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7领驭风云人物热门行业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5:56 新浪财经

  (一)教育:面对挑战,期待精彩

  2007年,有限的经费应该仍然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必须费神思量的一个问题。

  今年上半年一则调整资助标准的通知悄然挂到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网页上,这则通知下调了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每人每学年由600元调整为400—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年由800元调整为600—800元;高中阶段学生每人每学年由1200元调整为800—1200元;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学年由6000元调整为3000—6000元。通知还说具体的资助额度参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学校的收费标准确定。

  “一分钱掰成两半使”,与这样一种无奈相照应的是一组数字的变化,截止到2007年6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的个人捐款总和是41万余元,而2006年全年这个数字是551万元,半年获得的捐款不到去年总额的一成,仅有7.5%,虽然并不能就此得出全年捐款大幅萎缩的结论,但是再一次凸现了经费在解决教育问题中的重要性。

  为钱发愁的还有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南方都市报》报道吉大负债30亿,每年仅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就达到1.5亿至1.7亿元,债务重压之下的吉林大学选择了主动曝光,公开求援。吉林大学的巨额债务令人惊愕,而没有浮出水面的负债高校又有多少?社科院发布的报告说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突破经费困局成为教育领域众人瞩目的焦点。

  教育经费还未占到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是必须看到教育缺钱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今年将有1.5亿农村中小学生不用再交学杂费,一些农村中贫困家庭的学生还将免费获得教科书并领取寄宿生活费的补助。

  今年9月,将有更多的大中专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到了明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今年金秋,1.2万名大学新生将进入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开始他(她)们免费师范教育的全新生活。

  钱能解决学生上的起学的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教育出名师、出大师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事件和北京大学的邹恒甫事件表明中国出大师的环境并不让人乐观。包括被誉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在内的这两所高等院校应该不缺钱,但是缺乏另外一些东西,张鸣政治系主任的被罢免和邹恒甫教授头衔的被剥夺折射的是学术机构的官僚化与行政化,以及学者之间的勾心斗角、利益攻伐,在一个浮躁的学术环境里,谁能够“板凳甘坐十年冷”?在学术功利化氛围浓重的当下,中国对本土学术大师的“横空出世”是如此殷切。

  栀子花开,凤凰花艳,今年6月,480万大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心情也许并不轻松。高考恢复30年后,教育部宣布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代,而大学生在此之前早已经走下“天之骄子”的神坛,在上海某区环卫工人的招聘中,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侧身其间,因为“工作稳定”。面对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地域歧视、专业歧视,上海大学生“求稳”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知难而进,宁做“面霸”、“巨(拒)无霸”以及自己创业的也大有人在,洪战辉式的人物相信不会是个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在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中国需要更多具有大国情怀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师与学生,2007年面对种种难题的中国教育界,因为挑战相信会更精彩。

  (二)环保:全民描摹绿色未来

  赵玉芬和六里屯是2007年中国环保事业两个难以绕过的关键词。

  作为一名中科院院士也是一名民意代表,赵玉芬联合了104名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将腾龙PX迁出厦门的议案,引起厦门市民的广泛关注,最终厦门市政府决定暂缓建设这一总投资达108亿元的大型化工项目,而最新的 报道称厦门PX项目有可能迁移至漳州古雷岛。无论结局如何,民众的环保呼声让政府改变决策,成绩已经斐然,这并非赵玉芬一个人的胜利,而是公众的胜利,公众的参与加速了社会各个阶层参与环保的重大转型。

  公众的力量在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项目的进展中也得到鲜明展示,历经13年博弈,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六里屯项目宣布缓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因此感叹,环保工作公众参与从“程度太低”到积极参与,仅用了两年时间。

  公众参与环保的快速转型是因为频频亮起红灯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必须全民参与。

  近年来,四川、重庆的气温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广东、广西、湖南遭遇暴雨袭击,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屡屡发生的天灾与气候变化存在必然联系,但是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5200米以下已经不见冰川的踪迹,中国科学院的最新研究表明,若全球变暖保持现在的趋势,到2070年,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43%;到2100年,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75%,冰川面积缩小将直接影响长江、黄河水量的丰欠。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再来审视人烟稠密的中国东部地区。今年5月爆发的蓝藻危机让生活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环保的迫切性。在大多数人将水还看成如空气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生活在水边的无锡市民却只能喝从上海抢运来的纯净水,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遏制气候变化、保护水资源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筹措足够的环保资金同样离不开社会全体。

  《环境》杂志报道,十一五期间,据环保总局测算,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13750亿元,将占同期GDP的0.4~0.5%。环保总局将重点解决三峡库区、淮河、太湖、海河、辽河、巢湖、滇池、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黄河、松花江等流域等城镇污水处理率过低的情况,从根本上避免城市水环境的继续恶化趋势。

  十一五期间,上述10大流域需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规模2320万吨,建设投资为551亿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善需投资65亿元,合计616亿元。如果将珠江流域及内陆诸河水污染治理工程考虑在内,还需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000万吨/日,投资220亿元。但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大约只能提供一半的资金,约一半的环保投资需求存在缺口。

  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单骑救主”,只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每一位专业或非专业的人士的合力中,环保才会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前景,人类才有一个绿色、宁静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三)医疗:重构和谐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让医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让医生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中国的医疗行业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中国每年支付的卫生费用中,每4块钱中大约有3块给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只能拿到1块钱。卫生费用分配失衡仍然是制约农村居民求医看病的一条“跛腿”。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659.9亿元,比2004年增加1069.6亿元,其中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72.6%,农村占27.4%,城市的卫生费用是农村的2.7倍,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主体,2006年,全国农村人口为73742万人,城镇人口为57706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城镇居民花掉的卫生费用为1089.5元,而平摊到每个农村居民的卫生费用只有321.8元,前者是后者的3.4倍。农村的卫生保障费用还面临着很大的缺口。

  不仅面临卫生保障费用不够的问题,相对较高的医疗费用也让为数不少的农村居民徘徊在医院的门外。卫生部的公报说2006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28.7元,比上年增加1.8元,增长1.4%;出院者人均住院医疗费用4668.9元,比上年增加7.4元,增长0.2% 。门诊费用与住院费用的增加值并不算多,但是2006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87元,如果一个普通农民住院治疗,按照卫生部的数字,很可能花掉一年所有的收入,还要借上1081.9元的债。一场病就可以将一个农民打入赤贫状态。

  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并不意味着国内医药企业就赚取了滚滚不断的利润。国家发改委今年3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说去年有22.62%的医药企业亏损,比亏损更让人担忧的是国内药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贫乏。一篇来自“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的报告披露,国内上千种化学药中,90%以上的新药是仿制品。仿制虽然具有“投入少、周期短”的特点,但是也导致各家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引发药品价格战,无序恶性竞争的后果是药品盈利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老百姓看不起病,医药企业持续增长乏力,社会矛盾的焦点一齐指向医生和医院。于是“道德沦丧、见钱眼开”一类的指责和痛斥广泛流传。但是指责与痛斥并不能解决中国

医疗改革不成功的问题。所有的揭示与批判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为了寻求医疗改革突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世界银行等提出了中国医改的八大方案,其中有政府主导医改的倡议,也有让市场作主的观点,每一种方案都在尝试重建医院与患者、医院与药企间关系的和谐。

  八大医改方案谁将胜出?这是众人瞩目的热点,但是无论何种方案胜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并不会就此划上休止符,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群策群力,精彩就在前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北京奥运 ——我们的国家名片

  “NBA选秀状元,让美国人认识了姚明,12秒88的世界纪录,让全世界都记住了刘翔。”1984年许海峰一枪之前,中国体育在国际奥运史上汲汲无名。而今天的中国体坛已经在国际体育界叱咤风云了。

  “苏迪曼杯,中国羽队第六次载誉而归;国际田联尤金大奖赛,刘翔成就三连冠;第49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第三次尽收冠亚……”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承载着无数体育人的光荣与梦想。2008北京奥运早已不仅仅是体坛精英的盛会,体育在亿万国人心中成为一张“国家名片”。

  在北京一条普通的街道,清洁工把路面的每个边角都打扫干干净净,偶尔穿过的出租车载着异国的游客。“Hello,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司机微笑着询问。

  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在1971年的春天,正是乒乓打破了中美的冷对。而面对当今西方世界时时抬头的“中国威胁论”,体育又将成为我国经济政治融入全球化的载体和“催化剂”。

  自中国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市民文明礼貌、城市卫生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而体育赛事是快速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认为,“奥运会更有条件使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企业、城市乃至国家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与‘宠儿’。”

  勿庸置疑,北京举办奥运会,最重要的目标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现一个追求和平、进步、谦和、文明的国家形象,展现一个大国的大国国民形象。

  体育界精英的一炮而红不仅是中国篮球、田径等的风云再起,是整个国家形象的打包出口,更是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日盛的重要助力。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包括了体育产品、体育赛事、体育器材、体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而我国的体育产业正摩拳擦掌,亟待发展。

  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表明,体育产业就业人员占当地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例总体超过1%,随着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年增长保持在20%左右。中国生产的体育用品在世界总量中已经超过65%,已经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和美国最大体育用品进口国。

  历史数据显示,韩国借1988年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飞跃。

  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在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目前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仅占GDP的0.2%,相比欧美国家的1%—3%相去甚远,因此,大家期盼中国体育产业的“领路人”。

  2008年,北京奥运带来了挑战,更是机遇。每年0.3%的经济拉动,文化与观众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寻求发展,不仅牵动着亿万国人,还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五)金融无小事 万众共瞩目

  “股市走牛,基金增值,国有银行上市,人民币叠创新高!”2007,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无疑,是金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领域里的任何变化都牵动着十几亿中国人最敏锐的目光,就像金融类书籍一直稳居销售榜首的事实一样。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保险业率先全面开放、股权分置、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万亿外储何处何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举不胜举,焦点不断。

  2007年,已经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金融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是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域限制,越来越多的新鲜故事将在中国发生。

  在浙江的乡村道路上,现在,你已经能可以看到来自外资银行的业务员,他们冒着烈日在寻找那些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潜力的个人银行

理财客户。面对广大的中国市场,国际金融巨头的鼻子似乎比想象的要灵敏的多。

  “中国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在今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审慎地说。

  不过,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全球化带来的有挑战也有机遇。正如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殷孟波所说,国内银行通过与身边的外资银行取长补短,有助于我国构建一个更为高效合理的金融体系。

  一系列的改变已经印入我们眼帘,目前,上海已有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汇聚了证券、商品期货和黄金三大交易所,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

  截至去年底,包括央行资产在内的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已接近6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我国的金融资产总量也从10年前的占世界金融资产总量份额的1%,上升至近5%。

  随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金融公司相继在境内外成功上市,中国的金融业无论在内部治理、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已经更深的融入全球视野。

  成绩斐然无可非议,但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依然备受关注,面对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新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将作何处?“黑石模式”是否会被更多的复制?适逢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人民币升值又将走向何处。

  股市的财富效应正在显现,投资理财已经被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基金经理、分析师、理财规划师这些新职业者正成为人民追逐的对象,谁又将引领新一代的“创富故事”,这一切,都吊足了中国人的眼球。

  (六)专业服务领域迎来“兴奋周期”

  “IPO”、“路演”、“市盈率”、“并购”。。。。当这些原本拗口的专业术语成为口头禅时,专业服务已经进入了您的生活。

  “凯雷并购徐工”、“娃哈哈达能之争”,当一个简单的问题最终演变成恼人的“商业对垒”时,您已经离不开专业服务。

  当“包头空难的海外诉讼”震动人心;“中国不良贷款的饕餮客”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时,这些专业服务机构的身影已经被您所熟悉。

  两个星期前,美国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驻中国代表处成立。这本是一件平常小事,但有趣的是,早在1979年,这家擅长投资基金、知识产权的律师楼老板就借邓小平访美时,认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并聆听到了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广阔前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全球CEO,沈德培刚刚在上海宣称,未来将继续追加投资,“到2010年,普华在中国的员工要达到1万3千万。”

  从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到新公司法、证券法,再到外资并购新规,一系列的改变正让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变得更为成熟而专业。而随着中国大型企业的国际化以及民营企业的转型之需,带给会计师、律师为主的专业服务公司的将是一个持续的“兴奋”周期。

  “扩张”、“合并”已经成为是这些专业机构的家常便饭,伴随着他们在全国的人员大招募。从最初的上海、北京一线城市布局,到现在成都、桂林、武汉等二线城市设点,步伐轻盈又异常坚实。推动它们的,正是中国企业大转型的市场需要。

  一百多年前,当这些专业服务计机构来到中国时,他们还仅仅是为了跟随其本国的雇主服务,而如今,一桩桩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中国雇主成了他们的新宠。

  过去一年中,光普华永道一家事务所就帮助20多家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总融资额达到23亿美元,而这仅仅是全中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律师、会计师均从中收获丰厚。

  一百多年前,中国还少有专业的会计机构、律师楼。但现在,遍布在各大城市金融区的这些机构早已门庭若市。

  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已有5370家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总收入接近200亿元,而注册会计师人数也已突破7万人。同样,由于律师体制改革的推动,我国律师队伍也迅速扩大,截至去年,从业人员总数已超过15万人,律师事务所超过1万2千家。

  “并购”、“重组”,这些在欧美成熟市场活生生走过来的趋势,正在中国上演。越来越多的“并购流程设计”、“法律风险管控”、“税务咨询”、“谈判支持”,让这些活跃在中国的专业服务机构看到的广阔的“钱景”。

  未来还有大的增长,谁会成为专业服务领域最耀眼的明星,我们期待您来发现。

  (七)研究咨询业——异动的“青春期”

  “在咨询业混了7、8年,却有一大半咨询公司闻所未闻。”这是很多中国咨询从业人员的心底话。

  “市场变化快、知识更新快、人员流动快、公司更替快。。。” 中国的咨询业就是在这种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西方市场经济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经济和社会的架构已经趋于完善。但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因此,快速的变化让尚处在“青春期”的中国咨询业不得不疾速追赶。

  咨询行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咨询人又过得怎么样,恐怕也只有“深在此山中”的咨询人最清楚,但变化太快又常常让他们“云生不知处”!

  毕博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CEO黄辉如此描述中国的咨询市场,“很多事情的可预测性和事情发展的规律不明确。比如,市场到底扩大还是萎缩,规模有多大,在成熟的市场有一个预测模型可以预知,但中国就很难把握,不确定因素太多。包括各种机构的预测数字都很难说是准确的。”

  这确实是中国市场的现状,但或许正因为此,客户对咨询的需求才特别大,才会对咨询公司的综合实力要求更高,咨询业才能在中国迅速开花。也正因为此,咨询业才备受我们的关注。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一个以知识、智慧为输出的新一轮朝阳产业咨询业上,一场“脑力大碰撞” PK赛已经打响。

  拥有上百年历史,凭借其丰富的案例经验、数据库、专业人才以及知名品牌的洋咨询,和对中国企业管理和文化理解有独到优势,并适时提供更本土化服务的本土咨询,到底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谁也无法预料。

  但可以预见的是,竞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竞争,才促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PK的结果肯定对整个中国咨询业的水平大大提高。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在与洋咨询的竞争中,已经开始逐渐成熟。

  国外专家认为,“好的咨询公司需要静下心来至少20年来建设”,但面对中国的快节奏,面对一触即发的人才战、客户战,要大型国企,还是民营企业,甚至特殊领域的个人服务,决策就在面前,留给中国咨询人的时间并不充裕,我们正期待着中国咨询界的奇迹出现。

  一切缘于“有心”,无论是洋咨询的本土化,还是本土咨询的国际化,相信那些投入百分百热情专注的人最终会洗礼成真正的强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