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霍广文:香港交易所未来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5:18 新浪财经

  2007年7月1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组织的“2007上海金融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香港交易所执行总监霍广文在分论坛“沪港金融合作论坛”上演讲。

  霍广文: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香港交易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大家也知道,香港交易所前身是联合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几家结算公司,事实上我们发现,从80年代初期,当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协议之后,香港的证券市场已经慢慢出现了改变,从以前60年代、70年代在香港上市的公司100%的是英资公司或者是本地的公司,80年代我们已经见到一些内地公司,他们是以买壳上市的形式或者是以我们所谓的走后门的形式上市的,大家也知道一些,比如说热海、华润这些,他们在80年代已经慢慢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

  90年代初期,1993年的时候,香港大概只有20到30家的所谓内地企业,其中有几家是H股公司,他们占香港的市值是5%。到今天,内地企业占了香港

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刚好是50%。从1993年,大概几百分之一市值的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到上个星期发展到8万亿的市值。我算的是全流通的,不流通的没有算。你可以看到,一个市场为企业创造了很多所谓国际价格的有价证券,而这些证券的最大持有者是我国政府,所以得益最大的还是我国政府。

  交易所过去多年的发展,从90年代到去年为止,我们非常集中于发展内地的无业务,主要是因为很多内地企业在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环境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非常紧密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包括监管上市公司、执行上市交易和结算规则、为客户主要是上市公司、投资银行、券商、期货贸易商、托管银行、资信供应商等等机构来服务。

  我要强调服务这两个字,以前香港交易所的结构和整个地区的长远目标并不一致,公司来不来上市,对于交易所来说,那段时间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个时候交易所赚了钱,这些钱不可以派给我们的会员。结果形成了一个情况,就是我们不需要去建企业,我们不需要去鼓励企业利用香港这个筹资平台。但是我们在2000年成为股份制公司,所有当时的会员我们给他们交易所的股票,他们是我们的股东,同时在同一年成为上市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运作方式慢慢改变过来,就是我们一定要为我们的股东服务。

  过去几年内地GDP翻一番,我们过去集中于内地企业,我们相信将来新的内地企业还是香港上市公司的重要来源地,但是我们在去年年底发表了一个2007年到2009年的策略计划,其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使命宣言,成为香港、内地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证券使命宣言。说得简单一点,现在香港这个金融市场平台是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企业提供一个筹集资本的地方。所以在内地的定位还是力求与内地的国际交易所相辅相成,并在内地的经济整体发展中担当伙伴的角色。但是我们也要看看其他地区,因为我国过去经济增长那么迅速,周边地区也有很多企业活起来,大概一两年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来查询,问能不能使用香港这个资本市场,所以我们这个使命宣言以前在亚洲其他地区是没有的。

  作为交易所,我们当然希望大量发展自己的业务,我们希望推出更多与内地有关的产品。前几天我们推出了A股的EDF在香港上市,交易量也非常好,开发现有的客户和产品,以及潜在的客户和产品。香港的上市渠道是非常开放的,我们也研究上股期货、

能源期货、贵金属期货等等。总而言之,以前交易所是不需要提供很多服务的,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你不做人家的生意,有很多其他的交易所可以选择。

  我今天的发言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