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民协成立二十周年庆典18日下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8:21 新浪财经

  8月18日,全国各地的著名民营科技企业家聚集北京,庆祝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盛会。以下为本次会议18日下午实录。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会场,马上我们开始激荡心志的论坛部分,在我们的论坛部分首先将有请中国民协的长期顾问,知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们民营企业的老朋友,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守护者之一,我们尊敬的吴敬琏先生为我们作报告,下面我们有请吴老!

  (鼓掌)

  吴敬琏: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在这个论坛上讲一讲我们现在经济创新的状况,和我们将要采取什么步骤,使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工作走得更好。借这个机会向建设我们创新型国家起了主力军作用的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的会员企业表示敬意。

  我今天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就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构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这个问题。一个方面,就是讲一讲我所观察到的现在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另一方面,想提出一点我们今后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使得我们创建创新型国家这个大工程进行得更好。

  先讲第一个方面,我最近一段时间得到两方面信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从好的消息来说,最近西方报刊都在议论或者有人说叫“炒作”,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一个表现,就是OECD在富人俱乐部,它对于OECD创新国家做研究的时候,发现中国最近几年创新的投入有非常快的增长,OECD的分析报告说在06年,就是去年这一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增加了20%,已经连续几年高速度增长,去年增长的幅度特别大,所以06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日本,是世界第二位。OECD的这个观察发现是有争议的,就是有些人说他很夸大了中国的投入,因为它把外国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资都算中国的投资,当然这个概念对还是不对也是有争议的。甚至也有人说这是有政治意图的,上纲上线到了中国威胁论的什么等等,虽然是有争议的,但是从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说我们走到各个地方看到的情况,OECD这个报告所说的趋势我认为是存在的,也就是说科技大会和十一五所规定的,创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个目标正在落实,十一五的规定把十一五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这个,它已经在起作用,走到各地,不管是远海地区还是内地,这种创新投入,创新热情确实正在高涨起来。所以这个数字,OECD是个数字,中国是不是真的比日本高?可以有争议,但是他所说的这个趋势我认为确实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从五十年代中期向科技进军以来,可以说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各地的政府部门,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科研人员,我们的经理人员有这么大的创新热情,这当然有各种因素,除了党和政府的号召之外,跟我们环境的变化也是有关系的。比如说一个小的事情,从05年开始我们外汇管理政策发生了一点小的变化,作为人民币的升值,这给了我们的企业一个信号,甚至是现实的压力,不做技术创新,不做产品的升级,这个日子将要过不下去,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因素,就形成了现在这么一个好的趋势。

  但是也有不是太好的消息,比如说十一五的第一年所规定的,要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来驱动增长转向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经济增长,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好。投资仍然是我们现在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另外一方面,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增长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方面任务也完成得不好。06年两个约束性指标,一个是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另外一个是单位GDP能源消耗,这两个约束性指标都没有完成,这说明着力于技术创新,着力于提高效率,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个任务在十一五第一年就完成了。

  还有一项,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这就包含着一个我们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本来就是一个服务业,但是我们一直以来信息产业它发生了扭曲,就是以硬件为主、软件服务倒置,而依靠硬件到转向软件和服务为主,这个良性的发展趋势没有显现出来,这只是一个例子,看从我们高新技术产业来看,物质生产部分和服务部分,它发展的趋势是和十一五的要求不相符合的。本来我们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比印度还低十个百分点,要求在十一五里面把服务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信息产业,和渗透到各个产业中的信息产业和服务业能够把它很快地发展起来,但是这一年半的情况不好。那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创新的积极性很高,研发的投入也增加了很多,但是它的效果没有显现出来,这里面是什么问题是急待我们研究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方面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反映,如果说我刚才讲的好的消息,就有一个OECD关于全球创新的研究报告。关于我们的创新型企业它为什么不能够发展得很快?我看前天的伦敦金融时报的中文网上面有一个是欧美同学会,商会的会长叫王辉耀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他的标题就是《中国急需提高海归创业的成活率》。他说每年都有相当一批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因为种种困难难以生存下去,出局。所以他呼吁采取措施来提高海归创业企业的成活率。为什么成活率不高?他提出了四大难题,分别是这么四个,第一个就是创业园,办了很多海归创业园,这些创业园存在结构性的缺陷。第二,是中国留学生回国创业融资的困难。第三,有关政策重创新、轻创业,就是各种政策的扶持,政策的优惠都把目标放在技术发明和创新上,而没有把重点放在让这些技术创新变成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创业上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做了什么。最后一点,就是创新和创业的资金过于分散,撒胡椒面似的,没有一个模式来帮助他们创新和创业的活动。可见我们现在创新,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还面临很多障碍需要我们去克服,这样才能真正最终实现这个目标。

  下面一个部分,我讲从我的观察来看我们应该做什么,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我们企业家自己,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技术专家以及企业的全体职工应当坚持科技大会和十一五提出的方向,为什么现在要说坚持呢?最近这一、两年经济整个显得很繁荣,但是对于我们创新型的企业来说,对创新人员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危险,就是现在赚热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于是就面临很多诱惑。我记得当年香港要建立信息港的时候,香港有一位管理学院的教授写过一篇文章,他说香港这个地方很难做像硅谷那样的技术创新,因为他们那儿有一个亚洲很重要的证券市场,而证券市场这种地方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是来快钱的,所以在比较利益上就会把需要专心致志,需要长期地潜心努力做科学研究,做技术发明的人吸引到这种短期的快钱上面去。这两年,一方面我刚才说了,我们在国家的号召之下,在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压力和动力之下,我们创新的热情有所高涨,但是另外一方面,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因为货币基金过量,严重性过多,所以在资产市场上赚快钱的机会很多。现在据我所知有一些企业就放弃了创新,而且要冒相当大的风险的事业,而跑去赚快钱,这样就会丧失我们在九十年代,我们可以从九十年代初期所出现的情况吸收一些教训,九十年代初期也迎来了一个增长创新,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一个新的高潮,但是同时当时发生了一个房地产热、股票热等等,最后资源大量的流到了能够得快钱的部门去了。这个不需要我多说,我想我们企业家心里都会有一杆秤。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当然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就是要为企业的创新和创业构建一个好的环境。但是这也不光是政府单方面额能够做的,他需要企业家的配合,也需要企业家给政府以压力,给政府以督促,让政府提出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政府做,再督促政府去做。我想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政府怎么来实现党中央的号召,创建创新型国家,这个上面有一个误区,就是常常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直接的对于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进行干预。当然因为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它具有一定的风险,它需要投资,而且它对于社会有它外部性的贡献,所以是需要政府加以帮助,加以扶植的。但是政府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这个方面,当然现在我们有大量的从政府来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投入,这个钱应该怎么用现在还是需要研究和改进,政府支持,这是需要改进的,有很多事情我们还需要做。

  但是更重要的事,我认为是政府要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上,要起作用的话最重要是要为企业提供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现在到各处去看,不管是沿海地区还是内地地区,不但有创新的热情,而且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好的优秀的创新成果。开始我以为是在我们发达地区,就是沿海地区,这些技术人员密集,创新成果很多,后来在过去的两年里面我到了一些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很好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如果在一个创业环境比较好的国家,这些成果很快就能发展起一个很大的企业来。

  但是我们往往不行,发展得非常慢,而现在这个技术创新又是飞速进步,你追我赶,一种新的技术成果很快它就会落后了,被别人超越了。刚才我跟柳传志同志讨论,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对,常常是把很好的技术成果,因为各种原因应用发展得很慢,结果黄花菜都凉了,时间都过去了。所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要建设一个好的创业环境它不是单单哪一个口号,或者哪一个措施就能解决的,这是整个的经济系统,所以我们希望,我也跟我们陈秘书长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课题,把这个问题排排队,要建设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我们需要哪些问题,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许多环节需要一个一个环节去解决。

  根据我的观察,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现在是急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基本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的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的,跟这个传统的经济,包括早期的市场经济都有很大不同,但是我们这个市场的规则,市场的秩序到现在为止仍然是相当混乱的。比如说它最基本的一个规则就是产权规则,今年3月“两会”讨论了物权法,我记得那个时候胡总书记在“两会”召集人的会议上讲话上就说了,这次会议上一定要通过物权法,要讨论通过物权法,因为这个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搞了多少年了?13年了,这是一个最基础的法律了,其他更细的法律现在也还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建立,比如说反垄断法也讨论了多年,到现在还没有。

  至于说在实际的监管中我看做得就显得更差了,比如说对于我们的电信资费老百姓是非常有意见的,资费很高,我看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这是这个市场的无序,它基本上是一个垄断的市场,还不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几乎是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家就占了大部分份额,现在政府有一个责任,他一定要消除这个市场垄断的状态,在垄断的状态下这个价格一定是个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它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它大大压缩了所谓经济学上讲的消费者剩余。但是政府在保证起码的比如说电信市场的公平竞争上,你怎么作为,延续了很多年了,我估计只要放开竞争电信服务的质量很快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个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资费会很快降低。这是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所谓市场准入。这个事情有点蹊跷,我现在也看不懂,这个市场准入这个东西本来是一个国际贸易中的东西,因为国际贸易是各个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所以在主权国家之间确实有一个对于外国人,对于外国的企业是否准入的问题,但是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中文词的含义,就是好像有一个权威机关在那里批准,批准你能够进入还是批准你不能进入。尤其奇怪的就是把国际贸易这个概念,就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概念放到国内来,我认为就变成了对于各行各业都要由政府准许你入才能入,这是违反了市场经济和法制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所谓非进即入。只要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做他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是我们这里除了中关村基本法,这个中关村基本法有一条是很好的,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理念,符合法制理念的,我记得有两处提到公民可以从事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一切事情,这种只有政府批准你做什么才能做什么,这是违反市场经济和法制的基本理念的。但是我看市场准入这个概念要做点程序,所以这个审批制,特别是我们行政许可法现在是一个现行生效的法律,行政许可法规定得非常清楚,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国务院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够设立行政许可,国务院在实施的时候,行政许可法实施的时候国务院发了专门文件,就是过去的行政许可,只保留两百多项,除了那两百多项以外的都已经作废了。但是从行政许可法实施到现在需要审批的项目不是减少了,而是比以前增加了,这个创业它就变得障碍重重,要过很多的关口。

  第三个问题是融资环境的问题,我们这次论坛要着重谈这个,我只是简单地说一下。我们技术创新不能够转化为实业,技术创新不能够变成创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资,融资的困难。对于创业型的企业,一般说来是年轻的,规模小一些企业,特别重要的就是广义的风险投资,包括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因为VC和PE他都是带着经营的经验,经营的本领进入企业的,所以他能够帮助一般是以技术人员为主的这些创业企业很快地成长壮大,非常的重要。

  但是大概有将近10年以前了,成思危副委员长倡议要发改风险投资,政府做的更早一点,86年就建立了赛特,但是没有做起来。成思危副委员长提出的风险投资最后变成了咱们说的申购,实际上没有出现风险投资,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呢?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环境。这几年我们研究过为什么我们的风险投资不能发展起来,特别是世纪之交全世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风险投资纷纷进入中国,而且许多金融界的重要人物,从大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辞了职,下来办私募基金到中国。但是我们中国的发展不起来,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后来发现世界银行他们做的研究比我们更多形式,他是把风险投资这个流程做了解剖,发现有将近十个环节上有障碍。然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

  现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有一些进步,但是还是有不足,比如说第一个问题,最好的是有限合伙制,但是我们没有法律依据,经过很多努力,去年修改合伙法,今年已经生效了,有限合伙,给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没有推出通道,推出通道一个是通过场外交易,柜台交易,通过谈判,转让,还有通过所谓创业板,前些年经过各方面呼吁开了二板,但是二板不是创业板,它只是一个主板稍微降低了一点要求,它不是针对风险投资推出的,比如说它跟主板一样要求三年以内,这两年证监会和各方面协商做了很多研究,也在积极地筹备,这个问题原则上解决了,但是还有待于付诸实施。

  第三个问题,风险投资作为一个合伙制的企业,它现在是按照公司的企业征法人税的,所以出现了双重征税的问题。这个问题财政部和税务总局都已经解决了,政府领导方面我们跟他们谈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这个问题应该是解决了,但是从风险投资家有的人告诉我还是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在认定你是一个风险投资,避免双重收税,这个认定上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诸如此类吧,大概有将近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制度安排上和政策上加以解决,那么我们这个风险投资才能够有效地运作起来,这样对于我们的创新型企业,真正能够创出他的事业来就会起很好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一些风险投资的企业,不管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基金,是做得不错的,但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有一条腿在外面,我觉得他很难做。

  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好像考虑得比较少,我想在这里提出来,就是关于技术标准的认定。技术标准的认定在世界范围内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由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以后他这个企业的标准变成了一个公认的行业标准,或者叫做事实标准,事实上的标准,就是说它在实际的经济运作中形成了一种公认的标准,然后经过一定的认定。另外一种情况是预设,特别是在一些政府起了重要作用的国家,你比如日本、过去的德国这样的国家他是由政府来预设一个标准,然后要求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生产。

  中国大致上是后一种,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又是往往依托于一些企业,于是就变成了由政府来支持某些企业所编写的事实标准,这种方式很缺乏效率,而且因为他背后都有政府,在中国的条件下政府跟企业又靠得很紧,不像有些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政府跟企业之间是保持距离的,于是这个标准的设定往往背后就变成了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结果一个是当事,另外一个就是他算定这个标准不一定是一个大家所公认的最好的一个标准。看来这种建立标准的方式要进行改革,我们现在都痛切地感到在标准的竞争上,中国的企业是吃了大亏,因为我们是跟随别人的标准,所以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

  在2002年国家提出来要有我们自己的标准战略,因为标准的竞争中取胜的才是叫做“标准为王”,才是能够取得最大的主动。但是到现在为止在这方面似乎进展得不太大,几次尝试效果都不是太好。比如说数字电视的标准问题,还有什么DVD、EVD标准的问题都处理得不好,有一种说法,说我们中国人长于模仿,是跟随别人的标准,而不长于创新。我最近在国家信息化国家资讯委员会任职,接触了很多情况,我发现不是这样,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比别人差,而且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加工制造的大国,物质生产基础是摆在那儿的,完全有条件在某些领域里在标准战上取得成功,在改进、提升现行的国际标准上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现在这一套,建立标准这一套制度存在很大问题,当然像这样的问题还可以举出很多,总之我痛切地感觉到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为我们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提供一个好的条件,提供好的环境,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企业家的责任。

  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诸位和我们这些做研究工作的人,还有做技术工作的人,还有政府的官员,需要共同地努力,使得我们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够早日实现。谢谢!

  (鼓掌)

  主持人:各位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向吴老师提问的,有三分钟的答问时间。

  提问:老师对美国的次级债风波怎么看?

  吴敬琏:次级债的风波它的后续影响如何,在全世界范围内现在我觉得还是看不清楚,现在各国的中央银行注入流动性,能不能够阻止它这个问题的蔓延,现在说法不一,我觉得看不出。但是能够肯定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很脆弱,应该要赶快设法补救,这才是一个真正能够保证长治久安的方法。因为即使这一次到现在没有对中国发生直接的影响,即使各国的宏观经济当局采取了措施阻止了它的蔓延,但是它不能够保证下次不会冲击到中国。因为全世界的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这个问题是已经存在很久了,次级债这个问题无非是这个问题的一种后果,就是因为房地产的泡沫,它不是急剧的爆破,美国这个房地产市场,而是缓慢地下降,这个下降的过程中就发生了次级债的问题。因为世界金融体系上存在着缺陷,所以类似的问题它还会不断地发生,这一波如果过去了,不要多久它又会以别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们要自求多福,最重要就是赶快把我们自己的这个金融体系的漏洞补起来,否则的话这一次过去了,说不定下一次就是防不胜防了。如果说全世界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世界金融体系出现的问题的话,在我看来在中国这个问题比别的国家显得更加严重,因为一个是我们的增长方式,用投资拉动这种增长方式所造成的,另外一个,就是出口导向政策成功地执行了一、二十年以后,汇率,因为外汇存储的增加,因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加,使得我们的货币供应大量增加。从1998年到现在,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率总是在16%到22%的这个幅度,最近期间并没有多少好转,只有短期的好转,比如说6月最近的风暴,上个月底的货币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十八点几,就是说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虽然有的中央银行官员说,经过中央银行的对冲已经基本上收回了,但是我看实际数据不能证实这一点。

  像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采取一个很简单的措施要求他立竿见影地解决,现在用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因为上个月的CPI到了五点几,企业出厂价的指数上涨了6.1%,所以就采取了好多围观性的措施,就是限价的措施,这种措施在我看来无意义,所以万全之策要从长远来考虑,修补我们自己的漏洞,这样才能保证我们金融系统的安全。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最近物价明显上涨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吴敬琏:现在好像讨论上有一些误区,在我看来是这样,现在物价上涨很快,而且是农产品、副产品领涨,它的原因是两个,一个,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就是刚才讲到的货币的过量供应,这样就造成了总需求大大超过了总供应,所以造成物价整个水平的上涨,这是一个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用宏观经济的手段去解决,微观经济就是说用限价的方式解决。

  另外一个因素,领涨的这些价格不是核心价格,比如说这次我们领涨的是像猪肉的一些农产品,农产品从我们经济学上说,它是很明显的有这种叫做“蛛网定理”所决定的短期性波动,就是一年肉多了,卖不掉,过两年它又变成短缺,买不着,这个问题它需要从一些经济安排上加以解决。比如说对于长期的经济预测和一些经济政策来烫平这种活动。但是在广西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实际上应该采取一些,由于短期波动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人群给他一种特殊的帮助,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想办法烫平这个波动,比如说发展库存,一些基本食品的库存,还有一些买卖标准合同的农产品应该由期货市场来烫平,比如饲料,饲料就是期货市场在起作用,另外一方面,在波动发生的时候对于受损的人群做一些特殊的补救。

  我刚从甘肃回来,甘肃为了一碗牛肉面涨价都闹得沸沸扬扬,他们就采取了一个限价的措施,采取限价措施以后经营牛肉面的企业主就提出来,粮食也涨价,牛肉也涨价,如果你要证明你这个决定的合理性就要首先对粮食和牛肉限价。另外一个就是突然人们发现一碗牛肉面里面数量少了,牛肉少了,像这种问题,你有什么办法政府能够管住他一碗牛肉面里面是几两,几钱,是多少牛肉?有些城市很愿意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价格问题,但是我看这样可能是事倍功半。

  (鼓掌)

  主持人:我相信大家跟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每次我们见吴老师都是长听长欣,吴老师比我们年纪稍微轻一点的人用功多了,如同OECD的数据,其实我们身边的好多企业都不断加大了研发投入,但是这种研发投入如何产生效果,吴老师从企业和效果两个角度给出了很多创意,启迪了我们大家的思考。因此让我们再次对吴老师辛勤的劳动表示感谢!

  (鼓掌)

  下面我们将请出另外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前主任,亚太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刘遵义先生,下面我们有请刘校长为我们做演讲!

  (鼓掌)

  刘遵义:各位嘉宾,我是刘遵义,首先很荣幸今天跟大家讨论关于民营企业在国家创新的角色问题。我首先要讲讲创新的重要性,第二是讲讲创新的过程,第三是讲政府的角色,第四是讲民营企业的角色,最后是做一些结论。

  为什么创新重要?创新重要在什么地方?就是它能够生产,用同样的投入能够增加生产。因为你增加投入,增加产出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你可能不增加投入也能增加产出,这是创新的意义,最主要的就在这个地方。以前每亩产生的粮食是很低的,最近一直都有增加,当然中国人口也在增加,这也是创新的一部分。就是因为创新,生产力才会增加,生产力增加的话才会令人均所得增加,我想这个是一个创新的主要意义。

  当然创新还有其他方面,比如说不一定完全是从获利方面来考虑,同时在环保方面也有创新,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创新。

  最后我想加一句,创新其实在很多社会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流动性源头,你看美国现在成功的人很多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为什么能够白手起家?就是因为他创新的机制,很多都是第一代起来的企业家。

  创新怎么来的?创新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最主要的创新都是投入的结果,都是投资的结果,当然投资也分好多种不同的投资,比如说人力资本的投资,比如说研发的投资,比如说知识系统的投资,还有种种无形的投资,比如说商誉,买广告也是一种投资,新的经营方式、经营模式都是一种需要投资的地方。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投资,所以创新就跟他的报酬有关系,没有报酬的时候创新的意愿就会低很多。

  报酬率是根据经济的气候,根据经济的环境,有没有基础,另外就是税务上面怎么处理,刚才敬老提过了创新的机制,另外还有财产权,能够可靠安全的保护。因为你转到创新的话就一定不能离开财产权的保护。大家看这个图,创新在工业国家之中,创新的贡献率是50%,但是在新兴工业国家,包括香港、新加坡、台湾是25%,但是到了发展中国家就几乎没有创新,创新基本没有很大的贡献。这个意思就是说创新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为什么一些工业化国家能够继续成长,因为你说他们其实需要的有形资本已经够了,厂房、机器什么都有,他们劳动力并不昂贵,凭什么跟我们竞争,他比的就是在创新上面的投入,所以是要从这个方向考虑的。

  美国其实是全世界创新方面的领袖,这个大家都可以公认的,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在人力资源和在研发资本里面投资是最多的。因为时间不够,有些地方我就不多讲了,中国的经济从78年开始到现在差不多有30年了,如果你认真分析的话,其实创新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非常少的,主要是有形资本,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占了80%,剩下的就是劳动力的成长和创新,总的来说整体宏观经济来说是看不见有什么创新的结果。

  这个图是中国研发资本的研发投资,我这个数据只到2003年,我知道最近这几年还一直有增加,这个图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研发投资里面,跟其他国家的比较,最下边的横线是中国,所以你看中国也是增长得很快,刚才敬老说COCD已经超过了日本,我看还没有到,但是这个很难说清,大家用什么来算,用所谓购买力评价来算,真正来算的话,中国现在在研发,在开支应该还没到GDP的2%,所以照道理来说不会超过日本,不过要看是从什么角度来算了。

  你看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每一年在所有的国家,这是在美国申请专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中国也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上去,这几年高了很多,但是你看浅绿色的和浅蓝色的开始很低,浅蓝色的是南韩,浅绿色的是台湾,你看它们以前都没有的,它们在四小龙的时候发展得很快,就是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上升,现在已经相当高了,黄色的是日本,所以你可以看出来专利其实,我觉得这个图纸说明这边是每年拿到的专利,这边是研发的资本,它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很简单,你把它每年的研发投加起来,然后每年折旧10%,就是你十年前做的研究已经没用了,通通加起来,所以研发不是说你今年投了就有东西出来,这个还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但是像这个图形很清楚,大致来说投入得越多,拿到的专利就越多。所以中国现在是开始转型,开始要加快,但是因为它以前并不多,所以还是要经过我想再过五年、十年,它自然应该就会出现这个,但是这个只是其中一部分,怎么样让专利赚到真正的利润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就是你投入研发,拿到专利了,有很多国家科学技术都不错,但是就是做不出来大家要用的东西,前苏联就是这样,他做好的冰箱做不出来,人造卫星什么东西都做不出来,这个里边它有一个过程,但是开始还是要有研发的投入。

  我想讲一讲创新有什么特点,第一点很简单,创新其实有一个固定的成本,就是说我要发明什么东西,但是我一到了这个固定成本之后,我一发明什么东西之后我再应用的话,这个编辑成本就少了,但是一定要有大的固定成本,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说假如中国的话,先把我们自己的市场构造好,比如中国跟韩国来比,南韩有四千万人口,他们发明一个新的产品,他们市场就是四千万,我们发明一个新产品,我们的市场原则上有十三亿,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就变成我们赚钱的机会大得多,发明这个东西的固定成本是一样的,所以这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第二个,创新给我们一个垄断性,没有垄断性的话就不一定会有创新,这是大家要了解的,就是为什么专利也很重要,当然这有两方面的利益,一个方面是从社会上,我们不愿意一个专利权永远下去,所以像美国有限定时限的,比如一个专利过了多少年之后大家就可以公用了。但是假如你没有这个时间给他的话这个积极性可能就干不出来了,比如我做一样东西做了很长时间,一做出来别人就抄去了,所以很不值得。所以这是一个两面性,创新一定有垄断性的存在,但是这个是有期限的垄断性,这个垄断性我们要给他保护的,不然没有人研发新的专利。

  中国我觉得有很大的前途,在创新方面,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大,敬老提到一个大的国内市场,其实我们中国在发展和制订技术标准上会有很大影响力,不一定中国说了就算数,但是中国会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就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第三个,我刚才提过了,大的国内市场会增加对于研发投入的报酬,因为你有了固定资本,但是你这个市场够大所以你就能发展起来。这也是一个原因,为什么在美国风险投资特别成功,为什么在欧洲没有成功,种种原因,欧洲市场不够大,美国市场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个,其实落后有落后的好处,落后就表示很多东西你跳过就完了,很多东西是可以跃过的。讲一句话,在美国常常说我们要有创造性的破坏,一定要把旧的东西破坏掉才能有新的东西,中国是只有创造,就没有破坏了,所以这是一个优势。

  下面我讲讲研发的几种过程,一个是基本的研究,基本的研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要政府或者资金支持的,没有企业支持,企业也不应当支持,因为基本研究本来就是不准备赚钱的,它是一个基础,所以非常重要。美国今天能够这样成功,其实跟它整个很强的基本的研究基础是很重要的。

  第二就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有些是在大企业的实验室里边做的,有些也是在学校大学里边做,可能有政府支持,也可能有企业支持,当然这个也不是马上可以赚钱的,但是因为做这种研究的人大部分还是学者,科学家,所以他会在实验室发展。

  后边的两个就是比较重头了,发展和商业化,发展和商业化大部分都是在企业里边做的,企业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一直在进行的企业,一种是新的企业,两种不太一样,在现有的企业里边它主要都是用自己企业内部的资源来支持,但是在新的企业里面大部分是风险投资,很不一样,这个意义不一样。但是他的目标也是相同的,大家都想发现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新的生产方式,或者是新的服务,能够拿到版权的,一定是准备赚钱的。但是这种研发其实成功率不高,尤其是在风险投资方面,我常常说风险投资其实我们在美国的企业,投入十个项目,真正能成功的只有一个,八个大概是不行的,一个可能是还可以的,不是很赚钱,但是还可以勉强收回成本,这个基本上是这样子的。但是你想Google这么成功,从Google开始它就一个成功,但是一个成功也够了,他有钱可以赚了。

  风险高的时候特别应该是民营企业去做的时候,什么道理呢?我常常想假如我是科技部部长,我跟总理说,我说今年我投入十个项目,八个泡了汤,一个还半死不活,还有一个有点希望要看明天,我这个部长能这么做吗?绝对不能,风险投资就是不能保守,你要不怕,十个下去,八个泡了我也不怕,我想只有民营企业有这个魄力去做,亏得起。

  第四个是商业化,就是说已经发明的东西,你也知道做得很成功了,但是怎么样从这个概念真正把它做成大型生产,搞成商业化,这是最困难的问题。这个普遍来说作为企业会牵扯到融资的需要,这是一个问题,但是也不一定会成功,我记得最深刻一个例子是在美国,在30年前有人发明了一个电话,你拿起电话来可以看见这个人讲话,当时没有人喜欢,所以这个技术是有,但是市场不用。这个很难说了。

  另外一个不是民营企业家做的事情,但是军事和国防有关,这个研发投入也还有用,其实在外国很多军事用的研发成果都变到民营上去了。我觉得采用是相对的创新,中国没有用过的你拿到外国也算是尝试,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创新,不一定重新开始。

  我想创新最主要的就是要给这些创新的人机会,让他真正能够赚钱,如果他没有利润的话就不会再干下去了。所以我觉得在中国来讲,保护知识产权很重要,要做创新科技国家就一定要落实知识产权的保护。

  另外从政府的角色,第一,基本的研究跟应用的研究,政府应当支持。第二,假如很大的项目,需要很多资本的项目这个也要政府去支持。另外就是要有基础设施,还要支持国防方面。

  我再讲讲税收方面,敬老刚才也讲过,我讲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研发的支出应当当年就从成本扣除,第二个,除了扣除之外,如果你当年投入两亿进去研发,大家都在想我明年、后年用什么产品,大家都在想产品的周期,我不是几次做一样的就完了,我下一步怎么做,所有搞科技的人都在想,所以你今天要做研发,不做研发就没有下面的产品,有一个例子,惠普大家都知道,惠普是真正一个企业,不是惟一的,但是他真正能一直自己在变,自己创造自己,硅谷开始的时候,在1960年的时候是做量频率的机器,他不算是做的最好的,后来他做手提的计算机,当时它出了一个最小的,现在都已经过时了,后来他就做印机,觉得不行又做笔记本电脑,做得非常好,跟戴尔、跟联想现在都在竞争,所以说他每一天都在想我们下一步怎么样,我今天赚钱了,但是我明天要卖什么东西,所以研发是很重要的。韩国的三星他们大概每年25%的营业额要再回头做研发,台积电据我了解他们投了15%,所以是非常非常大的数字,因为他们都在想要跟人家竞争,要跑在前面一定要有研发投入。

  我觉得中国应该做一个综合所得税,就能够鼓励大家都投风险投资。另外在推出机制上很重要,我现在时间不多了,我就不多谈了。我想说民营企业有很多角色可以做,民营企业和政府有一个分工,政府应该做一些民营企业没有能力做的事情,我想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民营企业它比政府好,是因为它亏得起,第二个,你在亏损的时候做了风险投资不成功,很快就知道了,成功要过几年才知道,所以也是要有一些耐心的,另外一点也很重要,民营企业有个好处,他第一亏得起,第二,我觉得他们做得不好的时候也会马上切断,不会继续亏下去,政府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一方面亏不起,第二,他们也做不起来,所以这个也是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个人很赞成民营企业家做这个风险投资的。我是不赞成开放风险投资让一般的投资者去投,因为风险太大。

  最后我想讲一讲现有的企业,现有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做研发,研发其实在企业里面做,我们大家都清楚,我总结在美国的经验,第一,不要太分散,一定要选项,你准备研发投入多少,一定要选项。第二,每一项都要说多长时间有里程碑,你不到的话就把你砍掉,一定要过的。第三,只要你有这个里程碑,他们是会让你做到底,因为有时候从开始到成果可能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只要你一直跟着里程做的话应该会看到成果,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鼓掌)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校长,企业的经营本质上就是追求不同程度的垄断,正像刘校长讲的创新也是缔造一种合法的垄断性。刚才刘校长为我们做了很多富有创建的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再次感谢刘校长!

  (鼓掌)

  下面我们将请出民协的元老顾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联想投资的柳传志主席为我们做演讲,有请!

  (鼓掌)

  柳传志:最近这些年私募直接投资基金在我们国家的经济生活中非常活跃,联想控股,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在2001年也进入了直接投资这个业务的行列,到现在已经有5、6年历史了,我想在这里谈一点关于对私募直投的自己认识和体会。

  前面是关于私募基金的定义,这个因为说法不同,根据我的需要我摘录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私募基金的特性这里边分有三种,一个是股权投资不是债券投资,第二个,是金融资本而非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意思我想在我这儿的理解就是投资了这个东西以后我得的回报就是钱,要不就是财务回报,而这个产业资本的含义,比如像微软,他投了软件产业以后,他占据了这个市场,他不是直接从财务回报上得到回报的,这个我们把它定义为财务资本。第三个就是私有资本不是公共资本,不是在股市上募集的钱。私募资本分成两类,一类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一类就是以投资没上市公司股权为主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里面私募直投分三类,今天本来的会议是讲风险投资,一类叫成长性投资,一类叫并购投资,其实这三类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我在这儿从三个角度来说,第一个角度就是投资企业的阶段,风险投资都是投资于初创,也有投资于中长期的。第二个角度,就是投资的量与投资的钱在股份里面占多大比例,像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它们基本上投资的比例都是占了少数股权,而并购投资这个投资的规模大,经常是控股的,这点非常重要,就是到底你是属于哪种,因为少数股权投资的含义就是原来的企业该谁管谁管,我们只是占了百分之二十、三十,敲边鼓,而并购投资拿的就是51%以上,然后进行大规模调整,从机制角度,从组织架构,甚至要更换人,这是并购投资,这个我觉得区别比较大。

  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回报实际上是没有固定数目的,并不见得风险投资基金就一定高回报,而并购投资基金就是稳定回报,在咱们国家真不是这样,具体的道理我想可能是这个。在美国很多行业,他们都认为是夕阳行业,太成熟了,像钢铁、食品,都没有什么太大做头了,投的全都是高科技,这时候投下去风险很大,网络这样的公司,风险很高,可是在中国他们的朝阳行业恰恰是我们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所以你投了以后发展会非常高。

  私募股权投资投了以后,企业的业务确实是能得到有效提升的,我为了说明这个案例,引经据典搬来数据了,在2000年到2004年的时候,欧洲有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销售平均增长26%,没有私募股权的投资大概有4%,西班牙一个是26%,其他一般公司只有3%,英国是20%,其他公司是8%,大概是这样的数字。

  另外私募股权基金推动就业增长,那是当然了,有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他发展得快,他员工的增长速度就会快。这里边举了一个英国的例子和欧盟的例子,再往下举的是一个德国的例子和美国的例子,这是有了这个投资会增长得更快。我觉得这点可能在美国的并购投资,我们最近跟他们接触得挺多,就是KPI,TPG,我觉得他们在一个关键的时候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不是这个片子里讲的,就是在六十年代前后的时候美国的大企业逐渐股权分散,就是一个企业,比如说像惠普,在这个企业里边大股东占的比例很少,管理层为主说话,而那个时候管理层突然变成了,管理层的利益指导就是把这个企业做特别大,工资激励待遇特别高,完全忽略了股东的利润,这个时候企业就往那个方向走,实际上就进入到对企业发展最高的误区。到这个时候进来了这些KPI的人,这时候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往下说,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纳斯达克的回报指数十年是7.3%,占全美的25%的并购基金,十年回报率是28.7%,风险投资基金是89.5%,这个十年我估计大概没有包括网络泡沫,就是2005年的十年,那时候我想风险投资基金效果不会很好。

  再下一页,私募性直接投资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自己认识是两点,一个就是把资金和其他的重要资源,和人才,就是你被投企业的人,我们中心选的人进行了高效有机的结合。第二种就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企业大规模进行改组,产权机制、治理结构、管理层组成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使企业得到新生。

  下面我谈谈体会,这个就是联想控股我们所在的位置,和为什么我有条件来谈这个体会,就是2001年的时候我把联想集团拆分成两个,一个是神州数码,一个是联想集团,这时候我们作为股东的位置,就会想我只有这两件高科技公司的话风险还是很大的,比如说联想要并购IBM,如果我支持的话风险就会非常大,不支持的话就妨碍发展,所以2000年、2001年的时候我们决定把公司的性质变了,我这儿变成了一个投资公司,我自己本身联想控股公司实际是个投资公司,它下面投了五间公司,每间公司都是独立管理的。我要说的意思我这个多元化的组织形式绝不是一间用事业部的方式形成的,这是五间独立的公司,而每间公司做起来的时候都是非常专一的,都是各做各的事,我们只是投资而已。现在我想介绍两间我们投资公司的情况,特别是介绍并购投资弘毅投资的具体情况。

  联想投资就是我们所做的一个风险投资,这是01年办的,现在管理了三期基金,第一期基金是2001年组织的,3500万美元,这3500万美元全部来自于联想控股的钱,我们没有用外面的钱原因是那时候我不知道会不会做,自己要研究,怕万一做坏了毁了人家的钱,没了名声,后来做得很好了,现在06年就是三期基金,是1700万美元,这个联想控股在这1700万美元里面就占了大概50%左右,其他的就是从其他地方募集的投资了。

  效果怎么样呢?我们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第一,三期基金一共完成了57个项目,在北京中关村北京地区大概有25个,第一期基金已经全部收回本金,而且开始有一半以上得到回报,大概现在的回报在2.5倍以上,就是目前拿到手的有2.5倍了,这个后边还会有。而二、三期基金回报水平明显会高于一期。有九个项目已经成功推出了,举几个比较好的企业,一个是卓越网,是网上卖书和VCD这样东西的一个网,这个我们把它2003年的时候卖给了亚马逊,我们大概的回报是13倍,这个投的少,200多万美元。

  下面一个就很好,就是中讯软件集团,专做日本软件外包的,04年在香港上市的,是外包的第一个上市公司,现在业务情况非常好,我们也得到了很高的回报,没有全退出,我们还舍不得全退完。

  第三个是文思,它目前还没上市,专门是做欧美的软件外包,评价非常高,今年马上在美国上市,应该没问题。

  还有一个是展讯,是做手机芯片的,07年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已经在美国上市,回报也非常好。

  06年的时候又回到清科评比,是最具投资价值的50强企业,这50个里面有我们9家被投企业,其中有5家进入了前十名,刚才说的展讯排在第一位,这是06年的情况。07年我们有6家上榜,其中高德软件在第一名。这里边还是得到了不少荣誉,我们的队伍组织得很好,这边戴眼镜的小伙子叫朱立男,今年44岁,他是领军人物,做得非常出色。这个就是刚才我讲的联想投资,主要做的是风险投资,现在我重点讲讲关于并购投资。

  并购投资我们起名叫弘毅投资,是03年3亿人民币起步,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钱,到现在发展到第三期,第三期的时候是五亿八千万美元,由于做得好第三期基金实际上愿意投资的人,我们去做募集钱的时候,实际上募集到有16亿美元,但是我们坚决不敢做,就是没有这么大的能力,研究了以后只做了五亿八千万美元。为什么会有16亿美元呢?我们后面的投资人都是很有经验,而且是很有名望的一些投资人,他们主要是看你的表现,业绩的情况,由于前面的投资情况比较好,拿得出来,所以后面很容易募集到钱。这里面一共投资了10个企业,这10个企业有6个国企,4个民企,其中有建筑材料、医药、机械设备和能源的。在一期投资的回报倍数肯定超过3.87倍,后边还有一些没回报回来的,那些都没算在内,二期是在5.54倍,三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能够算得出来的,意思就是说它上市了,市值有多大,比如这二期里边有五个,二期里边有三个上市了,上市以后没退出,但是它值这么多钱,那两个没上市,所以没做,是这么一个情况。

  其中举几个,一个叫林洋,是新能源的,做太阳能的,这个投的时候是06年,06年12月上市的,2.6的回报。还有一个叫中国剥离,这也是我们花了大的力气的,现在投资回报4.8倍,后面还应该有持续增长,所以并没有退出。第三个叫先声药业,在05年投资,07年在纽约上市,这是民企,做药的,回报是7.5倍。还有一个是中联重科,投资回报达到9.8倍。

  为什么会相当好呢?弘毅到底做了哪些工作?我通过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弘毅投资的两点,就是怎么看项目,怎么看人。他有一个说法,叫做事为先,人为重。事为先的意思就是拿到这个投资以后先看项目,人为重就是着重看这个班子的情况,对人怎么考察。我觉得联想做这个有点优势,因为我们是一个从小做到大的公司,所以对什么样的人,是哪个层次的管理者,还是有着比较好的经验,所以对这些考察看得比较重。这个数据里说从上面看起的话,我们最后能看成功的有三个企业能够被选中,选中以后做投资的是四件事,第一个是募,第二是选,第三个是管或者叫帮,第四个就是推出,所以融选帮退,所以对小规模投资来说选非常重要,因为选完了以后你只能好好帮助,真不行你不能够有大的动作。而对并购企业来说,有时候选的时候是可以采取大动作的,美国的大的PE私募基金经常采取大动作,我们没有,我们所谓改,主要还是改机制,并没有说把这个企业整个人权化,没这么做。

  那我们怎么帮呢?有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调整机制,当然首先对产权机制进行帮助和调整,激励,角色机制,董事会的治理架构。第二件是战略制定不完全,应该说是战略制定和执行,执行才是我们具体帮助的内容,这里面一会儿讲到例子就会说明做了什么。再一个就是提升管理还有金融服务这四项。往上来就是案例了,叫做中国玻璃的情况,这个中国玻璃是03年的时候我们投资的一间在宿迁的一家玻璃公司,叫江苏玻璃集团,这个玻璃集团大概六几年就成立了,一直亏损,但是我们看到了他的新的领导人,原来宿迁的一个副秘书长,很有能力的人进入到这个企业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们详细跟踪以后认为这个企业大有希望,开始进行投资,投资实际上他的股权在债转股的银行手里,我们把它百分之百全买过来了。当时他的两条生产线,生产玻璃日产900吨,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现在的状况它总部在北京了,它已经是香港上市公司了,生产线变成了16条,日产能5530吨,年产值已经是22亿人民币了,在这个里面弘毅投资把我们投资已经出让一部分给皮尔金顿了,皮尔金顿是世界上早玻璃最大的公司,他们带来了技术。另外管理团队带来了10%的股份。

  我们帮他做了什么事情?第一个,债转股以后他们就没有债了,完全是一个新的状况,关键就是有一个规范的董事会治理,这个新的董事会本身对管理团队的支持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团队的持股,我们认为他们是真老虎,真有本事的人,让他们持股,然后自己真的产生了一种自己是主人的感觉,这个是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能力是把国有企业里边很多做得不错的企业,一些老总实际表现出的是个铜,但他实际上是个金子,你到我们这儿就会铜变成金子,所以怎么选这些人?首先选的不能真的是老虎,第二个,不能是病老虎或者死老虎,就是怎么选择,然后这个措施实际上是把笼子打开,让老虎出来,再一个就是给老虎插上翅膀,格外注意的就是战略制定,第一点就是发展海外业务,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玻璃行业这个行业是一年高一年低,有周期性,或者两年高两年低,高的时候建筑业大发展,需要玻璃很多,跟着就是上大量的玻璃生产线,跟着这个情况就下来,所以业务周期非常明显,我们帮助江苏玻璃在海外更大建了营销渠道以后,使得它的销售不这么显著的变成一个波浪型了,这个对它的财务报表上市以后的交代有很大好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就是当波浪到低谷的时候我们并购别人,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引入皮尔金顿,我们这间公司有了新的高档玻璃生产线,立刻提高了价值,另外跟着就是并购,通过自己做还不够,大量的并购了其他的玻璃厂家。在这里还有执行的问题,因为并购老实说,在学者们看来就是花钱买的,实际上并不同,比如在并购的公司里面蓝星玻璃是一家生产能力非常强,而且老总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并购他的话就是预先要叫这两家公司的老总做朋友,先双方他们看好,是不是真有很大的信任,真正一做,将来你们俩谁当董事长,谁当总经理把这个工分好,所以我们可以帮他们解决,帮他们做引导。应该讲我们能帮他们的就是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后面的提升管理像他们原来公司整个管理人比较粗糙,应该怎么样建立公司预算制度等等给了很多具体的帮助。弘毅通过并购的增长战略和自己的增长和并购的战略,确实中国玻璃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生产玻璃厂家,大过了洛阳的洛玻。这个钱怎么弄的,这个里面,第一是资金性质,第二是用途,第三是谁提供的,这个用途建三线的意思是建第三条生产线,直接融资是跟上市融资拿到的钱,还有并购了南明其他的公司,并购以后吸收资金单位还是中国玻璃。

  为了说明我们做的不光是弘毅一家,也再说两家别的情况,一家是中联重科,这是湖南的一家国企,这家过去是研究院,研究院的院长改回来做企业家,本身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把这个技术带进来确实发展前景无量。通过我们进去以后帮他有管理层持股,有董事会的治理结构,做好了以后中联重科股价一路上涨,业务一路上涨,它的情况是这样,05年的时候营业收入增长率是3%,进去以后06年是41.4%,净利润涨了54.9%。

  先声药业是民企,他的增长倍数也是非常高的,我们这个好像是在04年进的,他营业额的增长率在30%几,利润率的增长率更快了。再下面,一家是林洋,一家是巨石,这两家都是非常有效果的公司,具体情况就在这儿,不多说了。

  弘毅所投的项目在04年到06年的变化,04年的时候是86亿,到06年是133亿,营业的收入增长率06年是31.6%,利润的增长是44.6%,我现在想说明投了他们以后,不是光我们作为投资公司得到了好的回报,确实被投企业无论在营业额,在利润,在持续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所以这个结论就是大概这么几点,第一,弘毅投入国企一般先控股,便于进行机制改造和把老虎放出来。然后无论是国企还是民在诸多方面进行帮助实现资源和人才的结合,第三,这是对生产力的推动,谢谢大家!

  (鼓掌)

  主持人:今天从昨天晚上到会开始我就已经发现,我们民协十个会场有四个在做私募投资,加柳总是第五个,现在是一个潮流。刚才柳总也提到从国外的例子中看到,引进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无论在销售额,在就业,包括在股东回报方面增长都是非常快的,尤其像柳总旗下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表现更加出色,这不是百分之多少了,是三倍、五倍还是七倍的问题,所以非常好。但是柳总刚才的案例生动地提到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增长,并不完全在于融资和选项的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投资之后对企业的持续优化管理提升,为所投资的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价值之后这个企业才实现了飞跃。所以我想在这儿我们是不是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柳总无私的分享。

  (鼓掌)

  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市原来的老的科委主任,也是我们国家科技部特聘专家邹祖烨先生给我们做演讲,有请!

  (鼓掌)

  邹祖烨: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我非常荣幸到这次论坛上向各位报告一下近年来我们在跟踪观察我国科技企业竞争力的态势当中一点心得和建议。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关于掌握三大知识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话题。

  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因为我觉得我国的企业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一个就是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标注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已经在去年的科技大会当中被提到国家这个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强调,第二个是项目投资效益,我们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这个问题有很大关系。第三个就是企业的信誉建设,我们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以及跟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都出现了若干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就是现实的紧迫性,我们深深感到这些问题当前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对我们有困扰。第二是长期伴随性,就是这三个问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还有一个项目管理问题,还有信息建设问题,将会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长期相随。第三个,我们现在要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走向国际化,你必然要面临这三个问题的挑战和交错。

  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我们观察到国际上现在已有的三大知识体系正在兴起,并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对于我们应对这样的挑战,应该说是一个有力的武器。一个指示体系叫创新方法指示体系,第二是卓越项目管理指示体系,第三是信誉管理指示体系。

  我想分别做一点简要的介绍。我们知道现在科技大会以后,科技投入普遍增强,刚才吴老也说了这个态势,当然我们都知道,我们以前经常讲没有钱万万不能,但是有钱也不一定就能够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所以现在怎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提高创新投入的效率和效益,怎么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家反复研究得出一个研究,叫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最近有几位资深的院士给中央领导写信,强调在我们战略方针定位以后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另外现在我们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引进,我们继续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我想引进技术还不如引进科学的创新方法,这样可能会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能力会有更大好处。我们知道传统的创新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在各自岗位上都经历过,你比如测绘、纺织、凭经验设计,还有折衷、头脑风暴法等等,但是总的来讲他们对所涉及的创新领域有不同的功效,而且共同的东西都是效率比较低,国际上有个统计表明这个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产品,是从300种创业计划中才能出现一个真正在市场上能够成功的。

  有一个俄罗斯的发明家说这么一句话,他说人类在试错法中损失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在灾害中遭受的损失要惨重的多。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表明,就是我们现在创新活动是具有风险性的,一个经济性的,所以你仅仅靠增加科研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你提高创新的产出。要提高创新的产出一定要遵循创新的规律,研究创新的方法,突破创新效率的瓶颈,才能够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使我们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科技界认为发明的创新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这时候遇到的问题,由专业内为人熟知的常识方法就可以来解决常规设计问题,这个问题就等于说行业内很熟的本行的专家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和经验就能解决,这占32%。还有一个就是出了问题就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能力就能处理掉,这个占32%,行业内出现问题用本专业的技术进行解决,通过对矛盾的妥协,设计,就可以让这个系统功能带来一定提高,这个比例比较大,占到45%。还有一部分,本行业的知识不够,需要借助其他行业的,就是跨行业的知识整合来解决这个矛盾,使得现有的系统它的功能从根本上得以提升,这个大概占了18%。还有一类就是要有全新的原理执行系统的主要功能,让系统全面升级,这个占了4%。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接近原始创新的层面了,有些东西要通过原始创新才能解决的。

  还有一些问题,就是重大科学发现导致的发明,催生了全新的系统,推动了全球的科技进步,约占1%。我们现在95%的技术创新问题依靠已有知识是可以解决的,就是你怎么去组合整理,这是一个国际的统计表明的,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现在我觉得当然创新方法很多,我推荐的创新方法是目前在国际上非常受到重视,大家都在积极引入这个办法,用于产品和技术系统的创新,这个方法在俄文的翻译意思叫做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翻成拉丁文叫(萃智理论),前苏联一个发明家他觉得这些专利有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先,所以他提出来要研究,结果他们形成了这套理论,现在这种分析方法仍然在专利分析中应用,经过这样的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它就建立了一套理论方法体系,这就是萃智理论。前苏联解体以后他们当时有70多位大师,有一批人纷纷流向欧美和韩国,被韩国请去好几位,三星公司请去好几位大师,在三星公司工作了几年,这样的话这套理论方法就在世界传播了,而且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应用这个。近年来我们国内也有些大学和国防科研机构,还有我们民营科技企业也开始传播应用,这一套理论体系应该说它是一个来源于知识提炼和重组的理论,有95%的问题是可以用以前已经知道的知识解决的,阿奇舒勒指出,解决发明问题过程中所寻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有客观规律,都具有客观的规律和模式。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个,这个系统要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用简单的话讲,就是面对问题不要把问题复杂化,而要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是他的一个想法。

  这一套理论体系现在已经被构成一个理论大厦,在这个理论大厦里我们看到,它的理论基础是按照系统论,辩证法,认识论的指导,同时产生出问题的分析工具,发明问题的求解工具,形成解题的流程,这中间的一些小方块就是他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技术建构,是一个系统的操作。同时也包括了我们看到右边这个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这套理论现在在俄罗斯已经进入到教育系统,从大学到中学,以至于小学都在研究,从小怎么来培育创新思维问题,利用他的这套思维现在在俄罗斯的教育系统进入,我们国家现在也开始在大学里边研究这个问题,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如何用这样的办法解决创新思维的教育。

  这个理论有这么一些主要的架构,一个是创新思维方法和问题分析方法,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遇到一个问题你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吃透,一层一层分解,分解的越多你最后要攻的矛盾点就选的越准。另外技术系统进行法则有八条,另外他总结了归纳了40个创新原理作为解决技术矛盾的重要支撑,又发明了创新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的解决算法,另外有一个很大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就是在现在的物理、化学等上面构建的,它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在泛制造业,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工业化中期,我们大量企业是制造业企业,这是最大量的企业,这个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可以预测产品或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个法则,你对这个产品它的进化阶段要知道,它首先这个产品能工作,然后能够正确工作,能够提高最大性能,怎么实现最大效率,最后要提高可操纵性,降低最低成本,这个产品就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周期。什么时候开始下一代呢?有一个第二个曲线,这个法则就是得到进化法则的启示。

  第二个,40个创新原理,这个我不念了,大家材料上都有,40个创新原理它运用的时候选择了39个基本的性能参数,横向就是向恶化的方面前进,纵向的就是向改善的方向进行,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比如说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解决恶化的第9个和改善的第1个,你解决问题了他就建议你要重视选2、8、15、38,这样对照就能把这个原理和要解决问题的工具结合起来。所以八大进化法则,40个创新原理,39个通用技术特征形成了一个模型,所以这套办法就是很成熟,它有五个不同的等级,初步的等级第一级到第五级就是大师级,大师级是阿奇舒勒是他自己本人培养,在俄罗斯也算创新技术专家,这样一套东西我觉得对现在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些技术自从进入美国以后,跟美国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最后发明了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CAI,这里头应用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构成这一套,我们现在这个创造性是由亿维讯集团,我们中国人在那里主持开发的,开发了新的CAI解决方案,最后解决了几个基础方案,这个计算公式现在在北京,亿维讯科技公司也是中关村的科技企业,注册在朝阳,这一套技术现在正在北京作为核心已经引入进来。

  这套理论应该说对我们今天是相当有意义的,它是基于知识的创新方法学,尤其适合于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知识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第一,对技术创新的意义,高效解决产品研发问题,不再无限制地试错,不再无奈地折衷,不再没有研发与改进方向,不再仅仅靠主观因素来做出重大研发决策。我在这儿不是给他吹捧,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有大量的案例可以证明,包括我也见过俄罗斯的大师做过这种交流。第二个就是技术评估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产品的核心技术在技术进化过程中的状态,评估产品的技术水平。第三个,对技术预测的意义,通过分析产品今后可能的进化方向和可能进化的新状态,形成产品创新设想,开发下一代产品,预测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个,对专利解密的意义,通过分析已有专利,把握发明家的创新思路,发现其不足,提出你自己再创新的课题。所以这个课题对我们也很有意义。

  我在杭州开会的时候介绍这个东西,上海的风险投资公司老总他马上就影射出来,他说如果我要投资这个企业的风险投资我还要增加一个考核因素,你们这个科技企业里头有多少人懂这个TRIZ,有没有人懂这个创新方法,如果懂的话等于风险又降了一级,因为你知道怎么样用简单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这个TRIZ和CAI在国外也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国内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在开始应用,都在引入这个办法来充实自己创新的能力。在大学里边也注意到,我们前不久刚开过一次大学论坛,研究TRIZ如何在教育创新的培养当中发挥作用,现在已经有将近20多所大学做这个事情。

  现在我们企业推广应用也有有利条件,第一个,科技部已经正式启动创新方法研究推广计划,去年底我给科技日报首先介绍这个事情,科技日报研究以后在今年“两会”期间用整版篇幅介绍TRIZ理论,然后科技部领导发现非常重要,所以决定科技部要启动创新推广计划,这里包括创新思维的问题,创新工具的问题,创新方法的问题,TRIZ这个理论是这次创新计划当中一个推广重点,现在正在大力编写有关的培训教材,现在有几个省市都已经开始对了。

  第二个,我们现在北京有推广TRIZ的核心骨干机构,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和亿维讯集团承担国家推广任务。另外,有国际MA TRIZ协会和国际级专家群体的合作,经过科学的组织和培训,已有一批科研机构、大学和科技企业协会创新理论和技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关于项目,我们国家项目管理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是觉得在中国这个问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我们现在国家可以说是充斥着巨量项目的国家,发展抓项目已成为企业、地区和国家发展的热点,项目管理与运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的竞争力与创新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科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是项目实施之功。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压力则是项目实施不当之过,关键在于决策者和经理人对项目的管理理念、知识、经验与能力的素养。

  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主导发展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相关的内容里面包括这些内容,我不念了,大家材料上都有,其中最重要的是九个领域,这九个领域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总结出来的,得到国际公认的,另外后面有28个核心要素和14个附加要素,这42个主要的要素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根据经验和实践,和把的认识提炼出来的,是做一个评价的重要要素,这些内容现在都成为项目管理指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像这样的模型,后面这一套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附加条件,按照这个模型来进行评价,这个内容在你们的材料上都有。

  这里头特别要注意,利益相关方结果,后面结果当中,利益相关方概念现在在各个方面领域都在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特点。现在这个项目管理在中国已经得到很好推动,我们全国有3万多人接受了这个培训,其中有1万多人得到了ABCD四级证书,现在国内有100所高校开始培养项目管理硕士生,从2005年到2007年,已组织申报国际项目管理大奖,先后有7个项目奖项。我们现在北京和国内也有一批这种管理机构和协会进行推动,我觉得这个也是很成熟的。

  最后简单说一下,就是去年开始进入中国的,关于现代信誉管理指示体系,这个指示体系是在十年前推出的,现在在二十多个国家,去年进入中国,明年的信誉论坛要搬到中国来办,被认为是商界的一个奥斯卡,所以这个东西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里头他们强调了一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的企业信誉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当中他所着眼的核心不一样,最后取得成功的标准不同,最后的成功应该是赢得利益相关者的用户,所以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信誉管理在今天已经成为企业界很重要的一点。在它的信誉管理体系里又包括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将来每个在信誉管理当中也是按照这样科学的体现来进行的。

  现在讲这三大知识体系有一个共性,一个就是理论研究、模型方法和实践经验都是紧密结合的,第二,运作方式都体现为项目管理,第三,学科建设处于前沿,并发展活跃。第四,三大国际联盟组织都重视在中国的知识传播和应用,我们国内也和这样的组织机构对接。但是三大指示体系的有效应用关键是企业领导和决策者的认识,所以归结为企业家精神的树立与发扬。谢谢各位!

  (鼓掌)

  主持人:感谢邹主任,创新体系对我们创新的具体实施有借鉴的价值,下面我们有请中国民协的滚烫火热的副理事长,我们非常成功的网络英雄百度网络有限公司的总裁李彦宏先生为我们演讲,欢迎!

  (鼓掌)

  李彦宏: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刚才坐在台下的时候看到正好对的是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20周年的LOGO,1987到2007,我才突然发现1987年是我上大学的那一年,从1987年开始我进入了中关村地区,所以看到整个中国的变化,由于一代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为我们做出的这些努力和贡献,自己觉得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因为现在在做一个具体的公司,所以我想今天这个话题我主要谈一谈前半部分,就是企业自主创新这方面的一些体会。我可能是跟很多人刚才讲的观点不太一致,我作为一个CEO很大工作的任务就是不停地会有人跟我讲,说我们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们有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准备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说服他们,说这不行,我要做这个事情,这个东西不能做,等等,在这方面我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也注意到其实很多的创新者下场都不太好,我最近跟我们的首席科学家,他是今年1月份我们从美国硅谷请来的,实际上是我原来在美国公司的老板,应该说是在全球数得上的搜索引擎的专家,请他过来,也为我们技术人才做了很多工作。最近我们在谈论一个问题,百度要不要搞一个研究院,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的全球顶级的IT企业都有非常象样,非常有规模的研究院,我们百度要不要做一个这样的东西?因为很简单的理论,你要想有创新,你要想在竞争当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进行投入。

  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建研究院,实际上去建研究院,用研究院的方法做创新的这些IT相关的企业,我见到的下场都不好。第一个例子是施乐公司,施乐公司有一个很著名的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在计算机领域其实有很多很多创新的,其中有一个是改变整个IT产业的发明,后来这个东西被苹果公司用去了,苹果公司后来做得还不错,但是真正的发明者,就是说施乐公司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第二个例子是IBM,IBM应该说做的,就是我在美国那些年代,在IT的研究上投入是很大的,他也有几个研究院,有很多很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的PC后来大家知道被微软英特尔公司获得更大的收益。

  我们有一个公司在美国硅谷也在美国有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做了一个跟我们领域相关的事情,就是搜索引擎,这个搜索引擎当时是作为他的一个研究项目,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项目呢?因为这个公司是做小型机的,他当时的小型机实际上从技术上讲是非常领先的,尤其支持比较大的内存,他为了向世人证明他的小型机在性能上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更好更强,他说我就做一个应用,来证明我的性能更强,他做了一个搜索引擎,因为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大家觉得,我想可能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想法,搜索引擎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非常高,要求非常非常高,对于大数据量,大访问量,而且很多时候要迅速更新甚至时时更新,我原来做在的公司就是搜索引擎做时时的更新。这种要求对计算计的无论软件也好,硬件也好,要求都是很高的。讲了这么多,我觉得为什么从我的角度来讲,从搜索引擎这样一个产业,甚至是互联网产业在创新上面有这么多的,可以说是暗礁,很多东西在常人想来应该说是他做的最优秀的东西,他在技术上最先进,他应该获得最好的回报,事实上我刚才举个例子都是在美国或者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最完善的一个体系里面的状况,我觉得有两点原因,一点,创新要基于市场的需求,很多大公司的研究院,因为我也在研究院里面待过,他们的科学家也好,或者研究人员也好,他的业绩的衡量主要是看主要一点就是你申请了多少专利,第二原因,我觉得还是跟需求有关的,很多的公司对于市场的把握或者说对于市场的变化不是那么敏感,所以我在公司里头不停地在跟大家讲,不要天天盯着创新,我们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时不时会跟我讲,我们做一个创意大赛吧,我们鼓励大家给公司提一些新的主意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奖励,总会在某种状况下或者某种时候提出类似的建议,每次我都否决,我不鼓励大家做这样的创意。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你用一些比如说金钱上的回报,或者说其他什么机制鼓励大家想这些创新东西的话,他的出发点就变了,他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来提这些东西的,而是说为了做一些创新而进行创新。但是尽管这样,并不是说百度不是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事实上我认为这个公司是很有创新能力的。

  首先从公司文化上讲,大家穿着都是很随便的,上下班时间都是不固定的,我们也没有打卡的制度,上下级关系也非常不明显,很多这种公司文化层面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无形当中鼓励创新,因为我觉得只有让这些有创新能力的人呆在一个他比较舒适的环境里他会比较自由,身体的自由才导致了他心理或者说他的头脑自由,他才能够真正想事情,去做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做这个新的东西的时候不是说闭门造车,不是说关在屋子里自己突发奇想,而是他们不断研究用户的需求。所以在百度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用户想要什么,你首先要搞清楚这一点,然后再去决定你要做什么。这一点我想是百度过去七年多的历史一直严格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很多百度产品能够推出来之后,大家半年、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进入产业前两名,一般来说上了首页的服务都是推出一年之内业内的第一名,我想都是跟这些有关系的,他们很准确地能够把握用户的需求。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一年多以前,我参加一个类似的论坛,其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美国的VC问我,他说中国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但是他们的业务都是仅限于中国本土的市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时候中国会产生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我告诉他大概需要中国互联网的人口数目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第一之后是五年的时间。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答案呢?我觉得任何创新,或者说你要是能够在市场上比别人做得好,做得先的话,你首先要有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既不是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又不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最先进的市场,所以很多的时候这个市场需且不是发生在中国的,是先发生在韩国,先发生在美国,甚至先发生在日本,当人家先知道有需求的时候人家做东西,所以人家就领先于中国,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到国际市场上去是有问题的,是不能够产生一个真正世界性的互联网公司的。那么中国有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很快,应该是一、两年之内,最快可能明年,中国就有可能变成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就是上网的人数,现在是1.4亿多,等我们超过了2亿的时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互联网市场,当你的用户基数足够大,以前碰到的问题现在就会碰到了,你又要被迫解决,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时候创新就出来了。这种创新是在别的市场上,在别的国家里头没有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设施上,比如说上网速度,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之类的,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一些,我们也不指望它做得像韩国、日本那么好,能够更好一些的话,我想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有很多很多新的需求会出来,当这些新的需求出来,而我们又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这些需求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真正有意义的符合市场的,能够产生比较大影响的创新出来,也只有这样我想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才有机会走向世界,在其他的国家,在其他的市场上产生相应的影响。

  与此相关的,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提要进入其他的市场,我也觉得要想真正把一个企业做大,我最近看了一个文章,把中国企业家分第几代,第三代企业家他说还没有出现,第三代企业家是具备特点呢,要在主流市场,主流的产品,或者主流的产业获得主流地位的,我想搜索引擎或者说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主流市场,主流的产业,中国现在也还不能太算主流的市场,但如果能加上日本,或者加上一个跟我们类似的比较大的市场的话,那我们也可以叫做主流市场了,获得主流的地位,获得主导的地位,这样的企业家现在中国还没有,我们也希望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大,国力越来越强盛,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能够在世界上,在中欧以外,当然还是立足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我们应该有的影响力,所以我基本的观点还是说创新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是市场推动的。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鼓掌)

  主持人:谢谢李总,今天主要是我的责任,时间没有控制好,辛苦大家了。下面我们请各位休息十分钟,十分钟之后我们回到会场,还有一个互动的环节,谢谢大家!

  主持人:这一节内容是互动环节,刚才我们五位嘉宾已经给我们做了很精彩的关于创新的理论,以及创新当中的政府与企业的分工,包括我们国内的企业在私募基金方面的实践等等,各方面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说,下面我想让我们刚刚新上台的几位,五位企业家,就他们的各自企业在企业创新方面的实践给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介绍,每个人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做一个介绍。

  陈永弟:各位老师,各位企业家,我是来自深圳彩虹创业投资集团,我们也是在尝试,在学习探索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这个领域,成功案例没有柳主席的那么多,我们也是投了七、八个,所以我简单地,为了今天的主题我谈谈两点,作为我们当代企业家的一点建议,两点认识。

  我觉得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与自主创新我有一点认识,因为我觉得现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着力点,刚才看到我们柳主席所介绍的,这个资金进去我们创业中的企业,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很多创新的思路,像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还有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等,所以在这样一个平台,现在企业竞争也是资源整合能力的一个比较,所以我认为在自主创新风险投资这块,我认为它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座的都是企业家,我认为可以引进这种机制。

  第二点认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不同的层次,像我们最早在做的,第一个层次是经营产品,然后有能力的经营产业,经营资本,最终能够做大他是在经营他的价值。我认为经营产品的利润率是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比较低,我现在发现很多企业,现在在主业做强做大的企业已经开始跟资本经营结合起来,因为他的主业再加上资本经营,产业经营的结合,我认为是我们在座企业家可以探索的一个创新模式。我就简单说这么多。

  王文京:这次论坛学到很多,用友公司我们88年建立,到今年十几年,我们这十几年一直从事软件,没有做别的产业,关于创新呢,我想谈三个看法。

  第一个看法,我觉得创新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常态,就是一个很正常的经营发展的过程。因为对待创新我觉得容易有两种倾向,一个是把创新说得太高,想像得太神秘。第二个就是对创新太不重视。我个人理解创新实际上就是企业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和发展的一个,就是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适应的过程。

  第二个看法,要持续创新,同时企业要均衡发展。我们在软件这个行业做了将近二十年,在八十年代末当时一批做软件的公司可能现在很多,有的是不见了,有的也改行了,我们体会下来,一个是要持续创新,同时企业要均衡发展,持续创新就是说一次创新是不够的,两次创新也是不够的,实际上对我们在座各位企业负责人来讲,真正的挑战是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因为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还是产业的结构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只有持续创新才能适应这种变化。高科技企业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创新意识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我们容易忽视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企业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就是指你企业经营的几个关键要素,除了研发,就是你的营销,你的服务,内部管理,金融的运作,因为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情况,有的企业他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也发现了很好的创新机会,他想把握,但是他发现他想去创新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力量去创新了,为什么?因为他的企业不是均衡发展,这个时候他的综合能力不允许他去做这次创新,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所有世界上先进的高科技企业几乎全部都是全能冠军模式,很少有说单项冠军模式的高科技企业能够长期发展,比如微软,他不光是某个方面很强,其他方面很差,他是综合性比较强,就是均衡发展。所以我觉得在提倡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提均衡发展,因为它两者之间是互为支撑的。

  第三个看法,跟刚才百度的李总的看法近似,我们感受到今天中国越来越开始拥有世界级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土壤,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相当难得的发展机会,这个土壤是什么,就是我们越来越拥护世界领先的客户的需求,我们知道企业管理软件在上个世纪全球的产业中心,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北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公司,分别以制造业和服务业见长的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公司。但是随着今天制造业向亚洲向中国的转变,随之而来的物流业、金融业往这里聚集,我们看到今天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拥有世界级的客户需求,而且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很多的特别是在制造业当年学欧美,日韩,在这个基础上现在结合中国的国情有很多创新,而且现在走在全球同业前面,所以这个我想不光是我们这个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也有这个情况,我们最近做装备的一些企业,我们发现今天很多做装备的生产线一些企业,他现在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欧美和日韩的企业,为什么?因为他在这几年不断地和各类的制造业企业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他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拥有这样的土壤,这样对于我们民营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发展的难得的非常好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复星集团是上个月在香港整体挂牌上市,它已经成为中国上市民营企业当中市值第一个超过千亿的,我想复星集团有很多经验,大家也愿意分享一下。

  梁信军: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第一个对于创新方面,对于民营企业最重要的作为老板来说下定决心投入,我们03年开始下定这个决心,从现在投资的情况来看,医药的投资四年了还没有产生效果,就是对我销售的利润没有影响,利润反而是有负影响,矿山的话,第二年就产生好的影响了,钢铁投入两年就有正向的现金流的回报了,所以我觉得第一个,还是要下定决心投资。

  第二个,投入方向不能都自己用,这是不对的,投资是给下海的专业型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他带动某一项技术下海,在这个基础上他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咱们增资给他。

  第三个方面,直接用欧美一样的薪水聘研发的领头人,用在欧美的华人,本身他就是行业研发的领袖,领导着本土的团队,这样的方式效率非常高,这是创新方面。

  第二个投资方面,我想谈三个内容,我觉得投资最重要的首先是选好行业,在中国我们首先应该选择能够长期受益于中国动力的行业,什么是中国动力呢?有很多理论上的看法,我归纳是四条,第一条,跟中国人口的消费不断增长的市场有关的行业,它持续看好,第二个,跟未来中国人收入不断提高之后,他的投资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关行业他是看好的,第三个,中国持续的城市化,第四个,中国由于全球的制造业转移,为服务于全球制造的中国制造业的这样一些行业都是非常看好的。

  投资的第二点就是要选人,我们把他细化一下,要选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企业家精神我觉得归纳成四点,第一个,就是能够不断提出卓越目标,并且完成它。第二点,经历过企业和行业的低潮,并且成功走出。第三个,他得有自己团队的培育和复制能力,不是永远来来去去都是一个老板跟你谈,第四个,能够捕捉住机遇,并且管理变革。这四点我觉得都能够拥有是非常理想的。

  投资的第三点,就是怎么实现低成本投资,低成本投资我觉得基本两点,简单就是通过行业研究,在行业低潮的时候投入,现在搞私募基金的领导他们认为他们经常要选7倍或者8倍的PE投资,这是一种常态,往往在行业低潮的时候你投资就是17、18倍,这个时候恰恰是你应该投资的时候,你的总体成本是低的。第二个更重要,还是要通过你能给被投资企业带来价值,如果我去投资跟别的所有企业投资都是一样的价格,那你就没有附加值了,你要通过提供附加值降低投资成本,这个附加值包括,比如说你对创业者来说,你可以提供成熟的管理经验,提供上市的服务,通过你的加入提高他融资的价格,包括你作为一个善意投资者可以协助他整合人才等等,包括对政府而言你提供给他一个稳定的预期,包括持续的产业链成长,包括像其他多项投入,包括塑造品牌企业等等,所以一个PE如果你不能比别的PE提供更高的附加值的话,我觉得你永远达不到低成本。

  融资方面我提三个建议,第一个,我觉得你要融到钱,要卖好价格,最重要的是告诉投资者有增长,你有持续的成长能力,你要证明给他看,你未来三年、四年是有成长的。第二点,一定要证明给他看你是可以被预测的,中国的机会好,很多外国企业抓不住,因为他觉得中国企业看不清。第三点,要配置多渠道的融资通道,比如说现在国内的A股价格非常高,香港的股票比较低,但是A股跟香港的股票价值是不一样的,在香港如果是红筹的话,它的股价就是财富,如果你今天的价格是一千亿,如果你明天缺60亿的话,你现在可以做决策,明天下午就能拿到钱了,就是拿到60个亿,你只要稀释5%,在中国是做不到的,你今天做一个决策你无法预料是半年还是一年才能拿到60亿,所以是有差异的。我就谈这三点,谢谢大家。

  (鼓掌)

  主持人:新浪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国伟先生也是从新浪一步一步干到这个位置,我跟他很早以前就认识,你谈谈咱们新浪的创新和风险投资在新浪发展中的作用吧。

  曹国伟:我想今天两个主题,一个创新,一个投资,投资这个东西其实我想作为创业投资来说不太合适,因为我八年前加入新浪的时候,新浪已经是早过了创业期了,我加入新浪的时候主要是运作新浪在美国上市这样一个项目,当然我在新浪这八年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很多事情,这方面有一定的体会,但是从新浪本身来说我是没有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能够跟大家分享这样一段经历,但是从创新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体会,因为我加入的公司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公司,但是我们这几年,虽然大家都知道新浪是一个门户网站,是一个网络媒体,甚至于说新浪做新闻很出名,但是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在做创新。

  刚才我进来的时候听到柳云龙在讲他对搜索引擎公司对创新的理解,其实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想法和理解,一方面我也很同意他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创新必须是按照市场需求,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当然这个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学校,一个研究机构的话创新是非常广泛的,各种各样创新都没有问题,不一定要产业化,不一定要产品化,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做了很多创新,必须是符合市场的需要,另外还要加一点,除了市场的需求以外还要能够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的需要,我觉得这两点同样重要。如果说我们新浪今天是一个门户网站的话,如果我们的研发人员花很多时间在一些软件的应用方面,和新浪的媒体战略也好,门户战略也好,没有一个长期的关系的话,当然这个东西从一个间接的方面来讲可能会对新浪的长期发展有一定帮助,但直接来说它的相关性就会小很多。

  另外一方面,我想讲的是创新除了我们讲的IT企业,我们很多人讲创新的时候往往会狭义地理解这是一个技术的创新,或者是某一个产品的创新,其实作为IT企业来说创新是多方面的,我们更多的创新是放在营业模式上的创新。大家也许对中国的互联网一些比较有名的企业比较熟悉,百度、新浪、腾讯,还有很多网络游戏公司,像网易、盛大等等,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这些企业在起步的时候往往是看到了美国这样一个互联网比较成熟的市场的一个比较成功公司的模式,我们一般看到这样的模式之后去学习这个模式,应该说新浪当时学习的是雅虎,百度学习的是Google,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真正成功的公司我觉得往往有两个要素,一个就是说他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发展出一个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这样一个模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公司其实很多人把我们跟美国的很多公司相比,但是我们本质上我们的模式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跟雅虎的对比,我们都叫门户网站,但是新浪是一个以网络媒体为主要支撑的门户网站,所以我们大量的流量是来自于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样一些产品,我们70%的内容来自于内部,但是反过来雅虎是靠很多产品,靠很多延性的产品,像邮件,像即时聊天等等很多方式来吸引用户。反过来,我想百度也是一样,他们虽然都是做搜索引擎,但百度的那种运营方式,包括他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跟Google又是截然不同的。

  这里面我们抓住的其实是中国市场的一个需求和它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阶段性市场的条件,作为这样一个基础。比如说新浪为什么会以网络媒体作为营业模式?而且取得了成功?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新浪可能现在是世界上最最领先的网络媒体,而不仅仅在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成功的模式?其实某种意义上跟中国整个媒体环境有关系。新浪发展起来的时候其实也是中国整个媒体产业真正开始商业化的一个进程的时候,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浪是跟整个传统媒体的商业化共同成长的网络公司,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机会,它表现出来发展的形式跟美国的公司很不一样。当雅虎起来的时候,其实在美国的传统媒体已经是非常非常强大的时候,如果一个互联网公司以媒体作为切入点的话它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为传统媒体非常成熟,它的商业化也非常成熟,它也非常强大。

  但在中国,其实我们发展起来采用的模式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是共同成长的这样一个模式,这是我们的一个经验,所以我想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成功都有这样一个特质,真正成功的公司往往是抓住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进行营业模式上的一个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想创新这个东西没有一个对与错的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市场,能不能抓住一个好的时机,另外一点,能不能在一个好的时机里面找出一个创新的东西,能够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这样一个本企业战略发展的需求,我觉得这些要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偏于其中之一,谢谢大家!

  (鼓掌)

  主持人:严望佳女士是启明星辰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她也是咱们今天演讲嘉宾和咱们企业家当中唯一的女性代表,你能不能给我们从你们企业的角度,因为启明星辰也是中国名列前茅的,应该讲在新产品里面第一名的企业,能不能从你的企业角度谈一谈创新的一些感受?

  严望佳:谢谢,我想从创新的角度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思考,应该讲我觉得创新不完完全全是技术的创新,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技术创新?或者说技术创新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商业化?核心技术和通用技术有什么区别?我相信这些思考贯穿在我们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是1996年创建的公司,到2002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上占第一名,在那个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样研究市场的需求,这也就是刚才几位老总强调的,市场的需求非常重要,因为大家都在强调创新,当然这个创新不能乱创新,必须要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做。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从2002年第一个产品达到全国市场占有第一以后,我们就开始不断地,如果说我们塑造一种能力的话,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技术和市场需求能够逐渐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些原创型的产品来的一些能力,我们觉得我们现在做得还不是很好,但是至今我们已经开始有自己的,适合于我们国内真正的,包括我们电信行业,金融行业的一些产品出来,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得益于这种思考。

  我们从组织结构上来讲,从2002年以来我们开了多个产品线,这些产品线的定位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资源分配发生了一些冲突,早些年因为所有资源都围绕一个产品线来做配置,现在我们会考虑多个事业部,多个营销体系,多个营销平台,再加上我们不同的产品平台和服务,怎么样来对这些资源更好地最佳地进行组合呢?这时我们发现组织结构的创新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也不一定是创新,实际上我们研究在其他的一些公司有什么样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哪些东西比较适合我们,哪些东西能够解决我们现阶段碰到的问题。从2002年到现在,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是比较超前的,可能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一个最重要的,也就是能把研发和生产需求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工作,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产品管理部门,这两项,一个财务分析体系加产品管理部门,实际上主导了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当然资源配置仅仅围绕我们企业战略执行。关于产品部门的塑造也是有很多的经验和体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经理的培养,我们觉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对产品经理的要求非常严格,到至今为止我们公司可能未来发展公司的,从研发到营销,到售前,各个部门最优秀的人才会集中在产品管理,未来公司后备的领导干部的培养来源也可能是围绕产品管理来做的,其实它就是打通前产中产和后产的一个比较关键的组织结构的事情。这是我想我对创新的一点思考,就是说围绕创新不一定说技术创新就能够产业化和商业化,我们可能要进行各种资源配置的设想,然后让企业真正有一种能够抓住市场的能力,再把我们的技术结合进去。

  第二点,就是关于核心技术的思考,我们认为企业不是研发的投入越大越好,我们可能会倾斜,我们逐渐开始分离什么是通用技术,一般技术和核心技术,也许我们将来的研发资源会紧紧围绕我们核心技术来做,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关于产品的思考,我们认为一个产品的创新其实有很多环节,技术创新的改善只是其中之一,其实产品有很多外援,比如说怎么样降低我们产品的交付成本,怎么样使得我们的产品售后维护对客户更加友好,方方面面其实都是可能创新的点。这个层次局限在技术和产品层面。

  第二个层次,我想在营业模式方面我们也有一些考虑,或者说正在做一些努力,启明星辰目前是一个网络安全的产品供应商,也是一个服务供应商,我想我们利润模式未来会逐渐成为我们的一个支撑。我最后想讲一点,我觉得在文化和团队上面也要有新意,为什么呢?在应对复杂变化的市场上面,如果一个管理团队没有进步的话那简直是不可以的。所以我觉得不单要融合技术还要融合人才,怎么样打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塑造一种能够引领这个公司继续进一步走向另外一个新台阶,我觉得这样的文化氛围也是非常需要的,谢谢!

  (鼓掌)

  主持人:刚才在嘉宾演讲的时候,柳总在投资方面做了非常精彩的介绍,当时我在下面听着就有一些问题,我想可能在座的很多代表们也有这样类似的问题,就是其实在投资方面联想投资他也是做了很多创新,因为联想的投资我看到是跟国外的风险基金投资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不控股的,第二个,他很少去,尤其是并购国企,所以我对于柳总说的事为先人为重的这样一个理念,我很想再详细听一听,特别是洛阳玻璃,你们跟洛阳玻璃竞争,你们怎么能够确立你的这个宿迁玻璃厂它将来就能够跟洛阳玻璃有足够的竞争力,来战胜它?

  柳传志:有一个概念我得说清楚,在我的投资里面有两类,一类叫风险投资,那个是绝对不控股的,那个是专投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基本上全是民企,最多30%的股份。然后在弘毅投资,这种大规模投资里面有两类,一类是控股的,一类是不控股的,对国企的投入我们基本全是控股,我们不投、不控股的,因为以前吃过亏,投入以后那个国企,有的国企比如像投中石油、中石化,比如大家现在买中国银行的股票,那就属于不控股的,在垄断性的企业他自然赚钱。但是我们曾经投过一些地区的国企,他里边是好几个国家的部门在里边占大股,投进去以后生死完全由人家主宰,他一点不着急,你一点没办法,所以我们坚决不投国企。投入国企就要改,就是看这个行业本身还可以的话,就投那个团队。就像顾雏军和郎咸平,这个确实吃了很多亏,所以我觉得刚才说的这个概念,投国企就要在积极进行改革。

  在大规模投资上也投了一些名企,名企你要占大股人家就感觉不动了,所以我们当然只能投小股,我们在当初参加有机会投李彦宏的时候,我们当时的企业实力不够,你这个事我们当时内部是反复检讨的,因为当时确实是企业实力不够,确实还投不起,后来慢慢慢慢就起来了,他们就学会怎么样去看人,去投民企,大概就是这些。

  主持人:实际上多元化的投资,除了联想做了以外,我看咱们这里彩虹创业集团也是在房地产、环保、制造业方面都做了一些投资,我想问问陈总,你们在多元化的投资方面是怎么进行管理的?怎么规避多元化的经营风险的?

  陈永弟:其实我也不是多元化的投资,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95年底从国有企业下海自己出来创业的,我最早在我们深圳最大的房地产集团工作过大概6年,当老板秘书出身的,对房地产那时候有一点认识。到了我们深圳的投资管理公司做管理,做5年,到96年我下海。我觉得房地产很有前景,因为它的机制跟它的做法,我这个人不太适应,因为里边的发展,各种制度、行为我不太适应这些方面,所以我下海第一件事还是做实业。但实业也是逐步发展起来以后,赚了一点钱,开始做一些比较规范的地产项目,我们在资金积累的时候,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准备推出创业,我们在深圳因为发展优先,所以我就成为深圳的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注册。那时候规模化不够,没有退出的通道,所以我们投的项目变成控股,越投越大,变成自己的,所以现在逐步也不错,也逐步安排进入资本市场,上市的阶段,已经上了一定规模了,因为去年大家知道股权分置,证券法修改,我们现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捡回来规划再重新进入创业投资的色彩,今年也投入了五次,因为现在还没有业绩,还没有什么跟我们柳总讲的有多少倍数会公开,所以我是逼着这样走出来,现在慢慢在调整思路的过程当中。

  主持人:谢谢陈总,用友上市的时候我记得创造了国内IPO的PE典范,就是最高PE是60多位,也募集不少资金,但是我看用友这几年一直还是在做软件,但是我也看到你做这个软件园,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的?在产业方面怎么考虑的?

  王文京:我们做软件已经十九年了,所以我们主业还聚焦在这个领域,我们原来一直确定一个思想,就是围绕自己的主业去做,之所以开始坚持在这个主业方向做,我们觉得在管理软件,本身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的,我们希望把这个领域比较专注地做好。软件园是配合产业发展做的一个产业基地建设,我们现在做软件跟当年的软件公司不一样了,现在的软件公司都是要规模,我们现在是五千多人的规模,我相信可能过些年也会有更大的规模发展,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个规模的产业基地,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在几年前我们在北京建立一个软件园,这个园就是支撑产业发展的。

  其实这里面我们在软件这个主业以外,惟一涉足的投资项目,你也是股东之一了,当时我们因为一个客户项目,北京商业银行,因为我们要做上系统,他要求我们做投资,那时候他们在募股,我们不经意做了这么一个投资,这个应该讲预期的回报是不错的,属于私募的股权投资,我们这个是不经意做的,惟一的这么一个。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总,今天的几位嘉宾和我们的企业家代表在自己关于自主创新,包括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投资的创新,包括企业内部自己如何避免过渡创新,刚才李彦宏也谈到了,知道自己要创新什么东西,知道自己不要创新什么东西,我想各位代表一定有很多需要提问的问题,看哪位有什么问题?

  提问:首先感谢今天的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我是来自上海瑞奇工具有限公司的王雪,我认为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比较能够代表中国这么一个制造业的发展缩影,电动工具行业从七十年代整个中国都是依赖进口,到八十年代国家投资开始电动工具制造,九十年代开始以江浙企业为代表的电动企业,我刚才发现我们这次来的获奖企业中,比较多的实际上是中国民营制造企业比较多,所以我想请台上的嘉宾,特别是柳总,谈谈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想听听您的高见,谢谢!

  柳传志:中国的制造业我觉得甭管说什么是工厂,是制造还是什么创造,我觉得是极其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的问题,所以其他的行业,假定说营业额跟制造业一样的话,这个利润也是一样高,但是用的人少,那还是得优先发展,我觉得从国家的角度是要优先发展制造业的。企业角度当然我捡效益越高的越好,咱们先站在国家角度说一把话。第二把话就是这个企业本事,这个制造业确实从中国企业来说,我自己觉得最好的路子是以本国先站稳基地,打出牌子,然后到海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给人做OEM,一种就是在中国有牌子的基础上再形成牌子,但是第二种路子利润会相当高,但是这个路径的困难点就是,我今天觉得特别难的就是中国的企业在国外打出牌子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制造业,这个牌子的价值很重要,如果这个要不行那就是先把中国的大本营,这个牌子做稳了,然后在国外做OEM也是好的,反正中国制造业大规模的制造业高水平企业家我想可能还要出去的。

  提问:我来自河南焦作,是多福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我今天听了吴老师讲的,其中有一点我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就是政府要给企业创造创新的条件,而企业家也要给政府以压力,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好,我想请吴老师再给我们讲解一下政府和企业的定位,尤其是现在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当中企业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向听吴老师讲一讲。

  吴敬琏:科技大会提出创新的基本方针,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就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这个口号实际上落实起来相当困难,我们的许多官员习惯于计划经济这一套,认为自己比起市场,比起企业都要看得远,看得全面,所以常常是去指导企业创新。在现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跟企业,跟市场保持比较远的距离,其实我们的企业也应该跟政府保持比较远的距离,但是这个很难做到,因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现在各级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源配置权利,所以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很难实现持久的有效的增长。现在有些我们的增长是有假象的,比如说因为我们的药素价格太低,很多药素的价格都是行政定价,而行政定价他是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偏离了它实际的价值,加上一个外汇,人民币的低估,这两个因素使得我们现在有一些表现是有假象的。比如说因为我们的资源价值太低,成本表现得很低,但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那是惊人的,它很快就会表现出来。因为对于环境恶化的成本没有能够进入我们企业的成本里,所以我们的增长率确实是有假象的,有不同的估计,最低的估计,每年资源的药素的损耗和环境的损害大概是两到三个百分点,高的话就到八、九个百分点,就是说我们的增长如果是九点多的增长的话,把这个刨掉了以后就没有了,当然它今天不会有了。

  为了维持人民币低估,看起来我们出口的竞争力很强,为了维持人人民币的低估,每年我们补贴发达国家最低的估计300亿美元,我就不详细讲这个账了,为了维持现在这种用低估的人民币维持的竞争力,其实我们的国民财富在损害,在补贴那些发达国家。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市场化的改革大关没有过,还必须要推进改革,要建立起一个真正的现代市场经济支柱,政府的行为要规范,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去规范它。

  现在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个争论进行得不好,受到了某些干扰,结果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答案也许是正好相反的,解决我们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看来是因为改革没有到位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争论中出现了问题,这个我不大懂了,像我们网络传媒你们能懂,为什么这个争论跑到这个方面去了,结果出现了市场相反的方向,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所以我们作为公民,我们作为企业家公民,不只是为了我们的企业谋求一个好的环境,而且是为这个社会的进步,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应该要提出我们的意见。因为我们在这个市场里面经营,它的毛病在什么地方其实我们认识得很深刻,我们应该提出来,而且帮助政府、支持政府、督促政府去推进这个改革。

  提问:各位嘉宾你们好!我做的这个系列中华博弈游戏的发明,它在广东组织过运动会,而且可以开发出手机软件,另外它可以对国际规范的七种国际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因为它必须成为规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如果我只是局部的,你比如说在研发,在市场推广模式这个方面,因为我过去二十多年是一个军人,在军校里面,而且它凝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核心要素,我想这种和文化,和咱们科技,和训练教育都有关的方面,我怎么走出风险投资这么一条路它才是可行的?因为我现在的发展遇到了这么一个瓶颈,想主要请柳总给于指导,谢谢!

  柳传志:您的项目就符合我们说的叫事为先,人为重,我如果是投资经理的话,现在对这个项目本身是不是能够发展得起来,可能对这个得有深刻了解。因为您刚才简单几句话我不是特别明白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会不会受到欢迎,能不能赚钱,首先得把这个东西弄透。今天中午的时候在座的有一位企业家是做“背轻松”眼镜的那个东西的,确实效果很好的话,它怎么考虑市场方面的东西,您那个就是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卖得出去,这点我拿不准。如果这点要能拿准了以后就该研究下面怎么把市场做大,您这里缺的是钱还是管理人才,现在您的问题在我看来还是属于事为先,我没弄明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提问:我想问吴老,吴老上午做的报告非常精彩,关于经济这方面的,目前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且每年的发行量在16%到22%之间,我想问中国为什么现在进入了一种加息通道,这个时间要有多长时间,这涉及到我们的投资,到底用多大的融资成本,谢谢!

  主持人:他就是觉得在这种加息的状况下,他的投资或者融资的策略是什么,加息时间会多久。

  吴敬琏:这个事是很难预料的,也许你需要去问中央银行的负责人,而且据我所知,因为中国这个决策,宏观经济决策它是非常集中,而且集中在政府,你们看最近白宫发言人关于最近美国次级债这个问题,白宫发言人有一个讲话,他说我们对于联邦储备委员会处理宏观经济的能力抱有信心,同时白宫尊重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货币政策的当局。我们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也有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央银行,但是加息不加息等等,这个是由国务院总理决定的。我大概在2000年到2001年做过两年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我们只是提供一些咨询性意见,最后由总理拍板。

  据我所知在提息的问题上和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上,货币政策委员会他们大概从2004年以来一直认为应该采取主动的行动,但是这个事情一直到了05年年末才付诸实施,到去年在政治局会议,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以后,中央银行在汇率问题和三大货币政策手段问题上,他的动作就稍微大了一点。因为现在开始采取提息的措施比较频繁,所以他的今后力度如何,这个是说不清楚的。首先是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这个差别就很大,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在这个季度统计结果没有出来以前统计局长的说法,是中央开始反复播的,他的判断是这样,现在还不能说过热,是偏快,现在要做的是防止过热。如果这个估计是对的话,那今后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加息,因为它还没有过热。但是统计公报出来以后好像整个气氛又变了,所以到底对宏观经济形势是怎么估计的也不清楚。

  在我看来,我认为从03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已经过热了,所谓经济过热就是总需求大大超过了总供给,所以你很难,作为一个学者你很难判断政府会做什么决策。但是我看一定要小心,现在不是能够很轻易地拿到快钱的时候。

  (鼓掌)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下午就不能够再提问了,但是我想今天下午嘉宾的演讲,我们的互动论坛,都给了大家很多的启发,不管是从宏观的创新的东西,还是从微观的,包括企业内部的运作,包括从企业正面的,如何去创新,到他们李彦宏总裁谈到的,就是企业如何去避免一些过度的或者不必要的创新,就是你企业要知道自己做什么,特别要知道自己不做什么。我觉得这个对大家都有很多启发,再次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嘉宾和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鼓掌)

  今天下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