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吴汉东:自主知识产权 未来的竞争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19:25 新浪财经

  

图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发言

  2007年8月3日,“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风光秀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上图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发言(来源:新浪财经 任立殿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7年8月3日,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暨“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风光秀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经国务院批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新浪网全程报道本次论坛的盛况。以下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发表主题演讲:

  各位好,在我之前的演讲者已经组建了一个豪华型的阵容,这里有政府高官、经济专家、企业界的领袖。我接下来的恐怕是多余的话了,稿子不准备念了,讲三个问题。

  一、我们怎么认识知识产权

  我认为,商标权是经营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我们对它的认识应该有一个国际视野和时代眼光。我们正在参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社会,我们正在应对一个具有知识革命特征的创新时代。因此,知识产权问题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具有时代性。基于这种认识,知识产权有两个基本定位: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是现代国际贸易体制的基本规则

  刚才谈到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分工是发达国家出技术、出品牌、出资金;发展中国家出资源、出劳力、出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不同的需求。发达国家为了维护他们的技术优势,要求高水平的保护知识产权。比如说,美国是依靠“三大片”来影响世界:一是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

麦当劳薯片,二是代表美国影视文化的好莱坞的大片,三是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的芯片。这“三大片”涉及到美国的商标、版权和准专利的保护问题。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要求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假冒。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当中,充其量具有一个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因此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最惠国待遇,反对高关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中国生产全球市场份额20%的电冰箱、30%的洗衣机、55%的电视机、60%的维生素药品、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但是中国产品科技含量低,只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没有技术优势。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通过长达七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才达成我们今天看到的WYO一揽子协议。所以说,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我们必须遵守。

  第二,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未来的竞争焦点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从法律层面看,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竞争。我们通常说,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成果的培育、支配和使用,或者说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管理和运用。在这个意义上,温家宝总理在04年视察山东时说,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我们看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就今天的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的主题来说,我认为存在两大问题:在专利领域,我认为是“技不如人”。中国也是一个专利大国。去年全球的专利申请量,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中国由上一年的第十跃升为第八。但是,我们看到,我们拥有的核心技术专利相当少。中国的发明专利布局上,包括航空航天、高清晰彩电、生物制药、通信、汽车等高技术领域,外国企业拥有的中国发明专利高达80%以上。在商标领域,我以为是“貌不惊人”。商标是商品的脸,虽然数量很多,但并不好看,卖不出一个好价钱。许多中国产品贴上别人的品牌可以卖更多的钱,用自己的品牌和用人家的品牌相差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品牌问题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问题。我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会上讲了一句话:“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

  二、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商标大国。中国连续五年商标注册的申请量居全球第一。1980年中中国商标注册申请是2.6万件,去年达到76.6万件。中国无疑是一个商标大国,但远远不是一个品牌强国。什么叫做世界名牌,它应该有国际性标准。做成一个世界名牌,有三个最基本条件:一是商标的价值达到10亿美金以上;二是使用商标的商品的海外销售量要占总销售量的20%以上,该商品的海外市场取得的利润是总利润的30%以上;三是商标在同类商品中具有号召力和领导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才能称得上是世界名牌,公认的国际知名品牌。2002年,全球十个知名品牌9个是美国的,前五是可口可乐、微软、IBM、通用、英特尔,其中第六是芬兰的诺基亚。这样一种情况到了2005年有了微小的变化,前面次序未变,第十换成了日本的丰田。中国的商标为数众多,但谈不上国际知名品牌。分析目前的状况,我以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中国品牌屡遭外国公司抢注。商标是具有地域性的,在海外其他国家申请注册才能得到保护,也就是说拿绿卡才能通行。但是,我们看到很多的品牌还没有在国外进行申请注册。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统计,中国有500个知名商标,但是其中46%没有在美国注册,76%没有在欧盟注册。很多的知名商标被外国公司抢注。比如说“同仁堂”在日本、“青岛”商标在美国、“竹叶青”在韩国分别被抢注,“联想”、“海尔”更是被多个国家抢注。在过去的三年间,由于商标抢注造成的直接损失近2亿美金,影响商品出口造成的损失达25亿——30亿美金。第二个问题,过分依赖定牌加工的生产方式。中国企业出口200强,75%使用的外国商标。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定牌加工的生产方式的确促进了我国商品的出口,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变定牌为创牌。第三个问题,合资经营中民族品牌的丧失。据我掌握的资料,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在食品、医药行业,外商商标占到了30%—40%,在啤酒行业超过70%,在软饮料行业高达90%。所以我说,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没有投资一分钱现金,没有输出一条生产线,但它与百事可乐联手占领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三、我们如何实施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

  我以为,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是一个中国商标战略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个战略有望于明年初正式启动。民族品牌的发展涉及到政府、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在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是一个有生命的企业,是一个有竞争力的行业,是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地区,是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国家。但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族品牌的创建也不是一日之功。目前,在国际品牌的创建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说,靠广告生产的投入,说知名品牌是广告吹出来的。品牌需要宣传,但是更需要市场的认可;有人说,品牌是政府部门评出来的。品牌需要评选,但真正的评选是占据消费者的人心;有人说,知名品牌是靠打官司打来的。其实,诉讼认定的驰名商标,是法律概念,它不能成为市场卖点。驰名商标,它只会在有限的地区获得保护,与市场的影响力没有直接的关联。

  中国的企业应该走自主创新之路,构建我们的民族品牌。因为,品牌凝结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反映了企业的市场信誉。在当前,我觉得要防止一个重要的倾向,那就是要像防止经济泡沫一样,防止知识产权的泡沫。我们不需要商标泡沫,政府、行业和企业更多的要在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上下工夫,不要再片面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上做文章。这需要我们各个地区——地区不分东西,需要我们的各个行业——行业不分高低,需要我们的各个企业——企业不分大小,共同做出努力。这样的努力不管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是推动中国前进的脚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