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周三多:我们对管理学方向的把握得到读者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5:31 新浪财经

  2007年7月18日,2007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工商管理与企业成长”。新浪财经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下文为南京大学商学院前院长周三多在本次论坛上的致辞:

  周三多:

  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刚才主席告诉我12分钟,已经快到吃饭的时间了,我保证在12分钟之内完成这个报告。刚才听了前面六位的精采演讲使我受益匪浅,我与他们相比,申报的成果比较简单,用几分钟的时间大体浏览一下。第一项成果是一本管理学教材,第二项成果是1992年写的一篇论文,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和企业改革的新进程》,发表在英国的一本权威杂志上,文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发表的时间非常关键。当时中国的经济正处在1989到1991点的低谷之中,企业改革停滞不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弥漫着悲观情绪,甚至某些西方学者预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我这篇文章实事求是论述了中国经济与实际改革的状况,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由于当时这样的文章很少,所以引起了同行的关注,被权威杂志收录。第三个成果是《论战略管理从书》,是我和几位博士生经过三、四年调查研究而写成的。这本书中对主要流派进行了梳理,发表了我们的评论。这本书被全国高校列为博士生硕士生必读的书。主要是这本书时间比较恰当,中国刚刚加入WTO,大家都在喊狼来了,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知道与狼共舞的策略是什么。这本书基本上满足了企业当时的急需,因此受到了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

  在三项成果中间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可能是第一项,就是对我国管理学发展方向的研究和普及管理学教育所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影响也很深远,同时也最有意义。关于这本书出版的情况和发行情况,复旦大学出版社曾经给过我一个书面说明,他们说《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是1993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四次改版,本书的第二版荣获教育部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在2007年即将出版的第五版又被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之中。本书是出版以来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大、南京理工大学等近300所高等院校的教材。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发行量17万册,截止2006年底,该书累计发行量超过100万册以上,被全国300多所高校及许多省市公务员考试所采用。高校出版社评价该书荣获了2006年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迄今该书第一、二版累计销售量达165万多册,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等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选用,深受好评。

  管理学本来是非常普通的书,版本可以说多如牛毛,在这样多的版本中间,为什么我和我的同事所写的管理学能够在全国范围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并且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十几年经久不衰,越来越旺。其中并没有什么奥秘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原因可能是很多的,最重要的原因我想是本书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十年来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的历史,比较准确地代表了中国管理学发展的方向。根据我亲身经历和长期跟踪研究,认为中国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和三个阶段的变革。第一是文革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管理学处于单纯的生产型企业管理阶段。1960我年著了一本书,加进了中国企业改革特有的东西,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已经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这是管理学由单纯生产型企业管理向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从1977年到1980年在工厂实际工作的三年,1980年到南京大学工作以后又不断在苏浙两地进行调研,使我对企业和企业管理有了切身体验,写了《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导论》等等著作,主要内容是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同时也开始系统总结我们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第三个阶段是以中国参加WTO为标志。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始了

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新时期,管理学也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把管理学看成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国情,不能够照搬照抄。另一方面要深刻总结我国企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加深完善具有对中国特色管理的认识,并把它上升到理论,充实到管理学空间去。同时应当努力挖掘中国
传统文化
中的精华,重视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影响,并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实际的、不洋不土不中不西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在第三个阶段我们写了两本书,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但是它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如果我们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逻辑,这两本管理学长期受到全国广大读者欢迎的事实是否也可以证明我们对中国管理学方向的把握基本上是接近客观真理的,是得到广大读者认同的,也是符合社会各界对管理学的需要的。事实证明多年来我们确实为中国管理学教育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和影响了几代中国管理学者和管理者,把几百万人代入了管理的殿堂,其中有一批人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学者和管理者。巨大的发行量和庞大的读者群并不一定证明某本书的完美,相反我却为这些巨大的数字感到诚惶诚恐。当你想到每年有五、六十万人在读你书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感受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因为书中任何一点错误和疏漏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和我的学术团同志们多少年兢兢业业,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追求完美,争取为我国管理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