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继升:城市化问题是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 12:34 新浪财经

  7月28日,第三届中国经济50人田横岛论坛在青岛田横岛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未来十年中国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新浪财经对会议全程进行直播。以下为论坛企业家理事、山东三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继升演讲。

  张继升:每次参加这个会议,都是受益匪浅。在座的各位发言的都是大家,我有多年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了。因为我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是一个大型企业,所以从产业发展的方向方面,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思考,可能实用性的成分比较多一些。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未来十年中国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我认为这个事情非常多。但是,城市化问题,肯定是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中央对农民减免税收,千方百计减少各种各样的收费,目的是解决农民的收入过低的问题,缩小收入方面的差距,有没有效果呢?我认为有。但是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除去耕种土地,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人来说,效果比较显著一些。对于一些相对富裕的农民,或者有其它收入的农民来讲,这个作用就显得比是那么显著,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谈到了,就是一个根本的出路,就是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我们理解,国家对于人为的设置的,城市化一些障碍,比如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农民工社保问题,就是人为设置的干预,如果把它拆除的话,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就是加快国内的,是可以说的。并不是说通过行政干预,把农民变成市民。现在来看,中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显然和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的不相符。

  大家都看到了,中国是和发达国家和美国、欧洲等等,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最近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一些高能耗的、高污染的一些出口,所以说像中国这么一个十来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说是长期的靠外企拉动,保持稳定的高度发展,长期保持,是不可能的,应该以内需发展,内需为主,这应该是一个唯一的选择,否则将来的摩擦是越来越严重。

  关于城市化问题,在80年代初期,那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大学刚毕业,到研究部门,当时对费孝通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就是“小城镇、大问题”,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个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短短几年内,农民迅速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下一步怎么走呢?他是从让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离土不离乡”,从这个角度去发展。如果大量的人口进入了城市,城市的过渡可能要产生很多问题,但是这个理论的依据,我认为有问题。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江浙这一带,3-5万人口的小城镇,凡是有小城镇的地方,经济相对来讲比较发达,据我当时所知,它的理论依据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忽视了两个主要的问题,我在老前辈面前乱评说,第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时候,那时候人们活动的半径是有限的,见不着人才,好一些的,就是驴车、马车的运输。你考虑到现在差一些的是拖拉机,好一些的是汽车,高速公路,日益发达的铁路网,人们活动的半径,按3倍50公里来算,大致这一个城市辐射的面积π2来计算的话,是4倍。当时中国的人口密度,80年代的时候和这个时代,人口是增长了5倍左右。按照5万人是一个比较经济的,比较好的规模,那30年代、40年代来说,应该是成长为7倍、8倍,甚至更多一些。所以说发展小城镇,我认为是因地适宜,像西部人口密度比较小的地方,可以。但是东南沿海这一块,人口密度比较集中的地方,或者是大城市,更加经济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城市的人口聚集,只有达到了相当规模的时候,它的效率才能提高。比如讲,至少是供养一个

公务员或者是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人员的人数,小城市肯定比大城市要多一些,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和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公务员数量大概是不会差太多,再就是交通设施。城市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城市过小的话,它对于每个劳动力的产出的创造的财富,是不一样的。同时有一些层次还是不一样的,比如50万人口的城市,可能2000辆出租车就够了,但是如果是100万人口的城市,出租车绝对不是两千辆,可能是五千辆,这就多了三千个就业的机会。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大家有共识,但是城市化应该是多大的规模,是比较合理的。我认为是要看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等这方面的依据来决定。

  再一个,发展城市的资金从哪里来,张老师提到了关于土地国家垄断的问题,实际这个问题,张老师对不起,我有点看法是不是跟你不太一致,就是城市周边的农民,他的土地价格是要高,比起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高很多。这部分收益应该是属于谁?比如讲城市要发展,资金从哪里来呢?我们可以首先通过财政或者通过政策性银行来提供,最后导致土地升值,这个作为地价是没有异议的,这是由国家形成的地价的上升,这部分理应是国家的,国家完全可以拿这一部分钱,用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用于失地农民的保障。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农业人口减少之后,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就是说相对集中,形成了规模发展。比如说现在,猪肉涨价、粮食涨价,这些问题是不是因为土地少了,农民少造成的呢?我认为恰恰是因为农民经营的高度分散而导致的。也就是说,每个养殖的人,他都不知道明年市场是怎样的。如果今年不好,可能是把猪杀掉了,导致第二年猪肉大幅度下降。如果今年价钱高的话,又有很多人养殖。如果相对集中的话,对于农产品的供给关系,可能就有更加准确一些的判断,而不至于导致大起大落。

  我们知道,美国在1956年,广义的GDP占整个GDP的70%,同时它的白领达到了70%,这就是说它的城市化带来的非常直接的结果。所以中国,我觉得城市化,简而言之,因为时间关系,我展开讲,我认为一个是从顺应城市化潮流也好、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好,就是一些人为的政府设置的一些障碍应该取消,让农民真正的“既离土又离乡”,成为不折不扣的城市市民。这是我们宪法规定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着迁徙的自由,但是实际上由于一些限制,这种迁徙的自由只是一个表面上的东西。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关于农民工进城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说社会治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等等,我认为是通过国家制订有关的政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住房的问题,现在我有一个观点,可能我看报纸上谈论的一些观点和政府的观点不太一致,关于

经济适用房,就这个说法,我认为本身似乎有点问题,因为真正的适用房都是经济适用房,你哪能说盖的房子又不经济又不实用呢?个人信息极其不透明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腐败,就是应该买到房子的反而买不到房子,不应该买到的可能买到了。北京的(望金城),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适用房,我一看里面都是一些高档的豪华汽车,我想那肯定不是低收入家庭买的。第二点,经济适用房比如一个家庭三口人,一个家庭供着研究生,非常困难,现在房子够用,但是买了房子第三年,孩子有收入了,就不是低收入家庭了,这时候还要收回吗?所以廉租房可能减少一些不良后果。你有了收入,将来我们一旦查出以后,我可以给你按照市场化的使用加租或者按照市场价格卖给你,或者你把房子交出来。所以像农民工,他也应该,如果住廉租房,是可以解决的。再一个,像加拿大等等,都搞投资移民,农民进城解决了这些问题,
医疗保险
的问题、住房的问题等等,实际上这些进城的农民,都是首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他进入城市,是要消耗占用城市的一部分资源,但同时对城市也带来了一些投资。像我所知道的,有很多到城市里来的,比如说北京,那就不用讲了,像济南、青岛这些地方,有很多酒店等等,都是进城农民来开的,实际上可以视作一种投资移民,从根本上来讲,并不会给城市造成负担。

  当然这个问题要说的话,还有很多,时间关系,我看还有很多专家没有发言,我就说这么几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