优秀的综合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做些什么?也许以下的内容是可以考虑的。

  一:中型银行本身可以跟大银行合作,展开业务,因此,中型银行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时候,不仅仅外资投资者可以接受,我们的国有银行,作为某一家银行的战略投资者看起来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一个,如果大银行并购小银行的话,中型银行在业务整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跨区域的发展,跨区域的并购,并购其他区域内资产质量不错的,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小银行,使得中型银行能够实现稳健的、更快的业务扩张,这是我讨论的城商行目前所遇到的六个困惑,以及我们怎么去应对它。

  从总体上来讲,如果我们国内的城市商业银行整合的速度比较好,能够充分的关注IT的建设,能够充分关注公司治理架构的改善的话,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间,以东南沿海城市的一线城市的城商行为龙头,有可能形成一个城商行板块,这个城商行板块在2020年左右,也许能够占到我们整个金融资产份额的10%到12%,这就说明在未来的12年到13年间,城市商业银行的整合使得他们的利润增速比同行业高10个百分点,使得他们的业务增速比同行业也要高10到15个百分点,谢谢诸位!

  主持人:谢谢钟伟老师!下面我们进行茶歇环节,我们休息5分钟,下面的环节就是高峰对话,5分钟以后我们再回到会场!

  (茶歇中)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下午时间比较紧张,曹老师大家都认识了,中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就是关于城商行的跨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前段时间我做过一些采访,可能大家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发放,通过引资跨区上市等途径,大家做大之后,比较好的商行想继续扩大规模。所以今天围绕这个主题请大家深入谈一谈。下面请曹老师简短的说两句。

  曹远征:谢谢,各位都是我们的同行了,我们是做投资银行的,他们是做商业银行的,但是我们都是金融界的。我想说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这几年金融改革的一个亮点,刚刚各位行长介绍了,在中国的金融中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几年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很快,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我想就这个话题呢,首先提三个问题,分别请行长们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跨区域,特别是刚才南京行的行长特别强调的提出来要跨区,而且是要在上海开行了,那么你说说为什么要跨区域,包括北京行的许行长也是如此,你们在天津已经开过行了。

  林复:刚才我在演讲里面已经说了,南京银行是一家城市银行,是一家小银行,那么小银行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们通过引资上市,应该讲不管是资本实力还是竞争力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南京这个地区大家都知道,是中国金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全国只要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会到南京市分行,在南京这个市场都是很饱和的。那么南京银行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下一步往何处去,我们在四年以前就讲,南京银行何处去。我们也总结了全国、全世界的一些小银行发展的路径,刚才我在演讲里面说了,比如兴业银行,原来仅仅在福建也是一个小银行,但是就因为在监管部门的许可下,走出了福建,现在变成这么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当然了,世界上说了很多的社区银行很好,但是我们也感觉到,在中国的这个环境下,中国的政治范围内,可能是一个社区银行、一个小银行不一定能活的好,很有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曹远征:你的意思是变大才能走好?

  林复:至少是走的比较好,走的比较前,相对比人家大一点才能活得更长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我们总结了三大出路,一个是做大做强,变成全国性的商业股份制银行。一个就是被人家购并,还有一条路,大家说要做社区银行、精品银行,但是我们感觉到,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在没有很多的特殊政策范围内,做一个社区银行,做一个小的精品银行,想活得长活得好很困难。

  陈昆才:许行长是小银行跨区发展的银行之一,给我们介绍一下?

  许宁跃:确确实实,北京银行在经历了跨区域的过程中,自身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我自己的理解,跨区域主要是中国金融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WTO以后,外资以后可以到中国来经营内地和外地的业务,作为一个城市商业银行,在符合银监会有关资产和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我想跨区域会有助于我们城商行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资产业务达到了将近65个亿,负债达到30亿,我想在天津也是北京银行很好的一张名片。上海分行,我们在今年10月28号进行了开业,在短短的一个月,资产跟负债都达到了15个亿,我想这一点对北京银行资产的结构,包括我们延伸我们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我想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同时我想通过将近一年,也证明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的过程中,有能力对他进行资产、风险,包括业务配置的管理。银监会批准我们在西安设立全资机构,作为北京银行的定位,我们一个是品牌化的经营,一个是区域化的扩张,还有一个是综合化的发展这样一个理念。所以我想我们区域化的扩张,会作为北京银行发展中一个非常战略和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本部在他所有的总资产中,实际上也就占了1/10,9/10主要还是靠跨区域的扩张。所以对于北京银行来说,总量基本上北京占了90%到95%以上,所以跨区域经营对北京银行未来的发展,我想会带来很多的机会。

  曹远征:其实我刚听两位行长的讲话,我觉得有一点,他们说要变大是生活的捷径,而变大的前提是资本比较雄厚,才有可能跨区域经营,办银行,那么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上市以后,资本金雄厚以后考虑的,我们在座有三位有三个不同的情况,一个是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的上市银行,还有像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还有我们的吉林银行重组阶段,我想问一下李行长和朱行助,你们区域性的银行在后来的过程中间,你们是怎么赶超,有什么想法?

  李和:我还是想沿着刚才的话题说一下,跨区域的事应该是两方面的,关键还是市场的情况和监管当局给我们的渠道,和市场的繁荣程度是有关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像CD如果出来早,现在出来CD,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票据交换所,作为一家银行,我可以直接拿到CD,跨不跨区域对我来说没所谓,我跟其他银行竞争是我的成本能不能降的最低,资产能不能做的最好,资金来源在今后,实际上不像中央银行,昨天有的银行讲8千了多少了,实际上已经转变了,但是转变有先天的优势在里面,因为这个蛋糕由他切,不存在牌照问题。从中小银行来说,没有资金引入渠道,只有地方性的渠道,所以他的资金来源是受限制的,假如说有这样一个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推出来以后,这个问题其实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也不是太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流动性的问题,就是说每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一样的话,因为他的产业结构不一样,支撑他的经济的结构是不一样的,经济结构不一样的话,对他的忖量和资金的流动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宏观经济调整的时期,或者说经济一旦出现拐点的时候,哪一个局部地区会因为他的产业局部情况带来他的经济调整。如果中小银行处在这样一个地区里面,因为他的产业调整,比如举个简单的例子,安徽的蚌埠产业结构是高污染企业,环境污染一控制住产业就完了,假如说蚌埠的商业银行没有这样以后,就马上陷入一个非常巨大的困境,那么假如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像今天上午讲的,汇丰、花旗47%在外面,西方不亮东方亮,所以中小银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是会增强的,不光是一个做大做强的问题。

  曹远征:我听起来是两点,第一点是跨区域发展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第二个对我们目前的监管政策提出了一个评论,就是银行中间的融资渠道,或者各方面过分单一,只能变成存贷的银行,如果做资金做的比较好的话,实际上这种跨区域的发展对他也不是非常必须的。

  李和:对,就是我刚才说的,假如我可以拿CD的话,那意味着什么?全国所有的银行资金我都可以用,同业银行的,比如民生银行有八个事业部,但是他的资金不一定从这八个事业部拿,假如他从公关市场拿,如果这个资金低于民生银行的资金的话,他就到市场上拿资金去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金融市场的繁荣问题,和金融产品的繁荣问题。

  曹远征:朱行助有什么评论?

  朱其龙:我们城商行现在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特别是今年股市火爆的情况下,我们银行中间的收入非常低,我们很多的业务不能做,比如基金、理财、年金管理,包括个贷,我们很多都是没有资格,都是不能做的,在这方面我们市场份额非常的小,所以我们的市民,我们城商行号称市民银行,三个立足于,其中一个立足于就是市民,但是我们现在的市民存款不断的流失,份额在降低,如果长此以往的话,我们这一块的竞争力是在不断的下降的,比不上中型的股份制银行,也比不上大型的银行,所以我们城商行在这方面,真的是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三足鼎立现在缺一足,在资金供应链方面,我们在短期内不可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如果是跨区域发展的话我们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地方性的城商行,我们可以走出我们的城区,可以到我们下面的县,可以到我们县下面的市,乡、镇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就是一个招牌,就是一个广告,而且设一个机构,很快的就可能有很快的存款、贷款,我们的规模会很快的上去,这方面我们存贷的利差是可以保证的,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必须的。

  在路径选择上面,我想肯定是要先本市,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所以江苏银行是一个老银行也是一个新银行,我们坚持以业绩和合规为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不断的在建设夯实基础,设立一个科技银行的战略,我们想如果这样的话,江苏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非常强大的,对此我们是充满着信心的,我想将来江苏银行在首先省内还有两家,就是宿迁和泰州还没有我们的分行,银监会已经批准我们在宿迁成立分行,我们很快会开业,接下来我们还会在泰州设立分行,我们完全是有条件和能力走出去的,因为我们现在的资本规模是非常大的,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也相信能够在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能够做的更好,这是我们的一点想法和感想,谢谢。

  曹远征:朱行助又贡献了一个新的角度,这是中间的业务收入,今年以后是最为明显的,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风险在发生变化,不再完全选择存款的单项产品,更多需要的是有投资的需求,特别是这次十七大提出鼓励居民有财产性收入,我估计这个热潮可能会继续下去,那么可能城商行在过去几年的情况下,由于牌照限制,由于网点的限制等种种原因,使这方面的业务渠道相对狭窄,这也可能是跨区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听下来两位行长,你们都是神一级规模的城商行了,网点相对来说已经是比较多,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跨出一个小小的城镇了,比如江苏银行和徽商银行,已经是好几家合并的,那么这一块你们的跨区冲动是不是比南京行、北京行小多了?

  李和:那倒不一定,如果现在监管当局允许我现在设十个分行的话,我一下子就冲出去了。

  程松彬:其实这个事我补充几句,其实跨区域经营的问题,刚才几位行长,包括钟教授也讲了这个观点,我觉得实实在在是生存的需要,作为城商行来讲,它原来都是以城市,一个城市为依托组建的这个银行,但是这个城市即使再发达、再发展,蛋糕总是有限的,所以你要一直依托于这样的城市,你这个银行就没有办法持续的生存下去,只有走出你那个城市,先省内后省外,这样可能路径就能够顺畅,这样我觉得就能缩短一些发展当中的距离。我们吉林银行就有这样的情况,上个月的10月26号,吉林银行在原有长春市商业银行基础之上,进行翻拍,然后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组建了吉林银行,我们现在设立的目标就是08年内,就要在我们全省所有的地、市、州建立起我们的分行,现在我们已经有两家分行,在省行的总部所在地没有建立分行,这样吉林省还有六个地区没有分行,我们现在的目标是08年就完成这项工作,完成了这个整合之后,我们就想把这个目标设到省外去,就是东南沿海一带,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只有这样走起来,我们这个银行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比较相对落后的神分,依靠省内的资源把一个城商行做大,我们觉得是没有能力的,所以只能走这样一个路径。

  陈昆才:我插一句,一年设5、6家分行,监管部门批吗?

  程松彬:我们设立这个吉林银行的同时,银监会给我们设立了一个指标,必须进行这个计划,我们是城市信用社。

  曹远征:那么我这就有一个问题了,特别是南京银行的行长提到了,南京是必经之地,各个银行都在那设行,那么你有什么金融产品或者有什么优势,能在异地的市场里竞争过别的银行?

  林复:这个确实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本身就没有优势,你要走出去以后,你要打天下,和全国的银行争人家的那碗饭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这是因地而宜,到一个地方,根据当地的情况,比如我们南京银行今年二月份到泰州市分行,刚才我们的朱行助说了,正因为泰州市没有城市商业银行,没有自己的本土银行,我们去了以后就找他的当地党委政府企业,我们跟他说我是你的本土银行,这一点上来说,我是你的市民银行,我们经过半年的运转,应该说是站住了脚还赚了钱,当然,到了其他的地方去可能就没有这个优势了,但是到什么地方去,我们用什么特长来发展,我们正在研究,我想我们将来也会在这方面做出我们研究的方向。

  曹远征:刚刚是南京行的行长讲的,是填补空白的,是别的地方没有这个银行,他说我就是你的银行,我愿意好好为你服务,那么我想北京行已经在天津开行一年多了,是真正的异地银行,天津市的银行很多,渤海银行,那么渤海银行被天津认为是他们的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北京行在天津有什么策略,怎么竞争,有什么办法?

  许宁跃:应该说跨区域给我们北京这样的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因为我们到今年9月底,我们的总资产达到了3067亿,总体的规模比较大。IPO以后,我们的资本充足率将近达到2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入天津市场和渤海银行,比如说他到北京来,我想从某种角度上,我们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北京银行已经经历了12年的发展,它无论从它目前的治理结构,包括它自身内部的管理和公司业务和个人零售业务的品牌,所以应该说到天津去,这两个城市相对来说比较近,而且在这样一个区域市场上,应该说北京市场可能会比天津市场竞争更激烈一些,谈话这个市场可能相对来说存贷行嘛,相对来说各行在那边,对资产的需求更大一些,而且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北京银行进入以后,我们利用我们的定位和优势,我们认为还是发展的比较快,比较成功的。当然,进入上海以后,我们也是做了一些调整,因为上海这个市场可能竞争比北京要激烈和充分一些。所以我们利用当地本土的人才和资源,实际上在这个区域的发展,并不是说北京银行把所有的团队派到天津去,实际上我们就是派去一个行长,网点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是天津的,我们到上海去也是这样的,招聘过程中,将近招100多个人,一万人报名,这次我们西安招聘4、5千人报名,实际上就是把我们的网点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化,通过在北京这个区域的优势,嫁接到我们的天津、上海和西安,这个理念对于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来说,你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和你的管理理念,和你的文化能不能完全的移植到天津、上海、西安,这个我认为可能现在是跨区域中,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大的挑战,我想北京银行通过天津、上海,我想我们完全有能力,也会在像天津以后,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地区跨区域的管理,当然,我们也在学习其他股份制银行的优秀管理经验。我想,通过这种跨区域,你可能对于你整个的资产客户,因为我们现在北京的总部基地比较多,很多的中央单位不仅在北京有资产负债和其他业务他在天津、上海和西安都是有的,那这种聚集效应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影响,对于我们的发展应该说是成本比较低的。

  曹远征:其实我们刚才看到在座的四位行长,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像北京行和南京行,填补空白式的独立建兴的分行的方式,徽商银行和江苏行是联合重组的方式,两种方式之间,我特别想听听李行长和朱行助这样的过程当中你们有什么难点和特殊之处?

  朱其龙:因为南京银行要上市,所以省内的所有资源都重组到一起了,我们和其他地方的和平重组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是新兴式的和平重组,而且因为资产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个过程当中,省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江苏省政府为我们组建江苏银行,实实在在拿出了真金白银10个亿,这10个亿是白送的,给了江苏银行,用来弥补一些资产损失,就是用在不良资产的处置。所以重新成立以后的江苏银行是轻装上阵,我们的不良资产非常的低,刚开始的时候是2%多一点,现在已经达到1.93%,所以我觉得和平重组利用这个机会,能够取得省政府的支持,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和平重组是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的,我想这种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省商行的高管人员表现出了清风亮节,表现出了支持的程度。那么重组以后的活力,在我们江苏银行的优势,我感觉到在逐步的显现,将来还会更加充分的显现出来,我想江苏银行在江苏这块沃土上,应该是有比较好的发展的。

  曹远征:那么李行长呢?

  李和:我再清理一下问题的思路。当然,我们没有江苏银行那么幸福,安徽比较穷,是淮南、淮北,对我们来说困难嘛,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的,主要是财政上,安徽省政府没拿钱,所以我们这两年,从我经营层来讲的话,这两年我往以前的回填资本拨备的话,我们回填有8个亿资金,那么如果像江苏银行就很幸福了,8个亿马上反应出来是我的资本回报,我的资产回报,然后我的风险评级也可以上来,这个东西我们都没有,我们需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但是我也可以这样说,我们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两年,我把我的拨备和利率都填上来以后,从中也找到一种过程中的幸福。

  曹远征:那么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我们的钟教授,你是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什么评论?

  钟伟:谢谢,我粗略的认为,现在银行业都处在一个重组的大阶段,即便是处于上海、南京、北京这样的一个银行业的风水宝地也是要跑马圈地的,不跑马圈地,即便现在是膘肥体壮的城市银行也不行,那么跑马圈地无非是几种结果,一种是你成功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银行,另外一个就是可能不成功,可能是其他的银行把你收掉了,但是即便把你收掉了,也比你不跑马圈地强,因为你膘肥体壮的时候,你和大银行之间没有什么,现在如果扩张过程当中,如果遭遇一些意外被收购了,谈判条件也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由于整个银行业的扩张,接下来必然会带来的结果,就是金融网点的饱和度,密度肯定会增加,金融幅度更充分,客户服务的更充分,业务条线更加完整,也使得我们整个银行业在未来能够有一个大中小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这种不同类型的银行最终的结果不是行政力量形成的,是市场力量形成的,所以城市商行在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采取什么策略,都是董事会做出的策略,成功或者失败的利益和风险他们都是仔细权衡过的,最重要的一点,监管部门要有气度接受和理解城商行扩张的愿望,谢谢。

  曹远征:我想钟教授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市场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那么监管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如果说是要培育中国金融机构在这个大风大浪里游泳,你才能真正锻炼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那么监管机构的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应该说是稍微改一改,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空间,这可能是我们真正在这个比赛场上,真见输赢,真的见到更好的中国的金融机构,谢谢大家。

  陈昆才:我再讲一句,最后,我相信作为我们一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我想我们在下来的城商行的改革发展中,我们肯定也必将能做到尽到我们媒体平台的一份社会责任,与在座各位一起共同关注城商行的战略热点问题,体现我们的价值和魅力,这一次算是一个开端,今年的“论剑”到此结束,希望明年的“论剑”再一次携手,再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